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报道荷兰 Rotterdam 放射治疗研究所四年半内收治的成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147例。其中79例为单纯的精原细胞瘤(包括5例精细胞性精原细胞瘤),68例是含有其他成分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在后者中,26例(38%)肿瘤含有卵黄囊瘤成分,该成分可能很小,只能镜下查见,或成大片状。其典型结构为;①微小囊肿②腺泡样③乳头状④血管周围上皮圈和丝球体样结构(Schiller-Dural 体)。未见1例单纯的卵黄囊瘤。在含有滋养叶细胞癌成  相似文献   

2.
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Zhou ZT  Wang JW  Yang L  Wang J  Zhang W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1):863-866
目的探讨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26岁;8例(17.0%)精原细胞瘤,39例(83.0%)非精原细胞瘤。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7.5%和34.8%;非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4%、30.0%和27.3%,8例精原细胞瘤患者中,7例生存满5年。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是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5)。结论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对放疗、化疗敏感,预后较好;纵隔非精原细胞瘤患者预后差,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明显提高了这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原发于纵隔,12例原发于腹膜后;精原细胞瘤13例,非精原细胞瘤24例。结果 原发于纵隔的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和原发于腹膜后的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34%、100%和67%;相应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32%、100%和67%。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原发部位和国际预后评分均为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 原发于纵隔和腹膜后的生殖细胞肿瘤是1组有潜在治愈可能的疾病。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及国际预后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生殖细胞瘤患者,筛选纵隔原发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采集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预后.结果:经病理确诊生殖细胞瘤患者共1 523例,原发于纵隔163例,其中恶性14例,包括精原细胞瘤6例,非精原细胞瘤8例.病人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精原细胞瘤患者生存时间优于非精原细胞瘤患者(P=0.015).结论:精原细胞瘤患者生存优于非精原细胞瘤患者.手术对纵隔原发恶性GCT的价值仍难以断定,需要仔细评估疾病的具体情况.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应当是此类病人的主要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SGCT)与非精原细胞瘤(NSGCT),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从流行病学来看,婴幼儿常患胚胎瘤及畸胎瘤,青壮年常见各种类型肿瘤,老年人多发精原细胞瘤。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危险因素缺乏科学系统的总结,不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及预测病情转归。近年来,肿瘤标志物的筛查、组织病理分析及细胞学检测等研究发现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肿瘤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预后危险因素的概况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建凤  白春梅 《癌症进展》2006,4(2):143-146
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少见,与相应原发性性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均不相同。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近年通过综合治疗患者预后明显好转,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治愈率高,但非精原细胞瘤预后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近年来,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和多基因遗传特性,基因突变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和miRNA的调控均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治疗敏感性。因此靶向突变基因或参与调控的miRNA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为针对性生物治疗的研究拓展方向,除此之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还具有抗原特异性,一些针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特点开发而来的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5例报告徐忠法郭洪亮宋希林(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济南250117)精原细胞瘤是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原发部位一般在睾丸、盆腔和腹膜后,起源于纵隔的精原细胞瘤少见。我院自1985~1994年共诊治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5例。现报告...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9例卵黄囊瘤,其中3例含有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和胚胎癌成分,并讨论了本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结合文献,两岁以内的睾丸卵黄囊瘤予后良好,而发生在成人睾丸、卵巢或性腺外者,无论是卵黄囊瘤单一存在,或同其他生殖细胞性肿瘤混合存在,予后均恶劣。  相似文献   

10.
