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左室肥大有关概念左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在病理上可以是左室肥厚,也可以是左室扩大。二者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心肌肥厚是心肌纤维增粗、增长,室壁或室间隔增厚;心脏扩大是指室腔变大、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UCG)对左室质量(Lvm)的检测是近年用于检测左室肥大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人们已认识到Lvm增加是高血压患者产生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本文利用二维与M型超声心动图对Lvm进行检测,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左室内径及心电图检测的左室肥大进行比较以探讨检测Lvm的价值,现介绍如下。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选择70名无高血压病史、无心脏病史,经体检、心电图、X线检查确无左室肥大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4岁。高血压组根据WHO的诊断标准将1990年到我科就  相似文献   

3.
吴琼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71-27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大Q-T离散度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8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出左室肥大者67例,左室正常者113例。采用计算机软件测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离散度(QTd),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室肥大组及左室正常组QTd分别为67.31土13.57和38.8土8.55m(sP<0.00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左室肥大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2.5%,其中复杂性者为64.2%,室速为23.9%,该组中OTd>60ms3项检出率均高于60ms及左室正常组中QTd>60ms者,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提示高血压左室肥大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有一定关系,结合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d可作为评估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了47例被临床证实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心电图改变,房颤3例,左房肥大4例,左室肥厚29例,异常Q波2例,ST-T改变15例,Q-T延长3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传导阻滞17例,低电压9例。心超声和X线胸片示左室肥大39例。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了47例被临床证实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心电图改变,房颤3例,左房肥大4例,左室肥厚29例,异常Q波2例,ST-T改变15例,Q-T延长3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传导阻滞17例,低电压9例.心超声和X线胸片示左室肥大39例.  相似文献   

6.
<正>左心室肥厚是心肌功能细胞肥大所致的心脏扩大和左心室重量增加,它是高血压左室重塑重要的病理变化。国内外学者已开始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左室重塑的关系,本文进一步探讨夜间血压与左室重塑的关系,为EH的危险预测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人群的心电图分析,观察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与年龄、性别、ST-T改变等的关系,初步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常规十二导同步心电图仪检查健康体检人群500例,就其心电图左室高电压,以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现左室高电压者占体检总人数的23.6%(118/500);男性左室高电压发生率为23.5%,女性为23.9%,男女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例左室高电压中合并ST-T改变31例,经心脏超声证实为左室肥厚23例。结论单纯左室高电压对于心电图左室肥大的诊断没有特异性;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合并ST-T改变诊断左室肥大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时的左室肥大,是心脏对后负荷增高的一种代偿机理,它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危险因素。ACE抑制剂,在降压的同时能减轻左室肥大。阿拉普利(alacepril)比卡托普利起效迟,抗高血压作用时间长。 1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大,口服阿拉普利25mg每日2次(必要时增至50mg每日2次),共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作超声心动图。治疗12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均显著下降(p值皆<0.01),心率无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变化,但收缩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1)。左室重  相似文献   

9.
汪晓云  孙小平 《贵州医药》1996,20(6):330-331
对照研究了22种高血压性心脏病(HHD)。24例冠心病(CHD)及8例高血压冠心病(HC)患者心功能与心脏解剖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HHD左室重构以室壁增厚为主,表现为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其程度与左室心肌重量有关,CHD左室重构则以室壁变薄,心腔扩大为主,表现为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其受损程度与心腔大小有关;HC则兼有上述两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质量比值(%PLM)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左室质量比值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静息同步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QTd、左室质量比值和左室质量指数。结果左室质量比值与QTd显著相关,左室质量比值与QTd相关程度明显强于左室质量指数与QTd相关程度。结论左室质量比值与QTd密切相关,可能对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病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终末期扩张型心肌酶病患者施行左室部分切除及二尖瓣成形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手术有有效缩小患者左室舒张末容量,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2.
心得安为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已久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病、快速性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等。近年来发现其具有一些新的用途,已应用于临床各科。现综述报告如下。 1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心得安减弱肥厚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减慢心率,故可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用法是10~20mg,每日三次;病情稳定后,应减量维持。 2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心肌脂肪酸代谢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肥厚的独立性预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立 《天津医药》2003,31(9):572-572
高血压是病理性左室肥厚 (LVH)的最常见的病因。人们认为高血压性LVH的发生可能是使室壁紧张力正常和维持心功能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然而 ,时间过长 ,LVH就适应不良 ,从而导致左室增大和 (或 )左室功能障碍 (LVD)。左室质量(leftventricularmass)的增加是高血压性LVH和LVD的特点。然而高血压患者以同心性肥厚为特点 ,心力衰竭者为典型的偏心性重塑。至今引起心脏肥厚/或功能障碍的病理性重塑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及特点性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的心肌脂肪酸利用 (MFAV)和氧化(MFAO)降低 ,从…  相似文献   

