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双髋关节手术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例行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术前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B组:术前不用氨甲环酸。分别在患者术前自体血回输后采集静脉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并统计患者术中失血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PT、APTT、FIB、FDP、DD等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液回输联合氨甲环酸对血液凝血纤溶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武辉  全健  雷斌 《安徽医药》2018,22(10):1983-1985
目的 研究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疗效及出血量的影响。 方法 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陕西省中医医院共收治86例行TK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在止血带松动前20 min行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1)溶液100 mL,术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直接注射1.0 g氨甲环酸,引流管夹闭1 h后行负压吸引;对照组患者在止血带松动前20 min行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术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直接注射1.0 g氨甲环酸,引流管夹闭2 h后行负压吸引。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失血量、凝血功能、临床资料及输血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 结果 术后观察组在显性失血量与阴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74,6.519,7.767;P<0.001,<0.001,<0.001);术后两组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及D-二聚体(D-D)等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8,0.786,1.537;P=0.797,0.434,0.128);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及血体积改变等方面明显不同(t=2.128,3.637,14.604;P=0.036,0.001,<0.001);术后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观察组为13.95%,对照组为18.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输血率观察组(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39.53%)(χ2=7.182,P=0.007)。 结论 关节腔和静脉联合应用TXA对人工膝关节手术患者治疗中,有效降低了术后患者出血量,改善了患者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及血体积,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患者术中及术后输血率,且不增加DVT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应用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符合标准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中止血的47例患者作为A组,静脉使用氨甲环酸术中止血的53例患者作为B组。分别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术后第1、3、5天血红蛋白值、红细胞压积、术前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术后5~7 d双下肢静脉超声筛查有无深静脉血栓(DVT)。结果 A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输血量少于B组,未输血患者术后1、3、5 d血红蛋白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h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随访均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静脉应用比较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二者均不增加DVT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白皓  刘磊 《贵州医药》2022,(5):699-70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围手术期出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不予以特殊治疗,观察组在围术期予以氨甲环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情况、输血情况、凝血功能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显性、隐形失血以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人数、输血率、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纤维蛋白(FI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在不影响术后凝血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以及输血,同时还可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内注射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处应用1%氨甲环酸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失血量(575.24±112.74)ml、隐性失血量(467.73±103.44)ml均少于对照组的(985.52±163.48)、(724.89±134.5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D-二聚体(D-D)水平高于手术前,但观察组D-D(302.13±43.14)g/L低于对照组的(582.61±50.2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止血功能与抗纤维蛋白溶解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每组30例,于术前、术后24 h,通过凝固法对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同时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与术前相比[(12.78±0.64)s VS(12.64±0.70)s],术后24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11.41±0.62)s VS(11.63±0.7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3 VS t=47.12,P<0.05)。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两组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3 VS t=47.12,P<0.05);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两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4 VS t=46.42,P<0.05);术后24 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 VS t=46.50,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手术更可能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增加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风险,应在围手术期积极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18):2486-2489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不同用药方案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患者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以行同期双侧TKA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15 mg/kg,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缝合切口前30 min分别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15 mg/kg,静脉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前和术后3 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术后3 d,FIB水平和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侧TKA患者术前3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注射液能降低围术期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85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36例(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和对照组49例(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持续治疗3~5 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1.7%)较对照组(71.4%)高(χ2=5.313,P=0.021);治疗后研究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止血时间均少或短于对照组(t=6.251,8.266,3.733,3.202,5.391,均P <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好转,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62,11.716,10.089,5.915,均P <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7,P=0.436)。结论:麦角新碱联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骨盆骨折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16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8 例.A 组在术中局部外用氨甲环酸;B 组仅给予局部外用等量生理盐水.以术后24 h血红蛋白值、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术后纤维蛋白原值和凝血酶原时间等为评价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可见A组失血量、输血量以及术后血红蛋白值减少量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在骨盆骨折术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降低输血量,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对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围术期失血量控制及安全性。方法 将109例拟行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7例)手术过程中采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静脉滴注,对照组(52例)采用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输血率、血红蛋白(H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术后12h、48h内切口引流量、总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输血率、总输血率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围术期D-二聚体、FIB水平逐渐降低(P<0.05),PT、APTT水平逐渐增高(P<0.05),而研究组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围术期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无差异(10.00% VS 20.00%,P<0.05)。结论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有效控制多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围术期出血,降低输血率,并不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1.
