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2019年和2020-2021年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控制状况。方法 :选择2019-2021年参加社区老年人年度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019年体检者组和2020-2021年体检者组,两组的人数分别为9 125人和9 668人,平均年龄(71.0±6.40)岁。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等CVD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2020-2021年组男性的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的升高率高于2019年组,女性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升高率高于2019年组,男、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率均低2019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020-2021年组男性、女性的ST-T段水平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ST-T改变等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2019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2020-2021年社区老年人的CVD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呈现下降趋势,应加强社区老年人CVD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合肥地区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控制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栗君  刘伏元 《安徽医药》2010,14(5):576-579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控制情况。方法筛选合肥地区健在冠心病患者;221例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年,分为PC I组和非PC I组,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水平、吸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221例CHD患者危险因素比较,血压未达标率得到改善(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吸烟、血糖、体重指数增高的比率类似(P〉0.05)。2.PC I组收缩压增高的比率在减少(P〈0.05);体重指数增高比率在增加(P〈0.05);总胆固醇增高的比率在减少(P〈0.05);低密度脂蛋白、舒张压、血糖增高的比率未得到改善(P〉0.05);非PC I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重指数增高的比率均类似(P〉0.05);3.PC I组与非PC I组随访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未达标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PC I组与非PC I组随访时体重指数未达标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出院后冠心病患者血压水平得到改善,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吸烟、血糖、体重指数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PC I组与非PC I组危险因素控制均未得到改善,但非PC I组体重指数控制情况优于PC I组。因此需要提高冠心病患者血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加强戒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健康人群定期检测空腹血糖的意义。方法对2030例体检者抽取空腹12h血标本,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观察年龄、性别与血糖的关系和血糖异常发生率和糖尿病发生率及血糖与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 50~59岁组、60~69岁组与70~79岁组空腹血糖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与70~7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空腹血糖异常发生率依次为0.20%、0.93%、3.04%、3.21%、5.93%、7.25%;糖尿病患病率依次为1.43%、0.78%、2.39%、8.43%、7.63%、13.04%。高血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检测空腹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五角场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因素,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76名,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检测血糖、血脂、HbA1c等。依据HbA1c控制是否达到7.0%为标准,分为A组(〈7.0%)和B组(≥7.0%),回顾分析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因素,采用SAS9.1.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到空腹血糖和OGT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到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OGTT、和HDL-C的影响。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减小腰围及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监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在珲春市新安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测定1292名老年人体检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分析BMI与血压、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3.40%,男女均朝鲜族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汉族老年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朝鲜族中随着BMI的增加而DBP、TC和LDL水平增加,HDL水平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中随着BMI的增加而SBP、DBP、TC和TG水平增加,HDL水平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I与血压和血脂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心电图检查了解社区老年人心脏情况,在对疾病深入认识下达到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3月本社区体检老年人200例,按照受检者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 A 组42例、B 组88例、C 组70例。统计受检者 ST 段下移、T 波低平、心房纤颤、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期前收缩所占比例,了解老年人出现较多的心电图异常类型。结果200例受检者中共检测出心电图异常症状122例,占61%。ST 段下移者比例最高,与其他4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次为室上性期前收缩,与其他3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中,男性出现异常的比例高于女性(P 〈0.05);B 组中女性异常比例高于男性(P 〈0.05),C 组中男女出现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的总异常率分别为52.3%、60.2%和67.1%,随年龄增长,总异常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人心电图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其身体不良状态,为临床预防提供指导。社区医疗机构应注重对老年人的健康体检,做好对疾病的预防工作,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王亚玲 《药品评价》2020,(13):51-53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降压及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 16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80)及 观察组(n=80),对照组予以硫酸镁治疗,观察组行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 况及血压水平、搏动指数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效率为 96.25%,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 疾病,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搏动指数和呼吸频率,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指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与血糖水平变化的异常关系。方法用酶法分别对2368例健康人和794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酵(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健康人群高脂血症发生率为22.5%,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为49.6%。二者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糖水平值与血脂水平的变化经统计分析:TG水平变化与血糖水平不断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h随血糖水平值升高而不断增加(P〈0.05),HDL-C随血糖水平值升高降低不显著(P〉0.05),LDL-C血清含量随血糖值升高而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高低对不同脂质异常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其中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为对照组(n=61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为研究组(n=8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以及左心室功能特点。结果研究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以及夜间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早期的血流峰值流速减慢,二尖瓣E峰值和二尖瓣A峰值的比较(E/A)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正常者,更容易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异常的关系,借以揭示血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408例受检者的体检结果 ,将受检者分成血糖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将糖代谢异常组分为A、B、C三组,即HbA1c〈6.5%(A组)、6.5%≤HbA1c〈8.0%(B组)、HbA1c≥8.0%(C组),糖代谢异常组为分析组,血糖正常组为对照组。