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胼胝体梗死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表现,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病例89例,包括急性胼胝体梗死者32例(观察组)和未发生急性胼胝体梗死者57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展开核磁共振扫描,对比分析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共有35处梗死,32例患者中胼胝体梗死合并陈旧性脑梗死者23例(71.88%),其中多发性20例(86.96%),孤立性3例(13.04%);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血管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采取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能够对其展开准确诊断,临床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胼胝体是由连合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组成,位于半球间裂底,胼胝体的功能主要是连系两侧大脑半球的皮质中枢.由于胼胝体的血液供运比较丰富,其梗塞在临床上很少见,受损后的临床表现依部位不同而异,经过治疗预后良好.现对我院2002~2009年胼胝体梗死3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分析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教学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经干预性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痊愈率为81.5%,与对照组患者恢复情况相比,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龚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113-1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5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2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6例;肝源性溃疡14例;急性胃黏膜病变6例。在本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二者在性别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才能降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10例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对其实施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结果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2例患者单侧肢体肌力减弱,5例患者发生短暂性缄默,均对其实施2周的经营养神经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失访,对其他8例患者进行0.5~2年的随访调查,没有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结论研究表明,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能够通过颅内自然解剖间隙实施手术操作,手术治疗路径比较短,对患者脑组织损伤的程度比较小。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疗,全程治疗有着比较清楚的视野,对辨清与保护患者周边解剖结构极为有利,小切口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现象的发生,缩短患者开关颅时间,术后患者病情恢复比较快,相比于正常手术切口,小切口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治没有增加手术难度,是比较理想的治疗幕上脑室内大型中枢神经瘤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产后出血是常见的分娩合并症,林甸县中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1月产后出血共130例,分析如后。1临床资料7年中我院分娩产妇3989人,其中产后出血130例,其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脑室出血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6例脑室出血采取经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手术清除血肿,并与同期24例行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清醒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手术组术后恢复良率(ADLⅠ~Ⅲ级)明显高于经额叶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P<0.05),两者血肿清除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胼胝体-穹窿间手术入路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具有创伤轻,手术显露满意,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致残、致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张炜  张炯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620-621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345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子宫收缩乏力者占61.4%,胎盘因素者占23.7%,这两个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88.6%患者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说明产后2h的观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产后出血作为产科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防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患者男,19岁,因剧烈头痛、呕吐伴左侧肢体轻偏瘫,于1983年3月1日入院。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日行右侧颈动脉造影诊断为右侧胼胝体中部AVM。因拒绝手术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数年来经常头痛,头晕,因担心再度出血,于1989年5月4日再次入院。神经系统检查无损害表现。经全脑血管造影复查,表明右胼胝体中后部AVM,其范围较六年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焦保华  姚志刚 《河北医药》2004,26(2):146-147
目的 探讨胼胝体前部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应用显微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其预后。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胼胝体前部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6例,活检2例。术后无1例死亡,3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失语和反应迟钝,2例术后癫痫小发作,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右上肢无力,14例术后恢复良好。10例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生存期70周。结论 胼胝体受侵是一种对胶质瘤患者预后不利的因素。对于大部分病例,全切或次全切除肿瘤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完全可能的。经胼胝体前部入路是治疗该区肿瘤的一个安全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MRI与CT对胼胝体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胼胝体梗死的脑梗死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MRI及CT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试验的30例患者胼胝体梗死都是单侧发生的情况,其中发生在左侧有19例,右侧有11例,发展到患者膝部8例,压部有11例,同时兼胼胝体膝盖/体部2例,21例患者出现两侧的基底节区、半卵圆的中心多出现小型的斑点信号,T1W1和T2W1信号值排布和未增强前一致。对MRI及CT诊断符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和MRI作为两种检测方式,对于胼胝体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MRI检查能够相比于CT检查更加全面和清晰,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72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64例,呈斑点状,直径多小于20 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56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9例,颅底骨折33例.结论 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脑室外引流及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手术入路治疗50例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第1组)行脑室外引流治疗,另28例(第2组)行早期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手术入路治疗。术后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预后分级:第1组Ⅰ级(良好,继续工作)4例,Ⅱ级(中残,生活能自理)3例,Ⅲ级(重残,生活不能自理)2例,V级(植物生存)6例;第2组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2例,V级5例。结论早期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手术入路是治疗脑室出血并铸型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在直视下操作,盲区小,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降低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葛美  蒋维武  林学超  黄淳 《贵州医药》2004,28(7):604-605
目的 评价胼胝体发育异常的临床特征和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6例小儿胼胝体发育异常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癫痫发作8例,占50%,智力低下5例,占31.25%,运动障碍7例,占43.75%。本组全部患儿均有头颅MRI改变。MRI矢状位能直观、清晰地显示出胼胝体全貌和其异常程度。结论 胼胝体发育异常临床表现复杂多变。MRI是诊断胼胝体发育异常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脑室外引流及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手术入路治疗50例重型脑室出血并铸型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第1组)行脑室外引流治疗,另28例(第2组)行早期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手术入路治疗.术后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预后分级:第1组Ⅰ级(良好,继续工作)4例,Ⅱ级(中残,生活能自理)3例,Ⅲ级(重残,生活不能自理)2例,V级(植物生存)6例;第2组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2例,V级5例.结论 早期显微镜下经纵裂-胼胝体手术入路是治疗脑室出血并铸型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在直视下操作,盲区小,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降低病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脑出血的临床及CT表现,提高急性早期脑出血的影像诊断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对35例特殊部位脑出血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性出血16例,自发性出血19例;其中脑干出血11例,小脑出血9例,单纯脑室内出血4例,胼胝体损伤伴出血7例,鞍区损伤4例.结论:CT是诊断急性早期脑出血的最佳选择,通过直接及间接征象反映血肿的大小、范围及受累程度,为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新生儿出生时胼胝体膝部厚度,探讨其与孕周、出生体重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出生的148例新生儿,于生后当天在静息或睡眠状态下接受经前囟门矢状位颅脑彩超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厚度.结果 随着孕周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胼胝体膝部厚度逐渐增加,早产儿与足月儿胼胝体膝部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膝部厚度与孕周和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r=0.68,r=0.62,P<0.01),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新生儿胼胝体膝部厚度与孕周、出生体重有关,与性别无关,但远期相关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胃出血作为胃部手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中的发生几率较大,会对患者病情的好转造成严重影响[1],特别是再次手术、再次出血的患者,其处理难度更大。笔者对普外科胃部手术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相关科室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本溪市第六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过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患者25例(50.0%),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14例(28.0%),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8例(16.0%),胃癌患者2例(4.0%),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1例(2.0%)。全部50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49例患者止血成功,止血成功率为98.0%,其中6例患者发生继发感染;1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征象、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是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诊治时应通过胃镜对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进行明确,进而给予有针对性的诊治措施,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导致重度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重度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度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80%;产程时间过长,巨大儿,难产手术为宫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性重度出血的主要临床原因;前置胎盘为剖宫产时急性出血的高危原因;部分严重出血因发生缓慢易为临床疏忽。结论重视产前高危情况和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并提高产科抢救能力,从而减少重度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