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文章从六气圆运动角度论述消渴病证治,认为消渴基本病机为水寒土湿木郁,早期表现为阳气向外耗散过程,以燥热为主,晚期则见风火相合兼精虚,阴阳两虚,治疗上总以温水运土达木,但不同阶段也有侧重,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多属中医"消渴"范畴。一般认为,其病理性质以阴虚燥热为主,但临床按一般理法论治,疗效较差。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并挖掘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多属厥阴病,其中水寒土湿,木气下陷,郁而化风为一重要病机。故临床论治多从"风消"入手,并从理论及临床角度对此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3.
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从阴阳圆运动、五行圆运动、六气圆运动、人体之气圆运动几个方面概括了其核心部分,并从天人合一思维、升降学说学术源流角度对彭子益圆运动学说进行了解析。对于阴阳,彭子益先生认为太阳射到地面上的光热就是阳,地面上未照射到太阳的光热就是阴;五行方面,彭子益先生认为一年的大气中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春气属木,中气属土;彭子益认为六气与五行运动有关,风属木,寒属水,湿属土,燥属金,唯火有二,即火与暑,一为君火,一为相火;人体脏腑之气的运动包括疏泄、宣通、收敛、封藏、运化、燔灼,此六者也因一气升降浮沉而成,疏泄、宣通、收敛、封藏、运化、燔灼构成人体脏腑之气的圆运动。彭子益圆运动思想是对《黄帝内经》以来气机升降思想的高度发挥,他以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固有思维,借宇宙自然圆运动之理论述了中医圆运动之理,探讨了人身气机圆运动的规律。彭子益《唯物论的系统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圆运动思想的指导之下,对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进行了精妙阐释,并以圆运动学说对伤寒经方、温病时方、临床病证进行了解析,值得学者重视与师法。  相似文献   

4.
论引火归原——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引火归原之火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研究引火归原的思路:火不归原证的概念;火不归原证的特点;火不归原分型论治;火不归原类证鉴别;引火归原有狭广二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研究表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失衡,无法顺应正常节律来维持血糖稳态,可导致神经内分泌轴异常的血糖波动。这种生物钟节律对血糖的调控与中医圆运动气机升降维持机体动态平衡的观点颇为相似。故文章从"圆运动气机升降"角度,动态阐释血糖波动的病机演变规律,土湿、水寒、火亢、木郁、金燥,脾胃-心肾-肝肺气机失衡,生物钟节律紊乱,是血糖波动的根本原因。有利于揭示中医调整生物节律、维持代谢稳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35-2336
"圆运动"思想是将人体的内在本质看作一个圆,以气机周流循环的角度把握疾病的诊治,是一种高度升华概括的医学思想。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其方药组成紧随少阳病的病机变化,通过补益人体气血、打开受阻气机,使少阳之枢重新回到圆的作用路径上,本质上蕴含着中医"圆运动"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郑钦安医学三书的文献研究及总结,结合圆运动的中医学理论,分析其学术思想中以阴阳为总纲的核心理念和阴阳体用关系。阐释生命活动中阴阳体用关系的圆运动生理;疾病由来土薄龙飞天、水寒龙火飞、水浅不养龙的阴阳运动不圆病理;以及据此医理立法与投方施药的圆运动药理,以体现阴阳圆运动的思想以及恢复其阴阳体用之圆运动形式对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亓涛 《新中医》2020,52(17):177-179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灵魂。在面对复杂疾病时,进行准确的辨证是中医疗效的根本保证。刘完素提出的"气有相兼"学说,以"风、热、湿、火、燥、寒"归纳各种内外因所致疾病或与六气气化相同的各种疾病的病机,在分析复杂疾病的病机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笔者以临床常见的消渴合并胸痹为例,尝试从"气有相兼"角度对其进行病机探讨,认为其基本病机以湿瘀相兼、湿热相兼、热瘀相兼、寒湿瘀相兼、风热瘀相兼为主,可为中医的临床辨证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消渴"一病,今人多认识到"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之病机。从古籍文献看,该病也确为口渴善消所立,其病机与现代医学之糖尿病类似。然而,若将"消渴"病与糖尿病对应起来,每治糖尿病即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入手,投以养阴清热之品,是不恰当的。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及中医体质研究结果,从"脾损为本,湿浊为标"的角度论述了消渴病的另一病机,并认为此为现代消渴病之主要病机。临证从健脾运、化湿浊角度立法遣方,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化生万物的本原物质,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气化运动产生的,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是脏腑调节的重要因素。"气化异常"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关键因素。气化失常,水液运化失司,从而引起人体水湿代谢障碍是泄泻的病机。从健脾化湿,宣畅气化是治泄泻的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11.
