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对南宁市2005~2009 年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查检测,比较不同年份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的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析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状况.结果 2005~2009 年...  相似文献   

2.
2006—2009年南昌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掌握梅毒在南昌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情况,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们对南昌地区2006-2009年所有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抗体筛查不合格情况,了解HIV抗体筛查不合格者在无偿献血者中分布特征,为本地区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及血液采集提供参考。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抗体筛查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筛查可疑标本送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使用免疫印迹法确认,并对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264 952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35例HIV抗体筛查不合格,总不合格率13.2/10万,其中男性不合格率(18.2/10万)高于女性不合格率(4.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45岁不合格率(23.4/10万)为最高,不同年龄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起HIV不合格率略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者HIV抗体不合格率为26.1/10万,再次献血者HIV抗体不合格率为5.9/10万,不同献血次数献血人群抗体不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不合格现状,血站要继续加强HIV筛查同时,还要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开始把好关,根据本地区HIV抗体不合格特点,确定本地区低危人群范围,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对于多次献血合格的再次献血者,也不能放松征询要求,改进血液安全检测策略,以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快速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BsAg/TP双联金标进行献血者初筛,对TP初筛阳性人群的一般情况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沙地区2014年5月~2015年4月无偿献血者146 753例,梅毒快速筛查阳性701例。其中男性424例,占60.49%;献血年龄在26~45岁的429例,占61.2%;职业以不详多见(97例,占56.63%):高中以下学历圾其他共488例,占69.61%;汉族651例,占92.87%,本地居住者569人,占81.17%。结论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中,梅毒快速筛查阳性人群的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分布均不同,研究结果对日后招募低危献血人群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南  何军  钱献  徐晶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6):615-616,621
目的了解不同献血人群血液传染病检测情况,以确定无偿献血的招募对象。方法2011年至2012年在我站献血的45325名无偿献血者.采用两种不同厂家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任一项目呈反应性,则判定该血液为不合格,并对检测结果根据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献血次数分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段中18~30岁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最低:职业中学生、医务人员、军人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较低。结论选择献血者过程应该严格质量控制。军人、学生、医务人员和多次献血者是低危安全人群,可以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  相似文献   

6.
2006~2009年文山州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文山州无偿献血者血清学标志物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9年文山州无偿献血者资料及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检测结果,按性别、献血次数、职业分类,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 55 473人次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8.91%,不同试剂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不合格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首次献血人群不合格率明显大于2次及2次以上献血人群;不同职业人群不合格率排序为公务员>工人>农民>自由职业者>企、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学生,不同职业人群间不合格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对保证血液安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统计萍乡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反应数据资料,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梅毒抗体阳性反应结果.结果 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阳性反应为1.06%,感染率与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有关.结论 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招募固定及低危献血者,建立献血者献血前自我排除机制,规范员工招募工作,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HIV病原学筛查及归队检测结果,为献血者HIV病原学筛查、确证和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12年4月16日-2016年6月30日,福建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344 515名进行抗-HIV ELISA和NAT检测。抗-HIV ELISA反应性和(或)HIV RNA反应性送HIV确证实验室确证。WB确证为抗-HIV阴性且HIV RNA无反应性献血者,在献血半年后,可归队检测。结果血液筛查共检出献血者HIV项目反应性361例。其中抗-HIV ELISA反应性合并HIV RNA反应性98例,WB抗-HIV确证结果为阳性90例,抗-HIV不确定后失访8例;抗-HIV ELISA无反应性但HIV RNA反应性1例,WB抗-HIV确证阳性;抗-HIV ELISA反应性但NAT无反应性262例,WB抗-HIV确证结果阴性259例,抗-HIV不确定后失访3例。抗-HIV确证阳性的91例献血者,WB反应带型均为HIV-1型。29名归队体检献血者,10名允许归队,其中7名再次献血合格。结论福州地区献血者人群中HIV感染以1型为主;HIV RNA反应性对判定献血者HIV感染状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采用NAT和ELISA联合筛查检测,以及归队策略能够保障献血者的献血权利和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重庆市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达到减少血液报废,净化血液资源,提高血液质量的目的。方法收集江津区2008~2011年13 49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资料,对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检测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 49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4.54%,各年间总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不合格率依次是1.65%、1.17%、0.34%、0.2%、1.3%,除ALT(P〈0.01)外,HBsAg、抗-HCV、抗-HIV、抗-TP各年间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排名依次是ALT、抗-TP、HBsAg、抗-HCV、抗-HIV,其中ALT、HBsAg不合格率呈先降后升趋势,抗-HIV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抗-HCV和抗-TP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连云港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结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205 899份。采用两种试剂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双试剂均有反应性则判定为阳性结果。利用血站业务操作穿越软件系统将献血者按年份、献血次数、人口来源、性别、血型、年龄、学历、职业等基本情况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其TP抗体阳性例数与阳性率。结果 2017—2021年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为0.59%,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的0.01%(P<0.05);本地与外地献血者的TP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性别和血型的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学历和职业的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云港市无偿献血者TP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风险依然存在。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中,还应宣传输血相关疾病的知识,特别要重视高危人群献血前的健康教育和征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不断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桂林市无偿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血液不合格原因,探讨血液安全现状,为加强献血者招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献血次数及4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结果(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等资料。