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32):152-153
目的:找出护理中发生差错的原因,管理护理安全的有效方法,减少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对耳鼻喉科护士11人次进行护理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采用无惩罚性护理差错上报制度,加强对新护士、护生等的护理安全培训并考核等。结果:11人参加护理安全知识理论考试,及格率96.8%;对新人8次集中的护理安全理论授课,并对其护理安全理论考核,及格率100%;"有心人"3人,为科室杜绝安全隐患12项,护理差错较往年同期减少了52%,护理事故为"0";2名护士科室全年护理安全0差错事故,病人满意度调查点名表扬10次,我科被评为全国耳鼻喉科示范带头科室。结论:护理安全管理的新措施在我科的实施,弥补了不少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护理服务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外科病区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区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有关护理安全的知识培训与考核,举行多样性"护理安全"主题活动。比较实施前后外科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安全护理知识考试合格率及操作率。结果: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护士工作负荷量大、护理安全意识欠缺、安全制度不规范、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有效杜绝了安全隐患30项,护理差错发生率较往年同期下降了12.50%;护士有关护理安全知识考试合格率提高了23.43%;护士参与患者身份确认核对流程执行率为94.67%。结论:为改善科室护理服务的安全性,管理者需要注重加强外科病区的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基层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外科ICU收治患者800例,全部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管理。结果: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管理后,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确保了安全,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实施护理组长负责制,能使ICU护士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是降低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初级护士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其安全服务意识,以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针对医院工作五年内的护士开展阶段性的院科两级规范化培训,结合临床实际,将培训前后护士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考试成绩、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初级护士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操作培训考试合格率从2008年的86.9%提高到2012年的97.5%;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由4%下降至1%,患者满意度从94.5%上升至99%。结论:规范化的护理培训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质量安全,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能够发挥护士潜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并可有效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对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杜绝和防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完善产房管理细节,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发生的方法。方法:查找并分析产科护理工作中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采取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完善产房管理制度,提高护士业务素质,规范书写产程护理记录等方面的相应对策。结果: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纠纷差错、事故显著下降,产妇满意率提高至94.5%。结论:提高产科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产科护理质量监控是确保产科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避免护理纠纷。方法:加强对手术室护士法律知识培训,规范各项护理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服务、证据意识得到增强,能正确处理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使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结论: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避免了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有效地防止了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蒙医护士分层次培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结合中蒙医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状况,按不同年资对在职护士实施分层次培训,设定相应的考核目标.结果:与实施分层次培训前上一年度同期比较,实施分层次培训后,中蒙医护理人员在护理差错(投诉)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院内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等基线调查指标均显著得到改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蒙医护士分层次培训是一种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培训模式,对有效提高中蒙医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与护理管理有直接的联系。管理者不仅要严于律已.更要严格要求管理部属,抓好安全管理,把防止差错事故做为主要任务。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是对护理工作的全面考核,它关系到护土长及全体护士的医德、责任心、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管理水平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几年来为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认真执行护理工作制度标准,制定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并努力做好如下工作。1把好新同志入科关新调入、新分配护士入科后,护土长首先要做好安全教育,带领她们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岗前培训,介绍本院收住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颜色标识在外科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颜色管理方法,对外科病区无菌物品进行管理,采用红黄蓝绿四个颜色来标识相应无菌物品,粘贴在常用无菌物品摆放区域,工作人员掌握各色标识代表的含义,对入住普通外科的300余名患者进行观察,比较使用护理标识前后,护士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率、护理的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颜色标识法实施后,外科病区无菌物品使用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对无菌用品的了解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颜色标识运用到外科安全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护理分层次培训模式在肿瘤科不同层次护士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肿瘤专科护理分层次培训模式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检验.结果及结论:经过对不同层次临床护士分层次专科培训,能最大程度的缩短新进护士的工作适应期,使肿瘤科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轻因不必要的差错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种安全缺陷因素: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语言行为欠规范,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护士素质培训、提高法律意识等管理对策,以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在提升急诊科护士给药风险控制能力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临床诊疗用药安全和管理质量,医院急诊科从2022年开始实施针对性的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从2022年3—9月期间参加培训护士中随机抽选20名,设为培训后研究对象。从2021年2—8月急诊科在岗护士中随机抽选20名,设为培训前研究对象。培训前后评估急诊科护士中医药知识掌握度及给药风险控制能力。从培训前后急诊科接收患者中各随机抽选50例,统计患者诊疗期间给药差错事件发生率,调查患者对科室给药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培训前后数据差异情况,分析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在急诊科临床的开展价值。结果:培训后考核评估所有护士中医药知识掌握度和给药风险控制能力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急诊科患者诊疗期间给药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临床开展规范化中医药知识培训,不仅能提升临床护士对中医药相关知识掌握度及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还能提升其给药风险控制能力,对减少急诊科临床给药差错事件发生,保障急诊患者诊疗用药安全均有重要价值,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夜班组长负责制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08—2009年外科ICU收治患者3 276例,全部实行夜班组长负责制管理。结果实行夜班组长负责制管理后,确保了安全,无差错发生。结论夜班组长负责制是降低护理差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层级质量控制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外科自2019年1月起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资历进行层级划分,设置质控员、护理组长等岗位,不同层级护士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应对层级管理方案,不同层级护士安排不同的培训计划,将培训考核作为重要的评级依据,调动护士的积极性,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外科护理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外科医师及护士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外科病区的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文书管理、专科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外科医师、护士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层级质量控制应用于外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外科的护理管理质量,促进了医护之间的团队协作,获得了医护双方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探讨故障树分析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呼吸内科于2018年1月起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故障树分析法,查找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和改进措施,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实施6个月后,比较实施前(2017年7~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6月)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变化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病区整体护理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由5.00%降到1.67%,患者满意度由88.33%提高到95.00%(P0.05)。结论:故障树分析法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控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完善产房管理细节,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发生的方法.方法:查找并分析产科护理工作中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采取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完善产房管理制度,提高护士业务素质,规范书写产程护理记录等方面的相应对策.结果: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纠纷差错、事故显著下降,产妇满意率提高至94.5%.结论:提高产科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产科护理质量监控是确保产科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支引娟  白改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4,(13):F0003-F0003
探讨外科病区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时制定应对措施。通过探讨护理安全隐患发生原因,如:护理人员不足,责任心不强,业务技术操作不熟练、工作经验不足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促使护理人员增强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和安全护理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从而达到减少事故,杜绝差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外科新护士的整体素质,满足现代护理需求,制定了普外科新护士临床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包括:基本临床知识与技能、普外科专科理论与技术病历书写、药物使用、仪器设备使用、急救技能及应急预案、危重护理等。每周培训,为期3个月,每周考核直至合格。结果:通过全面规范培训及考核,使新护士能较快适应普外科护理要求,能遵守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外科护理理论与技术,落实病人的安全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近三年来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临床护士的防范意识,有效地控制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实施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对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减少护理差错、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区药品管理实施药护协作管理模式的运用效果,以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实施药护协作管理模式,药剂师与护士紧密合作,对病区药品管理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管理病区药品。结果:病区药品的管理得以科学化和规范化,杜绝了药品的过期使用,有效减少了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药护协作管理模式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丰富了护士的药理知识,保证了患者的权益,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提升了医院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