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壶腹周围癌患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经验,探讨老年患行P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34例壶腹周围癌患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70岁以上42例,其中80岁以上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9%(18/42),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7.1%),2例死亡;消化道出血5例(11.9%);胰瘘4例(8.3%),死亡2例(其中1例同时伴有腹腔内出血);肺部感染2例,胃潴留6例(14.3%);切口裂开及感染6例(14.3%)。术后生存时间:除15例术后生存不足18个月,3例失访,3例围手术期死亡外,其余21例平均生存17.3个月。10例胰腺癌患平均生存15.5个月,5例壶腹癌患平均生存25.4个月,胆管癌1例存活16个月,1例存活15个月,十二指肠癌1例存活7个月,另1例已存活43个月。有4例(1例胰腺癌、1例十二指肠癌和2例壶腹癌)患存活超过40个月。结论年龄不是PD的禁忌证,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熟练的外科技术可使PD作为70岁以上壶腹周围癌患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切除术适应证与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移植肾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2年12月于我中心行同种肾移植术1707例(其中75例行移植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移植肾切除率为4.4%(75/1701),排斥反应(64%)与外科并发症(32%)是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肾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分别为24%(18/75)、5.3%(4/75)。伤口感染(4/75)、出血(4/75)、肺部感染(5/75)是肾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结论 严格选择适应证、良好的手术操作与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移植肾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腹腔内高压状态的治疗作用;对于SAP患恰当的手术治疗时机,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诊治的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前瞻性地测定了12/36患的腹腔内压力与胰腺炎病程发展的关系;对于腹腔内压力持续增高大于5cm水柱的患,选择清胰汤进行辅助治疗。结果在全组病例中:对22/36患进行了手术治疗;8/36例死亡。测定腹腔内压力的患中50%(6/12)超过18mmHg,清胰汤治疗3天后4/6患的腹腔内压力降至15cm水柱左右,3/6死亡;16.7%(2/12)患腹腔内压力10—18cm水柱,经治疗14天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0/2死亡;33.3%(4/12)患腹腔内压力5—10cm水柱,3/4患经治疗7—10天后,逐渐恢复正常,1/4死亡。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合并腹腔内压力增高症的患预后不佳,应当尽早手术干预,腹腔内压力的改变可成为评价早期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指标之一,而清胰汤对于腹腔内压力的降低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适应证,手术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并发症及合理性选择术式。方法: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PD)46例,肝、胰十二指肠切除(HLPD)5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并PV/SMV切除7例,胰十二指肠并横结肠切除1例。消化道重建Child法(PE)32例,胰胃吻合(PG)27例。结果:临床治愈55例,死亡4例,并发胰瘘3例,出血3例,腹腔内感染2例,肝肾衰竭1例,切口裂开6例。随访55例,中位生存期<1年18.1%,1年40%,2年16.3%,3年14.5%,3年14.5%,5年10.9%,结论:扩大范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结合本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是可以开展的一种术式,消化道重建方法PG优于PE。合理的术式选择,规范的手术操作,严格的专业训练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中位生存期的重要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市1987—2001年糖尿病15年均死亡率17.05/10万(标化死亡率19.36/lO万).占全死因的2.96%,居第8位。死亡趋势:1987年糖尿病死亡率为7.07/10万(标化死亡率8.34/10万)。至2001年达到1998/10万(标化死亡率22.87/10万),相当于1987年死亡率的282.60%(标化死亡率相当于1987年的274.22%).15年间死亡率增加了182.60%(标化死亡率增加了174.22%)。1999年死亡率达最高,为24.08/10万(标化死亡率27.65/10万)。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随年龄增大死亡率也随之增高。每个死亡平均寿命损失年为10.16年.男为11.6年,女为9.57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年施行的102例PD的手术并发症、死亡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学诊断包括:壶腹周围癌48例、胰头癌43例、胰头慢性炎症4例、胃癌和结肠癌胰腺转移各2例、十二指肠腺瘤、胰头部囊腺瘤和胰岛细胞瘤各1例。近15年胰头癌切除率增加。总手术死亡率9.9%。死因包括胰瘘3例和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中大出血、术后腹腔内继发出血、呼吸衰竭、腹腔内感染和脑出血各1例。恶性肿瘤1~5年存活率分别为57%、38%、27%、19%和8%。结论出血和胰瘘是导致PD术后死亡的主要并发症。胰肠和胆肠吻合口的腔内引流是预防胆瘘和胰瘘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加肿瘤切除率,当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也无法排除胰头肿大和梗阻性黄疸是肿瘤引起时,即使未获得病理学的支持,也应施行PD。  相似文献   

7.
