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5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住院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采用健脾活血利湿为主治疗,西医应用降纤酶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血黏度,并配合循序治疗仪、弹力袜等治疗。结果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53例患者中,临床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98.11%。结论绝大多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均达到防止血液倒流、减低静脉高压、减轻静脉瓣膜损伤、增加静脉血管弹性、防止血栓蔓延、促使侧支形成的满意疗效,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复方血栓通结合康复训练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复方血栓通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3个月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以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结合康复训练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 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 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对照组术后1 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深静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效果评估。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静脉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下肢肿胀,减轻疼痛,促进血栓的消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702-4703
目的:分析中医西结合治疗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以骨伤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处方对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315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62例)和对照组(153例)。实验组按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活动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及手术前后D-二聚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处方能有效预防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0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对照组)与健脾化瘀结合西药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化瘀法治疗,治疗2 w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子宫全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子宫全切术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处理,实验组围术期践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术患者围手术期践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促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9.
熊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589-2590
目的:观察与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凝与溶栓的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用药以后,两组患者相应症状与体征都有改善。试验组有效4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有效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可以更有效防治下肢DVT,不良反应少且用药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由于长期卧床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西医的溶栓、抗凝、祛聚和中医的自制活血泻瘀汤治疗 ,所获数据经 χ2 检验。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0 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单纯西医治疗不如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将本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骨科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计1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原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情况,经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措施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4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编号法纳入中西医组与西医组,每组17例。为所有患者实施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中西医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4.12%,西医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6.4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西医组患者,中西医组患者的各项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相对较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比较理想,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相对较高,且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对髋、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9例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中西医结合组44例,在低分子肝素使用基础上加服复元活血汤加减,14d为1疗程。术后观察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89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术后共有8例DVT发生,其中,对照组7例,中西医结合组1例,其发生率分别为15.56%、2.27% (X2=4.7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形成,能达到协同预防作用,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观察抗栓胶囊”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即分成二组.治疗组30例,用中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抗栓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联合指压阳明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指压阳明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4周,两组下肢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简表(SF-36)]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步态情况[10 m最快步行速度(10 m MWS)、跨步长、步频]评估变化;比较术后1个月内,两组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下肢肿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研究组HHS、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10 m MWS、跨步长、步频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下肢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联合指压阳明经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生活质量状态,降低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患者58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丹参注射液以及血府逐瘀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血栓通和电针结合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中应用,探究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70例患者参考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式不同分组实验,将予以西医预防的35例患者看成参照组,将予以西医预防加血栓通及电针预防的35例患者看成实验组,统计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计率、干预后的D-D二聚体含量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不良反应总计率。结果 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计率、干预后的D-D二聚体含量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对比,出现明显数值差异,2组不良反应总计率相对比,未出现明显数值差异。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中采取血栓通和电针结合治疗呈现良好效果,明显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组,各46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施行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4.35%较对照组19.57%低(P0.05);两组生活质量护理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26.84±2.51)分高于对照组(23.25±2.48)分(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采取改进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袁焕玲 《大家健康》2016,(4):252-253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