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耳聋治肺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共同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与中医的"耳胀"、"耳闭"、"耳聋"、"耳鸣"等疾病相类似.其中"耳胀"相当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耳闭"相当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冬春季节多发,本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儿童患者,对其听力、言语、学习、生理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成为疑难病症。现将有关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认识及治疗综述如]己1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中医将本病归于耳胀、耳闭和耳聋中。中医的耳胀耳闭是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耳闭多为病之久者,耳内如物阻隔,清窍闭塞,听力明显下降,多为耳胀反复发作,邪毒滞留耳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致。其病因病机为:耳胀多为病之初起,多由凤邪侵袭,经气痞塞而致;耳闭多为耳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由邪毒滞留而致,与脏腑失调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干祖望[1]认为本病是鼓室内被中医称为痰饮的分泌物所积潴占领而致。这里的痰饮有风邪之痰、湿浊之痰、脾虚之痰和肾虚之痰。  相似文献   

3.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名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SOM属于中医"耳胀"、"耳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重要的致聋原因之一,临床上以耳阻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中耳腔内非脓性积液等为主要特征。我科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5.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亦称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简称胶耳,为中耳腔粘膜的非化脓性迁延性炎症。多由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或误诊造成,不少病者有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该病为耳科常见病。儿童较多见,常为致聋原因之一,预后之好坏与病程长短、鼓室病变轻重呈正比,目前西医对此尚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法,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冲洗疗法,通常禁用于化脓性中耳炎,而在临床中、常因脓液、痂块等充满鼓室腔,堵塞穿孔及外耳道,致中耳腔通气引流受阻,滴耳剂难以有效接触炎性粘膜面。近年来,我科应用外耳道——鼓室腔冲洗并吸引疗法,治疗急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29耳,疗效显著。 (一)适应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非裂隙状鼓膜穿孔者;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及其急性发作期者;外伤性鼓膜穿孔合并感染者。禁忌证:新鲜的外伤性穿孔,颞骨岩部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大鼠急性中耳炎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麻醉后将50μl肺炎链球菌悬液(1×108CFU/ml)经听泡穿刺注入到大鼠左侧中耳腔(实验耳),右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照耳),分别于注入后1、3、5、7、10、14天各取6只大鼠,行鼓室声导抗测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鼓膜及中耳腔,中耳腔分泌物或灌洗液细菌培养鉴定,中耳黏膜骨壁HE染色切片检查,动态观察大鼠中耳炎的病理变化及病程转归.结果实验耳注入肺炎链球菌后,感染早期(1天、3天)为急性化脓期,见鼓膜充血,中耳黏膜部分坏死脱落,中耳腔蓄积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大量炎性渗出物;感染中期(5天、7天)急性化脓性炎症减退,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黏膜肉芽及纤维增生,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率100%;感染后期(10天、14天)部分实验耳鼓膜色泽恢复正常,听泡内脓液消失,但各有部分耳(2/6耳)转归成分泌性中耳炎表现.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急性中耳炎的大鼠模型,成功率100%,是研究人类中耳炎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不仅可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研究,也可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如意耳炎粉治疗化脓性中耳炎10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且易复发,也是影响听力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往往比较困难。我们自1995年11月至1996年8月应用如意耳炎粉治疗化脓性中耳炎101例,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研究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耳内胀问、疼痛、听力减退。②耳流脓,在1月以内者。②鼓膜充血或鼓膜充血并有穿孔伴脓液从穿孔部挑动注出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包括急性发作,乳突根治术后术腔感染):①耳流脓在1月以上。②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有脓性分泌物。③听力下降。符合以上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条件者纳入观察及对照组病例…  相似文献   

9.
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儿童中耳炎的分型 一、急性中耳炎 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二、分泌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分为伴胆脂瘤型中耳炎和不伴胆脂瘤型中耳炎(不含先天性中耳胆脂瘤).  相似文献   

10.
双孔式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孔式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6例报告陈小宁鼓膜穿刺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方法之一,其能有效地减少中耳积液,明显地改善耳内阻塞感,提高听力。但由于中耳腔负压过大,常规鼓膜穿刺法不易尽量地抽吸出中耳积液,如抽吸过猛,常可引起患者耳内疼痛,甚则眩...  相似文献   

11.
清开灵定期鼓室灌洗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常见病,主要特点为中耳腔内渗出性非化脓性积液,导致听力下降。发病早期若能得到适当处理疗效良好,如拖延日久则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不易逆转的病变。1992年5月~1994年9月间,我院采用纯中药制剂清开灵液定期效定灌洗后充气治疗52例56耳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报告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选择标准为:(1)经过3次以上鼓膜穿刺(未注入药液)再次复发者;(2)鼓膜穿刺抽液1~3次治愈,后来再次复发且连续2年以上者。(3)非邻近部位占位性病变引起的;2.对象:共5…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总结分泌性中耳炎治疗近况,以期探讨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现临床上大多采用药物、鼓室穿刺注药、鼓膜置管等治疗,但后两者又有继发感染,鼓膜及鼓室硬化等并发症,故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口服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我科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喷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指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一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不伴有鼓室和乳突急性感染症状及体征[1,2]。中耳腔的持续积液影响鼓膜动度,形成对声音传导的屏障,从而引起听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发病之一,临床上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和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对于SOM的治疗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基础研究探讨的课题。我科近两年来对确诊为SOM患者,利用纤维鼻咽镜及其图像分析系统,动态观察咽鼓管咽口的开闭情况,并在镜下经纤维镜活检口于咽鼓管咽口处注药、吹张,同时辅以耳正压治疗,外耳道内微波照射等无创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粘连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连性中耳炎黄德亮粘连性中耳炎是中耳慢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Zolner认为粘连性中耳炎是中耳疾病长时间存在的非化脓性封闭形式,Wulstein认为其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终末期,Vartiainen等把其看作是慢性中耳炎的非化脓性形式,Sirala认...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 edia,SO 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如积液粘稠呈胶冻状者,又称为胶耳。中医称为“耳闭”。本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国际上曾于1975、1979、1983年召开了三次关于SO M的专题研讨会,但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中耳负压学说】中耳负压状态→粘膜水肿、渗出→中耳积液。导致中耳负压的因素有:咽鼓管通气功能,中耳粘膜气体交换功能,乳突气化程度,中耳的清洁功能,中耳粘膜厚度,…  相似文献   

18.
中耳积液中已检测出多种物质,如内毒素和细胞素。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的一种成分,具有可致炎症的多种物质活性。细胞素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其它细胞产生的糖蛋白,系有效力的炎症介质。中耳积液中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素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它主要由对微生物和内毒素刺激起反应的巨噬细胞产生。中耳腔和咽鼓管都是上呼吸道的一部分,大量研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URTI)有关。为阐明伴有URTI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耳积液中的内毒素和TNF-α的作用,收集101例2~12岁患儿的140耳中耳积液样…  相似文献   

19.
重视循证医学研究,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多发病之一,尤其在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与体征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1],若治疗不当将导致儿童听力障碍及言语发育不良.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目前众多学者认为SOM的发病与咽鼓管形态发育和功能不良、变态反应、免疫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法较多,治疗的关键是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如处理不当,可致鼓膜内陷、 鼓室粘连硬化、听力障碍[1]。2002 年 10 月~2003 年 10月, 我院采用非接触式 KTP激光鼓膜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0例48 耳,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