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以~3H-酪蛋白作为底物,测定变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病人鼻分泌物中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活性。发现慢性鼻窦炎脓性鼻分泌物中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而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的这种酶活性则特别低。另一方面,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却明显高于鼻窦炎(P<0.01)。说明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存在着很强的蛋白酶抑制因子。通过SDS-多丙基胺凝胶电泳法确定该抑制因子的分子量为10000dalton。变应性鼻炎时,因肥大细胞所释放的趋化因子的吸引,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游入鼻分泌物,该抑制因子可能参与其中蛋白酶的调节,它可能还有其他作用。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螨变应原的致敏机理,观察室尘螨变应原蛋白酶与人鼻分泌物中蛋白抑制酶在体外的相互作用。方法鼻分泌物经稀释、混匀、离心后,所得上清液低温保存备用。螨变应原和其它各种蛋白酶分别与各种浓度的水解蛋白抑制酶或不同稀释度的鼻分泌物进行前培养,继而与酶基质进行反应。利用荧光光度计测定被蛋白酶裂解的基质的荧光强度。结果鼻分泌物中显示出轻度的胰蛋白酶样和其它蛋白酶活性,其能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并对螨变应原的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和木瓜酶样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显示抑制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的抑制效果。结论鼻分泌物中的水解蛋白抑制酶可能在防御螨变应原蛋白酶穿透鼻粘膜上皮屏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鼻分泌物中蛋白抑制酶与螨变应原蛋白酶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螨变应原的致敏机理,观察室尘螨变应原蛋白酶与鼻分泌物中蛋白抑制酶在体外的相互作用。方法 鼻分泌物经稀释、混匀、离心后,所得上清液低温保存备用。螨变应原和其它各种蛋白酶分别与各种浓度的水解蛋白抑制酶或不同稀释度的鼻分泌物进行前培养,继而与酶基质进行反应。利用荧光光度计测定被蛋白酶裂解的基质的荧光强度。结果 鼻分泌物中显示出轻工的胰蛋白酶样和其它蛋白酶活性,其能抑制县蛋白酶活性,并对螨变应原  相似文献   

4.
在病理发生基础上制订慢性鼻窦炎最合理的疗法是重要任务。酶系统(包括溶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在发病上也有重大意义,但研究甚少,溶蛋白酶与能控制其活性的抑制因子—蛋白酶(以α_1-抗胰蛋白酶为主)共同构成独特的相互联系的系统,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动态平衡很必要,炎症初期因损伤组织细胞及白细胞膜的破坏,有大量具高活性的蛋白酶释放、与溶蛋白酶结合并使之失活;炎症加重后有大量溶蛋白酶出现,其不能被抑制因子所控制的过剩活性将导致组织蛋白溶解。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粒细胞以在局部释放多种化学介质而参与变态反应的发病,比较重要的介质有主要碱性蛋白(MBP)、ECP、嗜酸细胞过氧化物酶、嗜酸细胞神经毒素等。此外,嗜酸细胞还释放一些对变态反应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如ASAB、组胺酶、磷脂酶等。作者选择变态反应性鼻炎22例以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鼻分泌物中ECP浓度,同时以P-硝基儿茶酚硫酸盐为底物测定其鼻分泌物中ASAB水解活力。另选变应性鼻炎12例分别以上法测定血清中ECP浓度及ASAB水解活力。结果:①鼻分泌物中ECP浓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特别是鼻塞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倍氯米松对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粒性活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和荧光技术,观察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经倍氯米松处理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结果经倍氯米松处理后,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Ca2+]i明显升高.结论倍氯米松能够使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a2+]i升高,这可能是其抗炎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引起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同时选取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嗅棒气味嗅觉测试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嗅觉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ationicprotein,ECP)及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应用鼻压计测定鼻气道阻力。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患者嗅觉功能,鼻腔分泌物ECP和鼻腔分泌物类胰蛋白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性增加可能导致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嗅觉障碍,而鼻腔阻塞可能不是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鼻和鼻窦的免疫屏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免疫和免疫因素对鼻和鼻窦感染的预防均重要。非免疫屏障由如下几方面组成:(a)粘膜纤毛排运系统;(b)抗微生物因子(溶菌酶,乳铁蛋白,过氧化物,蛋白酶,干扰素等);(c)吞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防御系统的免疫和非免疫部分,通常协同发挥作用。例如,当特异性抗体存在,白细胞吞噬微生物能力增加。体液免疫系统是鼻腔免疫屏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已有大量文献详叙。本文可从鼻腔白细胞亚群的研究结果,探讨免疫系统与感冒和鼻窦炎的关系。【人类鼻腔呼吸道粘膜中的淋巴白细胞亚群】与浆细胞、免疫球蛋白、抗体相比,鼻腔  相似文献   

