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经行腹痛李×,女,32岁。1984年10月24日初诊。半年前因经期涉水,遂每逢经期则少腹疼痛。诊脉适值经期,少腹冷痛,月经量少,色黯红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伴心烦易怒、两胁胀闷不舒,自觉有气自少腹上冲胸咽,泛恶欲吐、不思饮食、舌暗淡苔白腻,脉弦细。脉证相参,乃寒湿凝于胞宫、  相似文献   

2.
高玉民 《中医研究》1999,12(6):50-51
逍遥散是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系四逆散衍化而成。近年来笔者用于妇科疾病治疗,每每收到较好的效果。1 行经腹痛每于经前或经行间小腹疼痛或少腹胀痛,或阵痛拒按,或伴有胸肋乳房作胀,乳头触痛,心烦易怒,舌苔黄,舌质红,脉弦。属肝气郁结,气通不畅,应舒肝理气、止痛,用逍遥散加川楝子、元胡、香附等,若伴有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黯,质夹血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涩。属气滞血瘀,治疗应行气化瘀止痛。本方加大当归用量,另加红花、川芎、桃仁、元胡、没药等祛瘀止痛。若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色淡…  相似文献   

3.
吴某,女,40岁,2001年10月20日初诊,月经淋漓不净1月余。经量时多时少,偶有血块,伴胸闷胁胀,乳房胀痛,口苦而粘,舌质红,苔黄腻,脉弦偏数。证属肝经湿热下注,冲任失固。治宜清热利湿,泻肝固冲。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黄芩各6g,生山枝、车前子、泽泻、当归各9g,生地、生茜草各10g,砦胡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5剂后,只有少许黑色血,守方再服3剂,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论寒性腹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不完全统计,《金匮要略》中关于寒性腹痛的论述约有13条,多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篇及妇人病篇。本文拟对《金匮要略》所论寒性腹痛进行归纳和探析,以供同道临证时参考。 对寒性腹痛的论述及简析 1.“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与温药服之”、“两胠疼痛”是指两胁疼痛,产生原因是“虚寒从下上也”,即由中阳不足,厥阴肝气上逆而致。  相似文献   

5.
例一:任××,已婚,城市居民。月经前少腹胀满疼痛,胸胁乳房作胀,经量少有血块,色如茶水,腹痛时有恶心,呕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属忧郁伤肝,气滞血淤。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处方:当归、柴胡、香附、橘核、王不留行、玄胡、郁金、白芍各12克,川芎6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另嘱每晚睡前以逍遥散(丸)60粒米酒送下。二诊:服上方四帖后,诸症大减,唯经期少腹仍有痛感。仰上方去当归、白芍、柴胡、玄胡,  相似文献   

6.
奔豚汤(《金匮要略》)由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半夏、生葛根.黄芩、生姜、甘李根白皮组成.原用治肝郁化火之奔豚证.该方主要功能,滋养阴血,调肝和血,清热降逆.笔者在临床中以本方治疗妇科病,获得较好疗效.[经期呕吐]赵××,24岁.1992年8月9日因半年来每次经行时呕吐,腹痛作胀,经服维生素B_6,颠茄片等药治疗未愈.刻诊;经水27天至30天一行,经色淡红有小血块,腹痛发胀欲呕,胃脘痞满,心中烦闷,口苦咽干,头晕昏沉,小便黄,大便稍干,舌质淡红,苔略黄,脉细数,证属血虚有热,胃气不和,治宜滋养营血;和胃降逆.处方:黄芩18g,川芎、半夏各10g,杭芍、陈皮、甘李根白皮、当归各12g,葛根15g,服5剂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已痊愈.按:经期气阴易虚,如肝气横逆肝木乘脾,则腹痛胀呕.虚者多与肝脾胃有关,只顾香燥健脾行气,  相似文献   

