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比3D和2D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因前列腺癌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其中接受3D经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者18例,接受传统2D经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者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分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BMI)、穿刺活检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均具有可比性。与常规2D腹腔镜手术时间[(180.2±69.1)min]、术中出血量[(236.5±60.6)ml]、术后引流时间[(7.1±1.1)d]、术后住院时间[(20.2±5.5)d]相比,3D腹腔镜手术时间[(118.3±55.1)min]、术中出血量[(89.1±35.2)ml]、术后引流时间[(5.3±2.1)d]、术后住院时间[(14.4±7.2)d]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均明显减少(P均0.01)。两组患者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且术后6个月尿控均完全恢复。结论:3D腹腔镜增加手术的精确性,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增加患者的负担,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为53例患者行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3D腹腔镜手术(3D组),28例行2D腹腔镜手术(2D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53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手术时间[(91.32±14.42)min vs.(103.79±13.23)min]较2D组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64.80±8.35)ml vs.(64.57±9.3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6.92±3.75)h vs.(17.79±4.13)h]、术后住院时间[(5.16±0.85)d vs.(5.21±0.83)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中,3D腹腔镜提供了三维立体的高清视野及深度的感知,定位更加精确,术者能更好的观察到精细的解剖结构,与2D腹腔镜相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优势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3D(n=14)与2D(n=18)腹腔镜胃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近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与2D组手术时间[(271.0±45.2)min vs.(278.6±53.6)min,t=0.352,P=0.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D组术中出血更少[(105.4±31.3)mL vs.(142.2±58.6)mL,t=2.123,P=0.042];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28.6±10.6)枚vs.(21.1±8.2)枚,t=2.278,P=0.030]。两组术后排气时间[(3.1±0.7)d vs.(3.7±1.0)d,t=1.928,P=0.063]、术后住院时间[(11.2±2.2)d vs.(12.3±2.2)d,t=1.115,P=0.2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3/14) vs. 27.8%(5/18),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2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55例,2D腹腔镜组47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尿潴留、输尿管损伤、闭孔神经损伤、血栓形成、淋巴囊肿等)的差异。结果:102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203±30.88)min vs.(223±22.63)min]、术中出血量[(119±46.15)ml vs.(156±71.2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vs.29.79%)、切除淋巴结数量[(25.0±5.77)vs.(23.0±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宫旁宽度[(3.81±0.39)cm vs.(3.75±0.38)cm]、切除阴道长度[(3.59±0.48)cm vs.(3.67±0.3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解剖层次更加清晰,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切除更多淋巴结,手术标本切除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比较手助腹腔镜脾切除与开腹脾切除治疗巨脾的效果。回顾性分析41例因巨脾行脾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23例,开腹脾切除术患者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时间长[(313+41.8)min vs(209+19.9)min,P=0.01]、术中出血量少[(324±54.8)ml vs(539±154.8)mL,P=0.01]、术后并发症少(P=0.004)、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6±1.2)d vs(9±1.4)d,P=0.01]。结果表明,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的手术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但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腹腔镜系统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15~29日进行的3D腹腔镜手术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肾部分切除术1例,肾癌根治术1例,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例,输尿管癌根治术1例。统计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数据。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80~180min,其中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48min和180min,出血量分别为210ml和350ml。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为90min,出血量50ml。肾癌根治术手术时间为115min,出血量20ml。肾上腺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为80min,出血量15ml。左输尿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为128min,出血量90ml。患者术后1~2天恢复胃肠道功能,随访1个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3D腹腔镜系统较传统腹腔镜技术视野更清晰,立体效果更强,在术中提供了良好的解剖层次,降低了手术难度,从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方面均优于传统的2D腹腔镜,且不增加手术费用,有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效果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成功施行的120例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腹腔镜组52例,开腹组68例。对比两组手术的安全性、肿瘤根治性、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D2淋巴结清扫,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2.7±50.8)min vs.(213.4±40.6)min]长于开腹组(P=0.003),切口长度[(6.2±1.1)cm vs.(18.7±4.7)cm]、术中出血量[(180.4±120.8)ml vs.(276.6±138.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8±1.6)d vs.(5.2±2.6)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8±0.6)d vs.(5.2±1.8)d]、首次进食流质时间[(4.3±0.8)d vs.(6.7±0.9)d]、术后住院时间[(12.3±3.2)d vs.