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松 《山东医药》2005,45(10):66-67
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患者:1有明显的、持续存在的、源于肝血管瘤的临床症状;2出现继发于肝血管瘤的临床并发症,如肝血管瘤破裂出血、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现将其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简述如下。1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动脉栓塞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介入治疗手段。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是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肝脏双期CT强化扫描及肝动脉造影均可显示对比剂从周边到中央逐渐填充瘤体,故经肝动脉途径是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可以使药物较好地弥散和破坏CHL内的畸形血管。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和了解病变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2.
肝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低热等。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脏血管瘤的首选方法,但如瘤体巨大难以切除或其它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时,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术则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本文报告12例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顾伟  韩克起 《肝脏》2003,8(4):59-61
肝癌介入治疗一般包括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微波固化、激光热疗、冷冻和氩氦刀靶向治疗等方法[1] ,在减轻肿瘤负荷、防治复发和提高生存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何尽可能地减少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仍是目前肝癌介入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作一概述。一、经导管肝动脉治疗(一 )肝动脉栓塞1.单味中药 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术 ,首要的问题是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和胃癌肝转移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介入治疗的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患者68例,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完成所有随访研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34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和对照组(34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治疗);系统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情况、生存率、生存质量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毒性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t检验,P<0.05,差异显著。结论介入治疗中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较单纯灌注术对胃癌及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率低,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下称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目前其组织学表现已明确,但对其血供来源及治疗方法尚有争议。本文对肝血管瘤的血供研究现状及介入性治疗进展加以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1 肝血管瘤的血供研究 1.1 研究方法 肝血管瘤血供研究方法较多,角度层次不同,各有优劣。主要有术中肝动脉、门静脉捕管造影和/或肝脏染色,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手术切除标本血管铸型等。术中肝动脉、门静脉插管造影和肝脏染色,可分别观察血管瘤与肝动脉、门静脉的关系,直观、清晰。股动脉插管肝  相似文献   

6.
肝癌的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肝血管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力法。无论是在肿瘤缩小、甲胎蛋白下降等疗效的观察,还是在生存率、生存质量的评价方面,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都是确切的。下面就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肝癌介入治疗的进展作简要的概述。 1 介入治疗的原理及其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1.1 介入治疗原理 正常肝脏有两套供血系统,即肝动脉和门静脉,而肝癌的血供主要是来源于肝动脉系统。肝癌的介入治疗是在肝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Seldingeg技术,经股动脉引入动脉导管,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到肝癌的供血动脉,这样动脉导管一端连着肿块,另一端连向体外,我们在  相似文献   