分析各项指标的阳性率与年龄、性别、献血次数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男性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血液检测结果首次献血不合格数与2次以上献血不合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2013年10年间桂林市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不合格率年均为1.63%。结论多次自愿无偿献血者应作为无偿献血的主要招募对象,同时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检出率,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新余市2006年至2011年献血人群的梅毒感染状,为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余市2006至2011年无偿献血标本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梅毒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按检测时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的不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余市2006年至2011年45739名无偿献血者梅毒的感染率为3.69‰;2006年至2010年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但2011年又有所上升;不同年龄段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以31~40岁年龄组为最高,为6.68‰;工人梅毒感染率最高,学生梅毒感染率最低。结论切实加强健康教育及性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扩大宣传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无偿献血知识,提升广大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建立以固定献血者及低危人群为主的无偿献血队伍,血液检测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筛查试剂,提高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定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收集全国12家采供血机构2013年12月-2015年6月抗-TP ELISA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标本373例,经ELISA、TPPA确证检测或/和8周后追踪检测,鉴别这些献血者抗-TP是否为真(假)阳性,确定其是归队还是继续屏蔽。结果在373例抗-TP筛查反应性标本中,确证(经确证试验和/或追踪)抗-TP阳性145例(38.9%,145/373)、不确定4例,此149名献血者可作暂时性屏蔽;抗-TP阴性114例(30.6%,114/373),其献血者可以归队;110例(29.5%,110/373)因未成功追踪而被放弃。结论抗-TP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确证试验ELISA有反应性、TPPA为阳性者,判为抗-TP阳性,暂时性屏蔽;确证试验ELISA有(或无)反应性而TPPA是阴性,8周后追踪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濮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不同年龄、学历、职业、性别的梅毒抗体检测及流行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18~55岁的无偿献血者标本34029例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16年濮阳地区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较2015年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中以40~50岁献血者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小于20岁的献血者梅毒感染阳性率最低,各年龄段间梅毒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感染率高于未婚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越高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越低,学历越低的献血者梅毒感染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群中梅毒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濮阳地区目前的梅毒感染形式比较严峻,还需要对高风险人群加强梅毒和安全献血知识的宣传,我站要把控献血安全质量,增加梅毒筛查力度,保证献血安全、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孝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保证血液安全。方法收集2012~2014年孝感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84 783例,其中不合格2 618例,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3.09%,呈逐年下降趋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1.2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0.72%、0.41%、0.01%、0.71%。结论应对不同人群制定科学的献血招募方式,探索有效的血液筛查方法,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证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0~2012年芜湖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以确立最佳献血模式,保证血源安全。方法收集2010~2012年芜湖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94 043例,其中不合格8 101例,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8.61%,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6.0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分别为1.27%、0.32%、0.19%和0.83%,ALT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科学有效的献血招募策略,积极探索有效的血液筛查方法,有助于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保障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地区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 统计该血站2014-2018年抗-TP的检测情况,并采用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对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的献血者进行研究,每周统计检测情况,及时留取抗-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应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确认,将结果及时汇总,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第2轮归队检测.3个月后对献血者进行归队检测,及时电话通知并做好沟通等相关工作.结果 该血站2014-2018年抗-TP检测结果共确认反应性献血者数分别为173、176、173、137、144例,假反应性占反应性献血者比例为11.6%、28.4%、35.8%、38.7%、24.3%,占当年采血者的比例分别为0.65‰、1.65‰、1.88‰、1.90‰、0.70‰.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共检出抗-TP ELISA单试剂反应性的献血者51例,使用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后,有26例献血者可以解除屏蔽,占比为51.0%.结论 通过对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进行探索,以及对反应性结果进行确认,初步得出使假反应性的献血者重新获得献血资格的技术路线,可减少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流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5~2010年攀枝花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5~2010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攀枝花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72%,且呈逐渐下降趋势,男性高于女性,以18~25岁年龄段最低,26~40岁年龄段最高,文化程度越高,阳性率越低。结论积极开展献血宣传,加强献血者招募和献血前咨询,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可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确认阳性情况,了解梅毒确认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为本地区梅毒预防及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梅毒抗体筛查采用ELISA试验,筛查阳性者送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使用TPPA法进行确认试验,并对不同年份、性别、年龄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264952例无偿献血者中检出80例梅毒确认阳性,总阳性率3.0/万,其中男性阳性率(2.9/万)略低于女性阳性率(3.2/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36~45岁阳性率(4.2/万)为最高,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1~2015年梅毒确认阳性率趋于稳定,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者梅毒确认阳性率为7.4/万,再次献血者梅毒确认阳性率为0.5/万,不同献血次数献血人群梅毒确认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合开封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确认阳性现状,血站在继续加强梅毒筛查同时,还要从无偿献血招募工作开始把好关,坚持以低危人群为原则,采取有效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对于多次献血合格的再次献血者,不能放松征询要求,避免高危行为者参与无偿献血,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李蓥玲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0):914-915
目的 了解无偿献血者近年来的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无偿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及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对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并接不同年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性别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对梅毒检测的各分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 221人份标本,检出梅毒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