9.
术中出血是外科医师最感头痛的问题。而影响术中出血的因子乃纤维蛋白溶解现象。据研究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与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有密切关系。为了抑制纤维蛋白溶酶,1953年冈本成功地合成了特异性具有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E-氨基己酸(E-Amino caproic Acid)(Ipsilou);1961年又合成了作用强十倍以上的凝血酸(Tranexamic Acid)(Transamin)。此后,此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术中和术后的出血。  相似文献   

10.
蛋白溶解酶可直接或间接破坏正常组织结构,促进癌细胞经组织中的血管壁进入管腔而造成转移,故蛋白溶解酶抑制物在控制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及转移的机制中有重要意义。作者早先发现喉癌患者有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化和血内出现纤维蛋白溶解酶现象,尤为疾病早期阶段的特征。本文报导术中取得的喉癌组织及其周围粘膜制成组织匀浆,测定其内所含蛋白溶解酶系统的主要抑制物α_2巨球蛋白(α_2M)及α_1蛋白酶抑制物(α_1)的含量,并检定某些天然及合成抑制剂对患者蛋白溶解活性(PA)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影响。共查24  相似文献   

11.
12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35~62岁,单侧8例、双侧4例),自上颌窦分泌物分离出类酵母真菌(白色念珠菌),患者有经常性鼻塞、大量阵发性鼻溢、阵发性剧烈头痛。鼻腔检查:中、下鼻道有发臭的白色分泌物,2例有干酪样块,鼻粘膜苍白、青紫,下甲肿胀。鼻窦X线片见上颌窦充气度下降。鼻甲表面涂片发现大量中性白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根据上颌窦分泌物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确诊。3例为真菌纯培养,9例真菌与细菌(葡萄球菌、双球菌,非致病肠道杆菌)同时生长。作者使用蜂胶酒精-油质乳剂(蜂胶在50度酒精溶液里的20%溶液,再以桃仁油或橄榄油按  相似文献   

12.
蛋白水解酶系统在恶性肿瘤的发生、扩展、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近年很受注意。因其作用底物是细胞外基质和结缔组织基质(防止肿瘤侵袭的天然屏障)蛋白。正常情况下,蛋白酶系统受制于可中和酶活性并保持组织屏障完整的蛋白(水解)酶抑制物。癌细胞能分泌大量蛋白酶并存在于细胞膜表面,是胞浆素原、胶原酶等的激活剂,促使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强,促成局部组织破坏,肿瘤扩散、转移.已知各种治酶体酶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以弹性蛋白酶占有特殊地位,可分解组织基质成分一弹力和胶原组织,促使癌扩展.文献上尚无上呼吸道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嗜酸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MBP)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鼻息肉(NP)黏膜上皮、固有层及分泌物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Axioplan 2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3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NP上皮、固有层及分泌物中MBP和NE的表达情况.结果:①MBP和NE在上皮组织和分泌物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MBP和NE在上皮组织和固有层内的平均阳性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固有层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BP的平均阳性表达在上皮、固有层和分泌物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NE的平均阳性表达在上皮、固有层和分泌物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分泌物中MBP、NE以脱颗粒状态存在为主,而在上皮和固有层内分别以存在于完整的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内为主;⑥上皮脱落区域均有大量MBP、NE表达,而上皮完整区域及固有层内仅有少量MBP、NE表达;⑦电镜分别显示MBP和NE颗粒电子密度特征.结论:MBP和NE在NP的发生中共同发挥病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嗅觉障碍,但目前潜在的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变应性鼻炎造成嗅觉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 Sniffin’Sticks 嗅觉测试方法测定患者的嗅觉功能。鼻腔分泌物检测包括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ationicprotein,ECP)及类胰蛋白酶检测。鼻腔阻塞情况通过鼻气道阻力测定进行评估。结果变应性鼻炎组的患者出现了嗅觉障碍而对照组没有,但两组在鼻气道阻力测定上没有显著差异。变应性鼻炎组患者鼻腔分泌物的ECP和类胰蛋白酶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性增加可能导致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嗅觉障碍。因此,鼻腔阻塞可能不是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而炎症所致的上皮反应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5.
倍氯米松对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多种炎性活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倍氯米松对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多种炎性活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和荧光技术 ,观察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经倍氯米松处理后细胞内的形态变化。结果 :经倍氯米松处理后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细胞内RNA的荧光染色均减弱 ,RNA/DNA比值均变小 ,嗜酸性粒细胞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中性粒细胞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淋巴细胞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倍氯米松能够明显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细胞内RNA的含量 ,即减少细胞内RNA的合成和 (或 )促进RNA的降解 ;不直接影响淋巴细胞内的RNA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关头颈肿瘤的转移标志物主要有细胞粘附分子,包括整合素家族,钙粘蛋白家族,CD44;蛋白溶解酶包括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等;与头颈肿瘤转移有关的抑制基因有P^53基因,nm23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等。研究肿瘤转移标志物有助于判断头颈肿瘤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6例慢性鼻窦炎儿童进行了变态反应学研究。从病理组织学观察,呈现变态反应改变者不少。尽管在临床上缺乏变应性症状(如喷嚏、清水样鼻涕等),但仍有半数患儿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肥大细胞出现率增高,阳性者占58%,嗜酸性白细胞阳性者占47%,两者阳性的比率也增高。在嗜酸性白细胞完全不存在的标本上,肥大细胞仍有( )或( ),而且肥大  相似文献   

