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与儿童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凝集法检测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病房46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效价,比较不同月份、不同年龄及不同临床表现的患儿的MP-IgM阳性率。结果464例患儿中211例MP-IgM为阳性,占住院总人数的45%,一年中12月、1月是MP感染的高峰季节,其阳性率分别为60%和58.3%(χ2=20.03,P<0.05);随着年龄增长,MP感染阳性率增高,10~14岁儿童MP阳性率高达75%,而1岁以下婴儿MP阳性率仅为13.3%(χ2=72.6,P<0.001);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最高,为64.5%(χ2=24.5,P<0.001)。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该病原体是目前儿科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规律,探讨明胶颗粒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用明胶颗粒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 本院7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31.22%,其中0-3岁组、4-7岁组、8-12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70%、35.08%、41.30%.随年龄增长,抗MP-I gM阳性率逐渐增加.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有较高比例,好发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明胶颗粒法检测MP-IgM简便快捷,敏感度高,可作为MP感染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儿童与成人肺部感染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观察儿童与成人肺部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MP)抗体MP-IgM的阳性率情况.方法 应用被动凝集试验检测呼吸系统感染成人(580例)和儿童(1062例)及健康成人(115例)和儿童(515例)的抗MP-IgM阳性率情况.结果 呼吸系统感染患儿抗MP-IgM阳性率43.7%,健康体检儿童为4.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呼吸系统感染的成年患者抗MP-IgM阳性率为71.9%,健康体检成年人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抗MP-IgM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的致病性与年龄及其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5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结果,并与38倒反复呼吸道感染,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炎患儿和32例健康体检患儿对比,探讨喘息症状与M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58例患儿中14例MP - IgM检测呈阳性,阳性率24.1%,对照组38例患儿中4例MP - IgM呈阳性,阳性率10.5%,x2 =25.44,P<0.05,32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中1例MP - IgM呈阳性,阳性率3.1%,x2=28.08,P<0.01,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具有相关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186-4187
目的:探讨检测肺炎支原体(MP-IgM)、C反应蛋白(CRP)同时测定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125例,运用间接凝集法检测血清MP-IgM。将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阳性组)314例,非支原体感染对照组(阴性组)314例,运用美国贝克曼IMMAGE特定蛋白仪测定C反应蛋白(CRP)值。结果:1125份小儿呼吸道感染血清,314份MP-IgM阳性,阳性率为27.91%。肺炎支原体感染者CRP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结论:肺炎支原体IgM及C-反应蛋白同时测定可作为小儿MP急性期感染的主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蒋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3,(7):1275-127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中,MP-IgM阳性率为46.15%,健康组患儿的MP-IgM阳性率11.54%,哮喘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导致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常规行MP-IgM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为儿童MP感染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结果分析的6878例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率为34.04%,其中女患儿的阳性率39.46%明显高于男患儿30.63%,不同年龄段中,小于1岁患儿的MP阳性率最低,为5.51%,而8-14岁患儿的MP阳性率最高,为55.59%。不同季节,结果也有差异,以冬季阳性率较其他三个季节最高。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存在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异,好发于秋、冬季的学龄儿童。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做好MPIgM抗体的检测,提升临床诊疗的及时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生产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盒(被动凝集法)对厦门地区33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计算不同年龄和不同疾病患儿的抗体阳性率,为肺炎支原体(MP)相关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发现332例患儿MP-IgM 抗体阳性143例,阳性率为43.1%.小于1 岁、1~3 岁、4~6 岁、7~14 岁年龄段中MP-IgM 阳性率分别是18.6%、41.9%、56.3%、59.3%.说明各年龄段儿童人群普遍易感MP,4~14岁患儿肺支抗体阳性率较高.在不同疾病检出阳性率中,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阳性率高于肺炎患者,表明肺炎支原体是引起上感和支气管炎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和CRP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本院1 30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MP-IgM和CR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05例患儿MP-IgM阳性率为37.39%;MP-IgM以春冬季阳性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1.25%和42.37%;0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为16.22%,41岁患儿阳性率最低,为16.22%,46岁阳性率最高,为42.58%,多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的MP-IgM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夏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6岁阳性率最高,为42.58%,多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春季和冬季的MP-IgM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夏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岁组MP-IgM的检出率明显低于41岁组MP-IgM的检出率明显低于46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P感染儿童CRP阳性率明显低于非MP感染者。结论 MP感染有季节性差异,一般以春冬为主,患儿以学龄前儿童为主,CRP可以作为MP感染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nia,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颗粒凝集法对本院收治的11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率为38.98%(46/118),肺炎支原体感染率-3a和-6a组较高,分别为45.45%和46.67%。在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伴喘息者13例,占28.26%。结论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且是引起儿童喘息的重要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458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病原谱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1458例ALRI住院患儿,通过不同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在1458例标本中,检出细菌阳性率19.0%,病毒阳性率17.6%,肺炎支原体病原阳性率14.6%。各年龄组细菌及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婴儿ALRI以革兰阴性菌及RSV感染为主,年龄越小发病率及混合感染率越高;大于3岁的儿童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呼吸道病毒感染具有季节性,而细菌、支原体感染呈散发性。  相似文献   

