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Ⅰ)[rhIL-11(Ⅰ)]和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吉西他滨联合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和经济学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6月接受吉西他滨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而使用rhIL-11(Ⅰ)或rhTPO治疗的58例肺癌住院患者,比较两种升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并做经济学评价。结果:rhIL-11(Ⅰ)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高于rh TPO组(P<0.01);治疗后血小板持续减少时间短于rhTPO组(P<0.01)。但两组血小板达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最小成本分析,rhIL-11(Ⅰ)组平均成本低于rhTPO组(P<0.01),rhIL-11(Ⅰ)组中不论接受GP、GC或其他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患者的平均成本均低于rhTPO组。结论:rh IL-11(Ⅰ)用于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效果不劣于rhTPO,且在经济成本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以2009年5月14日-2010年3月23日189例使用rhTPO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的170例住院患者作为同期对照,通过PASS系统追踪记录用药情况并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临床实际应用rhTPO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未完全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适应证范围扩大、用药疗程缩短、给药时机不一、患者病生理状况复杂;rhTPO和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率分别为73.0%和57.6%(P<0.01)。结论:rhTPO用于多种原发病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优于rhIL-11,实际用药疗程和总剂量低于说明书推荐量即可达到预期效果,最佳给药时机为化疗后6~24h,化疗前预防给药对疗效提升无明显效应性,使用rhTPO后导致血小板过度升高的特征分布和安全性尚需扩大样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预防卵巢癌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症(CI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卵巢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rhTPO组预防性使用rhTPO,rhIL-11组预防性使用rhIL-11。比较两组预防性用药后1个周期内CIT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用药前、用药结束时的血小板最低值及凝血指标;比较两组预防性用药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rhTPO组的CIT发生率低于rhIL-1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结束时,两组血小板最低值较用药前升高,且rhTPO组高于rhIL-11组(P<0.05)。预防性用药后,rhTPO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0)×109/L、≥100×109/L的时间均短于rhIL-11组(P<0.05)。用药前、用药结束时,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同方中文数据库,纳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合计5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hTPO在化疗后血小板恢复至≥1.0×1011·L-1所需时间(MD=-4.39,95%CI:-5.62~-3.16,P<0.01)、化疗前后血小板升高值(MD=51.36,95%CI:10.23~92.50,P=0.01)、血小板输注比例(OR=0.31,95%CI:0.14~0.67,P<0.01)等方面均优于rhIL 11,rhIL-1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rhTPO组(OR=0.11,95%CI:0.06~0.23,P<0.01)。结论:rhTPO在相同时间提升血小板计数,恢复血小板至正常值方面均优于rhIL 1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小板输注比例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为对照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PLT)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9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皮下注射rhTPO、rhIL-11,观察外周血小板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的最低值和恢复的最高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血小板<50×109L-1的持续时间、恢复至70×109L-1和100 ×109L-1所需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白介素-11衍生物(rhIL-11Ala10)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接受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Plt)≤50×109/L的实体瘤患者32例,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BA两组,每组均接受两阶段治疗。A疗程为化疗结束后12~24 h皮下注射rhTPO 1.5×104U/次,1次/d,连续给药2 d后换用rhIL-11Ala10皮下注射,1.5 mg/次,1次/d;B疗程为化疗结束后12~24 h单用rhIL-11Ala10皮下注射1.5 mg/次,1次/d。AB组第一阶段为A疗程,第二阶段为B疗程,BA组恰好相反。A、B疗程的治疗过程中当Plt的绝对值升高≥50×109/L,或Plt≥100×109/L,或用药达14 d即可停药。监测所有患者血小板生长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相比,化疗后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平均升高5×109/L,血小板恢复的最高值平均升高78×109/L,持续用药的天数平均缩短了3.7 d,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联合应用rhTPO和rhIL-11Ala10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更优,更经济,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和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性,为决策者在临床药物的选择上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5月28日—2018年2月28日由于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分为rhTPO组和IL-11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进行匹配,每组匹配84例;根据血小板下降水平分为2组,为Ⅰ/Ⅱ度、Ⅲ/V度血小板减少组。以显效率和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并根据药物治疗效果采用最小成本分析与成本-效果法评价2种药物治疗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症的经济性。结果 对于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rhTPO组和IL-11组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血小板恢复速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利用最小成本法可得,IL-11组所花费成本较rhTPO少。对于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rhTPO的显效率高于IL-11,2种药物的有效率和血小板恢复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可得,在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时,每获得1%的有效率,需多支出132.24元,远远低于意愿支付阈值(2种药物平均总成本为2 439.43元),提示使用rhTPO的成本-效果性更佳。结论 治疗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症,IL-11的疗效与rhTPO相当,在经济性上更具优势。