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0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并了解其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特征多无特异性,但心肌酶、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均为100.0%。结论掌握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并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对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2007年1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经治疗后痊愈48例2,例死亡,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各1例。结论首发症状不典型的AMI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漏诊误诊。临床医生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疼痛部位变异和首发症状变异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监测和心肌酶学动态性观察,以提高AMI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范县中医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临床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4.3岁。归纳分析心肌梗死的表现特征,探讨提高诊断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临床上发病症状不典型者易造成漏诊、误诊。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2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症状不典型者14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以老年患者、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者多见,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以免漏诊,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将本院近7年来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时主诉进行分组,有剧烈胸痛者为典型组,其余为不典型组,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组113例,不典型组46例。不典型组无疼痛者21例,异位痛者25例,该组死亡7例。结论AMI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选取的85例心肌梗死患者,治愈出院83例,死亡2例,病死率2.4%.结论 及时、准确的辨别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对于治疗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降低误诊率,及降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还可显著改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14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48例患者按照症状不同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其他部位疼痛,50%患者心电图呈现非Q性心肌梗死,97.3%患者出现心肌酶升高现象。采用合理治疗后,患者中治愈116例(78.4%),死亡32例(21.6%)。结论了解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采用相关辅助方法进行检查诊断后进行及时治疗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方法 所有确诊和高度怀疑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扩张冠状动脉、营养心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结果 本组临床治愈45例,死亡13例.结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隐匿性强,体征不典型、死亡率高等特征,临床医生要对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有足够认识,避免诊断思维的局限性和鉴别诊断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9.
4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患者45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5例成功溶栓,5例中2例室壁瘤形成,3例sT段2周后回到等位线,临床治愈31例(68.9%)死亡14例(31.1%)。结论通过本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具有年龄大、隐匿性强,临床症状多样化及体征不典型、死亡率高等特征,只要临床能够充分认识本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特点,能够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李红 《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133-13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本院2005~2008年临床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50岁~86岁,平均年龄64.5岁。归纳分析:老年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特征,通过探讨提高诊断水平。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临床上发病症状不典型者易造成漏诊、误诊。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应注意临床详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提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客观标准,从而使诊断及医疗手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3例,2例死亡,3例治愈。结论对于中老年病人以上腹痛、气促、喘憋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表现者应及时做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对有胸痛等表现,心电图不典型者应反复检查,并结合心肌酶谱序列、肌钙蛋白测定确诊,防止误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6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5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1例患者无胸痛症状,12例患者无临床表现,9例突发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喘息、咳嗽等症状。11例患者为腹痛腹胀、恶心、便秘、肠鸣音消失等,18例患者心律失常,15例患者异位疼痛。39例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6例患者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治疗,无死亡病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通常首发症状不典型,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误诊率及病死率,临床需结合临床体征、心电图进行有效诊断,以提高患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分析诊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误诊、漏诊的原因,积累及时、准确诊断病症的诊治体会。方法对临床工作中收集的50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就诊过程进行追溯分析。结果50例不典型AMI患者,误诊15例,疑诊者16例;20例经常规静脉溶栓成功,5例静脉溶栓未成功,38例患者7~15d后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症状缓解;有5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分析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年龄因素、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非典型性及非典型心肌梗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做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慢性肺心病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将50例慢性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定为观察组,5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房性心律失常、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肺心病患者病情加重对应常规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以防止漏诊合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分析和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锦州市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符合不典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回顾基本资料,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这40例研究患者中,经过治疗有20例被治愈,6例好转,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是21.4%,其中由于心源性休克3例,因心力衰竭而死的有5例,心脏骤停的有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大的隐匿性,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主治医师要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有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心肌酶和心电监测等检测,防止出现漏检和误诊等现象,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至2011年间收治的28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治疗后,18例治愈,4例好转,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1.4%,其中死于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2例,心脏骤停1例。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隐匿性强,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临床医师要对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有足够认识,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和心肌酶学动态性观察,避免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以便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李玮 《中国实用医药》2014,(12):107-108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对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显效41.1%,有效44.6%,死亡14.3%,总有效率85.7%。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多种临床表现,症状严重,死亡率高,应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认知程度,分析临床资料,予以积极检查、诊断、治疗,增加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症状和临床诊治。方法回顾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前区不适伴咽痛、颈痛,劳累后加重15例;间断性胸闷,呼吸困难13例;腹部不适,呕吐11例;头痛、晕厥,脑供血不足7例;发热,乏力休克4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典型症状具有多样性,临床医师要给予足够重视,应不断动态追踪心电图改变及结合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酶、心肌三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诊治办法。方法该院2011年7月-2013年4月收治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显著有效23例(41.1%),有效25例(44.6%),死亡8例(14.3%),总有效率为85.7%。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症状严重,病死率较高。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的认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对患者进行积极检查与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型总结分析;确诊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在6h内确诊者18例,在6~12h内确诊者43例,12h后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有28例。89例患者中,临床治愈及好转者78例,死亡11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多样化及部分不典型心电图改变,易误诊、漏诊及延误诊断。故医师要足够重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心电图不典型改变,注意观察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动态变化,以提高本病诊断率,避免错过治疗时机甚至加重病情。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病,才能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