(15.1±4.2)d]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近端切缘距肿瘤距离[(5.3±0.8)cm vs.(5.0±0.7)cm]、远端切缘距肿瘤距离[(5.2±0.7)cm vs.(5.3±0.7)cm]、清扫淋巴结数量[(17.6±6.5)枚vs.(19.3±6.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6/52),开腹组为23.5%(16/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5,P=0.225)。结论: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进展期胃癌手术可达到相同的根治效果,且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标性后腹腔镜与常规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22年12月手术治疗135例肾上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目标性后腹腔肾上腺切除术65例(目标组),常规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70例(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 VRS)。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目标组术中出血量[(29.4±16.6)ml vs.(40.1±17.4)ml,t=-3.653,P=0.000]、手术切口长度[(2.7±1.0)cm vs.(3.5±0.6)cm,t=-5.323,P=0.000]、术后引流量[(34.2±18.4)ml vs.(42.1±18.7)ml,t=-2.494,P=0.014]、术后疼痛VRS评分[(1.9±0.7)分vs.(2.2±0.7)分,t=-2.748,P=0.006]和术后住院时间[(4.5±0.9)d vs.(5.0±1.1)d,t=-3.257,P=0.001]显著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腹腔镜组),20例行开腹脾切除术(开腹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手术远期效果。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167.5±37.4)min vs.(123.3±34.2)min]、术后住院时间[(5.6±2.1)d vs.(8.6±2.7)d]、疼痛评分[(2.3±1.2)分vs.(5.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远期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开腹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脾肿瘤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89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43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対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188.37±9.50)min vs.(167.33±6.76)min]、术中失血量[(65.54±6.34)ml vs.(111.05±14.74)ml]、术后排气时间[(59.74±14.86)h vs.(82.88±15.45)h]、术后进食时间[(61.93±14.90)h vs.(84.91±15.42)h]、术后镇痛药应用次数[(2.87±1.15)vs.(4.12±1.07)]及术后住院时间[(12.28±1.63)d vs.(15.28±0.77)d]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35%)vs.5(11.63%)]、清扫淋巴结数量[(25.87±1.22)枚vS.(25.91±1.11)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存在多方面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3D和2D后腹腔镜下无功能肾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后腹腔镜无功能肾切除的手术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9例无功能肾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29例使用3D腹腔镜系统,B组40例使用2D腹腔镜系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放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69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61例(88.4%)在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8例因粘连严重或大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118±21)min vs (134±19)min,t=-3.3003,P=0.0008]。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腹腔镜无功能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肾切除术式。相对2D腹腔镜系统,3D腹腔镜系统有助于提高操作的效率和精准性,熟练后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D腹腔镜系统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手术操作技术、术后短期疗效、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法,收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4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D(高清)腹腔镜组及3D腹腔镜组。2D腹腔镜组共38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为60.5岁(46~83岁);3D腹腔镜组共3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为62岁(37~84岁)。38例2D腹腔镜组病人中,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4例,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2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17例(其中3例行末端回肠造口术),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2例。36例3D腹腔镜病人中,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5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3例,腹腔镜横结肠癌根治术1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3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10例(其中5例行末端回肠造口术),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接受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无中转开腹手术。2D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3.3±54.9)min,平均术中出血为(117.9±102.5)ml,平均排气时间为(2.3±0.9)d,平均住院天数为(9.6±7.8)d。3D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2.9±48.3)min,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973;平均术中出血为(100.3±66.3)ml,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386;平均排气时间为(2.1±0.8)d,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228;平均住院天数为(8.1±3.2)d,与2D腹腔镜组比较P=0.289。术后2D腹腔镜组有1例腹腔镜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及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出现吻合口漏;3D腹腔镜组有1例腹腔镜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出现会阴切口感染。以上病人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行二次手术病人。结论 2D腹腔镜系统与3D腹腔镜系统在手术操作上相似,两者手术后临床短期疗效、肿瘤根治程度相当。进一步研究尚需病例的积累与远期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技术在肾上腺肿瘤手术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55例。