睾丸肿瘤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原发性肿瘤多属恶性,青年人居多数。又可分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前者占90%-95%,肿瘤中又以精原细胞瘤较多。其次可见混合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现将2例超声所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1例丘脑生殖细胞肿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丘脑生殖细胞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丘脑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症状因肿瘤生长及浸润范围不同而异,可表现为各种相应的脑功能障碍;镜下肿瘤成分复杂多样,有精原细胞瘤和卵黄囊瘤的结构。免疫组化瘤细胞CK、EMA、PLAP、AFP和CEA阳性,而GFAP、NSE和LCA阴性。结论丘脑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其治疗及预后依其肿瘤成分而定,放射治疗多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睾丸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瑾  张连宇  戴景蕊 《癌症进展》2006,4(5):456-461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睾丸肿瘤22例的CT资料,其中精原细胞瘤12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3例,内胚窦瘤2例,胚胎性癌、良性畸胎瘤、莱狄细胞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各1例。结果CT检出肿瘤100%,22例肿瘤密度均高于对侧睾丸,平扫时可略低于肌肉,增强扫描等于或稍高于肌肉。睾丸肿大21例,肿瘤边缘清楚16例,边缘不清6例,见于精原细胞瘤5例(5/12,占42%),非精原细胞瘤1例(1/6,占17%)。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12例,见于精原细胞瘤5例(5/12,占42%),见于非精原细胞瘤6例(6/6,占100%),见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1/1,占100%)。伴有鞘膜积液6例,伴有钙化3例,其中良性畸胎瘤为粗大钙化。结论CT能检出睾丸肿瘤,但不能准确区分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如肿物密度相对均匀,则精原细胞瘤可能大。临床病史及正确调节窗宽能为发现并正确诊断睾丸肿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睾丸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结合有关文献分析48例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48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本组获得随访35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不等,存活28例,7例死亡,结论根治性睾丸切除加放疗是精原细胞瘤最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是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必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MGC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MGCT占我院同一时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33.3%(27/81),患者年龄1~44岁,平均年龄25.8岁,MGCT伴随精原细胞瘤成分的平均年龄31.63岁,MGCT不伴随精原细胞瘤成分的平均年龄17.36岁。MGCT伴精原细胞瘤患者年龄大于MGCT不伴精原细胞瘤患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MGCT病例均发生于单侧,左侧13例,右侧14例,左右侧之比0.93∶1。 睾丸的MGCT可由多种成分构成,其中成分包括精原细胞瘤16例(59.3%),畸胎瘤20例(74.1%),胚胎性癌20例(74.1%),卵黄囊瘤10例(37.0%),绒毛膜癌5例(18.5%),其中,胚胎性癌伴有精原细胞瘤14例(51.9%),是27例MGCT中最常见的成分组合,其次是胚胎性癌伴畸胎瘤13例(48.1%)。27例MGCT中,具有2种混合成分15例(55.6%),3种混合成分9例(33.3%),4种和5种混合成分均为1例(3.7%)。结论:睾丸 MGCT非常少见,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不同的肿瘤成分导致其生物学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不同,因此准确的病理诊断非常必要,免疫组化标记对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睾丸肿瘤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原发性肿瘤多属恶性,青年人居多数。又可分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前者占90%-95%,肿瘤中又以精原细胞瘤较多。其次可见混合癌,畸胎癌,绒毛膜上皮癌等。现将2例超声所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是极为罕见的性腺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且伴肉瘤成分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更罕见。该病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影像学特征与其他纵隔肿瘤及纵隔型肺癌等难以鉴别,容易误诊。本文详细报道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伴纵隔肉瘤。通过分析患者诊疗过程,对该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睾丸恶性肿瘤是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约占男性所有肿瘤的1%,发病率少于3/10万,大部分患者是年轻人。几乎90%的睾丸肿瘤属恶性。临床上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由狄克逊等建议的,莫斯托菲等修改的组织学分类法最近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用。该分类法的组织学标准如下。 A.以单一细胞形式出现的肿瘤 1.精原细胞瘤 2.胚胎瘤 3.绒毛膜瘤 4.畸胎瘤 B.以多种细胞形式出现的肿瘤 1.胚胎瘤和畸胎瘤 2.胚胎瘤和精原细胞瘤3.精原细胞瘤和畸胎瘤 4.其它复合瘤 [病例]1966~75年放射研究所治疗的88名恶性睾丸肿瘤患者,按组织学分类,49例为纯精原细胞瘤,34例为非精原细胞瘤。63例(76%)首发症状为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男性腹膜后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84~2006年肿瘤医院收治的14例男性腹膜后原发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14例患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4%和44%.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80%和80%,非精原细胞瘤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6%和16%.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是否达到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7).结论 腹膜后原发的生殖细胞肿瘤对放疗、化疗敏感,与原发于睾丸的生殖细胞肿瘤类似.综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精原细胞瘤一般源于睾丸的生殖细胞,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单侧睾丸,在35~45岁男性中多见。少见发生于性腺器官以外。纵隔精原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影像学表现难鉴别,易误诊,文献报道较少。作者就1例原发性前纵隔精原细胞瘤的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1971年6月~1993年12月,入院治疗64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原细胞瘤56例、隐睾20例,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1/64)、77.8%(28/36)、74.1%(20/27)、47.1%(8/17),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及有无隐睾均影响其生存率.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选择以手术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