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住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类型、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等。结果 共纳入4007例心脏手术患者,死亡77例(1.9%),术后发生AKI 1250例,发病率为31.2%,接受肾脏替代治疗(RRT)者104例,RRT治疗率2.6%;AKI组院内病死率显著高于非AKI组(5.4%比0.3%,P<0.01);AKI后接受RRT(AKI-RRT)患者院内病死率36.5% (38/104)。心脏移植术后AKI发病率最高(73.0%)、院内病死率最高(18.9%),其次为冠状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瓣膜手术(AKI发病率57.8%、院内病死率6.1%)、主动脉瘤手术(AKI发病率52.1%、院内病死率5.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BMI、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术前血肌酐>106.0 μmol/L、术中心肺旁路时间、术中低血压、主动脉瘤手术为心脏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血肌酐>106.0μmol/L、术中低血压是影响AKI后肾功能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尿量恢复是肾功能完全恢复的有利因素。结论 心脏手术后AKI发病率高、预后较差,其发病与围手术期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心脏移植术、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瓣膜手术及主动脉瘤手术为术后AKI发病的高危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术前血清尿酸与三尖瓣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体外循环下三尖瓣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前血清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术前尿酸水平与术后AKI的相关性及剂量反应曲线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230例患者,有43例(18.7%)患者发生术后AKI。在校正多种因素的影响后,RCS分析提示术前血清尿酸水平与术后AKI发生呈现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7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每增加10μmol/L,术后发生AKI的风险增加5%(OR=1.05,P=0.186)。发生术后AKI的风险,以Q1组患者为参照,Q2组患者是4.6倍(OR=4.62,P=0.0952);Q3组是8.0倍(OR=8.01,P=0.0147);Q4组是7.9倍(OR=7.92,P=0.0165)。尿酸浓度分组越大,术后发生AKI的风险越高(趋势性检验P=0.0114)。结论:AKI是三尖瓣外科术后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行PCI患者208例,其中AKI21例,无AKI(NAKI)187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手术参数,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AKI的危险因素。结果与NAKI组相比,AKI组血压(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P〈0.05),手术时间及造影剂通过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均为AKI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流缓慢和PCI及造影剂通过时间是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诱发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行PCI的高血压患者925例,157例发生CI-AKI(CI-AKI组),768例未发生CI-AKI(非CI-AKI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心肌梗死、LVEF、PCI类型(急诊或择期)、对比剂应用剂量及一般药物应用情况等临床资料,以及术前及术后24~ 72 h血清肌酐、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常规、血浆白蛋白含量、血浆球蛋白含量、血脂及血尿酸等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患者PCI术后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CI-AKI组在年龄>70岁、心肌梗死、糖尿病、贫血、急诊PCI、对比剂剂量>200mL、LVEF、LVEF< 50%、Hb、RBC、Hct、术前空腹血糖、总胆固醇、HDL、白蛋白、球蛋白、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不全方面,与非CI-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70岁)、LVEF< 50%、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对比剂用量较大、贫血、急诊PCI以及低水平HDL是高血压患者PCI术后CI-AK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对比剂用量较大、贫血、急诊PCI术以及低水平HDL是CI-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的明确对于CI-AKI高危患者的识别及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较高,探讨CIN的影响因素对术前患者危险分层、针对性干预及降低高危人群CIN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CI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9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4例,根据PCI后CIN发生情况分为非CIN组(n=317)和CIN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植入支架情况、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血肌酐(Scr)、血脂指标、GDF-1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GDF-15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CIN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价GDF-1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CIN的预测价值。