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城市与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需求,为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市区及农村抽取15~49岁的居民各4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他们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均存在认识误区,城市居民有45.4%的人和农村有56.9%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对其它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不高。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而城市居民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结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应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文化背景、需求状况,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切实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城乡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相关态度及需求,为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分别在市区及农村抽取15~59岁的居民各40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较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他们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均存在错误的认识。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单一,而城市居民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多。结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文化背景、需求状况,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切实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入户宣传效果,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通江县农村居民开展艾滋病知识面对面宣传,并发放宣传资料.在宣传前后,对农村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接受入户宣传的农村居民共56 252户,154 391人.入户宣传后,农村居民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免费检测机构的知晓率和对外出打工的亲人宣传率分别由86.50%、28.00%、15.75%和13.25%上升到99.75%、62.25%、71.25%和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4.84、94.75、250.66和195.36,P均<0.01).结论 入户宣传对提高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态度和信念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相关的态度和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在开县抽取15~59岁的农村居民400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经Epidata3.02录入后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农村居民400人,其中男性211人,占52.8%,女性189人,占47.3%,平均年龄(39.5±11.8)岁,以30~40岁年龄组为主占35.0%,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42.5%。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0%左右,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50%左右,知晓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可预防艾滋病的只有61.8%。他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较积极,61.5%的人表示愿意同情关心和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占83.8%,其次是宣传资料和宣传画、报刊杂志和听医生说,分别占35.5%、31.5%和31.5%。[结论]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强化大众媒体宣传力度,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从而切实提高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遏制艾滋病在农村居民中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状况,探索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健康教育,为今后制订艾滋病宣传教育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通过不记名、面对面的问卷方式开展入户调查。结果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39.6%,文化程度为文盲的知晓率为25.60%,小学为40.57%,初中及以上为62.50%;男性知晓率为48.44%,女性为33.14%;不同文化程度及性别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渠道以电视媒体为主占77.23%。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工作人员及宗教人士在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中的作用,开发具有少数民族地方特色宣传资料,加强电视媒体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25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居民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辽宁省和湖北省抽取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216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130份,其中农村居民1067份,城市居民1063份。结果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3.57%,城市居民为80.52%,农村居民知识知晓率显著低于城市居民(P<0.01);44.91%农村居民和40.36%城市居民将减少或断绝与艾滋病感染者的来往;22.84%农村居民和15.78%的城市居民不允许感染者继续工作和学习,29.94%农村居民和29.11%城市居民介意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城乡居民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构成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城乡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有较高知晓率,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仍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因此,对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是有效遏制艾滋病在农村地区流行和蔓延的重要措施[1-2].乡村医生是农村地区宣传艾滋病知识的主力,在艾滋病预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健康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态度及行为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3-4].为了解乡村医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关态度和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于2008年9月对辽宁省东港市178名乡村医生进行调查.现将结果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控制艾滋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使农村居民掌握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自觉采取预防措施,是预防艾滋病的首选策略。为了解我省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在三门县开展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现状,评价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开展情况及防治实施效果,为合理制定今后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4个县中15~49岁农村居民,开展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9 665份,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75.40%,艾滋病知晓知识平均得分6.46±1.87分,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为59.4%,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低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719,P﹤0.001)。结论安徽省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部分知识点有显著性提高,达到了五年行动计划中2010年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5%的目标。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低。今后应加大农村居民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力度,以提高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城镇居民和农村青壮年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和态度,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PPS)的两阶段分层抽样法选择了583名城镇居民和429名农村居民,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一般知识、艾滋病传播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和其他关于艾滋病的信念等,随后对两类人群的部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城镇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15.48分,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9.75分(总分22分)。城镇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对艾滋病和感染者更具歧视性。两类人群对艾滋病知识存在很多误区。与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居住在示范区、文化程度、性别及职业。