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复张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对比研究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ARDS患者心脏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控制性肺膨胀法对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2例血流动力稳定、无心脏疾病并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进行肺复张,其中肺内源性组(ARDSp) 10例,肺外源性组(ARDSexp) 1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40 cm H2O,维持30 s,肺复张前及结束后30 s立即使用M型超声探查双侧心室内径,三尖瓣收缩期位移(TAPSE),组织多普勒法了解左右心室的心肌收缩力.监测同一时间点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力等指标.肺复张前及结束5 min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患者肺复张前后的氧合指数分别为(130±38)mm Hg和(180±62)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在复张终止时均发生下降(P<0.05),稍后恢复正常.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和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在肺复张结束时均下降,与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尖瓣环前叶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M)在复张前后无明显波动(P>0.05).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平均血压变化和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百分比具有相关性(r=0.61,P<0.0l).ARDSp组和ARDSexp组组间比较肺复张前后心率、血压、心室内径、SM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肺复张过程中观察到短暂的平均血压的下降,其与心脏前负荷的改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内毒素先后 2次致伤大鼠 ,建立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18只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内毒素组 (10只 ) ,大肠杆菌脂多糖 (L PS,1mg/ kg)腹腔注射 ,16 h后机械通气下气管内滴入 L PS(1mg/ 0 .5 ml)。对照组 (8只 ) ,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替代 L PS。气管内滴入后每 0 .5 h监测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值的变化 ,当达到 ARDS的诊断标准 (氧合指数 Pa O2 / Fi O2 ≤ 2 0 0 mm Hg)后 1.5 h放血处死动物。并开胸取肺进行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内毒素组中 8只大鼠达到 ARDS诊断标准。Pa O2 / Fi O2 在滴注 L PS后逐渐下降 ,在 ARDS时、ARDS后 0 .5~ 1.5 h较基础值降低非常明显 (P<0 .0 1) ;与对照组相比 ,两组 Pa O2 / Fi O2 基础值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但在 ARDS时、ARDS后 0 .5~ 1.5 h,内毒素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 (P<0 .0 1) ;内毒素组 Pa CO2 在 ARDS时、ARDS后 0 .5~ 1.5 h较基础值升高非常显著 (P<0 .0 1) ,在相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也非常显著 (P<0 .0 1) ;两组在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 (MAP)、中心静脉压 (CVP)无明显差异 ,组内各时间点相比也无显著改变 (P>0 .0 5 )。内毒素组当 Pa O2 / Fi O2 ≤ 2 0 0 mm Hg时 ,肉眼观察肺组织可见大量的粉红色出血点 ,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控制性肺膨胀(S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吸痰后肺复张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三峡医院急救ICU科2012年9月~2014年1月的ARDS患者40例,随机分为P0、P1、P2、P3、P4组,每组各8例,分别采用0、30、35、40、4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压力进行肺复张。记录患者吸痰后SI肺复张的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P1、P2、P3、P4组肺复张后肺容积、肺动态顺应性(Cd)值明显高于P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P2、P3、P4组肺复张后肺复张后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均压(Pm)、气道平台压(Pplat)明显低于P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P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1、P2、P3、P4组实施SI后其平均动脉血压(MAP)、平均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与P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3、P4组心率(HR)分别与P1、P2、P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35 cm H2O为实施SI治疗ARDS患者的适合压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乌司他丁20万U溶于500 m 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以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肺功能情况显著改善[呼吸频率:(21±3)次/min比(25±3)次/min;Pa O2:(89±10)mm Hg(1 mm Hg=0.133 k Pa)比(75±4)mm Hg;Pa CO2:(43±4)mm Hg比(51±4)mm Hg;Pa O2/Fi O2:(336±30)mm Hg比(279±2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3)分比(1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18.0%比36.0%;4.0%比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ARDS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肺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鄢永安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58-3959
目的:分析肺复张通气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潮气量通气联合一定程度个体化正压通气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通气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肺复张通气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记录肺复张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2、PaO2/FiO2、PaCO2分别为(115.3±21.65)mm Hg、(192.7±45.25)mm Hg、(40.4±11.25)mm 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肺复张后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16.6±13.85)次/min、(82.3±7.41)mm Hg,与复张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肺复张通气法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确切,能较快地提高血氧分压,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高频震荡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开放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高频震荡通气(HFOV)与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两种模式实施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患者血流动力学、肺损伤指标、氧代谢指标及气压伤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行机械通气及有创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20例,随机实施HFOV或CPAP模式肺复张,每隔4h复张1次,每次持续40s。HFOV组实施持续肺充气(SI),先将平均气道压(MAP)调至比常规机械通气时的MAP高2cm H2O,将MAP快速升高至35cm H2O,持续40s后回到SI前的水平。CPAP组呼气末正压(PEEP)在10s内升至35cmH2O,持续40s,于5s内PEEP降至10cm H2O,恢复基础通气模式。记录复张前后的肺损伤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复张时的心排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PaO2/FiO2均明显改善,而HFOV模式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HFOV组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行肺复张时两组CI均轻度下降,CVP均轻度增加。HFOV组复张第20s CVP开始升高,并维持高水平至复张后30s,复张第40s时CVP值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在复张第20s开始下降,第40s下降值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停止复张后60s基本恢复至复张前水平。CPAP组CI及CVP出现相似变化,但在第20s即出现显著差异(P<0.05),并于停止复张后120s基本恢复至复张前水平。两组均无气压伤发生。结论肺复张策略对于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HFOV模式进行ARDS肺复张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肺的损伤及氧合的改善优于CPAP模式。  相似文献   

7.
