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长期低剂量摄入氟磺唑草胺原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依据氟磺唑草胺原药急性经口LD50的1/125、1/25和1/5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氟磺唑草胺原药11.76 mg/kg·bw·d组、58.80 mg/kg·bw·d组、294.00 mg/kg·bw·d和正常对照组。在90 d喂养结束后隔夜禁食并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血液学、血清生化、体重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氟磺唑草胺原药引起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T、ALP、TBIL和BUN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的CHOL及中、高剂量组的TG明显低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TP、ALB、CHE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雄、雌性大鼠WBC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雄、雌性大鼠RBC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HGB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雄性大鼠高剂量组脑、心、肺、肝、睾丸及中、高剂量组脾、肾的脏体比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心、脾及中、高剂量组脑、肺的脏体比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氟磺唑草胺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亚慢性染毒剂量为58.80 mg/kg·bw·d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90 d喂养氟磺唑草胺原药对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1.76 mg/kg·bw·d。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90 d摄入炔苯酰草胺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确定其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炔苯酰草胺原药31.25、125.00和500.0 mg/kg·bw·d和正常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体重、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和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周平均体重从第1周开始、中剂量组雌性大鼠周平均体重从第2周开始至实验结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WBC、HGB、PLT、淋巴细胞及高剂量组RBC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中性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高剂量雌性大鼠的RBC、HGB、PLT明显低于对照组;雄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P、CHOL、CHE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高剂量组的CREA、TG明显低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ALP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的CHE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雄性大鼠中、高剂量组的脑、肝、肺、肾、肾上腺、睾丸等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雌性大鼠高剂量组的脑及中、高剂量组的肝肾等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炔苯酰草胺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亚慢性染毒剂量为125.00 mg/kg·bw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90 d喂养炔苯酰草胺草胺原药对大鼠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为31.2 5mg/kg·bw。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检测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98例肝病患者作为肝病组,并将同期6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7项参数。结果肝病组RBC、HGB、HCT低于对照组,MCV、R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CHC、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检测对肝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医师不仅要重视肝病患者RBC、HGB、HCT参数的变化,对于RDW与MCV的检测结果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对Wistar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8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玉米油对照组、DATS低(30 mg/kg)、中(60 mg/kg)、高(90 mg/kg)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连续灌胃染毒90 d,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脏器系数等,并观察病理改变。结果雄性DATS低、中、高剂量组白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血小板高于对照组(P0.05);雌性低、高剂量组白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雄性DATS中、高剂量组肝脏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雌性DATS染毒组肝脏系数、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P0.01,P0.05),肉眼观察雌雄大鼠均出现组肝、脾、肾增大,颜色变深,病理切片雌雄中、高剂量组肾脏、脾脏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DATS经口染毒可引起大鼠白细胞升高和肝、脾肿大,高剂量DATS对大鼠肝、脾可能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氢醌能否延缓苯肼诱发的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恢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40 mg/kg·bw苯肼,于第0~12天内每2天鼠尾采血1次,检测外周血指标变化。在观察氢醌对溶血性贫血恢复的影响时,雄性C57BL/6小鼠第0天经腹腔注射苯肼40 mg/kg·bw,第4天经腹腔注射50 mg/kg·bw的氢醌,于第4天和第6天鼠尾采血进行检测。结果苯肼注射后12 d内,小鼠外周血RBC、HGB和PLT在第4天下降到最低水平,HCT在第2天下降到最低水平,MCV、MCH和RDW在第4天升高至最高水平,MCHC在第2天升高至最高水平,随后所有指标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单独注射氢醌不引起小鼠外周血相关指标明显变化;单纯苯肼注射组动物第6天的RBC、HGB和HCT相对于第4天出现明显的恢复性上升,而苯肼+氢醌组第6天的RBC、HGB和HCT明显低于苯肼组;苯肼组动物的MCHC和RDW在第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第6天恢复性下降到对照水平,而苯肼+氢醌组第6天的MCHC和RDW明显高于苯肼组。