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为了掌握沈阳地区春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控制腹泻病的发生,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ELISA法]对178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健康婴幼儿粪便A组轮状病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 ,A组轮状病毒 (RV)在秋季婴幼儿胃肠炎 (腹泻 )粪便中阳性检出率可达 5 0 %左右。然而有关健康婴幼儿粪便中是否带有该病毒的报道较少。为此 ,我们对太仓城内16 0名健康婴幼儿粪便进行了检测 ,现报告如下。  标本来源 :1996年 9~ 11月底我们对太仓城内 3所证实该时期无腹泻流行的托儿所中的 6个月至 4岁婴幼儿采集粪便共 16 0份。其中 6个月至 2岁组标本 74份 ,2~ 4岁组标本 86份 ,待检前置4℃冰箱保存 ,不超过 2天。  A组轮状病毒测定试剂盒由上海市卫生防疫站病毒室提供。  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是急性小儿腹泻主要的病原之一。目前应用ELISA试剂盒和电镜检测粪便悬液中RV,已有不少报道,但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尚受条件限制。本文探讨应用国产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做ELISA及其阻断试验中抗  相似文献   

4.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近年来,由 RV 引起的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已被学者们所重视,我们于1988年7月31日~8月23日收治了35例新生儿腹泻患儿,取新鲜粪便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 ELISA 两种方法检测已证实为轮状病毒所致,现将本次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腹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和杯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在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集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244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巢式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阴性标本用ELISA和RT-PCR进行杯状病毒病原检测。结果 224份标本轮状病毒检出率为45.5%(111/244份),G分型中G3为58.6%,G1为18.0%,G2为4.5%,G9为2.7%,混合型为6、3%,11例未能分型。P分型中P[8]为61.0%,P[4]为7.3%,混合型为2.4%,14例未能分型。133份轮状病毒阴性标本杯状病毒检出率为15.8%,其中ELISA检测阳性率为11.3%,RT-PCR检测阳性率为9.0%。结论 轮状病毒是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2002年流行株为G3型,发现了G9型轮状病毒感染;杯状病毒也是引起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之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沈阳地区春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控制腹泻病的发生,我们采用两种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ELISA法]对178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2004年2月~4月来我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0~6岁腹泻患儿,共178例,自然留便,用一次性吸管采便约3.5ml,送检后立即冰冻保存。1.2检测方法1.2.1PAGE法从粪便标本中提取dsRNA,经PAGE后硝酸银染色,根据轮状病毒的特征核酸带型检测病毒,具体操作按文献[1]进行。1.2.2ELISA法应用A组轮状…  相似文献   

7.
1977年Yolken首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取得成功,为轮状病毒快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于1982~1984年的秋季采集沈阳地区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同时做部分粪便的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  相似文献   

8.
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的分型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3年7月~2004年6月兰州地区收集的62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中的271份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分型。结果ELISA法RV阳性率为56.46%(153/271),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以6~11个月和12~23个月年龄段最高,分别为57.38%、63.33%,但各年龄段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月份的感染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发病高峰在10、11月份,分别为86.27%和73.81%。在ELISA阳性标本中RT-PCR法检出G3 94例(61.44%),G2 4例(2.61%),G9 3例(1.96%),未发现G1、G4型和混合感染,52例(33.99%)未能分型。G分型阳性标本中检出P[8]型28例(40.58%),其他未能分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兰州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其流行的主要血清型为G3型。  相似文献   

9.
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特点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张春芳  金玉  张又  钱渊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409-412,I002
目的 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三种方法对2000年1-2月、10-12月,2001年1-3月在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收集的11 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并用核酸杂交方法对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分型。结果 三种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1%(ELISA)、58%(PAGE)、58.8%(RT-PCR),轮状病毒核酸的电泳型有长、短两种类别,以长型为主(81.8%),偶有长、短型混合感染。流行的G型主要为G3(61%)、其次为G2(25.4%)、G1(13.6%),未见G4型,8例未能分型。P型主要为P1A(77.4%),其次为P1B(22.6%),无P2型。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在兰州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世界各国报道的情况相仿,但2000年1-2月、10-12月,2001年3月期间,其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为G3型。本次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初步揭示了兰州地区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为轮状病毒疫苗在该地区的应用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型别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特点及型别分布。方法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PAGE),对2000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的362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和轮状病毒基因组RNA检测及分型。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2810例(阳性率77.5%),其中ELISA阳性检测率为78.5%PAGE阳性检测率为58.1%,2种方法均检出阳性率为43.8%;A组轮状病毒电泳型有2个亚组,第1亚组为短型S,第2亚组为长型L1、L2、L3、L4,本次调查以长型L1多见,占97.8%,短型只占2.2%。结论武汉地区婴幼儿腹泻50%以上由轮状病毒引起,2岁以下的婴幼儿为易感人群;发病季节以每年10月至次年元月为高峰期;流行病学特点与各省、市报道一致;临床症状呕吐、代谢性酸中毒、咳嗽等以及显微镜检查脂肪球阳性,均与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P<0.005)。  相似文献   

