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冠心病有无相关性,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38例在我院住院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期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分为4组,非冠心病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上述人群中有无差别并探讨其意义。结果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在冠心病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显得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作为冠心病组,9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循环酶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观察冠心病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结果冠心病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82例,占91.1%;对照组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4例,占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比较,冠心病患者治疗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12明显升高(P<0.05);叶酸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针对冠心病人群定期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预防性服用B族维生素,可能一定程度上对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85-187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将所选取150例胸痛患者,进行冠心病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不同时期的冠心病,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一定规律性。心绞痛患者其水平有所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至最高。当病情发展至陈旧性心肌梗死时,其水平则下降至心绞痛相同水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以及吸烟的患者,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未有此类合并症的患者。经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不同时期以及其合并症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综合分析患者其他生化指标,提高对疾病诊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阳江市人民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冠心病患者共70例,其中心绞痛36例,为心绞痛组;心肌梗死患者34例,为心肌梗死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患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水平越高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35例,稳定性心绞痛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同型半胱氨酸、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呈正相关(r=0.439,P<0.01),而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呈负相关(r=-0.398,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紊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48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上述患者分别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同时选择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来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改变情况。结果冠心病组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其水平升高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9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及136例无冠心病者的对照组进行研究,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多项血脂含量及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结果:基因型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不相关,对照组及有3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病人A型及V型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VV型纯合子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AA型纯合子(P<0.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V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P<0.01)。血脂含量与同型半胱氨酸基因型无关。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变异相关,其VV纯合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此基因变异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0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分析两者关系。方法:据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结果,确诊76例CHD患者为实验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8例,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CON组),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检测并分析两组血浆中H cy水平。结果:UAP组血浆中Hcy水平明显高于CON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9.
宋静华  张迎怡  孙静  耿婕  赵炳让 《天津医药》2001,29(10):585-586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87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和52例冠脉造影结果未见异常的正常人群做对照,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HCY血浆水平.结果(1)对照组血浆HCY水平(10.29±3.74)μmol/L,较冠心病组(15.02±5.38)μmd/L为低(P<0.01).(2)冠心病组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血浆HCY水平(¨.78±3.91)μmd/L,较≥2支病变组(16.72±5.29)μmol/L为低(P<0.01).(3)冠心病组中有其它危险因素者与无其它危险因素者比较血浆HCY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在冠脉单支病变组较≥2支病变组为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46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期的体检健康者6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检测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实验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HCY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又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的血清HCY水平不同,血清中HCY水平对冠心病的预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冠脉造影病变者64例,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体检健康者及冠脉造影正常者52例为对照组,然后分别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血尿酸水平,并探讨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程度。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Hcy水平、血尿酸水平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冠脉狭窄程度越高,血清Hcy水平、血尿酸水平也越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发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关系,在冠心病及冠脉造影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将同期34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组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陈旧型心肌梗死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出现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可以有效反映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186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18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联用组,每组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针刺组患者穴位针刺治疗,给予联用组患者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心绞痛恢复情况、心电图恢复情况和Hcy水平。结果:在心绞痛疗效方面,联用组和针刺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但是,连用组与针刺组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穴位敷贴联合针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于降低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具有明显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之间有无关联.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中,选取60例经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数据等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例基本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同时抽取晨起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 酸水平,并以表格的形成陈列.结果 在两组受检查的人群中,冠心病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关,对冠心病的发病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比较41例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患者、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122例健康人群Hcy水平和其他有关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Hcy水平、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不同类型冠心病Hcy水平也有显著差异。结论高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Hcy可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还可以预测健康人群罹患冠心病的风险,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6.
血同型半胱氨酸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叶辉  周向京  田耕  李瑛  黄耀辉 《中国医药》2006,1(10):577-578
目的研究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以90例健康对照为对照,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排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因素,受试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与高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相关性(OR=1.631,95%CI1.0,2.8)。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赵鹏  王玮玮  宋执敬 《河北医药》2016,(11):1611-161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2例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非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血浆Hcy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评价冠脉病变程度,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检验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血浆Hcy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正常患者、单纯冠脉斑块患者、单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三支病变患者、冠脉闭塞患者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 =0.564,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5);吸烟、SBP、TC、LDL-C、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越高,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Hcy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以上患者又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所选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越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故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冠心病类型不同分为心绞痛组(4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0例)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测定,比较三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及单支、2支和多支(≥3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心绞痛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0.76±2.03)μmol/L,低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的(12.80±3.69)μmol/L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的(15.76±4.13)μmol/L,且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例、2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例、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例。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8.17±3.17)μmol/L,低于2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14.78±4.11)μmol/L和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的(16.06±4.07)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支和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类型、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存在紧密联系,对于该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疾病不同分为陈旧性心肌梗死(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B组)和稳定型心绞痛(C组),各20例。检测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结果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也高达41.7%。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A组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