李勇  唐城  吴安涛  蔡军 《江西医药》2006,41(5):277-278
目的探讨胰头及壶腹部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术前评价,术中确诊,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并发症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3年6月间实施的6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死亡共4例(4/63),总死亡率为6-3%,手术后并发症有腹腔内出血4例(6.3%),上消化道出血6例(9.5%),胆漏4例(6.3%),胰漏5例(7.9%),腹腔内脓肿2例(3.1%),胃肠吻合口梗阻1例(1.5%),肺部感染5例(7.9%),切口裂开2例(3.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例(3.1%),肝肾功能衰竭2例(3.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普外科的高难手术之一,手术经验,精心操作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胰头壶腹周围区的良、恶性病变经常引起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多需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简称PD)。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PD手术成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但仍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尤其术后腹腔出血,如诊断延误,处理不当,常致严重后果。本文分析我院1960年5月-2001年4月间150例PD术后7例腹腔出血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4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行经鼻内窥镜手术。结果:40例中随访半年以上34例,治愈25例(73.5%),好转7例(20.6%),无效2例(5.9%),总有效率94.1%。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1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例(2侧)。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训练准确,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喉癌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87例喉癌术后1年内的复发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同时期死亡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本组患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率为20.7%。(18/87),占3年复发转移率的75%(18/24)。这些患中3年、5年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5.6%(10/18)及61.1%(11/18),占全组3年、5年死亡率的76.9%(10/13)及64.7%(11/17)。结论:喉癌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是导致患近期死亡,降低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全部病例的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死亡率近11%(16/147);乏特氏壶腹、胰头癌3年生存率为46%、30%,5年生存率为15.4%、12%。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当的手术术式及方法,及时、正确地处理术前及术后合并症是提高生存期,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损伤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手术方法,以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对1993年10月~2003年11月我科收治的30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十二指肠损伤占20%(6/30),合并其它腹腔内脏器损伤占86.67%(26/30)。损伤部位以降部多见.占46.67%(14/30),水平部次之,占30%(9/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18/30).死亡率20%(6/30)。十二指肠瘘、胰瘘为主要并发症。结论根据术中损伤情况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对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优越性。方法总结并分析我院自1989~2001年46例接受该类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8%,主要为气管内出血(3例),肺部感染(2例)。所有患者术后配合化疗和/或放疗,全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21/46)、68.7%(11/16)及45.5%(5/11)。2例术后出现肺不张并发感染致通气功能障碍。结论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治疗中央型肺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和肺功能,而且能较彻底消除病变,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麻醉技术的进展,该类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且并发症较少,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PD术后有并发症22例(28例次),占31.9%。4例患者发生两种或以上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胰瘘5例次,胆瘘3例次,出血3例次,切口感染6例次,腹腔感染4例次,肺部感染2例次,皮下血肿1例次,肝衰、肾衰、心衰、乳糜腹各1例次。死亡9例,病死率13%。结论 预防是关键,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均要周到,术前尽早应用营养支持,纠正贫血,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改善重要器官功能和凝血功能,术中仔细解剖和精细操作,防治低血压,术后妥善处理才能降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曹勇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4):311-31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23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结果 23例中手术切除率为39.1%(9/23),根治切除率为13.0%(3/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4%(7/23),随访率为69.6%(16/23)。根治性切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3/3)、33.3%(1/3)、0(0/3)。姑息性切除1、1.5、2年生存率分别为75%(3/4)、25%(1/4)、0(0/4)。非切除者平均生存15个月。结论 治疗应力争行根治性切除,对不能切除者尽量行姑息性引流及支持治疗,以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7年2月-2006年10月完成的108例P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瘘发生率为13.9%,胰瘘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无胰瘘组(66.7%vs.20.4%,P=0.001;33.3%vs 7.5%,P=0.012),十二指肠肿瘤及手术时间长是胰瘘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胰管引流、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是胰瘘的保护因素.结论 胰瘘仍是目前PD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PD集中于有经验的外科医师进行,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胰管引流、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可减少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VTPPD)比较于切断迷走神经主干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幽门成形术 (PD+PP)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9— 10~ 2 0 0 3— 0 5实施的 VTPPD31例与 PD+PP4 8例 ,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并发症 ,死亡率。结果 :VTPPD组手术死亡率为 9.7% ,PD+PP组手术死亡率为 12 .5 % ,两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VTPPD组并发症明显低于 PD+PP组 (P <0 .0 1)。结论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 ,提高门脉高压症手术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新方法。方法 对采用改良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146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急诊止血率达到94.44%,远期再出血率为8.75%,5年生存率预防性手术为95.23%(40/42),治疗性手术96.88%(62/64)。结论 改良贲门周围血管缝扎术是断流术中一种新术式,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合理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86-01-1997-01我们收治的37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结果:本组病例73%(27/37)是晚期胃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1、3、5年生存分别是:穿孔修补术40%、20%、10%、0%、0%;胃肿瘤姑息切除术9.5%、0%、61.9%、23.6%、9.5%;胃癌根治术33.3%,16.7%、66.7%、33.3%、16.7%、。结论:胃肿瘤姑息切除术是胃癌穿孔比较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的可行性和术式的选择。方法150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4.0%(141/150),探查术6.0%(9/1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52/150),死亡率4.0%(6/150)。结论手术切除是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最佳方法,对高龄食管癌患者应严格控制适应证及适宜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营养,适当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