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管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减轻气管拔管后的咳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气管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减轻吸烟患者拔管后咳嗽反应的效果.方法 45例长期吸烟患者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手术,按气管套囊注入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注入2%利多卡因5ml(L)组、生理盐水5ml(S)组和空气5mi(A)组,观察并记录术毕气管拔管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情况.结果 气管拔管后0~5 min L组平均咳嗽(4.1±0.8)次,明显少于S组(8.2±0.9)次和A组(6.2±0.8)次(P<0.05);3组6~10 min平均咳嗽次数分别为(4.6±0.8)、(7.5±0.8)和(6.0±0.6)次(P<0.05).结论 气管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可以减轻吸烟患者气管拔管后的咳嗽反应.  相似文献   

2.
王武  陈沂  雷李培 《医药导报》2011,30(9):1174-1176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气管导管润滑剂对全麻气管插管、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组(L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组(S组)各50例。L组的气管导管前端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3 mL均匀涂抹至超过套囊,S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3 mL涂抹,插管成功后套囊压力调节至20 mmHg。术中全凭静脉麻醉,丙泊酚采用靶控输注,使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维持在40~60。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时的心率(HR )、平均动脉压(MAP)。专人评估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随访观察拔管后24h患者的咽喉部舒适程度。结果L组和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1±13),(69±15) min(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5 min、拔管后5 min时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拔管即刻的HR、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血流动力学较S组平稳。L组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力好于S组(P<0.05),L组患者手术后咽喉痛少于S组(P<0.05)。结论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作为全麻气管导管润滑剂,对减轻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无明显改善,但可以提高全麻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力,使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全麻插管后咽喉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研究吸烟患者气管内插管(ETT)套囊内注入碱化利多卡因能否减轻术后呛咳和咽喉疼的发生。方法: 50例在全麻下行外科手术的吸烟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S组)。L组患者ETT套囊内注入碱化的2%利多卡因,S组ETT套囊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麻醉终止到气管拔管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呛咳和咽喉疼发生率。结果:L组在降低患者术后呛咳方面优于S组(P<0.001),在麻醉恢复室(PACU)内术后咽喉疼的发生率L组患者也明显低于S组(P<0.05)。拔管后24 h,两组患者咽喉疼发生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ETT套囊内应用碱化利多卡因可以降低吸烟患者术后咽喉疼和呛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气管导管锥形套囊上方滴注利多卡因麻醉对拔管呛咳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05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与C组各35例。缝皮时,A组行通过气管导管吸引口,向锥形套囊上方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向B组气管导管锥形套囊上方注射0.9%生理盐水5 m L;C组不注射任何液体。观察三组患者苏醒期拔管时呛咳发生率、血压、心率及咽喉疼痛等情况。结果 A组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为31.4%(11/35),明显低于B组(65.7%,23/35)和C组(60.0%,21/3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拔管后心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术后12 h A组拔管后喉咙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拔管前后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气管导管锥形套囊上方滴注利多卡因,有助于帮助患者平稳拔管。  相似文献   

5.
黄小玲  王福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98-1499
目的:观察利宁凝胶涂布气管导管减轻插(拔)管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随机分为利宁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50例,L组插入前端1/3涂布有利宁凝胶的气管导管,C组插入未处理的导管,记录各时点两组患者的HR、SBP、DSP,观察拔管期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情况,术后患者咽喉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拔管期血液动力学变化C组较L组明显,L组较C组对导管耐受更好,术后咽喉不适L组较C组少.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使用涂布有利宁凝胶的导管能抑制插(拔)管期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对导管的耐受减轻插管后咽喉部不适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气管表麻加小剂量异丙酚对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拔管时激惹综合征的作用。方法 OSAS患者7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术毕拔管前,经静脉注射0.5mg/ml异丙酚(A组);静注0.5mg/ml异丙酚同时气管导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0.7mg/kg(B组),对照组(C组)。观察围拔管期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呛咳反应的差别。结果 C组拔管期MAP、HR、SPO2变化及呛咳反射较A组、B组明显,A组呛咳反射较B组明显。