结论苯肼单次注射可诱发小鼠轻度的溶血性贫血,注射氢醌可抑制贫血的恢复,表明苯肼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动物模型可用于评价外源化合物的红系造血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诊断和鉴别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轻型β型地中海贫血(n=68)和缺铁性贫血(n=62)及健康查体者(n=60)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组患者血常规参数中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A-2(HbA-2)、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进行检测,对3组的血常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RBC、HGB、HCT、HbA-2、MCV、RDW在正常对照组、缺铁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地中海贫血组RBC、HGB、HCT、HbA-2、MCV均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RBC、HGB、HCT、HbA-2、MCV、RDW等血常规参数是诊断和鉴别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可靠指标,采用血常规检验诊断具有简便易行且价廉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芹菜素(Apigenin,AP)对雄性大鼠肝、脑、睾丸、肾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kg)、低剂量组(AP 234 mg/kg)、中剂量组(AP 468 mg/kg)和高剂量组(AP936 mg/kg),灌胃35 d后测定血清和肝、脑、睾丸、肾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肝和血清234、468和936 mg/kg剂量组及肾468和936 mg/kg剂量组T-AOC低于对照组(P0.05),睾丸234和468 mg/kg剂量组T-AOC高于对照组、936 mg/kg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脑468和936 mg/kg剂量组T-AOC高于对照组(P0.05);肝234 mg/kg剂量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468和936 mg/kg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睾丸234 mg/kg剂量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肾468 mg/kg剂量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936 mg/kg剂量组高于对照组(P0.05);脑468 mg/kg剂量组和睾丸234、468和936 mg/kg剂量组GSH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肝芹菜素组SOD、CAT、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睾丸芹菜素组SOD、GSH-Px活力低于对照组,脑芹菜素组SOD、GSH-Px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肾和血清抗氧化酶变化复杂。结论芹菜素能影响大鼠肝、脑、睾丸、肾、血清的抗氧化系统,但不一致:在本实验条件下,芹菜素在脑组织表现为抗氧化作用,在睾丸组织较低剂量下表现为抗氧化作用、较高剂量下表现为促氧化作用,在肝、血清、肾表现为促氧化作用;芹菜素对大鼠脏器脂质过氧化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张浩  申玉清 《中国药房》2014,(3):221-223
目的:研究鸡血藤醇提物对血虚模型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通过放血以复制小鼠失血性血虚模型;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以复制小鼠化学性血虚模型;通过皮下注射乙酰苯肼(20 mg/kg)同时控制饮食以复制小鼠综合血虚模型。6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组、模型(等体积生理盐水)组、乌鸡白凤丸(4 g/kg)组与鸡血藤醇提物高、中、低剂量(30、15、7.5 g/kg)组。制备模型的同时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0 d。测定小鼠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RBC、HGB、HCT、PLT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小鼠RBC、HGB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鸡血藤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小鼠HCT、PL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鸡血藤醇提物对血虚模型小鼠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13周长期毒性实验,观察四臣颗粒对大鼠的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和四臣颗粒小、中、大剂量组,每组32只,雌雄各半。分别连续灌胃纯化水和四臣颗粒8.83,20.98和33.12g·kg-1 13周。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测定体质量和记录摄食量,分别于给药13周及停药4周后取部分大鼠进行眼科、血液学、凝血指标、血清生化学、电解质、尿液学、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给药期间四臣颗粒中、大剂量组体质量增长缓慢(P<0.05或P<0.01),雄性大剂量组摄食量增加(P<0.05或P<0.01),雌性中、大剂量组摄食量减少(P<0.05)。给药结束血液学检查显示,中、大剂量组RBC、HGB和HCT、MCHC降低(P<0.05或P<0.01),MCV、MCH、RDW升高(P<0.05或P<0.01),但数值在正常值范围内。给药组RETIC出现剂量-效应相关性升高(P<0.01)。雄性中、大剂量组尿胆红素显著升高(P<0.05)。给药组肝脏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受试样品30%嘧肽霉素母液原药的毒性特点,取得该样品亚慢性经口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参数,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依据。方法我们依据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为期90d的毒性实验。结果染毒期间各组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染毒组动物体重增重与对照组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食物利用率各组无差异。雄性大鼠高剂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中单核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淋巴细胞百分数量较对照组有所下降(P<0.05);雌性大鼠中剂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比较除有所增加(P<0.05)雌性大鼠高剂量组CR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项指标各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尿常规无差异。大体解剖时,除各剂量组与对照组肺脏均可见一些炎性病变,其他主要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脏器重量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2只高剂量雌性大鼠见肝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1只高剂量雄性大鼠见肝细胞灶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和肝门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1只高剂量雄性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层小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其他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30%嘧肽霉素母液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毒性最大无作用剂量均为2500mg/(kg·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五味子食用的安全性。