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携带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及预防HBV相关肝病合并症的关键。HBV母婴传播有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3种途径,其中产后传播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液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根据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30岁的育龄妇女中HBsAg流行率为8.1%,因此合并慢乙肝的孕产妇的患病率较高。HBV主要是经血液、母婴垂直和性接触传播,随着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母婴垂直传播已经成为主要传染途径,约占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乙肝流行高发区,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加强围产期的保健预防,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的关键措施之一。我院建立了完善的围产期保健制度,对HBV感染孕妇进行筛查和监测,并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检测和随访,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检验科门诊采血室工作由护士承担,负责门诊各种血液检验标本的采集工作,接触各类感染患者,在采血过程中极易造成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污染,提高采血人员的院内感染意识及职业预防措施,认真执行无菌操作程序,规范无菌物品的使用,加强对采血室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管理,做好各类环境的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HB,乙肝)的高流行病区,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当中发病率一直位居前列,且仍呈不断上升趋势。艾滋病与乙肝有大致相同的传播途径,均可以通过血液、性及母婴传播等途径。近年来,我国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断提高乙肝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但对于农村地区,人群对乙肝与艾滋病传播途径掌握情况调查不足。本研究探讨本市农村人群对乙肝及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及其干预效果。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血液和母婴垂直传播,其中母婴垂直传播是婴童时期患乙肝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病毒携带者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2008~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收入的2 133例汉族、维吾尔族围产期孕妇乙肝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汉族、维吾尔族围产期孕妇乙肝感染情况,为乙肝免疫预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HBV宫内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BV宫内感染是乙肝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HBV宫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胎盘途径、PBMCS途径及经生殖细胞的传播. 其中胎盘的渗漏或胎盘细胞的感染是主要的途径. 母亲血清HBV DNA含量、HBV基因型、遗传因素是影响宫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孕期使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或拉米夫定可以阻断大部分宫内感染, 但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探索宫内感染的机制和可行的阻断措施是我国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崔富强 《肝脏》2020,(2):119-121
乙型肝炎(乙肝)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乙肝防控成就[1]。由于我国既往感染HBV者众多,新发感染仍不断产生,因此,从源头上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发生,以及对既往感染者实施规范的诊疗,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预防HBV母婴传播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正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新生儿期感染后,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感染~([1])。我国现有的慢性感染者中,大部分是通过母婴传播感染的~([2])。乙肝感染年龄越小,乙肝慢性的风险越高~([3]),给儿童健康造成影响。我国2006年在《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乙肝控制目标为至2010年全国HBs Ag低至7%以内,  相似文献   

10.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我国属于乙肝中流行地区[1],目前尚有8 000万人感染[]HBV,其中高达2 280万是处于育龄阶段的女性2-3。围生期母婴传播是HBV主要传播途径,约有40%~50%的新发感染者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BV[4]。本文旨在对2015-2019年深圳市宝安区孕产妇HBV感染和母婴传播情况进行分析,为卫生决策者制定乙肝母婴阻断策略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某市既往有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某市所辖地区既往有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普查和血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全市所辖12个县(市、区)共有既往有偿献血人员4 187人,其中有96人感染HIV,感染率为2.29%.其中12对为夫妻双方感染HIV.一般人群HIV感染率<0.004%.结论该市总体尚属艾滋病低流行地区.HIV感染者主要以既往有偿献血人员感染为主,经血传播途径已被阻断,HIV感染尚未向一般人群扩散,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将成为献血地区HI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应采取综合措施遏制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2.