7.
介入治疗是近2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在肿瘤介入治疗方面,特别是在肝癌、肺癌等治疗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和一般肿瘤专科护理的普遍性。我科开展肿瘤介入治疗已1年余。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介入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仅就肿瘤介入治疗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绝大多数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都可采用介入治疗而康复。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临床广泛应用,ASD介入治疗的例数与日俱增,其技术成功率及封堵效果等诸多方面均优于开胸手术。本文报道500例ASD介入治疗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不同微创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随机划分方法 将52例于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微创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6例,前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方案,后者采用射频消融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61.54%和42.3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采用射频消融方案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缓解率明显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肝肾囊肿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洪岩  秦玲  刘阿庆  安霞  宫霞 《山东医药》2002,42(21):40-41
1996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院对 10 5例肝肾囊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硬化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肾囊肿 46例 ,男 2 7例 ,女 19例 ;年龄 18~ 79岁 ;单纯性肾囊肿 38例 ,多发性肾囊肿 6例 ,多囊肾 2例。肝囊肿 5 9例 ,男 2 1例 ,女 38例 ;年龄 34~ 76岁 ;单纯性肝囊肿 45例 ,肝囊肿合并感染 11例 ,多囊肝 3例 ;囊肿 5~12 cm。介入治疗适应症 :1单纯性肾囊肿 :有腰痛、腰胀、血尿等症状或体征 ,囊肿直径 >5 cm或要求穿刺治疗者。声像图特征为肾内见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 ,囊壁回声菲薄 ,后方回声增强、内收 …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治疗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其中以介入放射学为主的综合治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HCC的介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和以局部消融为主的非血管介入治疗,而介入结合靶向治疗更进一步丰富了HCC介入治疗的内涵.本文将分别从HCC介入治疗的不同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评价肝脏血管周上皮细胞肿瘤(PEcoma)与肝细胞肝癌及肝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受试者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肝占位性疾病患者,其中包括肝脏PEcoma、肝癌以及肝血管瘤,分别为8例、38例、34例。回顾性分析上述3类疾病患者一般资料、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并分析超声诊断PEcoma的效能。结果:肝癌组男性患者占比高于PEcoma组及肝血管瘤组,且PEcoma组男性患者占比高于肝血管瘤组;肝癌组患者年龄、AFP以及HBsAg均高于PEcoma组及肝血管瘤组(均P<0.05)。肝癌组边界清晰占比低于肝血管瘤组;PEcoma组、肝癌组病灶形态规则、高回声边缘占比均低于肝血管瘤组;PEcoma组、肝血管瘤组病灶低回声晕、内部回声均匀占比均低于肝癌组,而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占比均高于肝癌组;PEcoma组、肝癌组单发病灶占比高于肝血管瘤组;PEcoma组点状或短线状强回声占比高于肝癌组、肝血管瘤组(均P<0.05)。肝血管瘤组AT、TTP及BTF均高于PEcoma组、肝癌组,且PEcoma组BTF高于肝癌组BTF(均P<0.05);P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送检病理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介入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100例,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16例。本组PCI,明显好转89例(76.72%),有一定好转24例(20.69%),无效3例(2.59%),有效率为97.41%。结论通过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我们采用选择性靶血管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方法治疗颌面部皮肤软组织血管瘤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761-1764
肝细胞癌(HCC)血管介入治疗是不能手术切除HCC的最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随着新型材料和新术式的研发及应用,上述治疗方案也得到改良和优化,诸多临床研究探讨了各种不同方案对HCC的治疗效果并取得系列新进展,为临床HCC血管介入治疗提供新策略和理论基础。现探讨HCC血管介入治疗临床研究领域相关新认知。  相似文献   

16.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治疗(包括肝移植)效果最佳。由于肝癌在起病初期较隐匿,当临床诊断明确时,受肿瘤大小、部位及肝功能等因素的影响,仅20%~30%的患者尚有手术机会,而化疗对肝癌治疗效果甚微。近年来,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效果佳在临床逐渐得到重视。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穿刺肝癌热凝固疗法、冷冻疗法、乙醇注射及放射性粒子置入内照射术,经肝动脉介入的动脉栓塞、放射性微球内照射及栓塞化疗术等。这些姑息疗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同时,有的还为手术治疗创造了时机。  相似文献   

17.
冯峰  张昊凌  王青乐  张志勇 《肝脏》2011,16(4):329-330
由于腹部CT和MRI的广泛应用和慢性肝病患者影像学随访的机会增多,偶然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在这些偶然发现的肝脏肿块性病变中,良性病变多达20%,其中海绵状血管瘤和局灶性结节增生最常见。肝脏良性肿块细分为需要随访或介入治疗和无需进一步研究两组病变。后者包括肝囊肿,海绵状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正常肝脏的局灶性脂肪和脂肪肝时的“肝岛”。肝脏腺瘤虽是良性病变,但因潜在恶变和出血,需要随访,介入治疗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建  王松  李子祥 《山东医药》2005,45(10):64-65
肝癌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二部分:经皮血管治疗技术及经皮非血管治疗技术,前者主要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及经肝动脉门静脉结合栓塞化疗术;后者则指在超声(US)、CT、MR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局部治疗,包括瘤内药物注射与物理损毁治疗。1肝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肝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最主要手段为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主要适用于以右叶为主或肝内多发病灶以及术后复发而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有以下作用:1阻断肿瘤血液供应,使肿瘤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2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效应,减少化疗药物毒副作用。3破坏肿瘤的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而对于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则会选择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姑息手段〔1〕。本文拟对比分析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Budd-chiai 综合征(BCS)即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肝外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的病因。广义的 BCS 是指发生在肝脏小叶下腔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HV)主干和(或)肝段下腔静脉(HIVC)任何性质的阻塞,使肝脏出现淤血、出血、坏死、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至窦后性门脉高压征的临床综合征。BCS 的病因复杂,病理改变和临床类型众多,定位定性诊断有相当的难度,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外科手术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达40%。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