结果 (1)CIN组患者年龄大于非CIN组,高血压及糖尿病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Killip分级≥Ⅱ级者所占比例、GDF-15、NT-proBNP高于非CIN组,LVEF低于非CIN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史、饮酒史、用药史、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围术期辅助用药、植入支架数、植入支架总长度、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Scr、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F-15≥1 203.3 ng/L〔OR=3.117,95%CI(1.466,6.629)〕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C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3)GDF-1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CIN的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56〔95%CI(0.800,0.911)〕、1 203.3 ng/L、0.754、0.83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发生CIN者GDF-15水平较高,GDF-15≥1 203.3 ng/L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CIN的独立影响因素,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CIN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行直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是否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分为他汀组(42例)和非他汀组(144例),收集其PCI治疗前和治疗后48~72 h内的血清肌酐浓度,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186例患者中34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8.3%;他汀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vs.21.5%,P〈0.05)。他汀组术后血清肌酐浓度明显低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3±26.0)μmol/L vs.(101.5±28.4)μmol/L,P〈0.05]。术后他汀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非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5±21.1)mL/min vs.(63.9±18.2)mL/min,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I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OR 0.48,95%CI 0.11~0.89,P〈0.05)和肾功能不全(基线内生肌酐清除率〈60 mL/min)、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是CIN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急性AMI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保护肾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提示术前他汀类药物预处理可能具有预防CIN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的急性肾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彤  梅长林 《肝脏》2009,14(3):234-237
急性肾衰竭(ARF)最近被重新命名为急性。肾损伤(AKI),住院肝硬化患者发病率约为20%。其诊断标准是血肌酐突然升高≥0.3mg/dl(26.4μmol/L)或升高达基线值的150%或更高,然而血清肌酐值可能会低估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不全。AKI的常见病因包括肾前性氮质血症(容量不足引起的肾前性AKI)、急性肾小管坏死、肝肾综合征(HRS),HRS是一种功能性肾前性AKI。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由于进行性血管舒张,导致肾血流量降低,非常容易发生AKI,尤其是出现有效动脉血流量下降事件时。HRS可以自发产生,但是常与使血管舒张恶化的事件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有关。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 ury,AKI)是由 AKI网络提出的新概念,指短期内肾功能急剧下降,根据血清肌酐升高的幅度可以分为三期:1期,血清肌酐较基线升高150%-200%;2期,血清肌酐较基线升高200-300%;3期,血清肌酐较基线升高300%,或肌酐基线水平≥4 mg/dL的至少增加0.5 mg/dL,或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 AKI 分期的进展增加[1]。目前 AKI概念被重症监护(ICU)和肾科医师广泛接受。AKI改变了传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概念,但(1)很难鉴别功能性 ARF与急性肾小管坏死,且与肾组织学、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性差;(2)诊断 ARF 血清肌酐要有明显升高, AKI只要血清肌酐轻微增加(≥0.3 mg/d 或超过基线水平≥50%)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AMI患者728例,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AMI患者发生AKI的影响。结果 728例AMI患者中发生AKI共152例(20.9%)。AKI组与非AKI组比较,年龄、糖尿病史、平均动脉压、收缩压、心率、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服用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入院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基础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未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AMI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378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中256例接受急诊PCI,统计分析显示未接受急诊PCI患者的AKI发生率显著高于急诊PCI患者(39.3%比19.5%,P0.01)。结论 AKI是AMI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急诊PCI能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K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院血流感染患者,选取最常见的4种病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34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住院期间生化指标及血培养阳性前有创操作的时间和类型。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AKI诊断标准,AKI定义为48 h内肌酐升高≥26.5μmol/L或1周内肌酐水平增加超过基线肌酐水平的1.5倍。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分析不同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和发生率及预后。结果:348例患者中70例发生AKI,发生率为20.1%。AKI的发生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23.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为22.2%、肺炎克雷伯菌为22.0%、大肠埃希菌为15.1%。与未发生AKI的患者相比,发生AKI的患者基础肌酐为(80.01±37.09)μmol/L,显著高于未发生AKI者[(69.98±46.40)μmol/L](P=0.008),并且发生AKI组患者接受的有创操作更多(70.0%比34.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AKI患者中,有创操作是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3.25, 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80~5.89, P<0.001]。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中AKI发生率(χ2=2.42,P=0.49)、肾功能恢复(χ2=6.40,P=0.09)、死亡(χ2=2.40,P=0.