方法五味子经干燥、低温粉碎、过400目筛,制得粗粉进行试验。按照GB 15193.13-2003标准,观察五味子以1.6、3.2和6.4 g/kg剂量经90 d喂养后对机体产生的毒副反应。按照GB15193.14-2003标准,于孕鼠妊娠7~16 d时给予1、2和4 g/kg剂量的五味子,观察其是否对大鼠具有致畸作用。结果五味子喂养90 d后,雌雄2个性别大鼠6.4 g/kg剂量组体重降低。血液学结果显示:45和90 d时,雌性动物6.4 g/kg组WBC、RBC、HGB降低,3.2 g/kg组RBC、HGB降低;雄性动物各剂量组在45 d时WBC降低,6.4 g/kg组HGB降低;90 d时,雄性大鼠6.4 g/kg组WBC降低。血液生化学结果显示:雌性大鼠6.4 g/kg组ALT、AST降低、TC、GLU升高,3.2 g/kg组AST降低,TC、GLU升高;1.6 g/kg组AST减低;雄性大鼠6.4 g/kg组ALT、AST降低,TP、ALB、GLU升高;3.2 g/kg组ALT、AST降低。致畸试验结果表明,五味子4 g/kg降低了孕鼠的胚胎成活率。结论五味子作为保健食品使用时应限制使用期限,其日服用剂量不宜超过2 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检验血液当中红细胞参数对贫血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9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利用血红细胞分析仪开展血液红细胞检查,分析红细胞在各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HGB、RBC、MCV、MCH参数比对照组偏低,RDW比对照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的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HGB、RBC低于对照组,MCV、RDW、MCH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肝肾疾病和失血患者的HGB、RBC、RDW低于对照组,MC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贫血类型的贫血患者在红细胞参数方面存在不同之处,总结红细胞各参数差异可以有效的分析患者的贫血类型,对临床的诊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药叶对高脂血症大鼠调节血脂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高脂大鼠随机分成4组,设乌药叶0.33、0.66和2.00 g/kg·bw 3个剂量组和1个模型对照组,另设1个正常对照组,实验期45 d。结果在实验末期,中、高剂量组大鼠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酯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高剂量组大鼠TG和高剂量组大鼠TC、LDL-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高密度酯蛋白胆固醇(HDL-C)/LDL-C和HDL-C/TC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脂体比和中、高剂量组大鼠肝重、肝体比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乌药叶剂量增加,大鼠肝损伤和肝细胞肿胀、变性等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且越靠近肝中央静脉效果越好,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总得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在实验末期TG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实验30 d、45 d TC、HDL-C、HDL-C/TC均明显低于实验前(P0.05或P0.01)。结论乌药叶具有明显促进高脂饮食大鼠TG、TC和LDL-C降低的作用;能明显拮抗高脂饮食大鼠HDL-C/LDL-C和HDL-C/TC降低的作用;明显拮抗高脂饮食大鼠脂体比、肝重、肝体比升高的作用,能明显减轻高脂饮食对大鼠肝的损伤,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等病变程度。高脂饮食所致高脂血症大鼠随实验进程TG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成年雄性SD大鼠随周龄增长主要是因为其HDL-C下降而导致TC、HDL-C/TC下降。  相似文献   

14.
乙二醇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先玖  周元陵 《毒理学杂志》1992,6(3):178-180,207
Wistar雄性大鼠,乙二醇连续灌胃染毒13周,剂量分别为333、666、1332和2664mg/k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各剂量组的活动精子百分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明显增加(P<0.01);666mg/kg组大鼠的肾脏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332mg/kg组雄性大鼠的交配率、生育指数明显下降(P<0.05),血清睾丸酮和LH水平明显降低(P<0.01),对睾丸和前列腺有明显影响,生长明显受抑;2664mg/kg组除以上指标改变外,精子数明显减少,胎吸收率非常明显升高,各组的FSH水平变化不明显。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无作用剂量、阈剂量和明显作用剂量分别为333m、666m和1332m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全氟辛基磺酸钾(PFOS-K)对环青春期雌性大鼠的毒性。方法根据环青春期雌性大鼠青春期发育和甲状腺功能试验,PFOS-K喂饲给予,其在饲料中浓度分别为0、2、6和18 mg/kg·bw,连续染毒21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8 mg/kg·bw组体重明显下降;6和18 mg/kg·bw组肝脏体比增加,肝细胞肿大,18 mg/kg·bw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和总胆汁酸浓度均明显升高,各剂量组胆碱酯酶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剂量-反应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 mg/kg·bw组青春发育延迟,垂体和附属性器官脏体系数降低,子宫内膜和肌层变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厚,滤泡面积减小;18 mg/kg·bw组肾脏体比降低,尿素氮升高;18 mg/kg·bw组脾脏体比降低,6和18 mg/kg·bw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单核细胞比率降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OS-K对环青春期雌性大鼠有肝毒性、骨髓毒性、内分泌干扰作用(抗雌激素和甲状腺干扰作用)、肾毒性和免疫毒性;最小可见损害作用水平(LOAEL)为2.39 mg/kg·bw。  相似文献   

16.
染砷大鼠生精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伟  陆祥  舒小林  李季蓉 《贵州医药》2007,31(12):1070-107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三氧化二砷(As2O3)对成年大鼠生精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0.375mg/kg、0.75mg/kg、1.5mg/kg三个染毒组和对照组,灌胃法连续给药16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头计数,并计算每日精子生成量(DSP)。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生精细胞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1)中剂量组(0.75mg/kg)和高剂量组(1.5mg/kg)睾丸精子头计数和DS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生精细胞端粒酶阳性产物表达明显降低(P<0.01);(3)生精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每日精子生成量呈正相关(r=0.521,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As2O3可通过抑制生精细胞端粒酶的活性而导致精子生成量的减少,产生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7.