王英明  孔荣  禹德万  朱晨 《安徽医药》2015,36(11):1350-1352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重度膝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氨甲环酸组术中松止血带前30 min静脉应用氨甲环酸10 mg/kg,并于手术结束后经引流管向关节腔注射1.0 g氨甲环酸,夹闭引流管4 h,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的处理为给予相应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引流量并于术后第3天复查血常规。结果 氨甲环酸组术后切口引流量平均约220 mL,与对照组450 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3天复查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氨甲环酸组降低约12.9 g/L,明显小于对照组23.5 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联合关节腔注射可以明显降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孟涛  尚希福 《安徽医药》2015,36(11):1325-1329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因单侧膝骨关节炎就诊并行初次TKA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6例。观察组于术前2周至术后2周口服补充铁剂,术中于松止血带前20 min静脉给予15 mg/kg氨甲环酸,并于切口缝合完毕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1.0 g氨甲环酸+20 mL生理盐水),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人数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前检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FIB、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1天、3天、2周时Hb及Hct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输血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联合应用铁剂和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TKA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患者术后Hb、Hct水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本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中和术后分别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进行治疗,均使用1次,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48 h凝血功能,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统计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引流时间、创面干燥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48 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全血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情况、行走稳定情况、行走距离、行走辅助、伸屈情况、肌力水平得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失血,降低术后引流量,缩短术后引流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对凝血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与利伐沙班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减少出血及预防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入选符合条件的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利伐沙班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量、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失血量和输血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凝血指标、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实验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与利伐沙班联合应用于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同时不影响患者全身的凝血系统,对预防下肢静脉栓塞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手术切口浸泡氨甲环酸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1年4月符合收入标准的需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连续200例患者分为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其中氨甲环酸组97例患者在止血带释放前、假体植入后切口浸泡浓度为1%的氨甲环酸溶液100 m L共5 min,对照组103例患者局部浸润生理盐水100 m 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假体类型、止血带使用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值和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术前和术后HSS评分以及术后24 h引流量和总出血量。在术后必要时B超检查双下肢动静脉有无血栓形成。结果:随访率98%,在总出血量、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术前血红蛋白与术后最低值之差方面,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手术前后HSS改善值、下肢血管血栓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输血率无显著性意义,但是在输血量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浸泡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失血量、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丢失量,在改善术后血红蛋白最低值方面作用显著。可以减少输血量,但是对于对输血率改善不明显。本实验中氨甲环酸浸泡并未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去氨加压素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减少患者失血与降低血栓形成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09年5月间1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对照组):术中常规使用止血带,Ⅱ组(去氨加压素组):术前1 h,给予0.3μg.kg-1剂量的去氨加压素,以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在30~40 min内静脉滴注,术中常规使用止血带,术后第1天、第2天均给予0.3μg.kg-1的去氨加压素,以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在30~4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术前及术后48 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等凝血功能相关因子。结果:Ⅰ组(对照组)和Ⅱ组(去氨加压素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207mL和224±125 mL(P〈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832±166 mL和426±146 mL(P〈0.01),两组的输血量分别是950±295 mL和496±148 mL(P〈0.01),术后观察随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Ⅰ组有2例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Ⅱ组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液学检查结果:使用DDAVP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含量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氨加压素能增强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输血量以及引流量,同时能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安全、有效地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止血与防止术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氨甲环酸给药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的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月行THA的RA 15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氨甲环酸给药情况分为研究1组52例、研究2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1组于术前30 min和术后6 h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研究2组于术前30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术前30 min及术后6 h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观察3组围术期失血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血红蛋白( Hb)水平及围术期Hb最大减少值;分析手术前后手术侧肢体周径差值及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记录术后2周内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结果研究1、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失血量、输血率和输血量均少或低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术后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少或低于研究2组( P<0.05)。研究1、2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和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少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少于研究2组(P<0.05)。3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1、2组高于对照组,研究1组高于研究2组(P<0.05);围术期血红蛋白最大减少值研究1、2组低于对照组,且研究1组低于研究2组(P<0.05)。3组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术前(P<0.05)。3组手术前后手术侧肢体周径差值及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THA围术期内予以氨甲环酸静脉滴注能有效改善RA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且术后血栓事件发生风险较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尹爱民  廖威明 《安徽医药》2016,20(6):1185-1188
目的 分析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给药对其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确诊并收治的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两组均实施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在关节囊缝合后单纯向囊内注射生理盐水混合液,研究组在关节囊缝合后向囊内注射氨甲环酸注射液与生理盐水混合液。术后常规实施抗血栓生成及康复锻炼,对失血量大的患者结合临床进行异体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对比两组术后24 h及72 h的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D-二聚体水平变化幅度。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合计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幅度,术后24 h及术后72 h D-二聚体变化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72 h血红蛋白变化幅度、术后24 h及术后72 h红细胞比容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中6例输血,研究组无输血病例。结论 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给药可显著减少术后引流量,遏制术后出血,从而避免引发贫血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避免输血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同时不会增加下肢静脉血栓风险。  相似文献   

19.
颅脑手术出血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颅脑手术出血量对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将全麻下30例颅脑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10例,A组为对照组,B组患者前给予止血2ku,C组术前给予立止血2ku加6-氨基己酸6 ̄8g,于术前,中终取静脉血,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值。结果A组术中,术终的PT、PTINR值增加,PTT术终,TT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