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C-erbB-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C和C-erbB-2表达。结果:VEGF-C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7%和51.31%,均高于其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P0.05),而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同时,VEGF-C的表达还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结论:VEGF-C和C-erbB-2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临床上判断乳腺癌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CR6/CCL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检测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标本中肿瘤组织、邻近正常组织以及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CR6/CCL20通路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CR6/CCL2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正常组织的3.6、2.1倍(P<0.05,P>0.05);CCR6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6/CCL20表达可能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P—gP、GST-π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C-erbB-2蛋白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P-gp和GST-π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转移淋巴结数和TNM分期无关(P>0.05); 而C-erbB-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转移淋巴结数和TNM分期有关(P<0.05).P-gp表达阳性率在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中显著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乳腺癌(P<0.05); 5年内生存者的GST-π和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5年内死亡者(P<0.01).结论 P-gp参与乳腺癌的原发耐药机理,C-erbB-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发生原发性耐药的可能性较大,C-erbB-2是评估乳腺癌预后和预测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VEGF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以44例乳腺癌患者、13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VEGF水平,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其组织中VEGF、雌激素受体(ER)和原癌基因C-erbB-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因素如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113.88pg/ml,20723.99)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55.79pg/ml,3594.74),P〈0.001,而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41.30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和组织中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129.60pg/ml,28506.8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80.80pg/ml,14656.73),P〈0.01;血清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1),但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与组织中ER表达呈负相关(r=-0.45,P〈0.05),与C-erbB-2表达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呈正相关,且与其临床预后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乳腺癌病灶和腋窝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收集72例乳腺导管浸润癌及其腋窝淋巴结组织,5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40例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CR5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ER,PR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CCR5蛋白表达阳性率达84.72%(61/72),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低(14%,7/50),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CCR5;(2)乳腺癌CCR5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X<'2>=4.982,P=0.026,r=0.305);(3)50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同时表达CCR5阳性者39例,具有较高的同源性;(4)乳腺癌CCR5表达与癌基因C-erbB-2之间呈低度正相关(P<0.05,r=0.291);(5)乳腺癌CCR5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与否、肿瘤最大径、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无关(均P>0.05);(6)乳腺癌CCR5表达与p53,Ki-67,ER,PR无关表达(均P>0.05).结论 CCR5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起一定作用;CCR5可间接作为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2(IL-6、IL-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放免法测定38例乳腺癌患者、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TNF-α、IL-6和IL-2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NF-α为(960±45) pg/ml、IL-6为(137±14) pg/ml,较正常人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明显升高(P<0.01),而IL-2水平(3 110±136) pg/ml则明显降低(P<0.01);乳腺癌手术后2周IL-2(4 012±101) pg/m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而IL-6(86±9) pg/ml、TNF-α(625±1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C-erbB-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且术前均未行抗癌治疗,术后病理证实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24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36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EGFR、C-erbB-2的表达.结果 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原发灶EGFR、C-erbB-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乳腺癌原发灶EGFR、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EGFR、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原发灶EGFR、C-erbB-2的表达在不同的肿瘤分期存在差异.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之间EGFR、C-erbB-2的表达无差异.结论 乳腺癌细胞淋巴结转移的过程中由于体内某种机制的作用导致了恶性程度的变化;EGFR、C-erbB-2的表达正相关并共同促进了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原发灶EGFR、C-erbB-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的hTERT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TER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fig71.11%,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孕激素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Her-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2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ER阳性表达有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TERT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hTERT与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hTERT与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TERT表达与COX-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VEGF-C mRNA的表达及其在腋淋巴结阴性病人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将13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分为腋淋巴结阳性(axillary node positive,ANP)组(66例)和腋淋巴结阴性(axillary node negative,ANN)组(73例).用原位杂交方法在组织芯片上检测VEGF-C 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广谱角蛋白(AEI/AE3)在腋淋巴结阴性(axillary node negative,ANN)组淋巴结中的表达,以判定微转移,结合随访结果判断其预后价值.结果:VEGF-C mRNA在腋淋巴结阳性(axillary node positive,ANP)组中的表达(53.0%)显著高于ANN组(27.4%)(P=0.001).ANN组中,有14例病人腋窝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灶,微转移率为19.2%(14/73);有微转移的病人其原发灶中VEGF-C mRNA表达率(50.0%)高于同组无微转移病人(22.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ANN组中VEGF-C mRNA表达与肿块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正相关,与ER、ki67和cerbB-2蛋白表达及病人年龄无关.经中位时间56个月的随访,ANN组中共有7人出现远处转移,均为VEGF-C mRNA表达者.结论:VEGF-C mRNA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在ANN乳腺癌病人中VEGF-C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密切相关;ANN乳腺癌病人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和淋巴结微转移提示其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0.
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SLC22A18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SLC22A18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对应癌旁乳腺组织,以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LC22A18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SLC22A18蛋白表达,分析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SLC22A18在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B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Z=-4.900,P<0.01);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乳腺良性病变(Z=-3.182,P<0.01).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6例导管内癌灶性浸润(Z=-2.022,P<0.05).SLC22A18蛋白在20例乳腺良性病变、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69.6%,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5,P<0.05).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SLC22A18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