结论利多卡因气管表麻加小剂量异丙酚静注可以预防OSAS患者拔管时激惹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对预防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气管拔管期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行双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F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1,C组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情况、拔管前后心率(HR)、血压(BP)及躁动发生率.结果:C组拔管时BP、HR明显高于F组(P<0.05),C组拔管后5 min基本恢复到拔管前水平,F组各时间点的BP、HR比较平稳,F组拔管时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较好地预防和减轻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气管拔管期反应,并且不影响患者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麻气管插管病人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择期手术全麻气管插管病人8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A组气管导管表面涂一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采用蘸水法。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诱导前、拔管前、拔管即刻、拔管后3min,SBP、DBP、HR变化情况,并记录拔管时出现呛咳、屏气、躁动例数及术后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A组除诱导前与B组无明显差异外,其它时间点的SBP、DBP、HR均低于B组(P<0.05),呛咳、屏气、躁动例数及术后咽喉疼痛例数也明显少于B组。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抑制全麻气管插管病人拔管期的不良反应,降低术后躁动、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使用连表麻气管导管和普通气管导管全麻术后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变化。方法40例全麻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A组)插入连表麻气管导管,于麻醉结束后拔管前2min,从连表麻管推入2%利多卡因5ml做喉、气管表面麻醉,记录拔管前1min,拔管后1、2、5、10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组(B组)插入普通气管导管,麻醉结束后直接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拔管前1min,拔管后1、2、5、10minMAP、HR。结果两组患者拔管后与拔管前相比,MAP、H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A组升高幅度低,拔管后2minMAP、HR与拔管前接近。B组拔管后MAP、HR升高幅度大,拔管后10~15minMAP、HR与拔管前接近。结论使用连表麻气管在拔管前做喉、气管表面麻醉,可以有效地抑制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对于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术前硫酸镁注射液漱口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痛(POST)的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硫酸镁组(M组)或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各40例。M组麻醉诱导前予含硫酸镁注射液20mg/kg漱口液30ml漱口1min,L组气管导管的前1/3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观察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导管时即刻(T1)、拔除气管导管后6h(T2)、24h(T3)及48 h(T4)患者咽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发生情况;采用间接喉镜观察T2时患者声门充血(或/和水肿)发生情况;检测患者术前(T0)及T1、T2、T3及T4 五个时间点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浓度。结果M组拔管后即刻、拔管后6h及拔管后24h,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VAS评分低于C组及L组 (p<0.05)。M组拔管后即刻、拔管后6h及拔管后24h,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及L组(p<0.05);M组拔管后6h声门充血的发生率低于C组及L组 (p<0.05)。M组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6h,TNF-α及IL-6均低于同时点C组及L组(P<0.05),IL-10 均高于同时点C组及L组(P<0.05)。L组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6h,TNF-α及IL-6均低于同时点C组,IL-10均高于同时点C组,但除拔管后6h IL-6(P<0.05)外,其余各时点各指标与C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硫酸镁漱口可通过其抗炎作用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痛的发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虽有一定抗炎作用,但不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拔管后咽喉痛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全身麻醉围拔管期常伴有心血管系统反射和中重度呛咳等即时并发症,以及咳嗽、咽喉痛、声嘶等拔管后并发症,临床上常通过静脉及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减轻上述不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有研究报道套囊内注入利多卡因,可通过套囊壁弥散至气管黏膜表面发挥局麻效应,减轻拔管反应~([1])。另有研究表明利多卡因碱化后套囊壁对其通透性显著增加,提高局部麻醉效能。多项研究表明,套囊内注入碱化利多卡因可有效抑制单腔管拔管反应,并降低咳嗽、咽喉痛等拔管后并发症的发生~([2,3]),但其用于双腔管的效果尚有待研究。由于双腔管外径较粗、置入和定位过程复杂、局部刺激较大,其拔管反应较单腔管更为显著~([4])。本研究拟评价双腔管套囊内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 A组在气管插管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g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B组在气管插管前将等量白色医用凡士林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分别于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测量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B组SBP、DBP、MAP、HR于拔管前5 min (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 min (T4)均较手术结束即刻(T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可以抑制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3.