刘小毅  刘慧  冉慧  钱竹  郑祥德 《四川医学》2019,40(9):947-951
目的探究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在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11月,抽样选取我科收治的重度ARDS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祛痰、抗感染、镇痛、镇静、营养支持、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low tidal volume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TV)、振动排痰、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复张、重症监护等治疗,治疗组氧合指数(PaO2/Fi O2)≤100 mm Hg(1 mm Hg=0. 133 KPa)时改为APRV,对照组仍继续使用LTV。观察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 O2)≤100 mm Hg时及1天(d)后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Fi 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医学科(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入ICU时,两组患者的年龄、HR、MAP、呼吸频率(R)、p H、PaCO2、PaO2/Fi O2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发展为重度ARDS时与1d后比较,对照组患者p H、PaCO2、PaO2/Fi O2、HR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患者p H、PaCO2、HR、MAP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与治疗组重度ARDS时和对照组重度ARDS 1d后比较,治疗组患者APRV 1d后PaO2/Fi O2[(152. 5±36. 72) vs.(71. 3±15. 78);(152. 5±36. 72) vs.(73. 2±17. 29)]均明显升高,且差异统计有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死亡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死亡率为53. 3%,对照组死亡率为60%。结论重度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APRV,能够避免肺损伤发生,改善低氧,且不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治疗原发病赢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行肺复张对心脏外科手术后低氧血症患者氧合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ICU 2016年12月—2018年2月行手术治疗且术后2 h内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PaO2/FiO2)<200 mmHg(1 mmHg=0.133 kPa)的3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递增法行肺复张治疗,比较肺复张前(T0)和肺复张后0.5 h(T1)、1 h(T2)、2 h(T3)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OI的变化及记录肺复张过程中PEEP 12 cmH2O及20 cmH2O时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PEEP递增法行肺复张治疗后T1、T2、T3 OI较治疗前T0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PEEP 12 cmH2O时心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EP 20 cmH2O时心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EP 12 cmH2O及20 cmH2O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未达到终止实验的要求,患者术后24 h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结论:早期PEEP递增法行肺复张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低氧血症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罗旭  桂水清  欧阳瑛 《河北医学》2010,16(4):390-392
目的:评估肺复张后,呼气末正压(PEEP)递减试验选择的最佳PEEP维持氧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2例已行机械通气1.2±0.4d的ARDS/ALS患者,镇静后采用控制性肺膨胀方法(CPAP40cmH2O,维持40s)给予肺复张,最多3次,使PaO2/FiO2升高〉20%。肺复张后,PEEP设定为20cmH2O,然后降低FiO2直到SpO2为90%-94%,然后逐渐降低PEEP,每次2cmH2O,直到SpO2低于90%。在SpO2低于90%之前的PEEP被认为是最佳PEEP。再进行一次肺复张后,PEEP和FiO2设定在试验所得的水平进行机械通气,并观察6h。结果:肺复张后,所有病人的PaO2/FiO2均提高50%以上。最佳PEEP下的PaO2/FiO2是211±79mmHg,复张前为135±37mmHg(p〈0.001),并且PaO2/FiO2维持了6h。FiO2复张前为0.54±0.12,6h为0.38±0.12(P〈0.001),PEEP复张前为11.9±3.0cmH2O,6h为9.1±4.7cmH2O(P〈0.011)。结论:肺复张改善氧合的效果可以被PEEP递减试验测定的最佳PEEP有效维持6h。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进行脊柱手术的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应用AHH联合CH;对照组常规补液。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补液量及尿量;两组诱导前(T0)、AHH后(T1)、手术结束(T2)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两组T0、T1、T2和术后1 d(T3)时两组血红蛋白(Hb)含量和血细胞比容(HCT);两组T0、T2时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由手术医师对两组术野进行Fromme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失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输液量及尿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0)。