润红胭口服液改善大鼠营养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润红胭口服液改善营养性贫血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给予低铁饲料及去离子水造模20d后,分别给予润红胭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0.84、1.67、5.00mL.kg-1药物,另给予阳性对照组2.0mg.kg-1硫酸亚铁;同时继续给予低铁饲料及去离子水,连续30d,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和总铁结合力。结果润红胭口服3个剂量组大鼠Hb、RBC均高于模型组(P<0.01),中、高剂量组HCT均高于模型组(P<0.01);实验后各剂量组的FEP含量及血清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润红胭口服液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侯晓丽  张亚慧  唐迎乐  程宏 《淮海医药》2023,(4):331-336+34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鱼藤酮纳米脂质载体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成年大鼠(SD)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每组6只,分别编号1~6号。各组大鼠均于造模前3 d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31 d,低剂量组给予3 mg/kg Rg3灌胃,中剂量组给予6 mg/kg Rg3灌胃,高剂量组给予12 mg/kg Rg3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11 mg/kg司来吉兰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灌胃3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皮下注射鱼藤酮纳米脂质载体(R-NLC),首剂量给予0.5 mg/kg,第2次给予0.8 mg/kg,此后每次1 mg/kg, 2 d一次,连续28 d,对照组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空白纳米脂质载体。采用肌僵直实验和外观行为表现评分考察外观行为学表现;黑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情况。结果:给药28 d后,模型组外观行为表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Rg3低、中、高剂量干预后,外观行为表现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质干细胞(UCMSC)对Wistar大鼠的免疫毒性作用。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12只分为4组:溶媒组(给予溶媒5 ml/kg)、低剂量组(给予人UCMSC 1×107个/kg)、高剂量组(给予人UCMSC 5×107个/kg)和对照组(给予大鼠UCMSC 1×107个/kg)。每组28只大鼠,雌雄各14只。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2周1次,共注射4次。给UCMSC后每周进行受体鼠临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评分,末次注射UCMSC后1、13周检测血IgG、IgM含量,CD3+、CD4+、CD8+T细胞数量,并对大鼠淋巴结、胸腺、脾脏进行脏器系数计算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予UCMSC后,各组大鼠的GVHD评分值均为0。末次给予UCMSC后1周,低、高剂量组雌性大鼠IgG[(0.65±0.12)、(0.63±0.14)g/L]和IgM含量[(0.06±0.01)、(0.06±0.01)g/L]明显高于溶媒组雄性大鼠[(0.41±0.17)g/L、(0.04±0.01)g/L,P<0.01或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IgM含量[(0.05±0.01)g/L]明显高于溶媒组雄性大鼠[(0.03±0.01)g/L,P<0.01];对照组雌性、雄性大鼠IgM[(0.06±0.02)、(0.05±0.02)g/L]也明显高于溶媒组(P<0.01或P<0.05)。末次给予UCMSC后13周,各剂量组雌、雄性大鼠IgG、IgM与溶媒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给予UCMSC后1周,低、高剂量组雌性大鼠的脾脏系数[分别为(0.274±0.016)%、(0.294±0.019)%]明显高于溶媒组[(0.232±0.012)%,P<0.01];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脾脏系数[(0.242±0.027)%]明显高于溶媒组[(0.202±0.012)%,P<0.01];对照组雌、雄性大鼠脾脏系数[分别为(0.261±0.019)%、(0.236±0.014)%]也明显高于溶媒组(P<0.05或P<0.01)。末次给予UCMSC后13周各组大鼠的脾脏和胸腺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大鼠CD3+、CD4+、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组大鼠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引起正常Wistar大鼠免疫球蛋白含量和脾脏系数的升高,该作用具有一过性和可逆性。  相似文献   

20.
异丙基硫杂蒽酮(ITX)的大鼠致癌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原药对大鼠的致癌性.方法 分别用含ITX原药1000,250,62.5 mg/kg的饲料给大鼠连续喂饲染毒2年.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记录其体重和进食量.观察实验动物的肿瘤发生情况,包括:发生肿瘤的种类、数量、出现肿瘤的时间等.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动物体重均呈现增长,以发育高峰期(前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以后渐缓,12个月后趋于平稳.雄性高剂量组动物体重略低于对照组,其他各组动物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进食量两性别动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总食物利用率雄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大体解剖及组织学检查显示各剂量组动物肿瘤发生率未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剂量下未见ITX引起大鼠肿瘤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