7.
方用良附丸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5g,桂枝10g,白芍20g,细辛6g,香附、高良姜各10g,延胡索12g,柴胡、川芎各10g,肉苁蓉15g,火麻仁20g,炒枣仁24g,鸡内金10g,炒麦芽20g,夜交藤30g,炙甘草10g,大枣6枚。每日1剂,水煎2次,早1/3,晚2/3温服。并嘱患者停服其它相关药物。服用3剂后,会阴部疼痛减轻,无局部肿胀感,恶寒减轻,仍少腹冷凉感,较前有食欲.夜可稍寐,大便已行,小便调,舌淡黯,苔白,脉沉弦略紧。证属寒邪渐解,治法同前,重用温阳通脉之品,  相似文献   

8.
全蝎佛手散治疗痛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焱  陈晶 《山西中医》2002,18(5):41-41
1 药物组成全蝎 6 g,当归 15 g,川芎 10 g,益母草 15 g,香附 15 g。用法 :每日 1剂 ,水煎服。经前 3~ 5天服。2 典型病例李某 ,女 ,18岁 ,学生 ,2 0 0 0年 4月 6日初诊患痛经症 3年余。每逢经来必小腹疼痛 ,不能坚持上课。月经 13岁 4~ 5 / 35~ 4 5天 ,今 37天经来第 2天 ,经血紫黯有块、量少不畅 ,小腹痛甚 ,稍坠胀 ,拒按 ,伴呕吐 ,面色白 ,肢冷汗出 ,舌红略黯 ,脉弦。治法 :活血理气 ,通络止痛。予全蝎佛手散 ,1剂 ,水煎服。服药后排出血块较多 ,血行畅 ,腹痛止。继进 2剂 ,已无不适。此后每于经前 3~ 5天 ,服全蝎佛手散 6剂 ,每…  相似文献   

9.
经前出血病证中,以咳血为表现者鲜少.笔者采用丹参赭石汤加减治疗一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王某某,女32岁.1994年3月21日初诊.患者述自1993年9月开始,每於月经前四、五天出现咽痒、咳嗽、咳血;并有胸闷气蹩,心烦,性情急躁等证.咳血量不多,却为鲜血,晨起较甚.待月经来潮后咽痒,咳血即消,经净则前述诸恙亦退.近来逐月加重,赴县医院作胸部X线和血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经中西药对症治疗罔效.刻诊:月经周期尚准,经量少,色暗;现值经前五天,胸乳两胁胀痛,头晕疲乏,心烦急躁易怒,口干而苦,咽痒,阵阵咳嗽,每咳则咳出少量鲜血;舌质红,苔白,脉弦细.证属肝郁化火,灼伤肺络,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处方:代赭石30g,丹参、当归、制香附、赤芍、丹皮各12g,黄芩、醋柴胡各9g,薄荷、炒山栀、甘草各6g.每日1剂,服药期间,咳嗽、咳血减少,服完5剂后,咳血消失;月经来潮,仅伴少腹隐隐刺痛,上方加茜草12g.再服3剂后,月事将完,胸闷胁胀,烦躁,少腹刺痛等症状渐消.嘱早晚分别服六味地黄丸和加味逍遥丸调理善后.随访半  相似文献   

10.
王康民 《陕西中医》1994,15(12):556-556
<正> 1 闭经 黄某,女,28岁。1989年3月16日初诊。患者于7个月前行人流术,术后月经渐少,继而停闭已5个月之久。诊见:面色萎黄,头昏气短,神疲乏力,少腹微胀,遇劳则汗出,舌质淡嫩、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弱。证属气虚血瘀,治宜甘温益气,活血通经,兼益肝肾,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g,当归、首乌、鸡血藤各20g,桃仁、王不留行、杜仲、牛膝、枸杞子、山萸各15g,川芎、红花、乌药各10g,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诸症明显减轻,上方续服10剂后月经来潮,经期6d,经量适中,连续观察4个周期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1 便后腹痛补益中气患者 ,男 ,5 9岁 ,1995年 12月就诊。患者诉大便后必腹痛 6年余。便溏且薄 ,虚努不利 ,便后即感腹痛下坠 ,腹腔空虚 ,需 1h才可缓解。之后体乏虚软 ,少气懒言 ,饮食略少 ;舌淡苔薄或净 ,脉浮大无力 ,关弱不显指。证属脾肺气虚、清阳不升。治疗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处方 :黄芪 30g、人参 10g、白术 12 g、陈皮 10 g、当归 10g、柴胡 6 g、升麻6 g、白芍 12 g、炙甘草 6g、生姜 3片、大枣 5枚 ,水煎服 6剂。二诊诉已无下坠腹痛之感 ,体力渐增。上方加焦三仙各12 g ,继服 6剂。三诊诸证皆除 ,嘱服补中益气丸善其后。[按 ]…  相似文献   

