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血瘀证是最常见、最主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中医证型。“心主血脉”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涵盖了心、血、脉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基础医学的日益进步,研究者提出中医理论中的“气”与现代医学中的“线粒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中医血瘀证与血小板血栓形成在病理认识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心主血脉”的理论渊源,然后基于“心主血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心主之“心”与能量代谢、心主之“血”与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机制。这对今后冠心病血瘀证的实验探究、中西医结合精准施治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疑难病证的体会和顺县妇幼保健站(032700)田天生近年来对“血瘀”和“活血化瘀”的研究报道较多,颇受临床重视。虽然血瘀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但考其临床所见,“气虚”是导致“血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临床上多种慢性顽固性病患诸如:...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目前肝病血瘀证多局限于血流变学、肝功、病理等方面的研究,而细胞因子与血瘀证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一氧化氮与肝病血瘀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卒中关系密切。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氧不足、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是其导致卒中的主要机制。文章介绍了二者的关系,并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卒中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coranary angiography,CAG)已经成为冠心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金标准”,有关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辨证、特别是血瘀证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分析相关文献显示,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狭窄程度与血瘀证存在密切的关系,血瘀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目前的研究尚存在较多问题:诊斯标准不统一、研究方法简单、单中心研究、样本小、结果不一致。希望能够进行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统一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为修订血瘀证诊断标准提供更为科学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菲  韩萍 《胃肠病学》2007,12(3):176-178
胰岛素抵抗(IR)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成为医学研究关注的重点。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可通过脂肪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或加重组织IR,并损伤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IR被认为是多种代谢疾病、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共同原因。随着对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本质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机制参与了IR和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IR所致的代谢异常和导致IR的某些因素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但IR与结直肠癌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血瘀”之说,始于《内经》,立论于《医林改错》,历代医家论述亦多,特别是经近代医学研究,发展很快,明确了“血瘀”既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在导致血瘀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对实证比较明确具体,而对虚证还不够明确,只是在一些论述中笼统提及瘀而兼虚,如瘀兼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和一些简单的补血、养血、益气、滋阴化瘀等法,因此进一步明确因虚致瘀的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充实血瘀的概念及基础理论,是很有必要的。1 虚可致瘀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循环障碍),出现滞留不行或溢出脉外…  相似文献   

8.
肝为人体的重要生理器官,维持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作用甚大。无论肝之疏泄,肝之阴血阳气职司失常,均会导致血行不利,瘀血内阻,故肝病容易形成血瘀。本文就血液流变学、甲努微循环及球结膜微循环变化特点与肝病血瘀证关系进行探讨,以期建立反映肝病血瘀证的客观指标。1对象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中风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原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AS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焦点内容之一。祖同医学虽然没有“动脉硬化”这一病名,但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以及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散在于“头痛”“眩晕”“痴呆”“健忘”“中风”“真心痛”“脉痹”“胸痹”“脱疽”等各篇中。究其发病机制,则南多种病因所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代谢发生障碍,产生痰、瘀等内生之邪,痹阻血脉,胶结凝聚,形成粥样斑块。近年来,诸学者运用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围绕AS中医痰浊血瘀证候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血瘀探讨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病机及治法。冠心病病人常因病程迁延不愈、长期服药、家庭经济压力、社会因素导致紧张、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血瘀是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重要病理基础,治疗应注重活血化瘀,冠心病病人中血瘀与抑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以疏肝解郁治疗为主,但应考虑血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卒中关系密切。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氧不足、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是其导致卒中的主要机制。文章介绍了二者的关系 ,并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卒中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心肌顿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心肌顿抑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许波宁综述曾定尹审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心肌缺血是否导致心肌坏死是一种“全或无”的关系[1]:缺血程度轻或时间短,心肌没有损害,其功能立即恢复;缺血程度重或时间长,则发生心肌坏死。晚...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的脂代谢紊乱极为常见。脂代谢紊乱又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致B细胞功能衰竭,即所谓的“脂毒性”,促使糖尿病发生发展,如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可见,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密不可分,故现在人们又将此现象称为“糖脂病”。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若再加上高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肿瘤发生和演进过程中的危重阶段。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目标。中医理论认为“气滞血瘀”是肿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瘀证”为肿瘤常见的基本证型,与肿瘤患者微循环有密切的关系;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也有密切的关系。许多活血化瘀药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可有效控制肿瘤瘤体的生长、肿瘤细胞转移着床;可选择性地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从而减少癌转移,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腰背痛”等范畴。根据“肾主骨生髓”及“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的理论 ,传统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在于肾虚 ,或者兼有脾虚。近年来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显示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都明显存在血瘀征象 ,瘀血的存在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就相关问题做一个简要的探讨。1 血瘀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  《灵枢·天年》篇说 :“血气虚 ,脉不通 ,真邪相攻 ,乱而相引 ,故中寿而终也。”《灵枢·营卫生会》篇也说 :“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这里的“脉不通”、…  相似文献   

16.
察同求异:邪毒致肝络瘀阻证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们采用“察同”的思维路径开展肝络瘀阻证及其剔毒通络治法的研究,后来又以“求异”来推动研究的深入。兹论述如下。1从肝病血瘀证到肝络瘀阻证1·1肝病血瘀证的定义与诊断在最初开展脏象肝病研究的时候,我们借助祖国医学“异病同证”的理论原则,注意到“血瘀证”贯穿了现代肝脏的所有疾病,是各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病机[1~4]。随着这一认识的逐渐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了“肝病血瘀证”的临床检测指标研究。同时,根据祖国医学有关“瘀血”的概念探讨了“肝病血瘀证”的定义和诊断标准。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风木之脏…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祖国医学的脾胃是指以消化系统为主的涉及免疫、血流等多系统的功能综合单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在消化功能与动力关系密切,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相当活跃。  相似文献   

18.
蒋秀彩  刘栋 《山东医药》2010,50(21):74-74
痒疹是一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总称,主要损害为风团样丘疹、结节和炎症性皮疹,皮疹往往是孤立的丘疹和结节性损害,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奇痒难忍,难以治疗。现代医学认为,痒疹与变态反应、过敏、内分泌异常、胃肠道功能失调、精神因素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风、湿、毒、虫和血瘀有关。2006—2008年,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方法,采用中药及外用药物治疗痒疹,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廓或肺管的慢性病变导致的肺的循环阻力增加,然后引起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的一种肺心综合征。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微循环严重异常。肺循环阻力增加,缺氧明显,唇甲紫绀,从中医理论讲,其主要病理变化为血瘀所致,即“血瘀症”。我们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l发病机理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与外界相通,其位高,易受外邪侵袭。肺朝百脉而主治节,具有宣发和肃降之功效,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布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冠心病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8年7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80例(研究组)和55例非冠心病非血瘀证病人(对照组),收集病人中医四诊信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M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冠心病血瘀证评分,根据积分高低分为高血瘀证积分组(56例)、低血瘀证积分组(62例)、非血瘀证组(62例)。结果 FMD呈高血瘀证积分组低血瘀证积分组非血瘀证组对照组递增的趋势(P0.05);hs-CRP呈高血瘀证积分组低血瘀证积分组非血瘀证组对照组递减趋势(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D、hs-CRP与冠心病血瘀证积分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MD[OR=-1.396,95%CI(-2.103,-0.689),P=0.000]、hs-CRP[OR=0.732,95%CI(0.460,1.003),P=0.004]与冠心病血瘀证积分依然存在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机体炎症反应是冠心病病人血瘀证形成的病理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