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操作是不同病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后AKI发生率和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尿酸升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28例ACS患者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A组(血尿酸〈260.0μmol/L)、B组(血尿酸260.0~305.5μmol/L)、C组(血尿酸305.5~376.5μmol/L)、D组(血尿酸〉376.5μmol/L)组,观察各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左心室的射血分数(LVEF)、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BF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升高的主要因素。结果四组间性别、吸烟史、BUN、Cr、TG和LVEF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Cr、TG、吸烟史是ACS患者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BUN、Cr、TG水平升高和吸烟可能为ACS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7年3~8月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198例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对术后AKI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发生AKI的患者共50例(25.3%),其中5例(2.5%)需要行连续肾替代疗法治疗。AKI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488.91±105.52)μmol/L和(306.36±69.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4,P=0.0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和阻断时间>60 min后,术前血清尿酸水平>357μmol/L的患者发生AKI的风险增加(OR:9.074,95%CI:1.563~23.783,P=0.021)。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CI:0.877~0.993,P=0.000),尿酸取截断值为355.5μmol/L,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1.2%。结论术前血清尿酸水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心力衰竭(心衰)与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AKI)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5-2015年单纯接受CABG术的8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计算术前有或无心衰患者发生AKI的OR。根据LVEF值对心衰程度进行分级,比较LVEF30%、30%≤LVEF≤49%与LVEF≥50%心衰患者的术后AKI发生差异。结果:共229(27%)例患者患有心衰,其中大约24%发生了AKI,无心衰患者中AKI发生率为11%。调整术前LVEF值与肾功能等指标后,心衰患者发生AKI的OR为1.13(95%CI:1.01~1.24)。与LVEF30%相比,LVEF≥50%的心衰患者发生AKI的OR值为1.31(95%CI:1.07~1.64);30%≤LVEF≤49%与LVEF≥50%心衰患者发生AKI的OR值为1.05(95%CI:0.88~1.27)。结论:术前有心衰的患者CABG术后发生AKI的风险更高,其中,与LVEF保留的患者相比,LVEF严重降低患者更容易发生AK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力衰竭与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于170例首次AMI患者根据入院hsCRP的水平分为G1组(hsCRP≤5.1mg/L,44例),G2组(5.2mg/L38.6mg/L,37例),比较各组心力衰竭发生率。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年中34例(20%)发生心力衰竭。随着PCI术前hsCRP水平的升高,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渐上升(G1组~G4组分别为:9.1%比16.0%比28.2%比29.7%,P均〈0.05);与同组PCI术后1周比较,术后1年时G3组、G4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58.61±10.10)ml/m2比(61.84±9.92)ml/m2,(59.70±11.88)ml/m2比(66.46±10.52)ml/m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28.20±6.55)ml/m2比(31.06±7.14)ml/m2,(27.40±6.49)ml/m2比(31.62±8.03)ml/m2]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52.56±7.58)%比(49.56±9.63)%,(53.19±8.12)%比(48.73±7.11)%],P〈0.05~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sCRP水平是AMI患者发生心衰的预测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052,P=0.003)。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后发生急性脑梗死(ACI)的几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年间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接受PCI手术治疗患者的病例,参考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统计PCI术后2周内的发生率,同时分析急性脑梗死组和未发生急性脑梗死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剖析PCI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发生急性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被认为统计学分析有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9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病人出现急性脑梗死危险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术后低血压、Killip分级≥Ⅱ级、植入支架的数量、房颤。结论患者的年龄、Killip分级≥Ⅱ级、植入支架的数量、房颤、术后低血压等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为PCI术前筛选脑梗高危患者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科重症监护室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至12月所有的住院患者,筛选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的病例共273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AKI发生率为27.1%,病死率45.2%。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X1)(P=0.006)、慢性肝病(X2)(P=0.047)、非手术治疗(X3)(P=0.013)、基础肌酐值>120μmol/L(X4)(P=0.006)、脓毒血症(X5)(P<0.001)、肾毒性药物应用(X6)(P=0.004)。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P=-3.556+1.132X1+1.121X2-0.884X3+0.980X4+1.645X5+2.246X6。