12.
丁甘仁调经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甘仁氏治妇科诸症立有若干治法,诚乃从实践中总结,又用以指导于临床实践,实系精辟之论。为启后学,兹将其调经三法介绍于后: 〔和营调经法〕处方:全当归15g (酒炒),青陈皮、杭白芍、制香附、紫丹参、云茯苓、泽兰叶、茺蔚子各10g,砂仁壳、西红花各5g,月季花6g,每日一剂,水煎服。和营调经法主治经行后期,经量少,色紫黑,夹凝块,面色紫黯,少腹胀痛拒按,血块下后疼痛大减,舌黯黑,脉沉涩等症。其病机为瘀血阻滞,致营气不和而经血不调。方中当归、白芍、丹参和营补血;红花、泽兰、月季、茺蔚子活血行瘀以调经,香附、砂仁壳、陈皮利气疏滞,茯苓化湿健脾。  相似文献   

13.
煎服丹参出现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志刚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2):757-757
煎服丹参出现过敏反应1例宋志刚(河南省开封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封475000)患者女,34岁,教师。于1996年8月24日,因月经不调来我院中医科就诊。处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当归10g,川芎6g,熟地黄10g,赤芍药10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青皮10g,香附(醋制)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9月3日复诊,自述服药后月经来潮,有血块,色暗紫。经期已过,诸症好转。脉细弱,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少,尚有血虚之象。继服四物汤加味,调补气血。处方:当归15....  相似文献   

14.
张扬 《陕西中医》2000,21(12):569-570
1对口疔误治走黄陈某,男,36岁.1998年10月5日初诊.5d前后颈窝部风府穴处有一小疮,奇痒疼痛,用手抓破,剧痛难忍,经某医院予以切开治疗.术后寒战、高热,颈部及面部焮红肿胀,形如芭斗,疼痛剧烈,口渴引饮,神志模糊,给予输液及抗菌消炎、镇痛等西药无效,来我科门诊.证如上述,舌红、苔黄厚而干,脉洪数.此乃俗称对口疔,因过早切开而致疔毒之邪扩散,形成疔疮走黄,遂处六味消毒汤加味.处方:金银花、紫花地丁各80g,当归40g,玄参25g,赤芍,野菊花各15g,黄连5g,水煎服,每日1剂.服2剂后,肿消一半,热退神清.服至7剂后,则肿势全消,饮食增进,精神转佳,后以养阴益气之剂调理.  相似文献   

15.
1先兆流产 广东雷州市某小学一教师,有孕2个多月,腰疼痛,腹痛,阴道流血,曾在本镇医院打针服药治疗3天,诸症依然,有堕胎之虞,家人甚慌.适逢我老同学介绍,电话索要药方.我于是电告方如下:红参10g、白术20g、炙甘草10g、菟丝饼15g、杜仲15g、生黄芪25g、续断20g、阿胶15g(烊化)、莲房炭15g、仙鹤草炭15g、贯众炭20g、升麻炭10g.用法:水煎服,1日1剂,复渣,分早晚服.经服2剂,血止.喜而电告,后又嘱再续服2剂,诸恙消失,后产下一男婴.  相似文献   

