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幅原辽阔,南北温差大,各地传疟媒介、疟疾流行程度和虫种分布都不尽一致[’]。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对外开放,人口流动频繁,造成了疟疾传妇的有利条件,致使一些地方疟疾疫情回升,甚至乐发流行,出现一些新的流行区*]。为了总结经验,引起社会各方关注,笔者对我国近几年流动人群疟疾情况作一简要综述:l流动人D疟疾1.1回归和外来人员疟出1991年全国有10个省(区)报告有输入性疟疾,其中8个省内的47个县出现由物人性疟疾引起的*发流行点113个;流动人口血栓疟原虫阳性申为当地居民的6-112侍[‘]。1994年华东、华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食蟹猴疟原虫 (P c.)和恶性疟原虫 (P f.)两种抗原在不同疟区人群疟疾抗体检测的实用性。 [方法 ]1997年 5~ 10月在海南省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及河南省单纯间日疟区用P c 和P f 两种抗原测试人群疟疾抗体。 [结果 ]在海南省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P c 和P f 两种抗原检测人群疟疾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7 4%和 31 3% ,其阳性符合率为 83 9% ;河南省单纯间日疟流行区的P f和P c两种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2 3 0 %和 9 7% ,阳性GMRT分别为 42 9%和 2 9 3%。 [结论 ]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P f和P c两种抗原均可用于人群疟疾抗体的检测 ,而单纯间日疟地区则以P c 抗原为优。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疟疾流行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巩固和扩大安徽省疟疾防治成果,收集并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各县的疟防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和疟疾流行情况,把疟疾流行区分为江淮丘陵高疟区,沿江圩区中疟区,淮北平原低疟区和皖南山区低疟区。1990-1997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4‰,1.1‰,0.65‰和0.38‰。详细分析了各流行区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疟疾媒介种类居民生产,生活习惯,防疟的组织结构等对疟疾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989—1991年,在间日疟发病率1/万以下的海安县,对50个间日疟疫点中54例疟原虫确诊病例及周围(半径300m)人群3737人,于发病后半个月和疟疾流行末期分别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同时设10个对照点(距病家1500—2500m).试图从疫点病人及其周围人群的疟疾抗体消长情况,了解低疟区IFA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及疫点内间日疟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7.
为巩固和扩大安徽省疟疾防治成果,收集并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各县的疟防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和疟疾流行情况,把疟疾流行区分为江淮丘陵高疟区、沿江圩区中疟区、淮北平原低疟区和皖南山区低疟区。1990~1997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4、1.1、0.65和0.38。详细分析了各流行区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疟疾媒介种类、居民生产、生活习惯、防疟的组织结构等对疟疾流行的影响。对各种不同流行区应采取的具体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强调对江淮丘陵高疟区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包括加强查治传染源、监测防治蚊媒、完善疟疾疫情报告和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宝安区近年疟疾流行特征 ,评价现行疟防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 1996~ 2 0 0 1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 ,分析疟疾流行特征 ,评价疟防效果。 结果 近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具有如下特征 :(1)疟疾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影响 ;(2 )疟疾发病呈现流动性 ;(3)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各年的 4~ 10月份 ;(4)中、青年人疟疾发病率较高。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 ,疟疾发病率从 1996年的 8.4 9/ 10万下降至 2 0 0 1年的 1.2 4 / 10万。 结论 宝安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 ;目前采取的疟防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西省疟疾流行因素研究和消除疟疾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7年江西省以县为单位疟疾疫情和人口数据、历史流行虫种和传播媒介等资料,建立江西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利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江西省疟疾发病数据分析和时空展示,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发病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950–1975年高峰期、1976–1997年持续下降期和1998–2017年低水平波动期,期间经历了疟疾发病率下降、流行区范围缩小、流行程度显著降低到无本地感染病例的过程。疟疾流行区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转移,最后在平原聚集、滞留、徘徊和消散的过程;疟疾流行虫种经历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向单一间日疟流行,再到输入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流行。传播媒介经历了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等多种按蚊分布的复合媒介地区向中华按蚊单一媒介的变化过程。结论 自2012年起江西省连续多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阻断了疟疾传播,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继发本地传播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深圳宝安地区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宝安区近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1996-2001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 近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具有如下特征;(1)疟疾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影响;(2)疟疾发病呈现流动性;(3)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各年的4-10月份;(4)中、青年人疟疾发病率较高。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疟疾发病率从1996年的8.49/10万下降至2001年的1.24/10万。结论 宝安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防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Ballow(1987)报道给志愿者接种恶性疟子孢子而出现变应性反应,随后检获特异性IgE抗体,推测在疟疾地方性流行区居民有原虫特异性抗体存在的可能。本文首次报道了全疟区人群中存在抗原虫特异性IgE抗体。实验组血清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Sepik东部的一个全疟区对45个成人的血清作流行病学调查中获得的;阴性对照血清从非疟区夏威夷的10个居民获得。抗原用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时空分布特征,为江西省疟疾流行因素研究和消除疟疾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7年江西省以县为单位疟疾疫情和人口数据、历史流行虫种和传播媒介等资料,建立江西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利用ArcGIS 10.3软件进行江西省疟疾发病数据分析和时空展示,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1950–2017年,江西省疟疾发病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1950–1975年高峰期、1976–1997年持续下降期和1998–2017年低水平波动期,期间经历了疟疾发病率下降、流行区范围缩小、流行程度显著降低到无本地感染病例的过程。疟疾流行区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转移,最后在平原聚集、滞留、徘徊和消散的过程;疟疾流行虫种经历了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混合流行向单一间日疟流行,再到输入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混合流行。传播媒介经历了中华按蚊、微小按蚊、嗜人按蚊等多种按蚊分布的复合媒介地区向中华按蚊单一媒介的变化过程。结论 自2012年起江西省连续多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阻断了疟疾传播,达到了消除疟疾标准,但输入性疟疾继发本地传播的风险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3.
近年西藏自治区(简称西藏)林芝地区疟疾疫情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2010年疟疾发病率跃居全国第二。媒介防制是疟疾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然而西藏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尚未定论。本文对既往西藏林芝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西藏疟疾防治提供媒介方面基础的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14.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 15 个乡(镇),人口 14.4 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 200~600 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 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 1988 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 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对辖区内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下称“四热”…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我区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 探索灭疟后期经济开发区的疟疾流行特点为制定灭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从1992 年开始连续5 年对传疟主要媒介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目的是评价三种血清学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在疟疾流行病学评定上的意义。在疟疾流行区血清学试验可用于:(1)确定疟疾地方性流行率(包括种的流行,尤其是年龄特异指数);(2)在疟疾根除或控制措施期间或以后,用以评价疟疾传播程度;(3)疟疾流行病学评价如划出疟区的范围及其幅度,识别和追踪疟点;(4)防疟规划的后期血清学试验有助于检出尚需采取措施的区域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鱼台县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山东省鱼台县卫生局(272300)马骏疟疾流行控制以后,开展疟疾监测,对疟区人口进行病例侦查,对检索出的残存传染源逐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巩固灭疟成果的有效方法。现将鱼台县1988~1996年灭疟...  相似文献   

20.
疟疾是危害我市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历史上疟疾流行十分猖獗,曾出现两次大流行和两次小回升,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经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和加强防蚊灭蚊的综合性措施,在各级有关部门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下,全市疟疾得到了有效控制。为了探索疟疾流行因素,巩固疟防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给疟防后期管理提供借鉴,现将流行因素和防治效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