结论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减少歧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百色市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5 326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得分高于平均值者定为高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居民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5.81%;对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41.58%、44.90%和27.59%;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电视和电影(占63.93%);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就业现状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OR值分别为0.779、0.744、0.787、1.272、0.68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城乡居民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在15~69岁的城乡常驻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995人中,10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5.68%,其中农村为69.84%,城市为81.62%。结论城市和农村居民在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应重视农村居民防治知识的提高,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参与,因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在艾滋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我区群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002年11月对杭州市余杭区农村居民进行了艾滋病有关知识的知晓率调查,现将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对农村留守居民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效果,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抽取四川省4县的农村留守居民,统一对各县(市、区)的调查骨干(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后,调查人员深入农村居民家中,进行问卷调查.在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1~2月后,再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基线调查2 096人,宣传后共调查1 974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前后农村留守居民的艾滋病知晓比例分别为86.88%和99.85%,艾滋病危害知晓率分别为77.4%和97.4%,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40.5%和77.6%,艾滋病防治知识分题知晓率和艾滋病检测信息知晓率分别32.6%和86.7%),向在外亲人宣传艾滋病比例分别为24.1%和79.9%,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农村留守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效果较显著,今后开展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要有针对性,要进一步增加农村留守居民对艾滋病危害及各种防治知识的全面了解,并能主动向在外务工家人宣传艾滋病,形成稳定、高效的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地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和行为情况,为更好地在农村地区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制定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南阳市农村居民29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低。对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非传播途径知识掌握的较差。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总体比较理智。有81.50%的人愿意与艾滋病人有正常来往,96.80%的人认为病人应该得到社会支持和政府的医疗救助。但是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现象依然存在。结论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艾滋病感染者歧视态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消除,应进一步的开展和加强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湖北省部分艾滋病流行地区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态度和行为的现状, 为在农村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分别在襄樊市襄城区和南漳县各随机抽取2个村,每个村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随机调查50名村民, 共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t检验. 结果 艾滋病防治一般知识知晓率为59.13%,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1.27%.村民中仍存在对艾滋病的羞辱感和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现象.42.35%的被调查者认为"感染了艾滋病的人很可怕",30.61%认为"应该将艾滋病人集中隔离起来",而26.02%的被调查者认为"得了艾滋病是很可耻的事情";25.51%的被调查者不让自己的孩子与艾滋病感染者的孩子玩耍,有18%左右的被调查者对艾滋病感染者是"能躲尽量躲"、"不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赶场、一起聊天、玩耍或一起吃饭"等. 结论 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有较高知晓率,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羞辱和歧视态度及相关行为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消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会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有针对性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校内青少年、农民工四类人群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91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人群,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农民工为我市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对象,提高他们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对我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佘冬梅  姚秋菊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616-1618
目的了解2007—2010年随州市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行为、相关态度和需求,以及在4年里发生的变化,为防治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对随州市农村居民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经EpiData 3.02进行录入后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州市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的3个传播途径和经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到2010年基本上均提高到90%左右;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亦有所提高,其中对使用安全套是否有保护作用的知晓率从52.23%提高到92.64%,对忠于性伴侣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的知晓率从76.89%提高到91.4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外表上与正常人群无区别的知晓率从45.24%提高到80.62%;2010年有78.10%的居民愿意与感染了HIV的熟人继续交往;农村居民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宣传资料、电视和报刊书籍。结论随州市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成效,提高农村居民的防治知识和保护意识,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探索适合农村流动人口及其留守家属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15~59岁的家中有流动人口的居民783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留守人员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广播、邻居和朋友,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到69%以上,但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31%),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存在恐惧心理.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P<0.001),随年龄的增长,知晓率逐渐降低(P<0.05).仅22.1%人群认为外出务工者处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中.大部分人认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有必要,并愿意与外出务工人员交流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农村留守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强化大众媒体宣传力度,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遏制艾滋病在农村居民中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估城乡居民、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等情况,为制定下一个艾滋病防治5年规划提供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指标的参考依据,并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信息基础。方法分层抽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城乡居民和大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高,个别知识知晓率较低;4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性题目总分10分,城市居民得分为8.0分、农村居民7.0分、中学生7.0分,大学生8.0分;4类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不够宽容,知识和态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两种因素。结论今后湖北省艾滋病健康教育应着重于传播目标人群知晓率较低的知识条目;广泛宣传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典型事例,扭转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不正确态度;传播对象以农村居民和低文化程度者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