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围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俏  向华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58-5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6月本院住院分娩的116例ICP孕妇,同期住院分娩的非ICP孕妇650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116例ICP孕妇胎儿窘迫39例,发生率33.62%,对照组胎儿窘迫3381例,发生率5.20%,ICP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0.86%,对照组新生儿窒息69例,发生率1.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剖宫产97例,剖宫产率83.62%,对照组剖宫产3123例,剖宫产率48.02%,两组差异有统计等生意义(P〈0.01)。结论ICP孕妇因胆汁酸水平升高可引起胎儿缺氧,增加围生儿不良预后的发生,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有利于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徐婉芳  李巧仪 《中外医疗》2013,32(13):31-32
目的研究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对妊娠结局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孕妇2122例,选择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180例为观察组。其余19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羊水污染、早产、肝功能受损、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方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和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本院住院并妊娠的20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本院同期正常孕妇对照,比较母体和围生儿的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羊水污染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早产儿率、低体重儿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危害极大,应加强孕期监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从而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和围生儿死亡率,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而临床无乙型肝炎症状的孕妇204例作为研究组,根据乙肝血清学测定分为大三阳亚组80例,小三阳亚组124例。随机抽取同期、同产次、同孕周、同年龄无合并症的孕妇100例作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同时了解HBV感染的母婴传播。结果 研究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低体重儿、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三阳与小三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5.23%。结论 孕妇无症状的HBV携带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对母婴影响较大;应加强这些孕妇的孕期监护,积极防治早产、产后出血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住院分娩的ICP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生儿结局。结果病例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早产、羊水污染、胎死宫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总胆汁酸值〉40μmol/L的围生儿与≤40μmol/L的围生儿不良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CP患者胆汁酸水平与围生儿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妊娠的结局。方法选取ICP产妇32例为研究组,同期非ICP产妇7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的结局主要是早产、剖宫产率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妊娠结局与脐带血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测定156例IcP孕妇的血清胆红素、肝转氨酶和甘胆酸水平,按严重程度分为IcP轻度组、重度组,同时选取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脐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液流变学、产妇羊水粪染程度及其围产儿结局及妊娠并发症进行比较;并对血液流变学与产妇羊水粪染程度、其围产儿结局及妊娠并发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IcP轻度组和IcP重度组孕妇脐静脉血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且ICP重度组孕妇的脐静脉血血液流变学指标比ICP轻度组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ICP组(重度和轻度)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围产儿死亡率与脐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呈正相关(r=0.3l,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IcP患者的围产儿预后不同,ICP围产儿的预后与脐带血血液流变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ICP患者与对照组91例正常妊娠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的比较及新生儿体重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ICP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体重、低体重儿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影响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宁建英  刘莹  谷强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3):2746-2747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与正常孕妇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不同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孕妇在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等不同围生儿结局方面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ICP孕妇7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76例为同期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探讨不同的妊娠结局及其与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的羊水污染率、早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肺炎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根据总胆汁酸及谷氨酸转氨酶水平分为A、B两组,B组早产儿出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与围生儿结局密切相关,且根据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分析有助于判断结局;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提高围生儿的生存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病人(观察组)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综合治疗,并与39例仅进行产时、产后监护的ICP孕产妇(对照组)进行母儿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发生率与围生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强ICP孕妇的孕期综合治理,可降低母儿围声期并发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地塞米松治疗组(对照组)和熊去氧胆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观察组),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和TBA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学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症状评分为(2.38±0.46)分,高于对照组的(2.10±0.4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能够显著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与胎儿的危害,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作为观察组,以同期100例健康妊娠期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情况以及相应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羊水污染、胎儿窘迫、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8.00%,16.00%,63.00%,23.00%,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值分别为(45.45&#177;6.53)μmol/L、(40.31&#177;7.34)μmol/L、(200.5&#177;31.4)U/L,(190.5&#177;29.6)U/L、(302.4&#177;41.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容易引发胎儿呼吸窘迫,影响母婴健康,故加强监护、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甘秀英 《河北医学》2013,(11):1745-174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降低高危妊娠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高危妊娠产妇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焦虑、抑郁及妊娠结局等。结果:两组高危妊娠产妇入院时SDS及SAS测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两组高危妊娠产妇SDS及SAS评分较检查前均降低(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高危妊娠产妇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妊娠产妇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产妇分娩的安全性,促进产妇和胎儿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田秀琴 《中外医疗》2014,(28):35-36
目的研究分析孕期体重管理对孕妇体重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进行建册、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身体健康且无严重并发症的8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围生期健康检查和孕期指导,而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孕期体重管理以及饮食健康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孕期的体重增加情况、新生儿体重情况、不同BMI增幅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增长幅度在4-6 kg/m^2时,观察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增长幅度〉6 kg/m^2时,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给予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体重增长,降低巨大儿的可能性,减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等发生率,同时改善孕妇围生期结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产妇和胎儿脐动脉血生化指标以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妊娠28周前发病的45例作为早发组,将妊娠28周及以后发病的163例作为晚发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单胎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三组血清TBA、TBIL、DBIL、CG、ALT、AST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显著(P〈0.05)。三组血清TBA、TBIL、DBIL、CG、ALT、AST差异显著(P〈0.05)。三组脐动脉血清TBA、NSE、cTnI、乳酸、pH值差异显著(P〈0.05)。母亲血清TBA与新生儿脐动脉血清TBA、NSE、cTnI呈正相关(P〈0.05)。早发组预后较晚发组更差(P〈0.05)。结论妊娠28周前发病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情更严重,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更显著,经治疗后分娩前生化指标虽得到改善,但仍显著影响脐动脉胎儿损伤相关指标如NSE、cTnI、乳酸水平,早产率高,围产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宁旦  宁丰 《河北医学》2014,(8):1273-127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和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GDM孕妇208例(GDM组)和健康孕妇192例(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GDM组孕妇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孕妇在体重、孕次、产次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比较,GDM组早产、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巨大儿、低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体血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GDM筛查,及早诊断,通过饮食、运动及胰岛素等系统化治疗及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妊娠合并症及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珍  李璐琳 《中外医疗》2014,(18):41-42
目的分析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中应用孕期营养指导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180例围产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90例,其中对照组孕期保健给予常规性教育,而研究组孕期保健则给予营养指导,对比分析两组孕妇保健效果。结果研究组孕妇在蛋白质、铁、锌、钙、维生素等方面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孕妇在脂肪摄入量与并发症发生率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7.78%(25/90),对照组则为40.00%(36/90)。结论加强围产期孕妇保健工作,给予定期孕期营养指导,可改善妊娠结局,提高孕妇营养水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高龄妊娠与分娩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60例孕产妇,根据孕产妇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其中观察组为高龄孕产妇,对照组为非高龄孕产妇,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结局、妊娠合并症、胎儿情况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对照组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剖宫产率为65.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25.0%,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孕产妇胎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胎儿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在妊娠时会提高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