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均在7~10d后症状消失,彩色多普勒示血栓消失,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附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DVT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经过溶栓、抗凝、祛聚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病情均完全缓解,深静脉再通,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由CO2气腹引起的下肢血流动力学、机体凝血纤溶改变及内皮细胞损伤是腹腔镜手术区别于开腹手术后DVT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平卧位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3 541例患者采用平卧位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4例改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3例改变体位,35例中转开腹。术中胆管损伤4例,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时间平均35 min。结论:采用平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减少了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有效预防了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郭晓华  李云  王志刚 《腹部外科》2007,20(6):358-35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及其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浅静脉血栓14例经溶栓治疗、股深静脉血栓3例经溶栓、取栓术治疗均治愈。行抗凝治疗6个月。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与病人高危因素、CO2气腹、体位、麻醉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围手术期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使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A组)术前0.5 h皮下注射5 000μg低分子肝素钙,再行手术。对照组(B组)行常规腔镜手术。对比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凝血功能变化、术后相关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A组的血栓率为0.5%,B组的血栓率为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中出血量、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住院时间等均无差异(P>0.1)。A组术后肝素相关并发症多为皮肤过敏,无出血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使用单次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明显,对术中术后出血无明显影响,安全、简便,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异位妊娠需要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易栓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弹力袜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因异位妊娠而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32例,共38例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对比这些易栓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弹力袜处理(观察组)及非弹力袜处理(对照组),比较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以及术后D2聚体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5.6% VS 35%,P=0.045),而术后肺栓及D2聚体的变化在两组中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尽管本研究在设计及样本量存在相对的不足,但是易栓症患者因为异位妊娠接受腹腔镜手术,在术后早期应用弹力袜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且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高危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占同期收治血栓患者7.3%(12/164),均经溶栓抗凝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4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无肺栓塞发生.随访3~15个月,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围手术期体位、麻醉等应激状态及患者高危因素均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围手术期应积极应对,仔细观察处理高危因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胆道术后发生下肢DVT的45例临床资料。本组采用抗凝、溶栓治疗35例.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8例,手术取栓2例。结果全组病例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腹腔镜胆道手术病人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人群,围手术期的积极预防及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与高危因素,总结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38例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机制与高危因素,以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结果:患者均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确诊后立即行抗凝治疗,35例患者血栓全部溶解,3例患者血栓部分溶解。经过2~4周的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病情好转后出院。其中高龄、伴内科合并症、CO2气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无病情恶化、复发。结论:加强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科学合理应用抗凝、溶栓等措施,对于术前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术后严密监测,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 3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2例中转开腹,术后无出血、胆瘘、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7d,1例术后第7天(已出院)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溶栓治疗痊愈。结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为LC的相对适应证,术中联合应用吸引器、纱布压迫等方法,可以减少出血,保持术野清晰,容易辨认组织结构,减少和避免术中误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对3207例剖宫产术者加强术前健康指导、术中、术后护理,并对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4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对剖宫产者合理实施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韩喆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3):188+191-188,191
<正>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血管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75%~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是腹腔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流缓慢瘀滞,而腹腔镜术中气腹压力大于下肢静脉血回流的压力,导致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14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回顾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特殊干预,结果:对照组术后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仅1例发生,且栓子检出率及栓子大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特定干预可有效防止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恢复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操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29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恢复操锻炼。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均P〈0.01).腹胀、呼吸道感染率及肩背部疼痛情况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无1例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结论 恢复操能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帮助和促进腹腔残余CO2吸收,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机体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221例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LC的221例中,中转开腹1例,术后发生胆漏1例,术中发现合并胆囊癌1例,术后并发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LC作为一种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应得到普遍推广,但术中精细操作,提高手术技巧,警惕胆囊癌误诊与漏诊,避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动静脉脉冲系统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2006年3月-2008年3月,对76例(7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KA。男25例,女51例;年龄58~79岁,平均66.6岁。左侧41例,右侧35例。患者根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此外实验组术后1~4d不间断应用动静脉脉冲系统,术后5~7d每日应用2次,30min/次。术后7d患者均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发生小腿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13.16%,经给予尿激酶、丹参等药物治疗后完全消失;对照组发生小腿深静脉血栓11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36.84%,经同样治疗后好转。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继发肺栓塞及死亡发生。结论动静脉脉冲系统可有效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应用较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未采用中药预防的32例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探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康脉Ⅱ号胶囊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傅瑛  黄焕玲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20-121,13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将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Routineear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63%(1/38)比15.79%(6/38),5.26%(2/38)比21.05%(8/38),0(0/38)比2.63%(1/3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再手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再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1996年10月~2007年10月,共行75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21例术后并发症行再次腹腔镜探查。结果21例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其中胆漏11例,术后腹腔内出血6例,腹腔积液2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和术后黄疸各1例。除术后黄疸为肝总管横断中转开腹以外,余2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1例随访1—11年(平均6年),无胆道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再手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可行,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康脉Ⅱ号胶囊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32例为观察组,未采用中药预防的32例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抗凝血酶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凝血功能、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探查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改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康脉Ⅱ号胶囊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