11.
2001-2004年兰州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兰州地区婴幼儿杯状病毒(HuCV)腹泻的特点。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1年12月—2004年6月兰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ELISA阴性粪便标本进行HuCV检测。结果251份轮状病毒阴性标本中共检出HuCV感染25例,总阳性率9,96%,其中133份2001—2002年的标本中检出HuCV感染12份,阳性率为9,02%,未进行分型;118份2003-2004年的标本中检出HuCV感染13份,阳性率为11、02%,其中诺瓦克样病毒GⅡ型11例,未检出诺瓦克样病毒GⅠ型,札棍样病毒2例,其中有1例合并星状病毒感染。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呈散发流行,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结论HuCV是引起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件腹泻的丰萼病原之一.其丰要流行型可能为诺瓦青样病毒GⅡ型。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40例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了解2002—2003年肠道门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肠道门诊就诊的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常规检查、大便潜血检查、轮状病毒检测和细菌培养,并对1岁以下的患儿进行喂养情况的调查。结果 轮状病毒性肠炎2002年感染率为21.74%,2003年感染率为27.11%,2a总感染率为24.91%,2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高,10~12月份为发病高峰,同时合并条件致病菌生长率为23.88%;1岁以内婴儿腹泻程度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秋冬季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母乳喂养婴儿轮状病毒肠炎腹泻的程度相对较轻;轮状病毒腹泻时存在菌群紊乱,应以调节肠道菌群和对症处理为主要治疗手段,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秋冬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病,发病率高,对婴幼儿健康构成威胁,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炎琥宁保留灌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与病毒唑、思密达进行了比较,观察了三组治疗前后粪便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含量的变化和药物毒副作用。结果炎琥宁疗效明显优于另外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及有效控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收集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到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对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分析轮状病毒腹泻流行及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测标本1176例,其中轮状病毒阳性416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12~24月龄发病率最高,为199例(47.83%).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表现以水性腹泻和发热、呕吐为主,重症轮状病毒腹泻以6~24月龄的婴幼儿多见,占95.6%.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肠外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91%(87/416),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系统并发症(70/87,80.46%).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南宁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加强轮状病毒监测和研制有针对性的轮状病毒疫苗,对预防婴幼儿腹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多发病。1973年澳大利亚Bishop首先用电镜从腹泻患儿的十二指肠粘膜活检中发现有大量病毒颗粒,同年英国Flewett也有同样发现,从此认识到婴幼儿流行性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1978年我国庞其方首先用电镜从腹泻粪便中发现轮状病毒颗粒,证明我国也有轮状病毒腹泻流行。轮状病毒颗粒为直径65~75nm的20面体。有双层衣壳,内衣壳的子粒在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形如车轮的辐条,故称轮状病毒。病毒的基因组由11个节段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在所有急性腹泻的娶幼儿粪便标本中,20%~70%可检出轮状病毒.几乎所有3岁以内的婴儿都发生过轮状病毒感染.全世界范围内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每年可达87万[2].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和腹泻病已有充分的认识,但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对以后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对正在进行的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在所有急性腹泻的婴幼儿粪便标本中 ,2 0 %~ 70 %可检出轮状病毒。几乎所有 3岁以内的婴儿都发生过轮状病毒感染。全世界范围内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死亡人数每年可达 87万 [2 ] 。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和腹泻病已有充分的认识 ,但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 ,对以后轮状病毒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对正在进行的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科病毒 ,电镜下可见其是由双层外壳包绕着基因…  相似文献   

18.
1986年10~11月对95例秋季腹泻婴幼儿进行了临床与病毒病原学观察。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丙稀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95例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54.74%和61.54%。此外简述了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一般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酶免疫吸附法检测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标本中的Noro病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婴幼儿Noro病毒腹泻的流行特点。 方法: 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从首都儿科研究所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随机抽取167份应用酶免疫吸附试验(EIA)进行Noro病毒抗原检测,并随即抽取61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 结果: 167份标本中,Noro病毒阳性标本为46份,阳性率为27.54%。其中,GI型阳性标本有20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3.48%;GII型阳性标本有19份,占阳性标本总数的41.30%;另有7份标本为GI和GII同时阳性,提示为混合感染,占阳性标本总数的15.22%。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患儿为主,占总患病人数的93.48%。Noro病毒感染性腹泻未见明显的季节性。在检测轮状病毒的61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的标本有29份,阳性率为47.54%。 结论: Noro病毒感染在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仅次于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20.
呕吐是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常先于腹泻症状出现.为了尽早地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我们对以呕吐为主诉入院的婴幼儿,无论是否出现腹泻症状,均尽快收集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发现有少数患儿虽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但呕吐过后并未出现腹泻,这样就极易导致误诊误治.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此类患儿12例,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以便指导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