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和FOS免疫组化法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内的NOS阳性结构的分布及其与膀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FOS表达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发现NOS阳性纤维和终末密集分布于后角Ⅰ层和Ⅱ层,其它部位稀少;NOS阳性神经元胞体与膀胱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腰骶髓(L6~S1)分布区域校相似,主要分布于与伤害性信号传递过程密切相关的后角Ⅱ层、中央管周围灰质(包括骶髓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在此三部位分别有18.7%、11.6%和22.6%和NOS阳性神经元同时呈FOS阳性;有5.56%、2.67%和3%FOS阳性神经元同时是NOS阳性。结合文献和本文结果讨论了NO可能参与脊髓伤害性信号传递和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形态学证明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阐明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内脏初级传入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信息成分,本研究综合运用特异性标记初级传入C纤维的BSI-B4-HRP跨节追踪技术,神经干局部涂抹C纤维毒素CaPsaicin并结合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猫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刺激的成分;同时观察了秋水仙素处理的骶2后根节内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神经元与S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如下:(1)向盆神经注入BSI-B4-HRP,骶1~3后根节内出现平均直径34μm的标记细胞,后连合核内出现密集的标记终末,电镜下证明通过Lissauer氏束进入脊髓内的标记纤维均为无髓纤维;(2)对盆神经进行局部Capsaicin处理,引起后连合核内的SP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明显减少;(3)骶2后根节内BSI-B4-FITC标记细胞有17%同时呈SP免疫阳性;(4)骶2后根节内BSI-B4-HRP标记的盆内脏初级传人神经元的39%同时呈SP免疫阳性。本研究结果在形态学上证实了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它可能是中继和整合盆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低级中枢。  相似文献   

3.
骶髓后连合核内躯体初级传入粗纤维的证明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史娟  张淼丽  李继硕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3):243-247,T043
近 2 0年来的研究表明 ,骶髓后连合核是接受和中继盆腔脏器初级传入信号的重要内脏感觉核团。通过盆神经传入脊髓的盆腔脏器初级传入神经纤维除一部分投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区参与排尿反射活动的调控外 ,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投射于骶髓后连合核。本文作者等又曾发现躯体神经 (坐骨神经、阴部神经 )的初级传入粗纤维有一部分经后索投射于后连合核 ,推测这些躯体初级传入粗纤维可能与内脏传入细纤维汇聚于后连合核神经元并在此进行机能的整合、产生新的神经效应。但是投射于后连合区的躯体初级传入粗纤维 ,必须在电镜下直接证实。为此 ,本研究通过透射电镜及 HRP标记电镜技术探索了阴部神经躯体初级传入粗纤维在后连合核区的存在 ,并用 Philips CM-10 0电镜附件 Measuring装置测量了这种纤维的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通过计算求得了它们之间的比例 ( A/M值 ) ,藉此取得了科学地辨认并确证粗纤维的根据  相似文献   

4.
内脏伤害性传入信息向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投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舌咽、迷走神经向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投射纤维除传递非伤害性内脏信息者外是否也含内脏伤害性传入?尚未见报道。本文综合应用:(1)福尔马林刺激舌咽、迷走神经支配的一些内脏诱导FOS蛋白表达;(2)抽除外周神经节观察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一些与伤害性信息传递有关的神经递质的变化;(3)运用荧光金逆行追踪与免疫组化相结合的双重反应等方法,对大鼠投射至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的舌烟、迷走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中是否含传递伤害性刺激信息的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1)2%福尔马林刺激大鼠软腭、咽、食道和胃后,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有大量FOS阳性神经元表达,这些阳性神经元与舌咽、迷走神经初级传入分布区基本一致。(2)抽除一侧舌咽、谈走神经报及其神经节后,术侧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内SP、CGRP等和痛传递有关的神经肽及BSI-B_4阳性终末与对侧比较明显减少。(3)荧光金微量注入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后,在舌咽、迷走神经节的下节内发现被荧光金逆标的细胞中分别有10%和12%呈SP、CGRP阳性,此两种双重阳性细胞分别占SP、CGRP阳性细胞的33.3%和278%。以上结果提示,三叉神经脊束间质核接受舌咽、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中有一部分传递内脏伤害性信息。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研究了膀胱(内脏)及坐骨神经(躯体)初级传入纤维向脊髓的投射。发现内脏传入纤维和躯体本体觉粗纤维都向S_2—S_4节段后连合核区投射,两者的投射区有重叠。推测内脏传入和躯体本体觉传入的纤维在后连合核可能有汇聚。另外,根据躯体本体党纤维在髓内跨节段分布的范围和位置以及盆腔脏器初级传入的投射位置,结合文献分析和讨论了脊髓后连合核的位置和形态。提出在脊髓内存在着一个和脑部的孤束核在形态及功能上酷似的脊髓后连合核的见解。它在吻侧以对称的狭细细胞带起于胸髓下段,向尾侧逐渐扩大位于Ⅵ层内侧部,到骶髓成为位于中央管背外方的核团,S_3以下两侧者合并形成位于中央管背侧后连合区的较大核团,一直可追踪到尾髓。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内脏初级传入与口面部深层组织躯体伤害性信息是否汇聚于孤束核(NTS)中向臂旁核(PBN)投射的儿茶酚胺(CA)能神经元。