王建设 《传染病信息》2006,19(3):103-105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并发症缺乏满意的治疗手段,而乙肝疫苗接种不仅显著降低了接种人群的慢性HBV感染率,也显著降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因此,乙肝重在预防[1,2]。我国绝大多数的慢性HBV感染是母婴传播或儿童期感染所致[1]。感染年龄越小越容易形成慢性乙肝。如不接种乙肝疫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感染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广泛,全球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3亿人左右。我国部分地区人口调查,结果感染率高达58.4%。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上升。我国人口HBsAg携带率约10%,乙肝主要由血及血制品、针刺等途径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乙肝给病人家庭及亲友和社会活动带来很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定点收治医院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方法 本院2月~6月期间收治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相关科室人员调查。结果 (1 )无一例工作人员发生感染。(2 )本次感染SARS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其次为气溶胶传播同文献报道一致。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SARS是可控可防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7—2021年乌鲁木齐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相关指标,为本市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提供工作思路和参考。方法 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乌鲁木齐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检测、感染、治疗和暴露儿童干预情况,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各年度间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21年乌鲁木齐市累计检测孕产妇175 858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总体检测率分别为99.94%、99.97%和99.97%,总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0.12%、0.24%和4.08%,艾滋病(趋势χ2=6.535)和乙肝(趋势χ2=10.607)检出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037,P>0.05)。2017—2021年艾滋病、梅毒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分别为84.18%和65.76%,梅毒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16.103,P<0.05),艾滋病阳性孕产妇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χ2=0.703,P>0.05)。2017—2021年艾滋病、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用药率为96.97%和80.20%,乙肝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99.83%,艾滋病(趋势χ2=0.100)和梅毒(趋势χ2=3.293)暴露儿童预防用药率不同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暴露儿童免疫球蛋白接种率连续5年>99.00%。结论 乌鲁木齐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三病检测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孕期检测率逐渐提高,艾滋病、乙肝检出阳性率逐渐降低,暴露儿童的干预服务不断完善;仍需继续加强疾病防控,降低梅毒孕期检出阳性率,提高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的治疗率,并应加强干预措施,落实“逢孕必检,逢阳必治”的工作原则,推进乌鲁木齐市消除母婴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真空定量采血器在传染科病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通过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危害性大、传染性强,传染科的护理人员在给患者采血时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一次性真空定量采血器在我院临床中应用以来,以安全、简捷等特点在传染病患者的采血中广泛应用。现将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与传统采血法的不同处 1.1 采血安全经血液/体液传播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危害性大,如己型肝炎、艾滋病等,即使是少量的带有病毒的血液都可能经传播途径造成感染。传统的注射器采血法,在采血后须注入试管送验,容易使血液污染试管外造成对人体或外环境及化验单的污染。而一次性真空定量采血器应用负压原理,无雳人力拉引可迅速采血,整个采取血标本是在全封闭系统下完成,避免了标本被污染和传统采血后用手分离针头,操作者手常有被血液污染的可能和运送血标本到检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高达9.8%,乙肝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为了解乙肝病毒在就诊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我们自2005年6月~2009年5月,4年间收集了大量血清学资料,旨在分析新疆塔城市居民就诊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给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HBV感染垂直传播阻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献血管理的加强和乙肝疫苗的逐步推广,HBV感染水平传播的流行势头已经得到遏制,而垂直传播成为导致HBV慢性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HBV感染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以前者为主.传播的途径包括:宫前感染、宫内感染、产程感染、出生后感染.对新生儿联合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已成为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但仍有部分病例未能获得有效保护.其中,HBV宫内感染的存在是导致阻断措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据健康报 (记者郑灵巧)随着近日我国乙肝表面抗原试纸检测法的研制宣告成功,多年来在紧急输血与急症手术前无法快速检测乙肝等难题迎刃而解.乙肝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经血传播,临床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工作量很大,而常规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不仅需要测定仪等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而且需要两个小时的检测时间.遇意外伤害等紧急救治,难于快速检测乙肝.为此,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系和北京希波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协作展开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制.研究人员应用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用两种乙肝单克隆表面抗体,分别以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以来小儿肝硬化发病情况。方法:对52例小儿肝硬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儿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病程11天至3年不等。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者25例(48.1%),肝豆状核变性10例(19.2%),病因不明9例(17.3%),提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仍占首位。结论:小儿肝硬化早期不易诊断,对父母有乙肝病毒携带或乙肝病史的患儿如出现明显症状,应进行有关检查,使肝炎得以及时的治疗以减少其进展为肝硬化。为减少乙肝肝硬化的发病率,应做好预防工作,重点应放在切断母婴间的传播和预防4岁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