而对于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rhTPO的成本-效果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升血小板药重组人白介素11(Ⅰ)[rhIL-11(Ⅰ)]、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用于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经济学意义。方法:采用病例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接受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并因此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晚期肺癌住院患者。其中使用rhIL-11(Ⅰ)治疗的患者23例(A组);使用rhIL-11治疗的患者30例,其中每日皮下注射rhIL-11 1.5 mg(B组,14例)或3 mg(C组,16例)。分析其相关临床信息,并评价2种升血小板药的疗效和用药经济性。结果:3组患者除年龄和病理类型外基本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层比较分析A组与C组患者临床信息表明,65岁以下、非腺癌(主要是鳞癌)的晚期肺癌患者使用rhIL-11(Ⅰ)的效果较好。与B组比较,A组治疗2 d后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后血小板最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治疗2 d后血小板计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L-11(Ⅰ)用于治疗肺癌患者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效果相对较好,非腺癌(主要是鳞癌)的晚期肺癌患者可能是其优势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白血病的类型选择相同方案、每平米标准剂量的治疗方案。化疗结束后两组出现血小板≤10×109· L-1,临床有明显出血倾向时,予以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组于化疗结束后72 h开始注射rhIL-11,1.5 mg· d-1,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恢复至100×109· L-1的病例数、出血情况、血小板输注剂量及第14天血小板恢复数值。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恢复至100×109· L-1的病例数及化疗后第14天血小板恢复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发生率及血小板输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IL-11用于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恢复时间,毒副反应少,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前药物化疗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和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常导致骨髓抑制,致使血小板减少,严重的血小板降低易并发重要脏器出血而导致死亡,同时也迫使临床医生减低化疗剂量或疗程,甚至中断治疗以避免引起上述并发症.为提高临床疗效,预防患者因血小板减少所致并发症,本科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及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衍生物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周期接受化疗后未预防性使用rhIL-11衍生物,试验周期在化疗给药后6~48h内开始预防性应用rhIL-11衍生物,血小板计数300×109/L时停药,或出现血小板下降则使用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结果:各例患者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的实际天数为3~15d,平均为5.2±3.2d,中位天数为4d。试验周期和对照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别为(57.6±20.6)×109/L和(78.2±29.7)×109/L,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分别为8.5±6.3d和5.7±6.3d。与对照周期相比,试验周期(化疗+rhIL-11衍生物)血小板最低值升高(P=0.00)、血小板计数<100×109/L持续时间缩短(P=0.03)。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级为主),停药后能自行缓解,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rhIL-11衍生物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下降有确切的防治作用,且毒副作用耐受可逆、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AL患者52例,其中27例在化疗结束后血小板计数(BPC)<30×109/L时开始用rhIL-11治疗。ELISA法检测化疗前及BPC<30×109/L后7、14d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网织血小板百分率(RP%)及其绝对值(RPC)。25例未用rhIL-11治疗者为非用药组,从化疗后BPC<30×109/L开始观察14d。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rhIL-11用药组第7、14天血小板计数较非用药组明显增高;用药患者组23例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为4~10U;对照组27例,平均为10~15U。②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Tpo水平较对照降低,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P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③非用药组第7天患者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对照及化疗前明显降低,第14天Tpo水平,RP%、RPC有所升高但仍较对照低。④用药组第7天血浆Tpo水平,RP%及RPC均较非用药组高;Tpo水平,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PC较对照低,第14天均高于对照。结论rhIL-11治疗A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有效;IL-11可能有利于骨髓基质的恢复,具有促进Tpo合成或释放作用,使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能力增强从而血小板生成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评估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化疗后24h开始使用rhIL-11,按30μg/(kg d)的剂量皮下注射,直至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后停用,对照组在化疗后则不用rhIL-11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化疗前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实验组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小板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输注血小板量及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实验组注射rhIL-11后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适症状在停药后逐渐消失。结论应用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不仅能明显提高化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数目,缩短血小板的恢复时间,而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饶燕飞  石庆之 《江西医药》2009,44(9):851-852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恢复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0例接受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rhIL-11治疗组和对照组。rhIL-11治疗组患者在血小板〈60×10^9/L时给予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当血小板≥70×10^9/L时停药或按药物说明最长用药时间14d;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对症支持治疗。