本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动物以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注入颈部迷走神经主干跨节追踪,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臂旁外侧核(LPB)逆行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并行FOS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第二组动物以BDA注入颈部迷走神经主干跨节追踪,福尔马林刺激咬肌并行FOS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两组大鼠NTS内的标记细胞和纤维进行了观察。两组实验中,主要在NTS的内侧、中间内侧和连合亚核内观察到重叠分布的TMR、FOS或TH、FOS单标神经元。其中部分TMR逆行标记的或TH阳性神经元呈FOS阳性并与BD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形成紧密接触。提示大鼠NTS内的CA能神经元可能汇聚了内脏初级传入和口面部深层组织的躯体伤害性刺激信息并向LPB投射。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盆腔内脏初级传入的行程和终止部位已有较多的研究,其结果认为主要终止于骶髓_(1-3)的Ⅰ、Ⅷ层及后连合核。史中立等研究证明,HRP注射于大鼠臂旁外侧核(PBL)在骶髓Ⅰ、Ⅷ层和后连合核可追踪到逆行标记细胞。因为PBL已被证明接受弧束核的内脏二级传入。本实验目的在于在电镜水平证实投射到PBL的骶髓Ⅰ、Ⅷ层和后连合核的神经元是否为盆腔内脏传入感觉二级神经元。家猫五只,将10%Ricin CA60 3μl注射一侧盆神经,3  相似文献   

8.
党小荣  张文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3):235-238,T042
应用四甲基罗达明 ( TMR)逆行追踪结合胃肠道福尔马林溶液刺激和免疫荧光技术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孤束核内向臂旁核投射的表达 FOS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进行了观察。将 TMR注入一侧外侧臂旁核后 ,孤束核尾段的背内侧、胶质、内侧、小细胞、中间内侧等亚核和连合亚核内出现较多的逆标神经元。上述各亚核内可见到 TMR,酪氨酸羟化酶 ( TH)和 F OS阳性神经元重叠分布 ,部分神经元为 TMR/ FOS,TMR/ TH和 FOS/ TH双重阳性及 TMR/ F OS/ TH三重阳性神经元。其中 TH样阳性神经元数量最多 ,TMR/ TH、FOS/ TH双重阳性和 TMR/ FOS/ TH三重阳性神经元数量占 NTS内 TH样阳性神经元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 44.2 % ( 6 8/ 15 4)、2 6 .6 % ( 4 1/ 15 4)和 12 .3% ( 19/ 15 4)。本研究结果提示 ,对大鼠胃肠道进行伤害性刺激后孤束核内表达 FOS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臂旁核投射 ,它可能参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9.
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定位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刺激神经元的分布状况。在对照组,仅偶见Fos阳性细胞出现于L6、S1节段脊髓后角(<2个/片),且染色浅淡。将3%福尔马林经插管分别注入膀胱、阴道和直肠造成伤害性刺激时,F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100~260个/片,S1),主要出现于L6、S1节段后角Ⅰ层内侧部、后角内侧缘、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少量散在于后角Ⅰ层外侧部、后角外侧缘、外侧脊核和前角背内侧部。为了确定脊髓内Fos阳性神经元是否向上位脑结构投射,将荧光金(FG)注入一侧臂旁外侧核后,给予膀胱伤害性刺激,结合Fos蛋白免疫组化技术,在后连合核和中间带外侧核发现有FG/Fos双标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FG标记细胞与Fos阳性细胞均主要位于核的背侧部,且FG标记细胞多数同时为Fos阳性,FG/Fos双标细胞占FG标记细胞总数的71.2%(37/52),占Fos阳性细胞总数的14.8%(37/250),提示脊髓内接受盆腔脏器伤害性神经元部分投射至臂旁外侧核。为进一步确定Fos阳性细胞在中间带外侧核定位分布特征,采用NADPH脱氢酶反应(显示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与Fos蛋白免疫组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脏伤害性刺激后大鼠臂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的亚核分布。方法给予大鼠2%甲醛溶液灌胃后,用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臂旁核内Fos阳性神经元在各亚核内的分布情况。结果Fos阳性神经元在臂旁核内的分布具有亚核特异性:外侧核外亚核、Kolliker-Fuse核和外侧核背亚核有大量分布;外侧核中央亚核有少量分布;其余各亚核偶见或未见分布。结论臂旁核的外侧核外亚核、Kolliker-Fuse核和外侧核背亚核在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递过程中起中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福尔马林注射到大鼠上唇左侧口周区皮下,大鼠脑内Fos样神经元的出现及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及空间特异性。Fos样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最早出现时间是注射后30min;1h达到高峰;2h后Fos样神经元数量开始下降;8h后,仅在缰核内尚有少量的Fos样神经元分布,这种状态一直持绩到72h。实验结果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伤害性刺激的传递及调节的结构既包括特异性的传导通路也包括一些对伤害性刺激的调节有关的结构。本实验又在注射福尔马林前30min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然后将10%福尔马林注射到大鼠上唇左侧口周区皮下,1h后发现Fos样神经元的出现受到明显的抑制,但Fos样神经元的分布状况与单纯注射福尔马林者相同。又在注射福尔马林前35min给大鼠皮下注射纳络酮,前30min给大鼠皮下注射吗啡,然后将福尔马林注射到左侧大鼠口周区皮下,1h后发现纳络酮将吗啡对Fos样神经元出现的抑制作用翻转,且Fos样神经元的分布状况与单纯注射福尔马林者相同。这一现象说明Fos的表达与痛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大鼠脑中 FOS的基础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曦  王百忍  段晓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0,16(4):353-358,T011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方法普查了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全脑内 FOS的基础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生活状态下大鼠脑中有广泛而恒定的 FOS表达 ,出现于许多核团 ,如 :孤束核的连合核、内侧亚核 ,脑桥核 ,臂旁外侧核及 KF核 ,下丘 ,丘脑室旁核 ,下丘脑乳头体上核、视交叉上核以及中央杏仁核 ,新皮质等处。另外 ,在外侧网状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A1区 ,舌下神经前置核 ,小脑皮质颗粒层 ,中央灰质腹外侧部 ,腹侧被盖区 ,顶盖前区 ,下丘脑后区 ,外侧膝状体腹侧核 ,外侧缰核 ,尾壳核 ,屏状核 ,视上核 ,隔外侧核 ,扣带回皮质和嗅结节等处也有恒定的 FOS表达。面部皮下注射甲醛后 ,在部分脑区如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 层及下丘脑室旁核等处 FOS表达增多 ,而脑内大部分核团 FOS表达模式未变。本文作者推测 ,这些正常生活状态下的 FOS表达可能与机体的基础代谢以及内脏、躯体功能活动 ,外界刺激如光线、声音等感觉传入活动有关。在分析实验刺激引起的 F OS表达变化时应注意区分  相似文献   

