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3~49岁(平均38.5岁)。骨折按AO分型为B3型,CT扫描和三维重建见外侧和后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4例,采用外侧腓骨近端截骨入路治疗4例,骨折复位后均采用外侧和后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采用DeCoster评定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和HSS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8例患者经过6~24月(平均11.8月)随访,随访3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96分,平均89.3分。1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2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无血管损伤、伤口感染和皮缘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或外侧腓骨近端截骨入路能直视下对胫骨外侧平台并后外侧劈裂骨折进行复位和内固定,是治疗这种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5例,骨折按照Schatzker分型:Ⅴ型43例、Ⅵ型22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5月,切口均获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月,平均5.5月。伤口无感染,钢板无松动、折断,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4.3%。结论经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双切口双钢板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10年1月对我院54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钢板固定。对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进行随访,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20m,平均随访18m,均获得骨性愈合,全组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未见内固定断裂或松动。术后膝关节功能参照HSS评分系统评分平均90.8分(82~95分)。结论双钢板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靠,允许膝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OSTEOSET®型人工骨植骨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 2013年6月采用OSTEOSET®型人工骨植骨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15例,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观察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3.4个月,所有病例都取得骨性愈合,无骨不连、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等情况,OSTEOSET®型人工骨材料术后1个月开始吸收,术后3个月基本或完全吸收,术后半年和1年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OSTEOSET®型人工骨材料在手术治疗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良好疗效,是目前植骨较佳方法,从而可使患者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是以X射线片上胫骨平台骨折的型态为依据的,共分为如下6型: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塌陷骨折,也是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负荷所致;Ⅲ型,单纯的外侧平台塌陷;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呈劈裂性或劈裂塌陷性;Ⅴ型,双髁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及移位;Ⅵ型,双髁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常见于高能量损伤或高处坠落。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该技术于1997年被提出,特点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区及其周围血供,其一般需要利用肌腱等软组织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逐渐被广泛使用。 背景:有研究利用长骨撑开器辅助治疗不稳定型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使用长骨撑开器的安全性不高,易造成软组织损伤。 目的:对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收治的7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23例,试验组34例接受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7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HSS评分。试验获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试验组术后出现关节僵硬1例与创伤性关节炎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关节僵硬5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与内固定松动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 0.05);③71例患者获得10-14个月随访,试验组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ORCID: 0000-0002-7709-5648(吴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共21例,均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5.8±4.3)岁。根据骨折AO分型,均为B型骨折,其中B1.1型8例、B2.1型6例、B2.2型4例、B3.1型3例;按三柱分型则均为外侧柱+后柱骨折。术后进行随访,并采用美国特种外侧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21例病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41±10.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1±13.4)mL。术后随访6~8个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2例患者出现前外侧伤口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后好转,并发症率9.52%。结论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结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视野清晰,内固定可靠且符合生物力学,术后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7.
背景:累及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复杂型骨折,如不能选择合适时机、采用合理的固定入路及固定方式,则易出现局部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失败及膝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并发症。目的:探讨累及胫骨平台后内侧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方法及效果。方法:以CT三维重建为基础和胫骨平台的三柱分型理论为依据,回顾性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内侧柱的患者37例资料。所有病例施行固定治疗,采用前外侧切口及后内侧切口固定入路,外侧利用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竹筏"型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后内侧柱根据骨折情况选择此锁定支撑钢板固定,并行骨诱导人工骨植骨,按Merchant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得平均12.8个月随访。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并发症出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5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果证实,前外侧切口结合后内侧切口+胫骨外侧"竹筏"型钢板及后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并应用骨诱导人工骨植骨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内侧柱的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单侧支持钢板容易形成偏心支撑,易导致成角畸形,而若仅用外侧支持钢板又容易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 目的:比较双切口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内固定修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8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外锁定内支持组采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骨折情况相对较复杂及粉碎程度较重的外侧,内侧采用支撑钢板;内外支持组则内外侧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术后随访2年,对比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随访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上止血带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随访发现,除完全负重时间外锁定内支持组明显早于双支持钢板组外(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双切口双钢板置入内固定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与双支持钢板相比,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在完全负重时间上更具优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2011年8月,我科收治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患者19例,在罗从凤三柱分型中均为后侧柱骨折,其中右膝12例,左膝7例,单纯后内侧髁骨折10例,后内侧髁骨折伴膝关节半脱位者2例,单纯后外侧髁骨折3例,后外侧髁骨折伴膝关节半脱位者1例,后侧双髁骨折3例;19例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随访10~40.8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随访第12个月本组平均屈膝(107.42±2.6)°(95~120°),平均伸膝(3.7±1.02)°(0~8°);根据Hass膝关节功能评定,本组中优1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9.47%。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8分(78~94分)。术中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能充分显露胫骨平台的后髁,能为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提供较好的操作空间,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3月~2012年6月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18~62岁,平均43.5岁。