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PICC置管的9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PDCA循环护理干预,均通过电话或门诊形式随访6个月。比较2组PICC置管效果,记录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PICC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28. 06±2. 93) d长于对照组(21. 58±3. 27) d(P 0. 05)。2组PICC相关感染、静脉炎、导管移位和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渗血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DCA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恶性肿瘤PICC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有效预防渗血和非计划性拔管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两种方法在中晚期肿瘤患者输液和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4例中晚期肿瘤患者,需要且同意置管的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PICC组)75例,对照组(CVC组)79例.比较两组平均穿刺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平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时照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5.00±0.56min)显著少于观察组(16.00±2.0min);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44%);平均留置时间(199.0±29.3d)明显长于对照组(28.0士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满足了中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及营养支持的需要,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PICC置管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PICC置管护理,以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率为指标来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导管留置成功率和患者依从性分别为95.0%和80.0%,平均留置时间为(115.4±52.1)d,患者满意率为9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肺癌患者进行PICC置管护理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加有利于后续治疗,该护理模式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62例,其中PICC组31例,VAP组31例,两组分别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VAP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1%,PICC组为93.5%(P>0.05);VAP组留置时间1年以上的患者为30例,PICC组为2例(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VAP组为6.4%,PICC组为29.0% (P<0.05).结论 VAP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通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6例为受试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之上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置留时间、血栓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与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产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在预防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对其实施干预,能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收治的120例老年肿瘤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1—12月,n=60)及对照组(2014年1—12月,n=60),观察组置管期间应用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置管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PICC相关性感染、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导管滑脱率、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对护士沟通能力、责任心、PICC操作技能、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PICC意外事件等护理质量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老年恶性肿瘤PICC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 PICC相关感染及护理意外事件,延长患者留置导管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华芳  黄国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3-384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以静脉输液方式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0例采取输液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方式化疗时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中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3例采用PICC导管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23,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的时间(7.1±2.1)d明显晚于对照组(3.3±1.4)d,平均置管时间(103.6±10.2)d明显长于对照组(72.3±1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6,4.65;P<0.05).结论 对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视频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围置管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行2周期及以上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152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PICC健康教育;选择2017年1-7月行2周期及以上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158例为观察组,采用阶段式视频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围置管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有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有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围置管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阶段式健康教育视频在PICC化疗患者围置管期中的干预效果明显,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保障PICC的正常使用,确保化疗药物的安全输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ICC专科护理小组在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0例肿瘤化疗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时间分为观察组(2015年7~12月)76例和对照组(2015年1~6月)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建立PICC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感染、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专科护理小组有助于预防控制肿瘤化疗置管患者并发症,保障置管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程序应用于PICC置管白血病患者对其并发症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为更好地护理PICC置管白血病患者提供理论性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8例PICC置管白血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导管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0例PICC置管白血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PDCA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38.4±7.1)d vs(114.2±4.9)d,P<0.01)]。观察组干预后感染并发症(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及导管相关全身感染)及非感染并发症(导管堵塞、意外脱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vs 32.1%,6.7%vs 25.0%,P均<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程序应用于PICC置管白血病患者可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并延长PICC导管在人体内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的社区护理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8例需应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置管后至拔管(含化疗间歇期)均在医院住院,接受常规导管护理.观察组36例患者置管后于化疗间歇期带PICC进入家庭休养,由社区护士或肿瘤科护士到家庭进行导管护理,每周1.2次.观察两组患者留置PICC期间的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7/36),其中发生感染2例,导管阻塞1例,导管脱落1例,导管异位2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42),其中发生导管阻塞2例,导管脱落2例,导管异位2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0.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化疗患者在化疗间歇期留置PICC到社区接受导管护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PICC置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导管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和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3.65±83.89)d,长于对照组的(85.57±55.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和导管阻塞发生率分别为3.33%(2/60)和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和15.00%(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延续性护理小组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降低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梗阻的肿瘤患者经股静脉置入PICC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328例,均准备接受化疗而行PICC置管,将其中置管途径为上臂贵要静脉的患者256例设为对照组;其他因上腔静脉梗阻置管途径改为股静脉的7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置管操作情况、导管留置时间与置管并发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8.61%)高于对照组(79.69%),出血量评分观察(2.48±0.68)分低于对照组(3.12±0.72)分(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93.34±47.32)d,对照组为(185.33±52.4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2%)与对照组(1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安全可行,适用于上腔静脉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失败的原因及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对护理方式进行说明。[方法]纳入我院86例乳腺癌化疗病人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干预,对照组行传统PICC置管术干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量、平均穿刺次数、置管留置时间、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1.07次±0.03次)vs(2.03次±0.98次),P0.05],观察组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97.26d±31.54d)vs(70.34d±28.65d),P0.05]。观察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疼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ICC置管术相比,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可延长置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及术后并发症,还能有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时需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降低置管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观察组在普通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行PICC置管后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行首次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ICC留置时间为(108.92±2.35) d,优于对照组的(82.65±3.7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均在术后30 d内并发症情况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6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癌静脉化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可降低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患者及家属全程教育的护理模式在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将73例化疗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模式分为2组: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取护理人员维护导管,患者及家属全程教育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置管至拔管由护理人员维护导管。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感染、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及PICC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及家属全程教育的护理模式能减少PICC导管留置并发症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肠道恶性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外带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穿刺点局部炎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肠道恶性肿瘤患者PICC院外带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长,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新慧  高云 《妇幼护理》2023,3(2):414-416
目的 评价血液病患者PICC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方法 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2例接受PICC置管的血液.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PICC管理能力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过期换药、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滑脱、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139.48±15.45)分钟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管理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4.4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病患者PICC采用PDCA护理管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PICC管理能力,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为肿瘤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通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6例需中心静脉置管给药治疗的肿瘤患者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2组:PICC组106例采用直视穿刺和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入PICC导管,CVC组100例在麻醉师会诊后按操作规程置入CVC导管。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满意度。结果 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CVC组(96.2%比86.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VC组(6.6%比16.0%, P〈0.01);导管留置时间PICC 组为(140±9)d,CVC 组为(30±11)d,PICC 组较 CVC 组显著延长(P<0.01)。置管满意度PICC组为96.2%,CVC组为85.0%,PICC组较CVC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PICC导管与CVC导管比较并发症少,更安全,留置时间更长,是肿瘤患者化疗和支持治疗较满意的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