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与胸痹心痛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病机关键为痰瘀内阻脉络。治疗上痰瘀同治;风痰瘀阻、心脉不畅证宜息风化痰、祛瘀通脉,痰热腑实、心脉瘀阻证宜清热祛瘀、化痰通腑,气虚挟痰、痹阻心脉证宜益气化痰、畅通心脉,阴虚挟痰、瘀阻脉络证宜滋阴化痰、活瘀通脉。  相似文献   

2.
介绍赵和平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本虚为肾督亏虚,标实为外感风寒湿热、内生痰浊瘀血;急性期以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缓解期以补肾强督为主,临证可分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和痰瘀交阻证三型进行辨证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胸痹多由年老体虚、饮食不当、寒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因素诱发,导致机体内气血运行失常,气血痹阻,心失所养。从脾肾气虚、运血无力、痰瘀内阻、血行不畅的病机角度,以益气行血、化痰祛瘀为治法,分析中医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高晟教授运用祛瘀消痰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经验。高教授认为,胸痹是因心脉痹阻而导致的胸闷、心痛,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痰和瘀。心阴心阳不足、脾阳虚弱、肝气郁结均可导致痰和瘀的产生,因此提出祛瘀消痰法,同时兼顾理气健脾、行气解郁,自拟祛瘀消痰通痹汤加减,随症治之,收效可观。  相似文献   

5.
李以义教授善于从痰瘀论治胸痹,认为痰瘀互结是胸痹的基本病机,治疗以化痰活血为主,配以益气祛痰、温阳散寒、清热化痰等治疗方法,辨证清晰,用药恰当,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苏虹  李仕林 《山西中医》2010,26(6):10-11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功能失调为本,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等痹阻心阳、阻滞心脉为标。笔者跟随张翠英教授临证观察,从痰瘀着手,以健脾祛痰,化瘀通脉为基本大法治疗胸痹心痛,效果良好,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互结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痰祛瘀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唐蜀华教授提出胸痹为"本虚标实"证,本在气阴两虚,实多见痰瘀热。以"补、通、清"为治法,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清热"法进行辨治,注重"痰""瘀""热"并重的基础上采用自拟精灵方加减治疗胸痹,多年来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于慧卿教授运用化痰逐瘀胸痹贴治疗痰瘀阻络型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临床经验。探讨化痰逐瘀胸痹贴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作用机制,证实化痰逐瘀胸痹贴穴位贴敷这种外治法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阻络型)患者的心绞痛临床症状,可操作性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何训昌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后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何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痰瘀病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独到的认识。笔者随何师临证十数年,见何师以化痰法或祛瘀法应用于临床,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的“胸痹心痛证”范畴,特征是“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胸痛彻背”。何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标实主要是痰瘀阻络、心脉不畅,本虚是心气阴虚,或心阳(气)虚,…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关于肺胀的记载,阐述肺胀之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指出"痰"为肺胀最主要的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贯穿疾病始终,从而引出"痰"为肺胀病机之关键,"治痰"为肺胀的治疗要点;而二陈汤作为治痰之通剂,凡以痰为病机,随症加减即可,因此使用二陈汤合方辨证治疗肺胀;临床上肺胀急性期多以痰浊阻肺、痰热郁肺、痰瘀互结证为主,治则当以清热化痰祛瘀为主;稳定期多以肺脾两虚、肺脾肾俱虚兼痰瘀为主,治疗以益气祛痰活血为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通阳散结、降气化痰、运转胸中气机的作用,主要用于痰浊壅盛、闭阻心脉所致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是现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与西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密切,现代研究表明痰瘀痹阻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关键,本文主要探讨王振涛从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的方法,总结分析王振涛从痰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粉刺性乳痈为乳腺常见疾病,临床常可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的红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病程较长,反复难愈,愈合较差。粉刺性乳痈中医辨证分型有肝热郁滞、痰瘀互阻等类型,许芝银教授认为亦有肝热痰瘀互阻类型,确立了此证型的基本治法为疏肝清热、化痰破瘀。在急性炎症期热像偏重,治疗以清热为主、辅以化痰祛瘀,化脓期配合中医外治法与切开充分引流法促脓排出,临床获效颇显。  相似文献   

14.
痛风性关节炎23例分型辨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景春  崔国伟 《新中医》1995,27(6):21-22
对23例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以中医分型辨治,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脾虚湿阻型治以补脾益气除湿;痰瘀痹阻型治以化痰祛瘀通络络。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临床治愈17例,好转6例。  相似文献   

15.
范秉均 《中医药学刊》2006,24(2):352-354
胸痹主要是由于胸阳不振、气血痹阻,以咳喘憋闷、胸背痛为主要表现。心痛则主要是由于心之气血阴阳亏损、寒凝气滞、痰阻血瘀,以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因两症常相兼出现,故概称为胸痹心痛。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及缺氧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其中90%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在临床实践中虽以心脉瘀滞不通为基本病理表现,但有相当部分患者属于虚寒性胸痹心痛,其病机的根本在于中阳虚寒,而痰瘀互结为其标证。在临床辨证应用人参汤治疗虚寒性胸痹心痛常可取得满意疗效。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探讨以温中补虚为主的人参汤治疗虚寒性胸痹心痛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痤疮之发生,往往是外邪诱发内因而为患.为风热、痰、瘀所致,治以疏风清热,化痰祛瘀,清热凉血.针对患者具体病情,随证组方,每获良效.如风热为重者,则以疏风清热为主,辅以化痰活血祛瘀为重,瘀重夹痰则以清热化痰活血祛瘀为主,辅以疏风散邪.……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靖教授从气虚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胸痹心痛的病机主要为气虚痰瘀,治疗时注重气血辨证,强调以补气养血为主,活血化瘀和化痰祛湿并重,标本并治,通补兼施。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8.
胸痹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痰浊、血瘀等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痰湿瘀阻型胸痹治疗当以通腑降浊,化瘀宣痹为主要治则,临床应用枳实导滞丸加减以通腑降浊治疗痰湿瘀阻型胸痹确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胸痹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痰浊、血瘀等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痰湿瘀阻型胸痹治疗当以通腑降浊,化瘀宣痹为主要治则,临床应用枳实导滞丸加减以通腑降浊治疗痰湿瘀阻型胸痹确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麻木是临床常见疾患,气血亏虚是发病之本,风痰瘀阻是发病之标,经络痹阻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根据麻木的这一基本病机,故以益气养血、化痰祛瘀通络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