对行3D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30例(30组)与同期行传统2D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患者25例(2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55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55~125min,其中3D腹腔镜组(60±19)min,2D腹腔镜组(68±24)min,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10—150ml,其中3D腹腔镜组(25±14)ml,2D腹腔镜组(34±17)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输血。55例患者术后住院3-9d,其中3D腹腔镜组(4.5±2.6)d,2D腹腔镜组(4.7±2.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费用(19654±807.3)元,3D腹腔镜组(19789±786)元,2D腹腔镜组(19593±823)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技术较传统2D腹腔镜技术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有明显优势,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泌尿中心自2013年8月至2013年9月应用Viking 3D HD腹腔镜系统成功完成10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例;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1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3例(患侧肾上腺全切2例、患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例);肾盂输尿管成型术1例.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在高清3D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术中更换为二维腹腔镜系统情况发生.手术时间30~210 min,平均72 min.术中、术后均无输血.1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3D腹腔镜提供了优良三维立体高清成像视野,可以实现精确操作,使得泌尿外科复杂、难度大的手术得以简化,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其在泌尿外科手术领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可旋转3D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的经验,初步探索与2D腹腔镜对比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我院86例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40例,2D腹腔镜组46例,对比两种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86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与2D腹腔镜组相比,3D腹腔镜组具有一定优势,如定位准确层次清晰,术中出血更少(35.0±16.8 mL vs.44.3±18.2 mL,t=-2.449,P=0.016)。两组手术时间(126.2±24.2 min vs.131.8±30.2 min,t=-0.939,P=0.350),术后排气时间(2.7±1.2d vs.2.8±0.9 d,t=-0.441,P=0.661),术后住院时间(8.4±2.6 d vs.8.6±2.5 d,t=-0.363,P=0.717),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间(16.4±3.4个vs.15.8±5.2个,t=0.623,P=0.535)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可旋转3D腹腔镜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旋转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有着一样的操作灵活性,但其空间定位更加准确,解剖层次更加清晰,分离更为精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84例,其中开腹组58例,2D腹腔镜组65例,3D腹腔镜组61例;比较3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应用Stata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年龄、BMI指数、术中及术后等计量资料( ±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本研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 结果2D腹腔镜组和3D腹腔镜组出血量、愈合时间、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显著降低(P<0.05);3D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2D腹腔镜组显著降低(P<0.05),但与开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D腹腔镜组伤口感染率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三组之间术后肺感染、肠梗阻和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3年生存率与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无瘤生存时间与生存率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在复杂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35例复杂肝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明确肝内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术中联合3D腹腔镜行复杂肝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35例复杂肝脏肿瘤患者均完成3D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60~410 min,平均(211±94)min;术中出血量为50~2 000 mL,平均(294±152)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5 d,平均(7.1±2.2)d。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能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并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助于术中出血控制,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原位复发患者,行经腹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本中心收治的肾上腺肿瘤原位复发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23例中再次行开放手术14例,行腹腔镜手术9例.比较两种术式术中及围术期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气胸、皮下气肿、血管损伤、脏器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结果 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和术后禁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术中失血量少(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13~37个月,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原位复发的患者,与开放手术相比,再次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腹腔镜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优势,为腹腔镜肝癌切除手术提供更精准、完善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我科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病例46例,根据术式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其中三维组22例,二维组24例,全面比较两组病人术时、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与二维组相比,三维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肝解剖性切除中,三维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P=0.017),减少术中出血(P=0.046),减少术后引流量(P=0.039),缩短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P=0.028)。在肝非解剖性切除中,三维组仅能减少术中出血量(P=0.008)。结论 在肝癌切除术应用三维腹腔镜能获得更清晰的术野,使手术更顺利实施,在肝解剖性切除中效果更明显,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