将各项检测指标分别在组内(分析组的A、B、C)和组间(分析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CHOL)以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各项在A组与B组间、B组与C组间、A组与C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在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A组与B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组与C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和对照组比较,HbA1c、FBG、PBG、HDL-C、CHOL、TG以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升高可导致血脂异常,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糖升高可产生"代谢记忆效应",应该重视血糖监测以便尽早发现糖代谢异常而进行尽早干预,以减少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疆地区直属机关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现况调查。方法:通过体检了解此群体的高血压患病情况,按年龄、性别分组,观察不同年龄、性别与高血压的关系,并观察不同BMI、WC及是否吸烟、饮酒者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结果:在907名研究对象中检出高血压患者302例(33.30%),发现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281例,患病率为34.91%,女性21例患病率为21.57%,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者中,总的知晓率为86.42%(261例),治疗率为65.56%(198例),控制率为37.09%(112例);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男、女组腹型肥胖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WC正常的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疆地区直属机关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的年龄段有所不同。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腰围为高血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周琦  李爱华 《上海医药》2014,(10):38-4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波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2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男女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等指标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患者除MBG外,其他指标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随年龄的增长,除MBG逐渐升高外(P<0.05),男女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及HbAlc的增高,各监测指标逐渐上升(P<0.05);用药依从性可影响血糖波动。结论:年龄及BMI与血糖波动无关,性别、糖尿病病程、HbAlc、服药依从性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及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体检中心423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中老年人群(>50岁),通过B超筛查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D)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记录相关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检测75 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的BMI、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LT、AST、UA、FBG、P2hBG、TG、TC水平明显高于非NAFLD组(P<0.05),而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糖代谢异常呈独立正相关(OR=1.86,95%CI为1.51~2.28,P<0.001),TG、ALT、WHR也与糖代谢异常独立相关.结论 中老年人群NAFLD与糖代谢异常表现独立正相关;而TG、WHR与糖代谢异常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疆布尔津县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HP)的患病率,为T2DM和HP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新疆布尔津县1766例哈萨克族居TT2DM和HP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766例中T2DM检出率为1.81%,糖耐量异常(IGT)检出率为1.42%,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率为0.91%;三组的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身高比值(WHtR)、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正常糖耐量组(NGT),差异均有显著性。HP检出率为38.05%,高血压人群的年龄、BMI、WHtR、空腹血糖、TC、TG、HDL、LDL、HOMA—IR均高于血压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对当地居民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合理的饮食结构,控制血糖和血压。关注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个人健康管理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疗效的影响。方法:严格筛选出中度的、进行中长期无创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OSAHS患者100名,随机分为个人健康管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CPAP及相关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干预,两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干预组健康指标(体重指数、红细胞计数、血糖、血压、血脂等)及PSG监测指标(低通气指数、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所占睡眠时间比、氧降指数、最长氧降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个人健康管理能有效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载脂蛋白B(ApoB)的相关性。方法我院体检中心411例中老年人(〉50岁)经B超筛查分为NAFLD组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记录相关病史,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并检测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与ApoB的相关性。结果 1)NAFLD组BMI、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ALT、AST、UA、UN、Cr、FBG、P2hBG、TG、Apo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HDL-C、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AFLD与ApoB呈独立正相关(r=0.321,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体检发现NAFLD后应据情干预血脂,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两者间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了原发性高血压老年人与正常血压健康老年人各130例,分别纳为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采静脉血检测各自空腹和餐后2h血糖水平,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无论空腹和餐后2h血糖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组(P〈0.05),即使是在同为高血压组中,各时段内血糖均值3级〈2级〈1级亚组者,尤以餐后2h血糖升高为著。结论:与正常血压对照组健康老年人相比,高血压组老年人中伴有糖代谢异常者明显居多,且高血压病情越严重,则并存糖代谢异常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者40例,在继续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的FPG、2 h PG、Hb A1c、腰围、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有恶心、腹泻等症状,但均可耐受,无低血糖发生。结论对于初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二甲双胍后血糖未达标,加用利拉鲁肽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姝焱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83-185
目的 探讨并分析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的体质量指数(BMI)对24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的影响,以期预防和治疗临床高血压.方法 在2009年8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体检的人群中抽取180例,将180例按BMI分为3组,分别为肥胖组(n=45)、超重组(n=103)和正常组(n=32).再用自动生化仪测量体检者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糖、血脂、三酰甘油(TG)、肌酐,并测其身高、体重,计算BMI.用血压监测仪分别测体检者的24h的动态血压,即白天和夜间的平均血压、两负荷血压和两者血压变化的标准差,再测得体检者的24h平均血压,分别记录.结果 3组的BMI、血糖、TG和H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的低密度LDL、血脂、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白天的平均舒张压、舒张压负荷、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和夜间的平均舒张压、舒张压负荷及24 h平均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检者的BMI越大,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波动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20.
马红艳  李佳  徐玲  杨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772-1773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检查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peripherals arterial disease,PA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血管多普勒诊断仪对15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测定,ABI<0.9为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PAD 组),ABI≥0.9为正常组(非PA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血糖、HBA1c、血脂.通过统计学方法探讨影响ABI的相关因素.结果:151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38例,占25.2%,与非PAD组比较,PAD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BI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年龄大、病程长、餐后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高是PAD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常规进行ABI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PAD,对糖尿患者应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