期间观察外周血小板计数变化、血小板升至≥70×10^9/L所需的时间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rhIL-11治疗组患者血小板从最低点恢复至〉70×10^9/L的平均时间为6d,对照组平均为11d,后者较治疗组延长5d(P〈0.01)。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10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悬液11个治疗量,而对照组有19例输注血小板,共输注血小板悬液25个治疗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同期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明显改变,仅有1例出现感冒样症状,2例出现轻度水肿和血压升高。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应用rhIL-11有加速血小板恢复的作用,且该药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对化疗药物致猕猴血小板减少模型的升血小板作用。方法iv环磷酰胺诱导猕猴骨髓抑制以制备血小板减少模型 ,受试动物分成 6组 (n =4) ,分别为试验组rhIL 11[5 0、10 0及 2 0 0 μg/ (kg·d) ],阳性对照组Neumega[10 0 μg/ (kg·d) ],均连续sc 14d治疗 ,另设模型组及正常动物对照组。于化疗前及后不同时相 (d 0、3、6、9、12、15、18、2 1)观察外周血小板计数及其它血细胞计数 ;并行血小板凝集功能及骨髓涂片检查 (d 0、12、2 1)。结果受试药组血小板计数在d 12可恢复至正常 ,d 18、2 1略高于正常 ,血小板聚集率达 71.4%~ 74.6 % ,高于模型组。结论rhIL 11可以防治猕猴环磷酰胺模型的血小板下降。rhIL 11可用于因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素-11(rhIL-11)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处置措施,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宫颈癌患者因血小板降低,使用rhIL-11致CLS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检索,分析rhIL-11致CLS的机制及应对措施。结果:患者使用rhIL-11四天后出现胸闷,下肢水肿,体重增加,临床药师建议停用rhIL-11,换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同时给予羟乙基淀粉、地塞米松,在密切监护下补液,间断性给予呋噻米利尿。结论:HPV阳性宫颈癌使用多西他赛化疗方案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给予rhIL-11时需严密观察患者情况,一旦患者出现水肿,医务人员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停用,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排除是否出现CLS。  相似文献   

17.
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Ⅰ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的临床不良反应 ;初步观察rhIL 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确定Ⅱ期临床试验rhIL 11的推荐剂量。方法 :对于上一个化疗周期中血小板计数最低点≤ 75× 10 9·L- 1的病人 ,于此周期化疗给药后的 2 4~ 36h皮下注射rhIL 11,qd×14d ,或血小板计数 >30 0× 10 9·L- 1后停药。rhIL 11分为 12 .5 ,2 5 ,5 0和 75 μg·kg- 1·d- 14个剂量组 ,剂量依次逐渐递增 ,每组应完成病例 3~ 5例 ,每完成一个剂量组试验后方可进行下一个剂量组试验。结果 :5 0 μg·kg- 1·d- 1剂量组有 2例病人分别出现了 3度关节肌肉疼痛和心律失常。其他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 ,有发热、结膜充血、水肿、心悸、感冒样症状、恶心、呕吐、贫血、凝血因子Ⅰ升高等。 14例病人可评价疗效 ,6例 (43% )病人整个疗程中无血小板减少 ,8例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人血小板最低点中位数为 80× 10 9·L- 1,从血小板最低点到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为 4d。所有病人均不需输注血小板。结论 :rhIL 11的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初步显示了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Ⅱ期临床试验rhIL 11的推荐剂量为 5 0 μg·kg- 1·d- 1。  相似文献   

18.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 (rhIL-11), or Neumega rhIL-11 Growth Factor, is a recombinant cytokine that stimulates megakaryocytopoiesis, increases platelet production, and also has shown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e-modulating activity. Mild, reversible anemia was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 observed in clinical studies and was demonstrated to be related to hemodilu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nal mechanisms of the rhIL-11-induced volume retention and devise a possibl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to ameliorate this effect. Eighteen healthy volunteers (9 male and 9 female) on a controlled sodium (180 mEq/day) and potassium (120 mEq/day) diet were randomized to one of six treatment sequences in a three-period crossover design. Each subject received 25 micrograms/kg IL-11 s.c. once daily, 25 micrograms/kg IL-11 s.c. once daily + Maxzide-25 twice daily, or placebo for 7 days in a crossover design. There was a 14-day washout period between treatment periods. Renal clearance parameters indicated that mean sodium excretion was decreased compared to placebo within 8 hours after dosing with rhIL-11, with these results reach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8 to 16 hours postdose (p < 0.01). The cumulative sodium excretion (mEq +/- SD) over the 7-day treatment period for each respective treatment group was the following: rhIL-11 = 833 +/- 154, rhIL-11 + Maxzide-25 twice daily = 1114 +/- 178, and placebo = 982 +/- 193 (p < 0.01).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hematocrit values, used as indicators of hemodilution, decreased in the rhIL-11-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and placebo groups (p < 0.01). Concurrent dosing with Maxzide-25 twice daily reduced the rhIL-11-associated hemodilution by about 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1(IL-11)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6例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IL-11联合EPO治疗,对照组(32例)予IL-11治疗。结果治疗后7 d、14 d,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小板升至≥50×109/L、≥100×109/L的中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2 d vs 7.6 d,5.1 d vs 12.5 d,P0.05)。常见不良反应为:肌肉关节疼痛、乏力、心悸、发热及头痛。结论 IL-11联合EPO可显著升高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