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痘疹状胃炎本病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息肉样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等。但此种胃炎为圆形的隆起性病变,中心呈脐样凹陷,故认为痘疹状胃炎更能表现出本病的形态学特征。内镜下据其演变过程可分为3种形态:①皱襞限局膨隆,上有小点状糜烂;②皱襞限局膨隆,上有小点状充血凹陷;③皱襞局限膨隆,上有小点状小凹陷。  相似文献   

2.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状胃炎或隆起糜烂性胃炎,是由内镜诊断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隆起性病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3.
胃炎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和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而糜烂性胃炎在急性、慢性胃炎中都很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多发性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形成;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息肉状胃炎和痘疹状胃炎等,其胃镜下表现可见脐样的典型表现,胃黏膜可充血、水肿、轻度糜烂。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上发病率很高,近年来本人在辨证的基础上用自拟胃痛方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15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arioliform gas-tritis,VG)是指胃黏膜表面以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可见于各年龄段,多发生于30~55岁。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好发于胃窦部。中医无疣状胃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一般可归于"胃脘  相似文献   

5.
<正>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又称痘疹样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息肉状胃炎,为一种特殊的胃炎。我科15年来经内镜诊断疣状胃炎19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虹  王惠敏 《吉林医学》1997,18(3):169-169
慢性糜烂性胃炎789例分析赵虹王惠敏孙乃时(通化市中心医院134000)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胃粘膜改变的病变。其形态有痘疹样隆起、杵状隆起和片状浅凹糜烂。现将我院1987年1月~1996年12月经内镜诊断的789例糜烂型胃炎分析报告如...  相似文献   

7.
痘疹状胃炎(Varioliform gastriti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又称为疣状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由于纤维镜的应用,对此病具有特异的诊断价值,使临床对本病的诊断检出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胃镜下特征为在胃粘膜上有多个单个隆起性病变表面,具有中央凹陷性糜烂或出血,形如痘疹。这种胃炎大多伴有其他胃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胃癌等伴同病变,本文分析我院自1984年至1986年纤  相似文献   

8.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四川医学》1996,17(1):54-55
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诊断76例分析广元821厂职工医院(610006)陈建国慢性糜烂性胃炎(ChaOI。l。,,。。。[VVgV。-tritis;简称CEG:l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性改变的胃粘膜病变。现将我院198...  相似文献   

9.
疣状胃炎446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谭至柔  黄雪 《广西医学》2000,22(6):1286-1287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状胃炎.根据悉尼胃炎新分类(1),属于隆起糜烂型胃炎.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1999年7月至2000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门诊病人3021例中,检出疣状胃炎446例,检出率为14.8%.现就446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疣状胃炎的X线诊断34例分析尹华贾广志高同锁白淑芳张子东(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疣状胃炎(gastritisverucosa)是一种具有特征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部病变。又称为痘疹状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息肉样胃炎[1]、胃口疮性胃炎[2]、疱疹状胃炎等。...  相似文献   

11.
痘疹状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有人认为系一独立疾病,有文献则认为属慢性浅表性胃炎范畴。随着纤维胃镜的普及,发现本病并不少见。现将我院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的125例作一介绍,着重讨论胃镜下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胃镜下热极治疗痘疹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实际操作方法。方法对86例门诊痘疹性胃炎患者采用热极治疗并定期观察其效果。结果在临床热极治疗仪的运用中,痘疹性胃炎经胃镜热极治疗发现糜烂的胃粘膜恢复好,效果非常满意,且86例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胃镜下热极治疗痘疹性胃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是用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方法,是痘疹性胃炎患者痊愈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05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胃镜及病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根据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而命名,又称作疣状胃炎、痘疹状胃炎等,为具有特殊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粘膜病变。为探讨该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恶变的关系,现将我们经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而确诊的105例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05...  相似文献   

14.
痘疹状胃炎(VG)又称痘疹样糜烂、慢性糜烂性胃炎、息肉状胃炎或瘤状胃炎。因其可以癌变,引起人们关注。材料与方法我们于1974~1986年用GIF-D_2、K_2·P_3-XQ型纤维内镜检查了6,520例,发现VG95例,占1.45%。每例均有详细临床资料、内镜纪录、活检病理。部分病例检测了胃液pH、碱性核糖核酸酶(RNASe)、亮氨酸氨基肽酶(LAPSe)、血清免疫球蛋白(Ig-G.A.M)、淋巴转化率(LTR)、抗壁细胞抗体(APCA)、抗结肠抗体(ACCA)、抗平滑肌抗体(ASA)、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及皮质醇等(所用方法为我院化验、免疫室规范方法),与同期正常胃粘膜(nGM)、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C)作比较,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治疗及其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15.
胃炎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和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而糜烂性胃炎在急性、慢性胃炎中都很常见。急性糜烂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多发性糜烂,可伴有浅表溃疡形成;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息肉状胃炎和痘状胃炎等,其胃镜下表现可见脐样的典型表现,胃黏膜可充血、水肿、轻度糜烂。糜烂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上发病率很高,近年来本人在辩证的基础上用自拟胃痛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120例,疗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海燕  艾素梅 《新疆医学》2009,39(11):118-120
疣状胃炎(VG)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和病理变化的特殊型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目前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变态反应、高胃酸分泌有关。在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VG已被列为具有高度恶变倾向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疣状胃炎与HP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疣状胃炎(痘疹性胃炎)是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征是圆形隆起,中心呈脐样凹陷,是胃黏膜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其周围黏膜有慢性炎症浸润及腺管上皮增生。本探讨疣状胃炎与消化性溃疡、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上消化道疾病的联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并对疣状胃炎不伴或伴有相关疾病发病率及HP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痘疹状胃炎1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痘疹状胃炎(Varioliform gastritis;简称VG)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现将我院经纤维胃镜诊断的125例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本院1985年1月至1986年4月间,用国产XC-3、XS-3B、XS-4及日本产GIF-K_2型纤维胃镜共检查2145例次,发现VG125例,每例均有较详细的临床资料和胃镜记录,  相似文献   

19.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样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特点是临床上有表现不典型的上腹痛和(或)不适,有剑突下压痛。内镜下存在再发性或持续性的胃多发性糜烂,原因不明。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伴或不伴中心凹陷或糜烂的圆形或椭圆形小隆起,直径多〈1cm,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域和移行区,与胃的长轴走向一致。组织学上多伴有上皮增生或肠化,再生的腺管常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故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现就目前内镜介入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疣状胃炎又称慢性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等,是一种特殊典型的胃炎。根据悉尼胃炎新分类,属于隆起糜烂性胃炎。近年来对本病的报道日趋增多。根据对本院4年来的资料分析,探索其病理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2001-12~2006-12,胃镜诊断疣状胃炎382例,除同时合并消化性溃疡95例,其余287例中,男169例,女118例。年龄21~80岁,平均45.8岁。病史1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