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在结直肠腺瘤癌变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寻求判断腺瘤癌变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1例结直肠腺瘤癌变标本中P53、bcl-2、Fas、bax在腺瘤癌变区及腺瘤轻、重度异型增生区的表达;以ki-67指数和TUNEL法计量细胞增殖率及凋亡率。结果61例结直肠腺瘤癌变标本中P53蛋白在腺瘤癌变区、重度异型增生区及轻度异型增生区的表达分别为67.2%,57.4%和19.7%;bcl-2蛋白的表达分别为77.1%,80.3%和49.2%;腺瘤癌变区、重度异型增生区及轻度异型增生区的平均ki-67指数分别为38.4%、36.5%和16.1%;平均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2%,1.9%及0.5%。P53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和ki-67指数、细胞凋亡指数在腺瘤重度异型增生区与癌变区比轻度异型增生区显著增高(P<0.05)。结论凋亡抑制和增殖异常共同参与了腺瘤癌变的转化过程。重度异型增生是一类具有明显癌变倾向的病变,检测上述蛋白可作为腺瘤癌变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3、bcl-2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cl-2蛋白在60例胃癌、46例异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正常胃黏膜不表达,异型增生表达率为20%,随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表达逐渐增高,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bcl-2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在异型增生中表达率为48%,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呈弱阳性。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结论p53、bcl-2蛋白的表达与胃黏膜增殖和恶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实验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大鼠去势后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引起前列腺增生法造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姜黄素60天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的变化;HE染色光镜观察前列腺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Ki67、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减少前列腺组织中PCNA、Ki67和bcl-2表达。而上调bax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可以抑制实验性大鼠前列腺增生细胞的增殖。其机理可能与下调细胞增殖蛋白PCNA、Ki67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增加bax的表达量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胃气虚证和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活检组织中p53、KRAS、APC蛋白及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有无异型增生将64例UC患者分为脾胃气虚证组23例,湿热内蕴证组22例,脾胃气虚证伴低级别异型增生组9例,湿热内蕴证伴低级别异型增生组10例。选取同期肠镜活检组织呈轻度慢性炎者10例作为正常组,大肠癌患者11例作为大肠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肠黏膜组织内p53、KRAS、APC蛋白及Ki-67表达情况。结果UC各组患者肠黏膜组织内p53蛋白表达阳性和Ki-67位于隐窝上1/2者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大肠癌组(P均0.05);脾胃气虚证组和湿热内蕴证组p53蛋白表达阳性和Ki-67位于隐窝上1/2者的比例基本相同;脾胃气虚证伴低级别异型增生组p53蛋白表达阳性和Ki-67位于隐窝上1/2者的比例高于湿热内蕴证伴低级别异型增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各组患者肠黏膜组织内均未见KRAS蛋白和APC蛋白表达。结论脾胃气虚证伴低级别异型增生患者存在更高比例的肠黏膜上皮p53蛋白过表达及黏膜上皮增生活跃、缺乏成熟现象等癌变危险因素,对于脾胃气虚证伴低级别异型增生患者应加强随访和肠镜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ER、PR及P53、bcl-2、C—er-bB.2在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标本的ER、PR、P53、bcl-2及C—er—bB-2。结果:在子宫内膜癌、非典型增生、单纯性增生的表达分别为ER:56%、70%、60%;PR:50%、80%、50%;P53:44%、40%、0%;bcl-2:50%、100%、80%;C-er-bB-2:46%、40%、20%;结论:P53表达与ER、PR水平呈正相关,C-er-bB-2表达与ER、PR水平无相关性.但P53、C—er-bB.2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bcl2的阳性表达与PR呈正相关,而与ER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p53、bcl-2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bcl-2蛋白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bcl-2蛋白在60例胃癌、46例异型增生和20例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53在正常胃黏膜不表达,异型增生表达率为20%,随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表达逐渐增高,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bcl-2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在异型增生中表达率为48%,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呈弱阳性。bcl-2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关(P>0.05);p53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结论p53、bcl-2蛋白的表达与胃黏膜增殖和恶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hTERT基因,c-myc和p53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兰泽  高静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23):2106-2107,2109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和c-myc,p53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yc、p53蛋白和hTERTmRNA,并对各指标阳性表达率和相互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胃粘膜-肠型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c-myc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28.7%,56.2%,66.8%;p53的阳性率为0,5.6%,18.7%,56.8%;hTERTmRNA的阳性率为10%,38.7%,68.7%,86.7%;三者在异型增生,胃癌中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而且肠化与胃癌组比较也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中c—myc,P53蛋白和hTERTmRNA的表达在低未分化较高中分化显著增高(P〈0.01-0.05)。