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对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9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腺癌患者癌组织中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79例(85.9%),癌旁组织11例(12.0%),胃炎患者组织10例(20.8%),健康人未检测到甲基化。p16基因甲基化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管侵犯、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p16基因甲基化影响患者预后,但不是胃癌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胃腺癌患者p16基因甲基化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提示肿瘤进展,恶性程度高,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组织中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32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术切除后30min内,在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各取约1.0cm×1.0cm×1.0cm大小的组织块标本,立即储存于-80℃冰箱中,冻存备提DNA。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法(MSP法)检测食管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的表达。结果32例食管癌组织中,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为34.4%(11/32),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未发现甲基化,两组甲基化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患者(≥70岁)癌组织中启动子区hMSH2甲基化发生率(85.7%)明显高于较低龄患者(<70岁,20.0%;P<0.05)。病理组织学Ⅲ~Ⅳ级食管癌组织中,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70.0%)明显高于Ⅰ~Ⅱ级(18.2%,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年龄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郑吉  凌志强  李波 《肿瘤学杂志》2013,19(5):346-351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血浆中DAPK基因甲基化的情况,探讨血浆中DAPK甲基化检测在食管鳞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食管鳞癌患者155例,分别提取血浆、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基因的DNA,并结合临床病理以及随访结果,进行DAPK甲基化分析。[结果]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DAPK的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癌组织和血浆DAPK基因的甲基化在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不同分期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和血浆中DAPK基因甲基化的相关系数r为0.849(P<0.000)。癌组织中和血浆中DAPK基因非甲基化患者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P均为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DAPK甲基化是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食管鳞癌癌组织和血浆中DAPK基因甲基化均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癌组织和血浆中DAPK基因甲基化有显著相关性,血浆中DAPK高甲基化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之一,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基因组正常DNA甲基化模式异常改变所导致的肿瘤相关基因功能异常可能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组织中质膜微囊蛋白-1(caveolin-1,CAV-1)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探讨CAV-1基因在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癌及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CAV-1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AV-1 mRNA在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86±0.56和0.40±0.36,食管癌组织中CAV-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1 mRNA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CAV-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6.7%(34/51);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5.7%,8/51)(P<0.01)。CAV-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51例食管癌组织中1例发生了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2.0%(1/51);而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有该基因的甲基化现象。食管癌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V-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该基因的高表达对于肿瘤的发生及淋巴结的转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癌及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异常均与该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组织与外周血RASSF 1A甲基化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组织及同一患者对应的术前外周血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加深食管癌变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预警提供候选指标.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30例食管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食管癌组织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为40%(12/30),而这12例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的患者其外周血甲基化阳性共7例,癌组织和外周血RASSF1A甲基化阳性一致率为58%(7/12),18例癌组织甲基化阴性的患者其外周血也均为阴性,阴性一致率为100%(18/18).癌旁正常食管组织甲基化率为13%(4/30),明显低于癌组织(40%,12/30),P<0.05.7例外周血甲基化阳性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5例(55%,5/9),阴性2例(10%,2/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鳞癌的RASSF1A甲基化阳性率(83%,5/6)明显高于中分化鳞癌(24%,5/21),P<0.05.结论:外周血RASSF1A甲基化可以反映同一个体食管鳞癌组织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状态,可能是高危人群筛查重要候选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癌旁组织及同一患者对应的术前外周血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加深对乳腺癌发病分子机制的了解并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候选指标。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分别检测156例乳腺癌患者血浆、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和39例乳腺良性病变血浆及其正常组织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早期乳腺癌组织RASSF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62.2%(23/37),同一患者外周血甲基化发生率为56.7%(21/37),Kappa值为0.6553(P<0.001),40例血浆RASSF1A甲基化的患者中,3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92.5%(37/40),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7.5%(3/40),差异有显著性(P=0.0003);乳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RASSF1A甲基化水平与乳腺癌的年龄、家族史、分型、分期、ER、PR、CerbB-2无关;晚期癌复发的86例中,其中癌组织甲基化病例的复发率为25.5%(13/51),癌旁组织甲基化的复发率为75.7%(53/7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1)。结论乳腺癌血浆RASSF1A甲基化与组织中的变化较为一致,可作为早期病例筛查和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候选指标之一;晚期乳腺癌癌旁RASSF1A甲基化可能参与肿瘤复发,可作为预测晚期病例预后的候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组织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癌组织中结肠腺瘤性息肉(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的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82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状况。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在182例食管癌组织中,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率为54.40%(99/182),在182例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甲基化率为9.90%(1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分别与淋巴结转移、肿瘤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不良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69,P=0.000。单因素结果提示,远处转移、分期及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与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APC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甲基化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PC基因可能是食管癌新的肿瘤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比较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测定哈、汉两民族共71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及FHIT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6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8.3%和19.4%,35例汉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1.4%和14.3%,两民族癌组织FHIT基因的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哈、汉民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之间、癌旁组织之间FHIT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影响哈、汉民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性别是保护因素.结论: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族、汉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可能与食管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ALDH1L1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联合亚硫酸氢钠限制性内切酶分析(COBRA)法检测28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ALDH1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ALDH1L1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28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ALDH1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1.43% 和3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ALDH1L1基因甲基化水平是影响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癌组织ALDH1L1基因无甲基化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长于完全甲基化患者(P<0.05)。