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2个月,内固定无松动、拔出及断裂,关节面无塌陷,下肢力线无偏移。根据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1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4.4%。结论应用双侧锁定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能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PC)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CPC结合内固定治疗,依据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疗效,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本组42例患者骨折均达解剖复位,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间为6~16个月,平均9.8个月,均无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再塌陷等现象发生。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06o,依据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疗效,优良率92.9%。结论 CPC结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固定坚强,膝关节力线和关节面恢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反漂浮”体位在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创伤中心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8~70岁,平均38.5岁;SchatzkerⅡ型1例,Ⅳ型4例,Ⅴ型7例,Ⅵ型7例;累及后柱+外侧柱1例,后柱+内侧柱4例,后柱+内侧柱+外侧柱14例。所有患者在“反漂浮”体位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其中胫骨平台后柱+内侧柱骨折4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入路,余15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术中骨折端暴露良好。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定期随访,行患膝X线检查,评估内固定是否失效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测量对比患者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1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膝关节功能。结果 19例患者均在“反漂浮”体位下顺利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时间60~115 min,平均91.6 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08 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均一期愈合。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17~25周,平均19.2周。患者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7.16°±2.24°、后倾角为9.41°±0.85°,术后1年胫骨平台内翻角为85.98°±3.59°、后倾角为9.55°±0.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9、2.01,P值均>0.05)。术后1年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膝功能优9例、良8例、中2例。结论 在“反漂浮”体位下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术野显露较好,手术安全,内固定稳定有效,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5例,术中使用前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术后平均优良率92%.结论 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变短,手术出血量少,固定稳定,骨折不愈合率明显减少.尤其对于骨折疏松合并骨折患者,术后下地康复时间较传统手术明显提前,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Schatzker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5例,Ⅵ型4例,均进行手术切开复位,“T”型支持钢板,胫骨外侧钢板(高尔夫型棒钢板)加拉力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7个月,17例骨折均在12周愈合。术后疗效优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复杂型骨折(指SchatzkerⅣ、Ⅴ、Ⅵ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术中应注意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术后关节粘连僵硬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采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26例,分别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内置物并发症进行随访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4.7年.并发创伤性关节炎6例、膝关节僵直4例、膝关节内翻畸形1例、未并发内置物松动、断裂.优良率为88.5%.结论: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可较好的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维持关节面稳定,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2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按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AKSS﹚进行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36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周。术后无感染、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AKSS评分:优19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2.31%。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等优点,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腓骨头上入路结合环形钢板在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中的运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9例累及后外侧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2 ~ 65岁,平均46.3岁。根据四柱理论分型:单纯后外侧柱骨折6例,后外侧合并前外侧柱骨折13例。采用腓骨头上入路,骨折复位,塌陷区填充人工骨,3.5 mm后踝“T”型锁定钢板剪去一侧臂后折弯成环形并贴附包绕外侧平台边缘,以排筏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根据Rasmussen放射评分评价复位质量,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10 ~ 24个月,平均14.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为(83.7±14.1) min,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5.7±3.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9.3±2.5)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18.6±15.2)°;Rasmussen放射评分:优10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4.7%;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腓骨头上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操作简便安全,联合环形钢板内固定可靠,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采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26例,分别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内置物并发症进行随访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2~6年,平均4.7年.并发创伤性关节炎6例、膝关节僵直4例、膝关节内翻畸形1例、未并发内置物松动、断裂.优良率为 88.5% .结论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可较好的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维持关节面稳定,早期系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外髁劈裂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MCL)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科及陆良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5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Ⅱ度或Ⅲ度损伤患者,采用MIPPO技术复位固定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锚钉固定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评价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周。Lysholm标准评定示优20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5. 7%。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外髁劈裂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侧T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内侧钢板固定组)30例,外侧锁定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外侧钢板固定组)30例及双侧双钢板固定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随访,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tibial shaft angle,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PS)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HSS评分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双侧双钢板固定组手术优良率[93.3%(28/30)]高于内侧钢板固定组[70.0%(21/30)]及外侧钢板固定组[7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可充分暴露骨折端,解剖复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效果优于单侧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