13.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技术与FOS免疫组化(ABC法)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内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分布及其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证明,浓密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纤维和终末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Ⅰ和Ⅱ层,阳性成分呈蓝黑色的带状分布,而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内很稀疏.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与面部伤害性刺激诱发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的阳性神经元在此核簇内的分布节段非常相似,都主要存在于与伤害性传入传递和调控有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并且二者都主要分布于与痛觉调控有关的浅层.约有10~15%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在三叉脊束核尾侧亚核的Ⅲ~Ⅴ层仅出现散在的阳性细胞,除在吻侧亚核的背内缘与孤束核交界处有少量一氧化氮合酶同性神经元外,在三叉神经感觉核簇的其余核区两者均几无表达.本文及文献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对面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 halothane-anesthetized rats, neurons stereotaxically located in the region of the medullary lateral reticular nucleus (LRN) and responsive to urinary bladder distension (UBD)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extracellular electrodes. Most neurons excited by UBD were also excited by noxious stimuli applied to bilateral receptive fields comprising at least half of the body surface. These bilateral nociceptive specific (bNS) neurons exhibited graded responses to graded intensities of UBD. Neuronal responses to noxious UBD wer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sponses to noxious colorectal distension, suggesting a convergence of visceral sensory information in the area of LRN. Bilateral lateral mid-cervical spinal cord lesions virtually abolished activity of bNS neurons evoked by noxious UBD, while dorsal midline lesion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These data support a role for neurons in the region of the LRN in visceral nociception and implicate traditional lateral spinal cord pain pathway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visceral information to caud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y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运用荧光金(FG)逆行束路追踪与5-HT1A受体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DCN)和中间带外侧核(IML)内感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向外侧臂旁核(LPB)发出投射的神经元呈5-HT1A受体免疫反应阳性。将FG注入一侧LPB后,可在腰骶节段(L6-S2)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这些FG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DCN和IML内,以同侧为主;5%福尔马林注入大鼠结肠后,Fos蛋白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腰骶髓DCN和IML,以同侧为主,在同侧脊髓背角I层、II层和深层也有少量的分布。另外,在腰骶髓DCN和IML内,还可观察到大量5-HT1A受体阳性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同时有部分Fos蛋白阳性的FG逆标神经元呈5-HT1A受体阳性。上述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DCN和IML内的5-HT能终末可能对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四甲基罗达明 (TMR)逆行追踪结合 P物质受体 (SPR)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 (DCN)和中间带外侧核 (IML)内的 SPR阳性神经元向外侧臂旁核 (L PB)的投射。将 TMR注入一侧 L PB后 ,可在腰骶(L6 ~ S2 )节段观察到大量红色的 TMR逆标神经元 ,这些 TMR逆标神经元主要集中于 DCN和 IML内 ,多为中型 (直径 2 0~ 5μm)梭形、三角形或多极形 ;SPR阳性神经元也主要分布于 DCN和 IML内 ,并以 IML 居多 ;部分 TMR逆标神经元同时呈 SPR阳性。上述结果提示腰骶髓 DCN及 IML内的 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由 SP介导的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并将之向 LPB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