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雷贝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黄芪建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GS、PG Ⅰ、PGⅡ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和体征积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手足不温、纳呆便溏、乏力、嗳气反酸、胃胀、胃痛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手足不温、纳呆便溏、乏力、嗳气反酸、胃胀、胃痛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按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黄芪建中汤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下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更显著(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能够明显改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评分,缓解胃镜下胃黏膜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56-58
目的探讨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8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成对照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健脾通络汤),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健脾通络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具有较高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随机分成中西药两组,中药治疗组46例,西药对照组44例,中药治疗组给予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组有效率为93.4%;西药对照组有效率为72.7%,中药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优于西药对照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并观察疗效。结果黄芪建中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其中显效33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1%。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其中黄芪的用量可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属于脾胃虚寒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各项评分以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镜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脾胃虚寒型),可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胃黏膜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评价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参考组(n=35),参考组患者采用西药维酶素片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100%,参考组患者病情总缓解率为85.71%,研究组病情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参考组(P <0.05)。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辨证加减治疗可取得理想的胃黏膜修复效果并可促进幽门螺旋杆菌转阴,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天祝县安远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98例,其中西医药物治疗的49例为常规组,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49例为联合组。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胃功能指标及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14 d,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常规组的75.51%(χ2=4.780,P=0.029);2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或P<0.05),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1);联合组上腹不适、饥不欲食、胃脘疼痛积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可显著改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功能,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利于提升治疗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型慢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某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76例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患者采纳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8例患者采纳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26.32%),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可有效减轻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机体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饮食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2%,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李榕萍 《海峡药学》2016,(4):123-124
目的 观察益生菌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病例选2013年1月~ 2015年12月就诊我院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组子以益生菌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胃镜疗效.结果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在症状缓解、胃镜疗效等较为显著,并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益生菌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方法可行,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颖 《北方药学》2018,(2):144-145
目的:探讨在脾虚胃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实施健脾通络汤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推广价值.方法:选取脾虚胃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8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均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另给予健脾通络汤口服治疗.统计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和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数据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与参照组临床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脾虚胃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健脾通络汤能够有效减轻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疗效,且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升阳益胃汤。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积分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升阳益胃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砂附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58例,给予中药汤剂砂附汤治疗,每日1副;对照组患者50例,给予多潘立酮治疗,1次10 mg,1日3次,餐前服用。2组患者均服药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泌素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泌素均有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砂附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三九胃泰胶囊口服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黏膜萎缩、活动性炎性反应、肠化生方面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中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西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中医治疗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启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8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启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加快胃肠排空促进小肠推进,对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提高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夏丽君  吴晶 《北方药学》2016,13(8):47-47
目的:观察养胃汤联合西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胃汤治疗,治疗后分析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养胃汤联合西药治疗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间诊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60例,按收治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西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1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恶心、呕吐、饥不欲食、胃脘痛和上腹不适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恶心、呕吐、饥不欲食、胃脘痛和上腹不适症状,按评分标准评分,治疗前后其积分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和胃脘痛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饥不欲食和上腹不适症状积分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疗效较显著,其临床症状的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