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及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心电图变化的差异情况。方法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使用阿立哌唑、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分别于第一、二、三月复查心电图。结果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三月后患者心电图改变显著,低于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P〈0.05);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无关,与使用药物剂量有关。结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心电图异常率较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低,临床使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抗精神病药物致心电图异常28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瑞莲 《山东医药》1997,37(2):18-19
对428例接受系统性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发现服药期间有284例出现不同类型改变,发生率为66.4%,心电图改变多出现于用药早期,且单一用药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合并用药者,同时发现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3.
抗精神病药物常可引起心血管系统副作用,甚至突然死亡。本文选择1994.1—1995.12期间42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加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的精神病患者428例。其中男性263例,女性165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35.72 18.03岁,≤20岁23例,21~40岁182例,41—60岁189例,>60岁34例。 1.2 方法 选择入院时体检及用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排除心脏疾患,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冠心病分为五种临床类型,我们对70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病人进行了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对照观察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70例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男47例,女23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3.8岁,曾有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史。 二、方法:常规心电图检查后进行24小时动态  相似文献   

5.
<正> 氯氮平(Clozapine)是国产的一种新广谱抗精神病药物,用于临床已十余年。我院对新入院病人均作心电图常规检查、定期复查。在以往的心电图检查过程中,发现氯氮平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较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为大。该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报道尚少,现将我院应用氯氮平治疗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总结如下: 患者100例均为住院病人,治疗前经临床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心电图检查均正常,受检者均单用氯氮平治疗。患者分为两组:男组50例,年龄17~44岁;女组50例,年龄17~48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与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80例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患者,同时选择80例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对其进行跟踪观察,对其突发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明显高于未服用患者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发病风险,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必须针对性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Brugada样心电图/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ugada综合征以心电图上右胸导联ST段抬高和心脏性猝死为特征,是一种遗传性心电疾病。近年来发现多种非心血管疾病领域的药物,如抗精神病药、麻醉药、抗组胺药等在常规或过量使用时,可引起心电图呈Brugada样改变,少数患者可在此基础上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这些药物的电生理效应及其可能的后果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文琦  刘雪君 《山东医药》2007,47(23):96-96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阳性症状均有效,且副作用少,目前在国内外使用较多的是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及氯氮平。2006年1~12月,我们观察了上述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晓翠 《山东医药》2003,43(8):41-41
精神病患者吞食异物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急性异物窒息及慢性异物损伤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活质量。有学者报道精神病患者噎食死亡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死亡者的27.9%。现对我院16例吞食异物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监测航海晕动病对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航海晕动病对心脏的影响,探讨其发生的机制及系列抗晕船口服液的抗晕效果。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参加海防训练的官兵进行监测,在第3次同等条件下训练时,重度晕船官兵服用自行研制的抗晕船系列药物后,观察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下,有晕动病的官兵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心率变异性的幅度显著增大。系列抗晕船口服液能减轻晕船症状、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减小心率变异性幅度。结论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降低过高的迷走神经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观察病人脑电图出现何种异常,并分析导致异常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精神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遴选出82例纳入研究,病人均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求诊时间为2016年11月-2018年11月。结果病人脑电图结果显示,异常率为58.54%;就整体数据趋势来看,药物种类、年龄对于病人脑电图异常的影响较大(P<0.05);长期服用氯氮平病人的脑电图异常率高达83.33%;年龄越大,脑电图异常率越高;不同服药时间的病人出现脑电图异常的几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其脑电图易出现异常情况,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服用氯氮平及年龄。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病人是特殊人群 ,其精神活动紊乱、生活无规律 ,造成内分泌及营养紊乱 ,病人的心电图异常率比正常人群高 ;且由于患者精神紊乱、行为障碍、主诉不明确 ,检查有时不合作 ,也给临床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共收治精神分裂症有心电图改变的患者 5 0例 ,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 0例均为康复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 ,其中男 3 2例 (64 % )、女 18例(3 6% ) ,年龄 18~ 60 (3 5 5 0± 12 3 0 )岁 ,病程 6个月~ 2 0年 ,平均 5 2年 ,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和氟哌啶醇等入院的精神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胺碘酮作为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在早期临床应用中,由于采用大剂量治疗以致于出现较为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1],而近年来,小剂量胺碘酮疗法受到了临床医师的关注[2,3];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给药方式的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室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56例(已在我院或外院服用2种以上的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恶化),其中成对室性早搏25例,多源性室性早搏51例,室性并行心律33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7例;将所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对生理心理的潜在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月在我院老年病各科住院的、年龄≥58岁患者280例,随访2年,调查分析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32例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年龄均≥80岁,绝大部分患者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痴呆患者占46.9%,痴呆是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主要疾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主要与急性谵妄或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痴呆相关的精神行为症状等有关。43.8%的患者连续服用≥1年,56.3%的患者合用镇静催眠药。结论痴呆、谵妄、焦虑抑郁症状是综合性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重要因素,其联合用药多,需警惕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老年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来评价在心房颤动(Af)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对53例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室率变化、长R-R间期频数与临床症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使用后心室率明显减慢与临床症状减轻一致,同时发现长R-R间期、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结论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心房颤动治疗随访的必要检查,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及随时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病人40例,男15例,女2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停用目前病人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西药6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4周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酌情加用其他药物.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40例病人室性早搏减少总有效率为63.6%.其中1例出现心动过缓,4例出现轻度头晕、恶心.结论稳心颗粒对临床治疗室性早搏较为理想,且副反应少,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我院使用现状的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作一简要回顾,并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我院使用的现状作一简要的报告。方法将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定义、分类、受体结合特征、治疗特点、临床益处、新用途、最适宜人群、进一步研究、优化的领导者、药物的研究、效益费用的关系等作一简要回顾。结果发现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这类药物统称为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基本保留了氯氮平的一些优点,已逐渐成为精神科临床首选的抗精神病药。结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的疗效优于经典药物,同时对认知功能也有改善作用,副作用也显著低于经典药物。因此,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带给人类新希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及其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病例1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起搏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程控起搏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降低高限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心动过速发生。病例2、3植入双腔起搏器(DDD)后出现心房颤动,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VVI工作模式,胺碘酮静脉注射及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病例4、5、6、7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临床上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19.
<正> 最近,在《英国医学》杂志网络版上报道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新"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增加服用者发生潜在致命性血栓的风险。在英国一项新研究中,抗精神病药物应用与大约30%的深静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QTc间期延长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4月~10月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QTc间期延长的患者40例,在不改变原精神科药物治疗方案的情况下,给予冠心丹参滴丸治疗8周,之后观察QT-c临床变化情况。结果 80%的QTc间期延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结论冠心丹参滴丸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QTc间期延长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因试验样本不足,无法进行对照或者双盲等研究),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