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防御机制在危重急诊抢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科接诊的危重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75例危重抢救期间进行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护理,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价量表(SGA分级)A级率为92.0%、生存质量评分为(86.4±6.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2±1.9)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0.0%、(73.5±7.6)分、(85.7±5.0)分;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7±1.0)d、并发症发生率为4.0%,均低于对照组的(15.4±2.1)d、26.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何丽碧  鲁丽容  卢慧敏 《全科护理》2020,18(24):3203-3205
[目的]探讨区域项目管理在降低临床用药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收治的7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区域性项目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用药差错发生率、安全用药知识评分、用药方法、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病人护理用药错误发生率为10.3%,观察组病人护理用药错误发生率为1.4%,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安全用药认知分评分为(81.3±4.7)分、药物应用方法评分为(80.4±2.5)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87.7±3.2)分,观察组安全用药认知评分为(93.6±4.5)分、药物应用方法评分为(93.1±3.9)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95.6±3.1)分,对照组安全用药认知程度评分、药物应用方法及掌握程度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6%,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区域项目管理可降低临床用药的错误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护士对安全用药的认识、用药方法、知识掌握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留观室的600例急诊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根据其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比较两组病人或家属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病死率、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或家属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可有效指导急诊护理,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急诊科分诊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江帆  王瑞  叶丽萍 《全科护理》2020,18(15):1884-1886
[目的]探讨CRAMS评分法在急诊创伤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急诊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实施CRAMS评分法对急诊创伤病人进行转运,采用病人/病人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和意外事件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43%,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急诊创伤转运满意度评分为(97.42±1.49)分,高于对照组的(94.63±2.90)分(P<0.05)。[结论]应用CRAMS评分法可降低急诊创伤病人院内转运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韩国云 《全科护理》2013,11(14):1313-1314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呼吸内科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病房消毒质量、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内镜室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病人80例为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内镜室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病人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控制评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检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病人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17.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13.75%)低于对照组(28.75%)。[结论]加强胃镜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不同阶段收治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结构化皮肤护理对大便失禁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并住院的大便失禁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结构化皮肤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大便失禁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心理功能评分为(23.57±1.77)分、生理功能评分为(24.08±1.8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39.93±3.21)分、疾病控制评分为(24.46±1.52)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皮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大便失禁病人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病人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及医疗纠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施风险管理前)本院急诊科收治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实施风险管理后)本院急诊科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基础护理评分为(84.72±2.40)分,低于观察组的(94.20±2.57)分(P 0.05);对照组的消毒隔离评分为(82.14±2.13)分,低于观察组的(95.25±2.71)分(P 0.05);对照组的健康教育评分为(85.72±2.08)分,低于观察组的(95.20±2.77)分(P 0.05);对照组的病房管理评分为(84.21±2.13)分,低于观察组的(96.26±2. 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21. 05%)高于观察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诊科患者护理环节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并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芳意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84-1785
[目的]研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分诊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依据笔者的急诊科风险管理相关经验,对比分析本院急诊分诊在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实施前的时间为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实施后的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30日.在前后各两个月中依据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400名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调查询问.[结果]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8.25%,比实施前显著上升(P<0.05).[结论]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运用于临床急诊分诊中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急诊腹痛病人分诊误诊的原因,并探讨有效解决对策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诊腹痛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诊方法,观察组针对分诊误诊原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进行分诊。[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为3.98min±1.3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39min±2.09min(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97.5%,对照组为75.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0%,与对照组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腹痛病人分诊中针对分诊误诊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有助于提高分诊准确率,提升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李莉华  高杏莲  邓秋菊  林玮 《全科护理》2021,19(35):4980-498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神经肿瘤专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3月于医院神经肿瘤专科就诊的16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为(34.15±4.87)分,低于对照组的(42.38±6.24)分(P<0.05),SDS评分为(31.34±4.22)分,低于对照组的(38.46±5.72)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基础护理(9.61±0.29)分,专科护理(9.39±0.46)分,风险处理(9.58±0.36)分,护理管理(9.60±0.24)分,高于对照组的(8.53±0.84)分、(8.20±0.74)分、(8.07±1.23)分、(8.02±0.96)分(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肿瘤专科护理中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5.
李变红 《全科护理》2016,(17):1809-1811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胃肠肿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4例胃肠肿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胃肠肿瘤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1%(P0.01);观察组护理质量总体评分为97.39分±2.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分±2.46分(P0.01);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1);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80%(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可提高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获得较理想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科中护理干预管理对危重病人转运的影响。[方法]将280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46例)和观察组(134例),对照组转运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转送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检查等待时间为0.56min±0.54min、转运时间为11.33min±0.59min、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率为0、护理纠纷为0,低于对照组(3.00min±0.86min、18.24±1.36、7.5%、2.1%),观察组转送科室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6.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管理,可降低病人意外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范荣 《全科护理》2016,(5):503-504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5月—2014年4月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观察组,每组1 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投诉发生率分别为1.25%和3.75%,满意度评分分别95.36分±1.54分、76.35分±8.55分,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降低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根据《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制定急诊专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考评指标,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统计并比较观察期间两组病人的护理投诉情况和遵守医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和接诊期间病人意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和药品准备的完好率和急诊护士急救技术考核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严格遵守医嘱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P0.05);观察组的护理投诉率为0.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对减少医护纠纷、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遵守医嘱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莉 《中国临床护理》2013,5(6):533-535
目的 观察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2年在急诊抢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规范急诊抢救室急救物品和药品的管理,加强高危环节的管理。将2012年1~1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9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1年1~12月常规管理收治的6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率均好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急诊抢救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800例严重创伤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休克指数和MEWS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医生满意率、病人/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人联合应用休克指数和MEWS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病人病情,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