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张海萍 《江西医药》2007,42(6):546-547
目的 观察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循环、呼吸等生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腹腔镜妇产科手术30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测定气腹前后循环、呼吸等变化.结果 SPO2等变化不明显,气腹后PETCO2明显上升(P<0.01),气腹后MAP、HR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气腹后气道阻力明显上升(P<0.05).结论 通过30例妇产科手术的观察,选择全麻气管内插管的麻醉,既能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又能控制膈肌运动,避免出现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2.
李卫东 《黑龙江医药》2012,25(5):747-748
目的:探讨非气腹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84例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分别予以CO2气腹腹腔镜(气腹组)和非气腹腹腔镜(非气腹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气腹腹镜在胆囊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邓云坤 《贵州医药》2001,25(11):990-992
目的 观察CO2气腹期间应用艾司洛尔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艾司洛尔组和盐水对照组.气腹不同阶段记录ECG、SBP、DBP、MAP、HR、Paw的变化,并计算RPP,同时作动脉血气.结果 气腹期间对照组SBP、DBP、MAP、HR、RPP显著高于气腹前及艾司洛尔组同期(P<0.05);艾司洛尔组血流动力学控制良好;Paw、Pa-CO2、pH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气腹期间应用艾司洛尔可明显减轻气腹应激反应,维持良好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平稳.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微创治疗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但腹腔镜术中需要充入CO2来建立气腹,近年来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而无气腹条件下施行腹腔镜手术是对气腹下手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和完善,它可以消除气腹对患者和操作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气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气腹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心率变异性 (heartratevariability,HRV)对20例择期高血压老年患者 (Ⅱ组 )和20例择期无高血压老年患者 (Ⅰ组 )行腹腔镜手术中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5分钟、气腹后30分钟的心率变异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气腹后HR、MAP显著升高 ;LF、LF/HF、TF相对于气腹前也明显升高。组间比较 ,Ⅰ组MAPHR、LF、LF/HF及TF升高幅度显著大于Ⅱ组。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气腹后交感神经活性和自主神经张力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的老年患者 ,老年高血压患者气腹时心血管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免气腹和气腹腹腔镜在宫外孕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宫外孕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宫外孕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免气腹组和气腹组,每组患者各50例,并对这些患者分别进行免气腹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中的反应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表现良好。其中,气腹组宫外孕手术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效果与免气腹组治疗后的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外孕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免气腹和腹腔镜在临床中进行检测治疗后,分析比较发现,免气腹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优于气腹组,其具有术中出血量少,疼痛程度低,术后感染率低、并发症少,治疗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无气腹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将42例中年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无气腹组,20例)和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组(气腹组,22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手术,记录2组患者术前、手术开始1h、术后3个时点的血压、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2种手术方式均能顺利完成子宫肌瘤的剔除.气腹组患者术中(手术开始1h)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与术前、术后比较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氧化碳分压:(44.3±3.2)mmHg比(41.3±1.3)、(42.6±4.2) mmHg;碱剩余:(-7.4±0.9)mmol/L比(-3.2±3.4)、(-4.2±0.8)mmol/L,P <0.05],而无气腹组二氧化碳分压、碱剩余、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收缩压、舒张压术中与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成功进行子宫肌瘤剔除,但无气腹腹腔镜技术在手术操作中显示出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单莺 《江西医药》2007,42(9):810-812
目的 探讨气腹针单次穿刺法在卵巢癌腹腔化疗中的方法 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卵巢癌患者腹腔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化疗是治疗卵巢癌的重要方法 ,气腹针单次穿刺法行腹腔化疗因其针头顶端特有保护套管,使组织,血管,腹腔脏器免受针头损伤,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结论 气腹针单次穿刺法安全,并发症少,使卵巢癌患者得以长期坚持化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湘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7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免气腹腹腔镜手术35例,气腹腹腔镜手术40例,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气腹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免气腹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免气腹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优于气腹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扩大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范围,不失为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的方法,尤其是对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老年患者,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是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气腹腹腔镜对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对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卵巢黄体破裂患者40例,其中20例实施非气腹腹腔镜作为研究组,另20例实施气腹腹腔镜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疼痛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气腹腹腔镜手术适应证较气腹腹腔镜广,且术中出血量及疼痛与后者相当,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不同气腹压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时气腹压力的不同分为低气腹压组(气腹压力8~12 mmHg,n=50)及高气腹压组(气腹压力13~15 mmHg,n=43).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气腹10 min和25 min,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均高于气腹前5 min(P<0.05),低气腹压组低于高气腹压组(P<0.05).术后1 d和3 d,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术前(P<0.05),且低气腹压组低于高气腹压组(P<0.05).低气腹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高气腹压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本身即存在肝功能损伤,且耐受力减弱.故尽量减小术中气腹压,于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2.