c-myc与P53蛋白和hTERTmRNA在肠化、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myc,p53和hTERTmRNA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随着胃癌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c-myc在转录水平上激活hTERTmRNA的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增液汤抑制幼鼠胸腺细胞凋亡作用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增强汤注射注射剂对幼鼠胸腺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的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给4-5周龄Wistar大鼠腹腔注射增液汤注射剂和地塞米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析不同处理组的凋亡细胞,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幼鼠胸腺细胞bc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用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地塞米松组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呈局灶状分布;而增液汤组只有散在的荧光。光镜观察地塞米松组TUNEL阳性的细胞数目较多,其凋亡指数为0.41±0.01;而增液汤组只有散在的荧光,光镜观察地塞米松组TUNEL阳性细胞数目较多,其凋亡指数为0.41±0.01;增液汤组TUNEL阳性细胞数目较少,凋亡指数为0.07±0.004,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地塞米松组bcl-2基因蛋白呈低表达,其蛋白阳性率为(0.1960±0.0060)%,bax蛋白过度表达,蛋白阳性率为(0.4315±0.0165)%,bcl-2/bax<1;相反增液汤组细胞bcl-1基因蛋白呈高表达,bax基因蛋白仅有少量表达,其蛋白阳性率为(0.5010±0.0170)%和(0.1854±0.009%),bcl-2/bax>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调控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增强胸腺细胞对地塞米松的抵抗,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增液汤抑制幼鼠胸腺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细胞作用机制,本文观察了电针对缺血性中风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使大脑皮层梗塞区内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提示电针能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而达到脑保护目的,对缺血后神经元细胞的保护、防止神经元细胞丢失有重要意义;(2)电针对脑局部缺血后bcl-2蛋白的表达有明显升高作用,提示电针抑制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可能通过升高bcl-2表达途径;(3)电针可使脑局部缺血后升高的P53蛋白的表达有所下降,但与缺血组比较无差异显著性。提示P53蛋白的高表达虽然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但电针对P53蛋白的高表达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其拮抗脑缺血后的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抑制P53基因蛋白高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urvivin、Bcl-2和Bax在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7例肝外胆管癌组织、10例异型增生组织和5例正常组织中Survivin、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肝外胆管正常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50%和74%,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Bcl-2在肝外胆管正常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0%和3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0.05)。Bax在肝外胆管正常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30%和74%,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Survivin与Bcl-2在肝外胆管正常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39〈0.05)。Bcl-2和Bax在肝外胆管正常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组织和癌组织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05〈0.05)。Survivin、Bcl-2和Bax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组织病理学特征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Survivin、Bcl-2和Bax凋亡相关基因参与了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凋亡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芪、川芎及其配伍对脑缺血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结扎大鼠双侧颈内动脉的方法造脑缺血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bcl 2、P53 免疫阳性细胞。结果 :结扎大鼠双侧颈内动脉 1h后 ,脑皮质促凋亡质基因P53 表达明显增强 ,通过腹腔注射给药后 ,川芎对凋亡调控基因表达无影响 ,黄芪可抑制P53 表达 ,增强bcl 2表达 ,黄芪与川芎配伍用药在抑制P53表达方面明显优于单独给药。结论 :脑缺血后用黄芪配伍用芎可抑制缺血区P53 表达 ,增强bcl 2表达 ,在抑制P53 方面优于单独给药。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组织中HSP70、P53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医热证和非热证恶性肿瘤患者瘤组织中HSP70和P53的表达。