14.
李瑶 《中国实用医药》2014,(29):114-115
目的探索高血压病左室壁增厚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对比分析。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情况。结果心电图和超声检查显示左室肥厚的符合率为62.5%;左室肥大显示70.0%;室间隔增厚为40.0%;室间隔的膜部增厚33.3%。结论对高血压病左室壁增厚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检查,进一步确诊了患者的病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不仅应能降低血压,还应更多关注的是能改善高血压诱发的心血管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左室肥大的消退。动脉高血压是左室慢性压力负荷过重的最常见原因,左室肥大则是心脏对慢性压力负荷过重所起的相应的结构改变。左室肥大的质量一容量比例增加,使收缩期定壁应力和每单位重量心肌耗氧量变为正常。这种适应机理,能使左定在收缩压明显增高情况下射出正常的每搏量。从这一点来看,左室肥大应视为左室为克服心室压力负荷过重的有利的适应机理。1左室肥大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左室肥大是心血管病的严重危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认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阻滞剂对抑制心肌能不全是很有希望的药物。目前对有症状的充血性心机能不全者的心机能改善和减少死亡率已有报告。心肌梗塞后常发生进行性左室扩大、决定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活性化有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连续登载3篇有关肾上腺皮质提取物(ACE)对左室机能不全有效的论文、并进行讨论。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的83个研究机构在左室机能不全的研究中、对4288例无症状的心机能低下者(排出率低于35%)、用ACE阻制剂进行随机双盲试验。Enalapril每日2.5~20mg,观察37.4个月。对照组死亡33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 对45例DC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未显示不同年龄小儿在疗效上有所不同。心电图左室高电压或肥大预后较好,右室占优势或肥大预后欠佳。心律失常与预后无明显关系。左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越低、PEP/ET越大预后较差。用多普勒超声估计的肺动脉压与临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扩张心肌病一旦作出诊断,预后仍极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对左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除电压标准外,1981年 Beach等报道了非对称性倒置 T 波、其非对称性比例≥2.0对左室肥厚或扩张的诊断价值。1984年 Short 等又报道了 T 波终末正向超射与左室肥大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对一组正常人和一组左室肥大病人,以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进行了系统的、对比性、前瞻性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此两个单项标准对左室肥大的诊断价值。对象和方法一.对象(一)正常对照组:共54例。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16—56岁(平均34.8岁)。均无心血管病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证据。(二)左室肥大组:共81例。其中男55例,女26例。年龄16—81岁(平均46.7岁)。  相似文献   

19.
张应碧  汪晓云 《贵州医药》2006,30(8):706-707
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发病过程中左室重建的重要病理改变,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VH的组织学改变包括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增生和血管重构[1]。其发生机制目前争议较大,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近年研究表明:Ⅰ、Ⅲ型前胶原端肽与高血压病LVH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晚近动物实验研究亦发现:LVH受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β)调控[1]。但临床研究报道鲜见。本文同步检测47例高血压病(EH)患者血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E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TGF-1β水平,同时采用日本Aloka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重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源性中期因子(MK)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雄性Wistar大鼠模型45只,随机分为AMI对照组、MK治疗组、假手术组,每组各15只;造模成功后1μg/200g人重组中期因子在梗死周围分5点注射给药。4周后检测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参数,心脏标本检测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AMI对照组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及心肌AngⅡ水平明显增高,而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AMI组相比较,MK治疗组左室质量及左室质量指数、左室截面直径明显降低(P<0.05或P<0.01),LVSP和±dp/dt均明显增高(P均<0.05),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AngⅡ水平也明显低于AMI组。结论外源性的MK应用能减轻AMI后心室重构,可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