史凯凯  潘伟康  史玉英 《江苏医药》2012,38(22):2740-2741
目的 研究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43例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采用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气腹腹腔镜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气分析、术后肠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CO2和碱剩余(BE)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后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悬吊式无气腹腹腔镜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适应证广,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七氟醚预先吸入,探讨该方法对围气腹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 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0例腹腔镜进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不采用吸入麻醉,实验组采用2%七氟醚预先吸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气腹期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建立气腹的四个不同时间段里,在气腹建立后1h、气腹解除时和气腹解除后1h患者血清 NSE和S100β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气腹建立前,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在不同时间段患者血清 NSE和S100β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有意义(P>0.05)。对比观察,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应用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应用2%七氟醚预先吸入,有助于患者术后清醒,但在改善脑损伤,降低永久性器质性损伤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全身麻醉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对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30例,全身麻醉后观察患者气腹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气道峰压(Ppeak)、终末潮气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气分析等变化。结果气腹后10min HR、MAP显著升高,在患者气腹前CVP变化不明显,但在气腹后10min开始较气腹前明显增高,并持续增高于整个气腹过程,气腹停止后虽未恢复至气腹前水平,但无统计学意义。气腹后CI的变化不一,总体CI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气腹前Ppeak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气腹各时间点Ppeak均较气腹前显著增高(P<0.05),气腹结束后恢复至气腹前水平。PpeakCO2于气腹后10min开始显著增高(P<0.05)并持续于整个气腹期,气腹结束后10m in有所下降,但气腹结束后30min尚未恢复至气腹前水平,气腹后30min pH明显下降。气腹前后血糖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CVP、HR、MAP显著增高,CI有下降趋势。对呼吸功能影响主要表现为Ppeak、PETCO2显著增高,PH显著下降。血糖气腹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免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使用免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与41例常规CO2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腹腔时间、腹腔内操作时间、总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进入腹腔的时间为(10.2±2.4)min,长于对照组的(6.5 ±0.8)min(t=9.530,P<0.05),但总手术时间为(20.3±5.3) min,短于对照组的(33.4±3.5) min(t=16.928,P<0.05);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达到1级的患者为25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例(x2=18.377,P<0.05).结论 免气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安全有效、耗时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在熟练操作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心律失常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随心律失常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行伴随心律失常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7例,6例术前安放临时起搏器;频发房早室早2 例,心房纤颤1例,术前纠正到最佳状态;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前安放临时起搏器.患者术中术后均加强心电监测.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二氧化碳气腹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力为8~12 mm Hg,气腹时间在30~45 min,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恢复顺利.结论 伴随心律失常的患者经适当处理,在低气腹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孙建萍  伍冀湘 《中国医药》2010,5(4):381-383
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治愈患者,减少损伤,减少应激已经成为了现代外科的新理念。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微创治疗的优点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发展,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但CO2气腹对机体影响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现将CO2气腹对肝肾、凝血功能及对术后机体的影响与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及传统开腹手术对机体的影响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王克芳  赵淑霞  袁媛  李斌 《中国医药》2010,5(9):848-849
目的 探讨无气腹腹腔镜治疗卵巢成熟畸胎瘤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无气腹腹腔镜卵巢成熟畸胎瘤剥除术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在无气腹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61.2±15.6)min,术中出血量(47.17±16.37)ml,其中2例术中畸胎瘤破裂.无术后发热、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 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可以有效治疗卵巢良性畸胎瘤,具有操作简便、有效防止术中囊肿破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无气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气腹腹腔镜组52例和气腹腹腔镜组46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血压、血气分析和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气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腹腔镜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及剩余碱水平均优于气腹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腹腹腔镜组出现术后上腹部胀感及肩部酸胀不适19例(36.5%)少于气腹腹腔镜组的43例(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出现发热病例,均无腹腔脏器损伤及出血等情况,且术后均未应用镇静剂。结论无气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可行,对于直径≤6cm的子宫肌瘤更具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腹腔镜手术在胃肠外科应用以来,腹腔镜胃手术因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痛苦少,治疗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近或相当,应用范围越来越广[1].而腹腔镜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采用对CO2气体加温至生理体温来建立气腹与未加温的CO2建立气腹进行比较,观察CO2气体温度对胃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