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牛血清和胎牛血清对Sf9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两种血清条件下重组蛋白表达的差异,探讨小牛血清用于Sf9细胞培养和重组蛋白工艺化生产的可行性。 方法: ①在细胞培养板中,分别以含10%小牛血清和10%胎牛血清的Grace培养液培养Sf9细胞,每天进行细胞计数和XTT比色分析,并绘制生长曲线。②重组杆状病毒感染两种血清培养下的Sf9细胞,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ELISA检测细胞内重组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胎牛血清培养液中Sf9细胞生长曲线好于小牛血清培养液中生长的Sf9细胞,但两种血清培养液中Sf9细胞增殖活力、重组蛋白的表达并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胎牛血清能更好的促进Sf9细胞生长,小牛血清也可用于Sf9细胞的培养以及重组蛋白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因小牛血清成分复杂、有效期短等弊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的不良影响,研究出一种与传统培养液效果相当的无小牛血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采用“转化淋巴细胞百分率”和“分裂指数”二项指标进行了28例次外周血标本的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培养液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和P>05)。淋转率的变异系数(CV)提示“无血清培养液”稳定性较好(510%;595%),表明“无血清培养液”已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培养液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无血清培养液”配制方便,成本低,培养时间仍为72小时,效果稳定,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是自 2 0世纪 6 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细胞培养技术 ,通过此技术在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可以用作诊断许多由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直至目前仍然作为基层临床诊断染色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过程中 ,培养液中的血清成份 (占培养液比例的 2 0 %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促进细胞增殖等。一般实验室大多采用小牛血清 ,也有用胎牛血清或成人血 (AB型 )血清的。我们在临床应用中探索用人脐带血清来替代常用的小牛血清 ,在此条件下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增殖的结果稳定 …  相似文献   

4.
脂质过氧化对血管内皮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质过氧化对血管内皮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杨向红陈铁镇一、材料和方法(1)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于无菌条件下取牛主动脉,以消化法进行内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培养液为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第2~5代继代细胞用于实验。(2)脂质过氧化实验:...  相似文献   

5.
陈惠业  苏盛通 《免疫学杂志》2005,21(Z1):142-143
目的节约实验经费,解决实验材料来源困难的问题.方法用试验者本人血清、蜂蜜、党参或黄芪配成的混合液代替含小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结果加入党参液者淋巴细胞转化率达40%以上,加入黄芪液者淋巴细胞转化率在40%左右.结论采用本法可既简便又经济有效地用于淋巴细胞转化的教学试验.  相似文献   

6.
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广泛,但是组织培养成本高,特别是小牛血清,即价格昂贵又日趋短缺。培养原代兔婴肾细胞通常用含10%小牛血清的199培养液,培养2天左右换液,4~7天长成单层细胞。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细胞贴壁和生长速度似乎与培养液中血清含量关系密切,特进行本实验,探索节省血清的培养方法。按常规取出兔婴双侧肾脏,将肾皮质组织放入10 ml小瓶中,剪成约1mm~3大小的碎块,加入0.25%胰酶-0.02%EDTA液,于37℃消化20~30分钟。然后倾去消化液,用Hank′s液洗一次,加2~3 m1培养液,以毛细吸管将碎块吹打成乳糜状,再加培养液至10ml,静置数分钟,待未吹散的组织块沉降后,收集上部的细胞悬液。按此方法重复2次后,弃去沉降物,将几次收集的细胞悬液混合均匀,计数。培养采用含15%小牛血清的199培养液,其中含100u/ml青霉素和10ug/m1的链霉素。用该生长液把混合均匀的细胞悬液稀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节约实验经费,解决实验材料来源困难的问题。方法用试验本人血清、蜂蜜、党参或黄芪配成的混合液代替含小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结果加入党参液淋巴细胞转化率达40%以上,加入黄芪液淋巴细胞转化率在40%左右。结论采用本法可既简便又经济有效地用于淋巴细胞转化的教学试验。  相似文献   

8.
陈曦  寇天 《医学信息》2019,(16):143-145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2%,高于对照组的3.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为MSCs的进一步诱导分化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筛选合适培养基及适应血清含量,传代扩增,测定生长曲线和贴壁率,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膜抗原和细胞基质蛋白属性。结果:MSCs属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MSCs在含10%小牛血清L-DMEM培养液中生长性状相对稳定,1、3、5代细胞生长曲线、贴壁率基本相同,增殖速度快,群体倍增时间约为34小时,贴壁存活率高,适应性强,传代后12小时贴壁率达89%。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44、CD54、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I型胶原(Collagen I)。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在含10%小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中,细胞稳定扩增。  相似文献   

10.
<正> 取新生大白鼠颈上节,用机械法分离细胞(即从手分离),制成细胞悬液,种植在直径35毫米培养皿皿底的圆孔内。此圆孔直径约8.5毫米,圆孔底面粘附一块盖玻片,盖玻片上涂有胶元,细胞悬液即滴在其上,然后加进培养液1.5毫升,放置37℃二氧化碳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培养液由70%Eagles MEM 和30%小牛血清组成,并按1∶20的稀释度加入 NGF 粗  相似文献   