结论:癌组织ALDH1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发生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淋巴结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5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关淋巴结中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念、以同一标本正常组织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未检测出hTERT表达、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转移淋巴结中均检测出hTERT表达.转移淋巴结、胃癌组织中hTERT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81.6%(31/38)、71.1%(37/5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29.5%(13/52)(P<0.01).胃癌组织hTER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hTER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和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转移淋巴结hTERT基因 甲基化阳性率则与临床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存在hTERT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调控、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钠/碘协同转运体(Na+/I-symporter,NIS)基因启动子区5′-CpG岛异常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methylation-specificPCR,qMSP)分别检测152例PTC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NIS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52例PTC组织中,NIS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率为30.9%(47/152),而癌旁正常组织中甲基化率为6.58%(10/152),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NIS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与肿瘤病灶数目、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局部侵犯、性别和年龄等无关(P〉0.05)。[结论]NIS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是PTC频发的分子事件,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细胞摄碘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PT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食管鳞癌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p16基因甲基化的状况及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7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7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细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67%(5/7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0(17/30)。31例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4例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食管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管鳞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p16基因甲基化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比较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食管癌患者FHI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v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F)测定哈、汉两民族共71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标本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病理指标及FHIT基因甲基化水平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6例哈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8.3%和19.4%,35例汉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1.4%和14.3%,两民族癌组织FHIT基因的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哈、汉民族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之间、癌旁组织之间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区域数是影响哈、汉民族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性别是保护因素。结论:FHI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新疆哈族、汉族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但可能与食管癌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对结晶型硫化镍(Nickel sulfide,NiS)及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anti-7,8,-dihydrodiol-9,10-epoxide benzo[a] pyrene,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16HBE)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其mRNA表达进行研究,探讨镍及反式-BPDE的表遗传致癌机制。材料与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和RT-PCR法检测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其mRNA表达,与非转化的16HBE细胞进行比较;并用去甲基化因子5-Azac(5-Aza-2′-deoxycytidine)处理有异常甲基化的细胞。 结果: 发现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CpG岛的高甲基化;与非转化16HBE细胞比较,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mRNA表达下降;有异常甲基化的细胞经去甲基化处理后甲基化消失。结论: 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使其mRNA表达下降,并可能导致hMSH2基因表达抑制,这可能是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诱导16HBE细胞转化和成瘤的一种表遗传致癌机制。甲基化的可逆性对今后研究其表型逆转以及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胜华  洛若愚 《癌症进展》2016,14(8):811-813
目的:研究Six1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在宫颈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CER组)和正常健康女性(CON组)各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CER组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CON组宫颈活检组织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比较CER组中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未甲基化患者术后2年死亡率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差异。结果 CER组肿瘤组织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低于癌旁组织和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R组癌旁组织与CON组的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组肿瘤组织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年龄和病理类型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感染、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FIGO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组Six1启动子甲基化患者2年病死率低于启动子未甲基化患者,PFS高于启动子未甲基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发病机制可能与Six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缺失有关,Six1基因启动子未甲基化在宫颈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食管鳞癌中DACT2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磊  周珍  邝刚 《中国肿瘤》2017,26(4):302-307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DACT2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DACT2基因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的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前后的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T.Tn、Eca109)以及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CT2 mRNA表达情况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经5-aza-dC处理后4种食管癌细胞系中DACT2基因的表达均增高.4种未经5-aza-dC处理的食管癌细胞系中DACT2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5-aza-dC处理后,DACT2基因在4种细胞系中均呈非甲基化状态.DACT2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6±0.53 vs 0.95±0.64,t=-2.43,P=0.018),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2.030,P=0.048).食管鳞癌组织中DACT2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0.0% vs 21.1%,x2=9.439,P=0.002),并与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发生DACT2基因甲基化的食管鳞癌组织中DACT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食管鳞癌组织(0.46±0.32 vs 0.78±0.61,t=-2.341,P=0.023).[结论]DA CT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中DNA修复基因MGMT启动子区CpG岛过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O~0-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状态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分析食管癌、癌旁和正常食管黏膜细胞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GM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76例食管癌组织中有26例(34.2%)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有8例发生甲基化,而正常食管黏膜细胞中均无甲基化。所有甲基化的癌组织中均无MGMT蛋白表达,而所有非甲基化的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和8例正常组织中均有MGMT蛋白表达。结论:MGMT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而使其蛋白表达缺失,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CpG岛甲基化导致转录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E-cadherin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被公认为是浸润、转移抑制基因.本研究检测肺癌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状况,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2例肺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9例正常肺组织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状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相应检测了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中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完全甲基化率为13.6%(3/22),部分甲基化率为27.3%(6/22),总甲基化率为40.9%(9/2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9.1%(2/22) (P<0.05).9例正常肺组织中未检测到此基因的甲基化(0/9).22例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弱或缺失率59.1%(13/22),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蛋白表达减弱缺失率27.3%(6/22).肺癌组织中发生甲基化者蛋白表达率及强度明显低于未甲基化者.结论:肺癌组织中存在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可能是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