卢欢  陈小琳 《海峡药学》2013,(11):135-13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表面应用于气管插管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身麻醉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1岁,体重38—79kg,ASAI-Ⅱ级,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均采用明视经口气管插管。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4均匀涂抹利多卡因肢浆,C组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插管、拔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拔管过程有无呛咳、屏气反应及拔管后合并的咽痛、咽部不适感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插管后3minSBP、DBP、HR明显增高,与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呛咳、屏气、咽痛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拔管后咽部异物感发生率高于c组但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可抑制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减轻气管导管拔除时的呛咳与屏气。咽痛等不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拔管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66例拟施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A组(n=22)、实验B组(n=22)和对照组(n=22),实验A组患者插管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实验B组患者插管前使用利多卡因喷雾,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插管处理,比较3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值。结果实验A、B两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 SBP、MAP及HR值均低于对照组,实验A组患者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n SBP、MAP及HR值均明显低于实验B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利多卡因喷雾对气管拔管时不良反应抑制效果显著,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喷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清醒期对气管耐受的I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160例拟施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用石蜡油均匀地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治疗组患者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地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比较两组患者术毕清醒期的呛咳、血压、心率、躁动、术后3d内咳嗽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出现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躁动、术后3d内咳嗽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术毕清醒期患者不能耐受气管引起的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躁动等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经鼻插管全身麻醉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石蜡油组(C组),分别以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石蜡油涂布气管导管前2/3,麻醉诱导后行经鼻气管插管。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0)、术毕时(T1)、拔管后即刻(T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管时屏气与呛咳发生情况;拔管后和术后1 d咽喉痛、鼻腔痛发生情况;于T0、T2、术后1 d(T3)抽血标本测定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结果(1)血流动力学变化:与T0时比较,T2时2组SBP、DBP、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比较,L组变化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应激指标变化:与T0时比较,T2时2组血糖、皮质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组间比较,T2、T3时L组血糖低于C组( P <0.05),T2时L组皮质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L组拔管时呛咳、屏气发生率低于C组( P <0.05);L组拔管后、术后1 d鼻腔、咽喉疼痛发生率低于C组( P <0.05)。结论导管外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抑制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拔管期应激反应和术后鼻腔、咽喉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抑制脑动脉瘤夹闭术后气管拔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动脉瘤夹闭手术3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6例。L组于气管插管前涂布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气管导管前端,C组涂布等量凡士林。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瑞芬太尼用量、术中补液总量。记录麻醉前(T1)、拔管前2 min(T2)、拔管时即刻(T3)、拔管后2 min(T4)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计算2组T3时点与T2时点的SBP、DBP、HR差值(△SBP、△DBP、△HR),并计算差值与T2时点相应数据的比值。结果 L组T3、T4时点SBP、DBP、HR显著低于C组(P<0.05)。L组△SBP、△DBP、△HR及差值与T2时点相应数据的比值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插管前气管导管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抑制术后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2.5%复方利多卡因软膏涂布气管导管行全麻,对患者拔管即刻及之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拔管后咽痛、声嘶、呛咳、低氧血症的预防性作用。方法将40例年龄20~55岁ASAⅠ~Ⅱ级行择期手术,无特殊心血管疾病,非甲状腺手术,非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人,其中乳腺手术6例,肝胆外科手术14例、妇科手术20例。在常规麻醉诱导维持基础上于治疗组患者所使用气管导管下2/5段进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处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特殊处理,对手术结束即刻(t1)、吸痰时(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min(t4)时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创血氧饱和度进行记录。并记录患者拔管时呛咳状况及患者清醒后咽痛与否。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组较对照组组呛阿咳反应减少,低氧血症和咽痛的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小。结果2.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组较非涂布组呛咳、声嘶、咽痛、低氧血症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小。结论复方利多卡因软膏涂布导管在全麻手术后患者拔管即刻及之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范围缩小,拔管时患者基本状况更加平稳,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苏醒后舒适度增加,利于术后复苏室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对小儿咽部手术操作、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小儿气管内插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导管表面涂布组(A组)、气管导管表面涂抹石蜡油组(B组),每组各40例。观察两组插管前、插管即刻、置入开口器、剥离扁桃体时、刮除腺样体时、术毕清醒拔管时血压、心率变化,围拔管躁动程度、术后耐管时间及拔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与拔管前比较,两组插管即刻HR、M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操作各时点HR、MBP比较,A组变化明显低于B组(P〈0.05);(3)围拔管期组间HR、MBP比较,A组显著低于B组(P〈0.01);(4)耐管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1),呛咳反射、拔管时躁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A组较B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表面麻醉复合气管内全麻用于小儿咽部手术可有效抑制术中操作、围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咽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传统的气管插管方法作比较喉罩通气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人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Ⅱ级,先天性心脏病介人治疗的患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21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21例)。以丙泊酚2mg/kg、氯胺酮1mg/kg和维库溴铵0.08mg/kg诱导,在药物完全起效后行喉罩或气管导管置入。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氯胺酮持续输注。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诱导前(T0)、插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1)、拔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2)的MAP、HR、SpO2;停药后拔喉罩或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后烦躁及咽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诱导前(T0)的MAP、HR、SpO2值及停药后拔管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插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1)、拔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2),L组的MAP、HR低于T组(P<0.05),拔管后烦躁及咽痛等不良反应L组少于T组(P<0.05)。结论喉罩通气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全麻与气管插管全麻相比,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系统并发症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人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