18.
在顽固性渗出性中耳炎(OME)分泌物中有水解酶的存在,提示与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作者对急性OME病人的浆液性和脓性渗出液的水解酶活性及其与细菌感染的关系进行研究。病人年龄为1月至10岁,男女相等。经鼓膜穿刺取中耳分泌物,测定酶和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发现,脓性分泌物中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醛酸酶、神经氨酸酶的平均活性略高于浆液性渗出物。浆液性渗出物中α-甘露糖甙酶,β半乳糖甙酶及氨基己糖酶的平均活性又高于脓性渗出物,但无统计学差异。在比较细菌培养阳性和阴性分泌物时,发现酶的活性在阳性组为强,尤其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最强(P<0.001),细菌培养阳性者,其酶的活性是阴性者的11倍。在脓性分泌物的测定亦获得相同结果。本文27例分泌物细菌培养,有21例为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不同炎症类型(嗜酸粒细胞炎症型与非嗜酸粒细胞炎症型)对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近3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常年性持续性AR患者42例,根据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嗜酸粒细胞组(A组,嗜酸粒细胞数≥0.03,23例)与非嗜酸粒细胞组(B组,嗜酸粒细胞数<0.03,19例)进行AR症状、体征评分和鼻分泌物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糖皮质激素治疗2、4、6个月时进行随访,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A组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数[中位数M(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x±s,下同)基线值分别为0.086[0.065;0.176]、(326±145)μg/L,B组分别为0.016[0.005;0.022]、(154±58)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0、3.33,P值均<0.01).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6个月后,A组嗜酸粒细胞数,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分别为0.038[0.006;0.070]、0.019[0.010;0.060]、(175±122)μg/L、(175±153)μg/L,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3、7.38,P值均<0.05);B组分别为0.014[0.004;0.032]、0.015[0.000;0.026]、(118±60)μg/L、(112±60)μg/L,与基线值比较,嗜酸粒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P>0.05),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A组平均症状、体征评分与B组在基线及2,4、6个月时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鼻用糖皮质激素用量,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数增高的AR患者,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改善AR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非嗜酸粒细胞数增高的AR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性差.  相似文献   

20.
用一种商品名叫Tisseel的组织粘合剂在耳科手术中应用,获得了满意效果。其成分含纤维蛋白元85mg/ml,第ⅩⅢ因子20~40单位/ml,冷球蛋白8~9 mg/ml,白蛋白35~40 mg/ml,纤维蛋白溶酶元5~10cu/ml。其粘合机理被认为是纤维蛋白元对胶原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纤维蛋白元及第ⅩⅢ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下被纤维蛋白酶激活,通过蛋白分子的聚合,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而起到粘合作用,第ⅩⅢ因子能促进纤维蛋白和胶原的结合。本制剂以人的纤维蛋白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