12.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素梅  隋红  乔兴光 《吉林医学》2004,25(12):13-14
目的:应用敏感、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抗MP—IgM),协助临床早期诊断MP感染及早期治疗,缩短病程。方法: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结果:177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检出MP—IgM阳性389例,检出率为21.9%。年龄<3岁、3~6岁、6~13岁3个年龄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147/1012),30.5%(139/456)和33.9%(103/304)。取8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符合临床支原体诊断标准有的205例,抗MP—IgM阳性156例,阳性率为76.1%;不符合诊断标准的655例中,抗MP—IgM阳性仅为26例,假阳性率为4.0%。两组经统计χ2=48.2,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押SERODIA—MYCOⅡ凝集试验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快捷、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可作为早期诊断MP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章礼真 《安徽医学》2010,31(1):35-36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96例有喘息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及99例无喘息症状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检测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进行比较。结果96例喘息患儿血MPAb阳性为36例,阳性率为37.5%;而99例对照组患儿血MPAb阳性为20例,阳性率为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58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崔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4):1048-1049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发肺外脏器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MP感染的12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20例,下呼吸道感染106例;并发肺外损害58例(46%),其中4~14岁患儿52例(89.7%),最小年龄5个月;损害以消化、泌尿、心血管、神经和血液系统为多见,分别占37.9%、30.0%、24.1%、15.5%、13.8%,皮肤黏膜及关节肌肉损害分别占8.6%、5.7%;所有患儿经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小儿MP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肺外损害发生率较高,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造成误诊。对可疑MP感染者,应及时检测血MP-IgM,尽旱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DNA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MPDNA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DNA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C-反应蛋白(CRP)同时检测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1061例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其中,对肺炎支原体阳性(支原体肺炎组)121例、肺炎支原体阴性(细菌性肺炎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测定CRP。结果:1061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286例,阳性率为26.96%。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35例,阳性率为28.93%,细菌性肺炎组CRP阳性47例,阳性率为94.00%.对照组CRP无一例阳性,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肺炎支原体、CRP同时检测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克 《河北医学》2012,18(3):291-294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98例支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和67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组)血清 CRP,与 72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 入院时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CRP均值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细菌性肺炎组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CRP和阳性率指标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支原体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但细菌性肺炎组仍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所有病例在入院时CRP和MP-IgM检测为阳性者,4岁以下儿童为59.13%(68/115),4岁以上为40.87%(47/115),其中年龄最小的仅生后2个月.结论 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CRP稍高,但没有细菌性肺炎增高明显,CRP可作为鉴别支原体肺炎或细菌性肺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感染状况、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2004年1月 ̄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20例肺炎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结果320例肺炎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5例,感染率10.9%,5岁以下感染24例,5岁以上11例。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本地区的感染率为10.9%,较全国感染水平低(23% ̄25%)。在性别及临床特点方面与其他致病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需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盐田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082010年儿科住院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38例患儿中33例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ALT升高或合并肝肿大,或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等。11例合并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悸,胸闷,面色苍白,气促等,实验室检查示特异性心肌酶谱升高,或心电图异常。3例合并肾功能损害。3例血常规检查呈现类白血病反应,12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2例患儿出现惊厥史。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还可肺外多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合并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甚至诱发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故临床医生应全面观察,完善相关系统的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