11.
杨新林  王永潮 《解剖学报》1995,26(3):283-286
利用核仁蛋白B23的单克隆抗体以及间接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了血清饥饿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受血诱导重新进入增殖周期后,核仁蛋白B23含量的变化,以及有丝分裂期和间期NIH3T3细胞中B23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发现,生长至汇合状态的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检测到的B23蛋白含量较低,加入10%小牛血清能够引起细胞内B23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且在加入血清6h后就已发生。结果还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通过培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转染诱导型NO合酶(inducednitricoxidesynthase,iNOS)基因的研究旨在观察基因表达后合成的NO对60Coγ射线刺激细胞增殖和前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细胞培养及照射:NIH3T3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为含10%小牛血清的1640。60Coγ射线照射剂量分为0、0.258、0.774、1.290mC/kg,细胞密度为5×104/ml,细胞经照射后分别加入96孔板内,小牛血清改为5%,继续培养30小时,用MTT酶标法[1…  相似文献   

13.
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组织化学显示方法在许多组织化学手册中均有记载,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突出的缺点,即需频繁配液并且所配制的孵育液只能一次性消耗、不能长期保存.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显示方法,解决了以上矛盾,特别是对培养的单层细胞效果更好.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培养 将小鼠成纤维细胞株3T3培养到3×3mm的小玻璃盖片上,培养液为DME外加入10%的小牛血清,待细胞贴壁长满盖片的70%左右时,取出盖片用无钙镁的Hank液洗去培养液中的血清,丙酮4℃下固定10分钟,低温储存备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基因工程技术,从8F8杂交瘤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应用PCR快速克隆出8F8单抗的轻链可变区基因V_L,并对8F8单抗V_L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和推导。 1 杂交瘤细胞系 抗HFRSV血凝素McAb 8F8株培养于RPMI-1640培养液(含20%小牛血清)中。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尚无胎牛血清供应,国内做淋巴细胞融合多以小牛血清代替,但小牛产地不同,出生后采血时间、方法不一,未经严格的质控筛选,造成小牛血清质量的差别,没有稳定质量的血清,给淋巴细胞融合带来麻烦。 近年来,我们在内蒙几家乳牛场进行了制备和筛选适合于淋巴细胞融合的新生牛血清,并在用中进行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取生后1周以内SD大鼠大脑皮质,用胰蛋白酶消化结合机械吹打使细胞分散,制成较大量的初细胞悬液。将初细胞悬液先行粘附处理30min以排除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再制成较小量的次细胞悬液。将之接种到预先涂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瓶中,令其贴壁3~5h,细胞密度约1×105个/cm2。补加培养液,继续培养。培养液为含20%小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液。俟细胞铺满瓶底后传代。届时细胞悬液亦行30min的粘附处理。以0.5×105个/cm2的细胞密度种植于培养瓶中。传代后先培养48h;换成无血清培养液再培养48h并收集条件培养液。对部分传代细胞进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杂色鉴定,证明传代后的细胞中星形胶质细胞比例达94.71%。取条件培养液及单纯DMEM/F12培养液各1份,分别与2份有血清培养液混合,制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种培养液,以悬滴法培养鸡胚背根节。48h后,比较两组背根节神经突起的平均长度。经统计学分析揭示,实验组背根节神经突起平均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者,说明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明显的促神经突起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小牛血清含有人及其它哺乳动物细胞体外生长必需的许多因子,它可以为细胞提供营养、中和毒素及刺激细胞繁殖等作用。但由于液体血清不便于贮存和运输,不能长期保持血清的质量。为了提供单克隆抗体制备所需的优质血清,我们研制固体新生小牛血清,满足国内的需要。本文报道了杂交瘤细胞系A-1-1在3种血清中,细胞生长密度、单克隆抗体分泌量和杂交瘤克隆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血清代用品在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培养已从完全使用天然培养基 ,发展到人工培养液添加血清。血清中含有大量促生长物质 ,是细胞培养的重要成分。但是 ,血清中也含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物质和抑制物质 ,对细胞生长有一定负作用 ,影响细胞功能的表达[1 ] 。近年来 ,人们试图研制一种去除血清中有害物质的完全培养基 ,以满足临床科研和实验诊断的需要。法国 IBF公司研制了一种 Ultroser的血清代用品 ,可部分代替小牛血清 ,国内有少数实验室使用过 [2 ,3 ] ,但因价格昂贵 ,不易购得而受到限制。我们研制的血清代用品(serum supplement,SS)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进行染色体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n=47例,尼莫地平)与联合组(n=51例,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激反应、血液流变学、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2.3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联合组上升/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有效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我们观察了农吉利碱对HeLa细胞系形态学的影响。HeLa细胞培养于含有RPMI 1640、10%小牛血清及青、链霉素的培养液中(pH 7.2),并置37℃恒温培养箱培养。实验时将细胞接种于培养瓶内,同时置入培养瓶中1张盖片。在接种后的第3天,将其分为不加药的对照组和加药的实验组。实验组按加药的浓度不同,再分为每ml培养液含农吉利碱100μg、300μg、500μg 3组,每组各2瓶。于加药后的第3天,由培养瓶内取出盖片,经F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