16.
王宝玉医师在临床上应用四妙丸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现举例如下. 慢性前列腺炎 患者,男,35岁,于2003年9月13日初诊.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疼痛不利,尿色黄,尿液时有浑浊,伴腰痛和少腹疼痛不适,会阴睾丸偶有坠胀.未系统诊治,近1个月症状明显加重.伴有性功能障碍,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嗜酒史10余年.查前列腺液:白细胞15~20个/HP,磷脂小体(+).诊断: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精浊.辨证:湿热蕴结.予以清热化湿通淋法.方药以四妙丸加减:苍术12g,黄柏15g,生薏苡仁30g,牛膝12g,木香6g,乌药12g,香附10g,王不留行12g,蒲公英20g,玄参15g,木通6g,车前草10g.服药期间禁饮酒及浓茶、咖啡等饮品.服用7剂后,排尿疼痛不利减轻,尿浑浊好转,仍有尿色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减木通、车前草,加当归9g,紫草10g.继续服用10剂,自觉腰痛及睾丸坠胀减轻.再服7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前列腺液白细胞3~5个/HP.效不更方,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杨明亮主任医师 ,出生世医家庭 ,自幼苦读医经 ,博览群书 ,勤求古训 ,继承了其父杨汝骥的精谌医术和高尚医德。曾就读于江西中医学院 ,毕业后行医 30余年 ,学验俱丰 ,兹就治子宫肌瘤验案简介于下。例 1 .赵某某 ,女 ,38岁。低热 (37.5℃ ) ,每于经前一二日或正值经期小腹胀痛 ,两乳微胀 ,经色紫黯有块 ,血块排出后痛缓 ,性情急躁易怒。现正值经期腹痛难忍 ,口略干不多饮 ,舌紫黯、有少许瘀点 ,苔薄黄 ,脉弦数 ,B超检查示有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处方 :红花 6 g,桃仁 1 0 g,赤芍 1 0 g,当归尾 1 0 g,生地黄 1 5 g,川芎 6 g,丹皮 1 0 g,…  相似文献   

18.
一、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年龄最小13岁,最大46岁;月经先期者15例,后期者11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8个月;未婚者19例,绝育手术者17例.40例患者均有性情急躁,善怒,行经前、中期少腹疼痛,胸胁、乳房胀痛不舒,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脉弦或弦细等症状.二、治疗方法 药用桃仁、当归、川芎、元胡各15g,丹参、香附、益母草各30g,枳壳、生蒲黄、灵脂各10g,赤芍20g,甘草5g.每月经周期用药3剂,每日1剂,水煎服,月经前3~4天开始服用.  相似文献   

19.
经行泄泻,乃妇女每届经期出现泄泻,多为脾肾阳虚,或兼肝郁所致,治当健脾温肾,或佐疏肝,兹举2例如下: 一、张某某,女,38岁。1987年7月4日初诊。患者经行泄泻二年,日5—6次,伴少腹胀痛,腰酸痛,月事提前,色红有血块,口淡纳呆,面色无华,舌淡脉濡,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中健脾,佐温肾暖土,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味。处方:党参20g,炙甘草、桂枝各6g,炮附子(先煎)、白术、黑杜仲、干姜各10g。服3剂后次月行经,大便溏泄已失,唯少腹仍痛,喜温喜按,经期仍提前,经量多有血块,食纳佳,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弱,证属脾虚,兼有血虚,守前方去桂枝,加当归6g,生芪20g。又服5剂后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方。笔者用于治疗妇科杂症,疗效颇好。现举例如下:1 异位妊娠 肖某,28岁。百货公司职工。1990年7月18日就诊。停经50天,少腹疼痛2天,B超报告左侧腹部探及3.5×3.0cm肿块,查HCG>400ng/ml,诊断为宫外孕。观少腹疼痛,时轻时重,阴道未流血。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此乃少腹瘀血,治宜活血化瘀。药用:桃仁10g 红花3g 当归 赤芍 川芎 枳壳各10g 丹参20g 柴胡5g 花粉15g 三棱10g 莪术10g,服15剂后,查HCG10ng/ml,原方加黄芪、去花粉,再服10剂后随访,肿块消失,行经2次,一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