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远  王桂红  刘岚 《光明中医》2009,24(2):313-313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特点.结论:本组病例中营养不良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较高.与本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新鲜蔬菜和肉类食品的摄入缺乏,导致农村中老年人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增高.另外,节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对96例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6例农村患者巨幼细胞性贫血占同期住院的农村贫血患者的14%,老年女性为主,维生素B12缺乏多见。69%患者伴全血细胞减少,59%伴黄疸,46%合并感染。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部分伴黄疸、舌炎及神经精神异常。常见原因为长期素食,摄入减少。结论在农村积极开展营养饮食宣教,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探讨40例巨幼贫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农村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2例农村巨幼细胞贫血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巨幼细胞贫血以老年患者多见,临床表现以纳差最常见,外周全血细胞减少55例,总胆红素升高56例,乳酸脱氢酶阳性65例,α-羟丁酸脱氢酶阳性65例,骨髓以红系细胞巨幼变66例。膳食习惯异常51例。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巨幼细胞贫血预后良好,应注意早诊断,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切勿盲目忌荤,预防巨幼细胞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营养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两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又称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和)叶酸缺乏所致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农村多见.主要临床特点是贫血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红细胞的胞体变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核右移,骨髓出现巨幼红细胞等造血特点,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治疗有效.广东地区儿童以缺铁性贫血为主,但在一些营养不良的儿童由于喂养不当,导致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也会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近3年,笔者采用健脾补血法治疗部分叶酸缺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MA 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 月~2012 年1 月在我科收集的68 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骨髓巨幼红细胞超过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MA 诊断的依据,但注意与MDS、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6)、溶血性贫血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以慢性腹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对35例临床上以慢性腹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以慢性腹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按腹泻治疗无效后,突出血液病筛查,避免误诊误治。结论:部分巨幼细胞性贫血患儿是以慢性腹泻症状为主,儿科医生应注意此类患儿的特点,对患儿出现慢性腹泻症状时,尤其治疗无效时,应注意血液疾病的筛查,而不拘泥于消化方面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98例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在叶酸及维生素B12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为脾虚湿滞者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气虚并脾胃湿热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减。结果所有病例经住院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均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樊小军 《陕西中医》2010,31(7):860-861
目的:探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及中西结合治疗方法。方法:78例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在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炒枣仁、当归、龙眼肉、白芍、五味子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住院及出院后门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均获明显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68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多于女性,男士比例为1.5∶1,症状为头昏、四肢无力、食欲不振.伴有其他疾病外周血细胞减少20例,占85.2%,血清胆红素轻度增高15例,占70.1%,内科10例,占50.2%.以非血液病诊断入院的5例,占21.2%.结论: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发生与消化道疾病关系密切,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同时也要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我院3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1天.手术组治愈3例.平均治愈时间为31天.结论:充分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特点,准确判断是基础,熟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病机理,采用环节干预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与特点,探讨相关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6例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学业、恋爱问题及家庭纠纷、生活压力、人际冲突、躯体疾病等负性生活事件是农村女性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农村女性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对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加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综合疗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加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医生宜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并认为观察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小剂量应用铁剂及氯化钾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脾和胃方治疗巨幼细胞贫血的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收治的8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84例病人均痊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用健脾和胃方能明显改善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发病率不断上升 ,现将我院19 98— 2 0 0 2年收治的 48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8例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单位容积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 ,红细胞体积(MCV)大于正常 ,可伴有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骨髓涂片见典型巨幼红细胞伴粒系巨幼样变 ;叶酸和维生素B12 治疗有明显疗效 ;除外其他疾病及药物引起的骨髓细胞巨幼样改变。男 3 1例 ,女 17例 ;年龄 60~ 86岁 ,平均 71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 13~ 2 10d。其中有明确偏食、素食史 …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因患上巨幼红细胞贫血,导致夫妻两性生活失调。为此,丈夫对我极有意见,请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改变现状吗?谢谢!杭州市:袁梅花袁读者: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患者骨髓内出现形态畸形的巨幼红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治疗干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针灸科就诊的15岁以上秋季发病的SAR患者,以外周血的Ig G检测及临床症状明确诊断,在立夏随机分组早期空白组21例、早期针刺干预组20例、早期中药干预组21例、早期联合干预组22例,其中有9名患者中途退出临床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健康教育,针刺组针刺"新吾穴",每周1次,连续治疗6次;中药组口服酸枣仁汤加味,联合组以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比较观察SAR患者前一年与本年经过治疗后的立秋发病时期第一周的鼻部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质量影响。结果本年各干预组与空白组相比,SAR的发病症状均有效改善;干预后立秋发病时期第一周7例(12. 7%)未发病,且症状均有所减轻;空白组有效率10. 0%,针刺组为70. 6%,中药组为84. 2%,联合组为89. 5%。结论在立夏进行针灸、中药及健康早期联合干预能更有效地干预立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避免漏误诊发生。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20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为恶心呕吐常见病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其它尚有十二指肠溃疡、粪石梗阻、肝功损害、肠系膜动脉缺血、急性阑尾炎、腹部术后和流行性出血热(EHF)等。乙型肝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急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减少症和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恶心呕吐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避免漏误诊发生。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10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为恶心呕吐常见病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位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其它尚有十二指肠溃疡、粪石梗阻、肝功损害、肠系膜动脉缺血、急性阑尾炎、腹部术后和流行性出血热(EHF)等。乙型肝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急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减少症和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恶心呕吐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心呕吐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避免漏误诊发生。方法通过消化内科住院患者55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症状,对其病因统计分析。结果恶心呕吐常见病为反流性食管炎、巨幼贫、胆系结石、颅内占住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结论其它尚有十二指肠溃疡、粪石梗阻、肝功损害、肠系膜动脉缺血、急性阑尾炎、腹部术后和流行性出血热(EHF)等。乙型肝炎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急性支气管炎、白细胞减少症和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恶心呕吐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