彭子益以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提出了"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想要通过正确的方法研究中医,首先必定需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经李可重新点校出版后,笔者勤学苦读,用心体会,积极探索,把该书中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验之于临床。以下病例笔者以圆运动理论浅析于下,并总结个人心得,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如脏腑病机论、气血津液病机论、毒邪病机论等。本文对有关糖尿病的病机及推拿疗法研究进展情况整理综述,以期拓展中医推拿治疗消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圆运动"一词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正式提出以来,近代医家对其多有研究与发挥。"圆运动"理论是中医学对我国古典哲学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当代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文通过对先哲文献所提观点的总结,尝试从四季更迭、节气变化等角度论述五方圆运动的自然规律,阐明天地气机的变化情况,进而结合"天地人相应"的三才医学理念,探究五方圆运动对人体气机周流的影响,并通过经典方剂详细说明它在临证中的运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得,乃克其形。五方圆运动理论指出,疾病出现的原因在于气机的运行出现异常,包括自然气机、人体气机以及二者的相互感应。五方圆运动阐述了天地与人体气机正常情况下的运行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提示五方气机常运失司,可以扰乱圆运动的有序运转,影响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故临证处方用药亦应根据五方病机而有所侧重。知常达变,了解五方圆运动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当代医者从新的角度认识疾病,把握病机,从而达到临证获得更优疗效的目的。笔者通过对五方自然气机圆运动的解读,探讨五方病机与圆运动的关系以及临证运用,旨在探讨中医圆运动理论对疾病防治的指导意义,为当代中医药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医经典《内经》《伤寒论》等详略论述"消渴"病机,启迪后世思学运用。"消渴"病变涉及阴阳气血津液,病位在脾、肝、肾;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水等病理产物为标。机体的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可从阴阳升降、三焦、脏腑等气化角度去统观认识。《内经》为中医之圭臬,其理精义奥,医哲互通,而重述理法。《汤液醪醴论》曰"微动四极",其提要钩玄。通过对圣贤哲学及中医经典浅析,"微"者为天地自然大道之显隐,"微动"是"致中和"之具体运用,"四极"为四方之极,指有天地人之范畴,对应有阴阳内外的时空属性。"微动四极"中医之理有助调阴阳升降气化、气血津液运行、三焦脏腑和畅等作用。古今对消渴(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皆有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英教授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国家中国药管理局李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基地及古中医疑难杂病专科主任,师承著名中医临床家李可老中医。强调"气一元论"指导中医临床,每每收获良效,在患者中口碑极佳。本文中的案例即是依据其学术思想,以益元气、健中气、透寒邪、降浮火为大法,通过使用其所创制的冰火一炉方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浅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岩 《光明中医》2010,25(3):406-40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情进展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认为肾虚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根本,血瘀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且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金元四大家均把"火"看作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密切影响消渴病传变。基于玄府气液学说,刘完素从"火热怫郁"论消渴,并重视五运六气影响;张从正遵从"三消当从火断"之说,同时指出心火的传变规律;李东垣依据"内伤脾胃-元气亏虚-血虚津亏-血中伏火"层次理论,把阴火致消作为主要病机;朱丹溪从"阳有余、阴不足"出发,认为"相火妄动"是引发消渴的关键。四大学派所论消渴火热病机,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丰富了消渴理论框架体系,启发现代中医对于消渴病机的重新认识、学术理论的不断完善,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内伤热证贯用滋阴、清热、降火,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内伤热证的经验:五志之火,疏气降气;血热妄行,降气抑火;肝阳上亢,浊阴不降;气虚发热,土不伏火;肺痨潮热,虚阳外散;虚火上燔,火不归原;阴盛格阳,浮阳外越;足心发热,阴火沸腾;消渴燥热,假热真寒;肿瘤发热,本寒标热。内伤热证的治疗大法:温补、引导、敛固。内伤热证的辨证要领:邪正交争,阴阳盛衰,气机不利,阴证化阳,浮阳外越。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病因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病机以阴虚燥热为基础,中医认为其发病亦不离脏腑之营养物质和津液的代谢紊乱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