结论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一旦发生AKI,其病死率明显增加,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发生AK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有慢性肝病、脓毒血症,基础肌酐值>120μmol/L及肾毒性药物应用者。手术治疗为AKI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提高肾脏病整体预后工作组(KDIGO)诊断标准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应用KDIGO推荐的AKI诊断标准,收集2007年6月—2012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ICU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AKI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脓毒症相关AKI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和影响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在收治的703例AKI患者中,脓毒症相关AKI 395例(56.2%),脓毒症是发生AKI最主要的原因。脓毒症相关AKI患者中,AKI Ⅰ期146例(37.0%),Ⅱ期154例(39.0%),Ⅲ期95例(24.1%)。与非脓毒症相关AKI患者比较,脓毒症相关AKI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更高(25.1±4.9比20.5±6.4,12.9±2.6比10.4±4.5;P值均<0.05)。两组基础血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9±22.2)μmol/L比(83.1±30.0)μmol/L,P>0.05],但ICU期间脓毒症相关AKI组血肌酐更高[(143.5±21.6)μmol/L比(96.2±15.5) μmol/L,P<0.05],进展为AKI Ⅱ期和Ⅲ期的比例更高(63.0%比33.1%,P<0.05),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比例更高(22.3%比6.2%,P<0.05),而肾功能完全恢复的患者比例更少(74.4%比82.8%,P值均<0.05)。脓毒症相关AKI患者90 d病死率高于非脓毒症相关AKI患者(52.2%比34.1%,P<0.05)。随着KDIGO分期的增加,脓毒症相关AKI患者病死率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OR=5.451,95%CI:3.095~9.416)、SOFA(OR=2.166,95%CI:1.964~4.515)和肾脏替代治疗(OR=4.021,95%CI:2.975~6.324)均是脓毒症相关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相关AKI 患者全身疾病严重程度高、肾功能差、病死率高。APACHEⅡ、SOFA和肾脏替代治疗是脓毒症相关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ICU、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分院ICU符合研究条件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63例,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AKI的发生情况、临床危险因素,死亡等预后情况,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KI发生率为16.9%(112/6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再次手术(OR 7.887,95%CI 1.666~37.345)、入ICU血清胱抑素C水平(OR 4.226,95%CI 1.948~9.166)、入ICU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OR 2.928,95%CI 1.503~5.706)、入ICU血清肌酐106μmol/L(OR 3.422,95%CI 1.518~7.714)、术中输血≥400 m L(OR 2.562,95%CI 1.418~4.627)是神经外科重症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AKI患者的住院时间、肾脏替代治疗比例、ICU病死率、院内病死率、90 d病死率明显高于非AKI者(P均0.05)。结论再次手术、入ICU血清胱抑素C水平、入ICU GCS评分≤8分、入ICU血清肌酐106μmol/L、术中输血≥400 m L是神经外科重症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需要机械通气和/或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治疗的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和/或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治疗的危重心肌梗死患者115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15例患者中,康复出院42例,院内死亡73例,病死率63.48%.多因素分析表明前壁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减低(LVEF<35%)、血肌酐升高(Cr>133 μmol/L)、血红蛋白降低(男性<120 g/L,女性<110 g/L)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需要机械通气和/或主动脉球囊反搏支持治疗的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高,前壁心梗、泵衰竭、肾功能不全、贫血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1070例CPB心脏手术患者资料,其中男性570例,女性500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分为非AKI组(n=850)和AKI组(n=220)。翻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合并疾病、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术前血常规、肾功能、CPB及手术情况、机械通气辅助时间、术后24 h输血量等资料。结果与非AKI组比较,AKI组年龄、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体质指数、心功能分级、肌酐、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使用羟乙基淀粉量、术后24 h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等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使用右美托咪啶、主动脉球囊反搏、深低温停循环、CPB超滤的比例以及术后低血压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1.823,95%CI:1.594~3.083)、高血压(OR=1.465,95%CI:1.254~1.762)、术前肌酐≥79.5μmol/L(OR=1.331,95%CI:1.160~3.249)、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10 min(OR=2.104,95%CI:1.326~7.340)、术后低血压(OR=1.988,95%CI:1.358~2.947)是CPB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CPB超滤(OR=0.655,95%CI:0.512~0.871)、使用右美托咪啶(OR=0.573,95%CI:0.339~0.901)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55岁、高血压、术前肌酐≥79.5μmol/L、体外循环转机时间≥110 min、术后低血压是CPB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CPB超滤和右美托咪啶是CPB术后发生AKI的保护因素,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