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HSP70、P53阳性检测以及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HSP70和HSP70mRNA表达含量。结果(1)结肠癌热证组、热证合计组HSP70、P5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非热证组(P<0.05);(2)结肠癌热证组、鼻咽癌热证组、肺癌热证组以及热证合计组中HSP70表达含量均高于各非热证组(P<0.01);(3)结肠癌热证组、肺癌热证组以及热证合计组中HSP70mRNA的表达含量均高于非热证组(P<0.01)。结论在恶性肿瘤的热证阶段HSP70和P53阳性表达率以及HSP70表达含量显著高于非热证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卵巢肿瘤细胞凋亡与增殖状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良交恶三组卵巢肿瘤中bcl-2、p16、Rb,Cyclin D1蛋白及 TGF-β1 因子的表达和 DNA含量 (恶性组 3 3例、交界组 12例、良性组 5例 )。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来评估。结果 :bcl-2和 AP%间 ,TGF-β1 和 PI间俱呈负相关 ( r=-0 .2 8,P<0 .0 5 ,r=-0 .2 5 ,P<0 .0 5 )。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 p16的 F I值和 PI值呈负相关 ( Yi=-2 0 .3 2 ,P=0 .0 81)。恶性组和交界组卵巢肿瘤的 AP%值与良性肿瘤比较发生了相对减少。多因素分析证实 A P%值与 DI值呈负相关 ( Yi=-9.96,P=0 .0 3 7)。恶性组的细胞累积率高于良性组 ( P<0 .0 1)和交界组 ( P<0 .0 5 )。bcl-2和 p16呈负相关 ( r=-0 .2 6,P<0 .0 5 )。结论 :bc L -2能够抑制凋亡 ,它的增加有助于细胞恶性转变。 TGF-β1 能够抑制增殖 ,细胞对 TGF -β1 反应性的降低有助于恶变。 p16、 Rb的缺失和 Cyciln D1的增加有助于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恶性肿瘤中 AP%值的相对下降对于肿瘤恶变具有重要意义。 bcl-2和 p16间的负相关提示凋亡和增殖间具有相互作用。正由于凋亡相关蛋白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使恶性肿瘤保持较高的细胞累积率。  相似文献   

14.
温下方逆转MCF-7/ADM细胞耐药及诱导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拟温下方逆转MCF-7/ADM细胞耐药、诱导凋亡作用.方法:MTT法研究温下方含药血清对MCF-7/ADM耐药逆转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内药物浓度及耐药相关蛋白P-gp、凋亡调控蛋白p53、bcl-2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内钙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温下方含药血清可提高MCF-7/ADM对化疗药的敏感性,增加胞内化疗药物浓度,使P-gp表达下降,p53表达增高,胞内钙浓度及线粒体膜电位均降低.结论:温下方可部分逆转MCF-7/ADM耐药,其逆转机制可能与诱导耐药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软脂酸(PA)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软脂酸(分别为200mmol/L、400mmol/L、600mmol/L)干预48h。MTT法检测PA对EP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A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一聚台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增殖,诱导EPC凋亡(P〈0.05或P〈0.01);基础状态下EPC表达Bcl-2mRNA及蛋白,PA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或P〈0.01)。结论PA通过下调Bcl-2表达诱导EPC凋亡、抑制EPC增殖,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动态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组织bcl-2及p5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于不同时间点检测bcl-2及p53表达情况.结果:刺五加注射液能提高bcl-2的表达并延长其表达的时间,且刺五加注射液能有效降低p53的表达并降低其峰值.结论:刺五加注射液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蛋白和p53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鳞状细胞癌及22例增生性病变和6例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中COX-2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单纯性增生、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中未发现COX-2蛋白及p53蛋白表达。COX-2蛋白在重度不典型增生、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和74%,p53蛋白分别为75%和56%。COX-2蛋白、p53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在Ⅰ~Ⅱ期食管癌中分别为40%和18%,Ⅲ~Ⅳ期分别为为73%和77%。COX-2蛋白、p53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肿物大小无关。结论 COX-2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展关系密切,是食管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可作为食管癌可疑病例定期随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hh(sonic hedgehog)在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大肠腺瘤及50例大肠癌中Shh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hh蛋白的阳性信号分布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细胞质内,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31/48)和58.0%(29/5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0.0%(5/25)(P0.01,P0.05);在大肠腺瘤中,Shh的染色评分随腺瘤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呈显著性升高(P0.05)。Shh在早期大肠癌的阳性表达率和染色评分都高于进展期大肠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001)。Shh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Shh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