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肿形态、出血量及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及穿刺入路,行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液化引流术。结果 148例患者死亡13例,死亡率8.7%。对存活135例患者行3个月-1年随访,以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ADL)评价疗效,Ⅰ级32例,Ⅱ级47例,Ⅲ级42例,Ⅳ级10例,Ⅴ级4例。结论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科学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8例,研究患者均接受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住院期间6例患者死亡,其余4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87.50%。结论 临床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并具备显著治疗效果,且符合微创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技术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对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软通道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的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CT复查和腰椎穿刺术,5~7 d拔除穿刺针,本组67例患者中,存活58例,病死9例,存活率为86.58%.结论 微创软通道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能快速降低颅内压,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21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外引流术,带芯软管穿刺抽吸、引流使血肿排出颅外。结果210例患者血肿3d内完全清除29例,5d内112例,7d内57例,死亡12例。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血肿外引流术创伤小,操作快捷,疗效肯定,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近二年接收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的3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8%明显低于对照组24.1%。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微创软通道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壳核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24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112例。对照组接受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有效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穿刺引流组,每组患者各34例。其中联合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穿刺引流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穿刺引流组的76.47%(P<0.05);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均明显优于穿刺引流组(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58例,均行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通过随访观察预后。结果术后血肿清除率在80%以上者52例(89.7%),术后3例患者出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颅内积气,2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术后恢复良好33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结论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岳华  李国峰   《中国医学工程》2013,(7):99-99,102
目的总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行简易方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结果 6例手术患者随访3~9个月,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1 3例(50.0%),ADL22例(33.3%),ADL31例(16.7%)。结论应用简易方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疗效肯定,适当掌握手术时机、定位定向准确、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软通道微创引流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2010年月7月在我院采用微创多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的5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结果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中平均置管时间4.2 d,血肿均清除90%以上,显效占19.4%,有效占48.2%,总有效率为67.6%。术后存活50例,其中恢复工作8例,生活自理21例,需要他人照顾21例,死亡6例。结论多软通道技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快捷,操作简便,创伤小,血肿清除安全,有效,术后护理方便,在本组患者治疗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硬通道组,n=40)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软通道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硬通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软通道组62.5%(25/40)(P<0.05),血肿完全清除比例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清除50%~99%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2.5%(1/40)、2.5%(1/40)均显著低于软通道组7.5%(3/40)、10.0%(4/40)(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较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更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  相似文献   

12.
姚开场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82-182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8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则采用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死亡率1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43.3%,死亡率2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统计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发生率26.7%,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穿刺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确切,相较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而言,具有疗效好、死亡率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行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3±1.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6±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神经缺损程度,效果优于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冯生慧  郭艳莉 《吉林医学》2012,(35):7789-7790
目的:总结经额软通道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共有7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接受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治疗。结果:出院67例,死亡3例,病死率4.2%。结论:采用经额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风险低,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方法、影响疗效及安全性的若干问题。方法对我院近年201例自发性脑出血经颅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男149例,女102例,年龄22-90岁,平均58岁,其中,应用硬通道锥颅引流98例,定向软通道103例。就血肿最佳穿刺引流时间、尿激酶应用及安全性、引流方式、血肿-脑室联合引流、硬通道与软通道引流、靶点选择、多靶点应用、经单通道引流管调整技术等若干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对上述8大问题做了探讨。结论软通道技术是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的首先方法,上述若干问题是影响经颅微创穿刺引流术疗效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结果28例手术患者随访3个月至半年,以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患者神经功能,ADL16例(39.3%),ADL214例(32.2%),ADL35例(17.9%),ADL42例(7.1%),ADL51例(3.5%)。结论应用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疗效肯定,适当掌握手术时机、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软通道技术与硬通道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96 例,随机分为两组,硬通道组(47 例)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软通道组(49 例)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效果与3 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陈喆 《吉林医学》2011,(1):94-95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技术和中心静脉导管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61例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室及脑内血肿量,选择恰当的个性化微创手术:软通道技术丘脑血肿穿刺、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和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存活53例,存活率86.9%。存活者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4例,Ⅱ级13例,Ⅲ级10例,Ⅳ级9例,Ⅴ级7例。恢复良好(ADLⅠ级+ADLⅠⅡ级+ADLⅢ级)者达69.8%。结论:应用软通道技术和中心静脉导管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方便快捷,创伤小,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全法  陈红芬 《中原医刊》2006,33(21):42-43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硬通道与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作用。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m l,GCS≤8分)88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另一组行软通道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血肿清除量和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软通道组临床治疗效果、血肿清除量及ADL均优于软通道组。结论硬通道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软通道穿刺术治疗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患者长期生活能力好,致残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50例不同部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头颅CT定位下行简易立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结果:50例患者术后存活43例,存活率86%。存活者采用ADL分级:Ⅰ级为9例,Ⅱ级为10例,Ⅲ级为15例,Ⅳ级为5例,Ⅴ级为4例。恢复良好( ADLⅠ级+ADLⅠⅡ级+ADLⅢ级)者达68%。结论: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应证广泛及廉价等优点,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提高生存质量。便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