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80例行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射于患者的肛门周围皮下组织和两侧的坐骨直肠窝内,通过阻滞肛门神经来达到麻醉肛周的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术中无明显疼痛感,恢复知觉的时间和切口愈合的时间较短,肛门括约肌松弛情况较好,手术后均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较高.说明局部麻醉操作简便、麻醉时间短、对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且费用低廉,对缓解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局部麻醉操作简单易行,无明显并发症,对重要器官生理功能干扰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左璐  李健  杨媛  郭芳  彭涛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2):153-154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下微创治疗腋臭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局部麻醉术和脂肪抽吸术,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对腋下大汗腺进行负压吸刮。结果426例患者中,421例一期愈合,5例延迟愈合,随访1年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局部麻醉下微创治疗腋臭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治愈率高,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8):793-793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章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  相似文献   

4.
于佳丽  田玉红 《武警医学》2009,20(12):1118-1119
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日益增多,其麻醉方法也多种多样.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虽然术中无痛,但术后还需要另外镇痛,且存在苏醒慢,不易护理的缺点;单纯局麻虽然风险性小、费用低、易于护理,但局部麻醉的实施较为困难,镇痛效果也不理想,这些都为患者不愿接受.  相似文献   

5.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0):993-993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l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l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章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63-63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章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比剂过敏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可行性.方法 对1例对比剂过敏腹主动脉瘤患者,在不使用对比剂、局部麻醉穿刺条件下实施EVAR术.结果 手术获成功.术后MRI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腹主动脉瘤完全隔绝,无内漏,覆膜支架内血流通畅,双侧肾动脉显影良好.结论 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EVAR术治疗对比剂过敏伴全身麻醉禁忌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但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3):195-195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章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硬脊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隙阻滞技术;骶管阻滞技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腹腔丛、腹下丛和内脏神经阻滞技术。  相似文献   

9.
杨琴秋  鲁维希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105-1107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技术在上颌前牙牙周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需要在局部麻醉条件下对上颌前牙进行牙周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单颗牙麻醉(STA)系统行上牙槽前、中神经麻醉(AMSA),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推注射法行上颌前牙骨膜上麻醉.注射后,患者均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在治疗过程中医师评定麻醉效果.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均较好,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注射疼痛的VAS平均值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STA系统行AMSA在上颌前牙牙周治疗中的麻醉效果与传统的手推注射法相当,但前者的注射疼痛远较后者小.  相似文献   

10.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樊敏  王丽娟 《兵团医学》2015,43(1):39-43
目的:探索新疆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尿毒症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麻醉认知、需求及疼痛特点.方法:选取58例单纯及改良皮内缝扎静脉的AVF患者汉族组(32例)及民族组(26例),再将每组患者随机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分别观察分析患者术前麻醉认知、术前麻醉需求、术中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 汉族与民族患者在AVF术前对麻醉的重要性及风险性认知尚不足;对麻醉的需求均较高,希望得到心理治疗及安慰,并且术中无痛,在术后镇痛方面民族需求高于汉族;术中疼痛方面臂丛麻醉优于局部麻醉,在局部麻醉中民族评分高于汉族;术后疼痛程度方面民族重于汉族,术后早期局部麻醉重于臂丛麻醉,术后6~24h疼痛程度最重,之后48及72h疼痛程度逐渐减轻,且汉族与民族患者差别逐渐消失.结论 我们在AVF术前应当依据不同民族的认知及需求,优先选择臂丛麻醉,并针对不同民族的特点做好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在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C/ISBT)中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2020年1-7月收治的3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C/ISBT麻醉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入全身麻醉组(n=17)和局部麻醉组(n=15).比较两组患者放疗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中的D...  相似文献   

13.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2):158-158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带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述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下肢周刚神经阻滞技术;硬脊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隙阻滞技术;骶管阻滞技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腹腔丛、腹下丛和内脏神经阻滞技术;  相似文献   

15.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1440-1440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6.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5):497-497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第二部分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技术(第9章至第29章),主要包括: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阻滞技术;眼部神经阻滞技术;蝶腭神经节、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阻滞技术;颈丛阻滞技术;副神经和膈神经阻滞技术;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阻滞技术;面神经阻滞技术;耳部和鼻部神经阻滞技术;臂丛阻滞技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腰丛和骶丛阻滞技术;下肢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硬脊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隙阻滞技术;骶管阻滞技术;交感神经节阻滞技术;腹腔丛、腹下丛和内脏神经阻滞技术;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技术;肋间神经阻滞和胸膜间阻滞技术;腹直肌阻滞和雷济厄斯腔阻滞技术;腹股沟区和会阴部神经阻滞技术;关节阻滞技术;静脉局部麻醉技术等。第三部分为局部麻醉的临床应用(第30章至第39章),  相似文献   

17.
局麻的优点表现在:麻药用量小,手术创伤小,安全、简单、有效、经济实惠,没有麻醉后副反应。局部麻醉是腹股沟疝的首选麻醉方式,即使在高龄及一般情况不平稳的病人也是如此,本组局部麻醉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10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腹股沟疝104例,男性79例,年龄24~78岁。女性25例,年龄34~70岁·其中斜疝60例,直疝27例,股疝9例,复发疝8例。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症40例。1·2材料选择本组患者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补片及锥形网塞,异物反应轻,刺激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能耐受感染,有更高的抗张力强度,可随需要剪裁大小。1·3麻醉配药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8):703-703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骨膜上浸润麻醉)与单颗牙齿麻醉系统(STA)行牙周膜麻醉,在正畸减数牙拔除术前麻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8例因正畸需要减数拔牙患者的两侧前磨牙随机分为试验侧和对照侧,试验侧(58颗牙)采取STA牙周膜麻醉,对照侧(58颗牙)采取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在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结果 试验侧在注射麻醉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侧(x2=18.73,P<0.05).两种方式的麻醉效果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x2 =1.44,P>0.05).结论 STA牙周膜注射能有效减轻注射时的疼痛,但麻醉效果与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11):1052-1052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最大、最全面和较先进的临床局部麻醉学专著。全书共39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临床局部麻醉基础(第1章至第8章),主要包括:局部麻醉的发展史;局部麻醉的特点;痛觉传导通路;临床局部麻醉的药理学;局部麻醉的常用设备和器具;与局部麻醉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局部麻醉患者的临床处理;局部麻醉患者处理中应用的辅助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