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质时间、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手术后7天,2组的hs-CRP、IL-6、IL-10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和CD4+/CD8+水平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CD8+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应激反应,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胃癌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麻醉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CO2气腹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术毕2组的NK、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术后72 h 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术毕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气腹前后的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气腹后pH值明显降低(P<0.05),CO2分压、碱剩余和CO2总量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气腹后的血气分析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中血气分析指标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高龄胃癌患者(≥70岁)作为研究对象,经倾向性匹配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受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40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免疫功能变化、生活质量与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10% vs 23%,P=0.095),但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的WBC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3+、CD4+与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疼痛、便秘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病例。结论:与传统的腹腔镜辅助手术相比,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高龄胃癌患者具有术后恢复快、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祥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108-10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0例腹腔镜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30例开腹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腹腔镜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能够减少炎症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郭一君  吕晨光  何淼  石三宝  刘丹  张成 《癌症进展》2022,20(3):260-263,266
目的 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对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开腹胃癌根治术,共48例)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共38例).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前1d、术后1d和术后7d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与手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外周血CD3、CD4+以及CD8+均显著下降(P<0.05);而CD4+/CD8+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各外周血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开腹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CRP显著上升(P<0.05);在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CRP与术前比较显著上升(P<0.05),且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开腹组患者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外周血免疫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7.
刘艳  马燕玲  谢秀华 《癌症进展》2019,17(10):1233-1236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干预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手术前后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CD3^+、CD4^+、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尿路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4天,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IgA、IgM、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常规的康复干预比较,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接受加速康复干预,术后恢复效果更好,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改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并观察术后血栓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24h观察组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创伤小,可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但对凝血功能有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时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检测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72例胃癌患者按术后是否并发肺炎分为观察组(并发肺炎)30例和对照组(未并发肺炎)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IL-8、IFN-γ、TNF-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血清IL-6、IL-8、IFN-γ、TNF-α联合检测预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的灵敏度(94.85%)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75.12%、71.86%、69.82%、72.84%)。结论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肺炎患者血清IL-6、IL-8、IFN-γ、TNF-α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肺炎的预测灵敏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晓飞  魏亚强 《肿瘤学杂志》2018,24(10):992-996
摘 要:[目的]探讨抗癌平丸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老年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82例老年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抗癌平丸口服。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组临床获益率(CBR)及客观缓解率(ORR)。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M、IgG及IgA)及T细胞亚群(CD3+、CD4+)水平。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BR和ORR分别为92.7%和82.9%,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8.0%和68.2%(P<0.05)。治疗后,观察组IgM、IgG、IgA、CD3+及CD4+水平分别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癌平丸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老年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疗效较好,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