②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T1时观察组MAP较T0时降低[(86.9±15.8)mm Hg(1 mm Hg=0.133 kPa)比(68.9±14.1)mm H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1000,P=0.0000),且低于对照组T1时[(68.9±14.1)mm Hg比(85.6±14.4)mm Hg],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2773,P=0.0000);T1、T2时观察组CVP值较T0时升高[(10.8±1.6)、(11.1±2.3)cm H2O比(7.5±1.3)cm H2O(1 cm H2O=0.098 kPa)],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9.6044、8.1757,P=0.0000),且高于对照组同时相[(10.8±1.6)cm H2O比(6.9±1.4)cm H2O,(11.1±2.3)cm H2O比(8.6±1.7)cm H2O],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0064、5.2446,P=0.0000)。③观察组T1时Hb和HCT低于对照组[(99.8±13.9)g/L比(121.6±14.5)g/L,(27.1±3.9)%比(38.7±4.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6.6115、12.2998,P=0.0000),观察组T2时Hb低于对照组[(88.8±13.1)g/L比(108.3±14.6)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9647,P=0.0000),观察组T1、T2、T3时Hb低于T0时[(99.8±13.9)、(88.8±13.1)、(98.6±14  相似文献   

11.
李晓峰  尤伟艳  匡重申  何永来 《吉林医学》2013,34(15):2875-2877
目的:观察并比较压力控制法(PCV)和持续气道正压法(CPAP)肺复张对ARD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RDS患者随机分为PCV和CPAP肺复张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复张前、复张后5 min、30 min及1 h的PaO2/FiO2、Cst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肺复张后两组患者PaO2/FiO2、Cdyn均上升(P<0.05),两种复张方法对氧合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V组Cdyn在肺复张后5 min、30 min较CPAP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肺复张后5 min、30 min平均动脉压下降,心率、中心静脉压上升,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均于肺复张后1 h恢复(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和PCV法肺复张均能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和Cdyn,其中,PCV对Cdyn改善更为明显。两种肺复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短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大剂量组患者21例以100 mg/kg(体重)标准给药,小剂量组患者35例以40 mg/kg标准给药,统计对比相关指标。结果初次用药后60 min,两组Pa O2高于治疗前、Pa CO2低于治疗后,大剂量组Pa O2达(89.3±11.7)mm Hg高于小剂量组(80.2±11.2)mm Hg、Pa CO2达(44.0±6.4)mm Hg低于大剂量组(49.0±8.2)mm Hg,大剂量组用药例次率104.76%、并发症例次率38.10%低于小剂量组208.82%、47.06%,大剂量组呼吸支持时间(5.2±1.4)d、氧疗时间(8.2±3.0)d、住院时间(25.3±5.3)d低于小剂量组(8.8±1.9)d、(14.0±3.1)d、(35.8±4.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运用PS治疗NRDS虽可增加并发肺部炎症风险,但收效更高,有助于患儿呼吸功能恢复,进而缩短疗程,降低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董金枝 《中外医疗》2014,(34):181-18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80例来该院治疗的患者资料,并将其随机分成两个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实验,将常规护理方法运用于对照组,而将综合护理的治疗方法运用于实验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92.9%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78.6%)(P〈0.05);实验组治疗后p 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Pa O2指标为(84.52±9.48)mm Hg,低于对照组(66.94±3.16)mm Hg(P〈0.05);实验组Pa CO2为(45.39±3.17)mm Hg,低于对照组(54.32±5.73)mm Hg(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发病率较高,且多数患者伴有呼吸衰竭,临床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理想,且患者治疗过程中联合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血气,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镇痛对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病人炎症反应及肺氧合功能影响。方法 在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肺癌病人56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麻醉诱导前,P组将帕瑞昔布钠40 mg以生理盐水2 mL稀释静脉注射,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术中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均采用吗啡自控静脉镇痛24 h。观察两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4 h吗啡用量;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及术后24 h(T4)采集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 L-6)、白细胞介素8(I L-8)及肿瘤坏死因子A(T NF-A)水平;在T0、T2、T3、T4时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氧分压(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24 h吗啡用量明显减少(t=3.205、3.523,P〈0.01);术中丙泊酚用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T3、T4时I L-6、IL-8、T NF-A水平均显著升高(F=9.552、407.411,q=7.636~14.521,P〈0.01);与C组比较,P组T1、T2、T3、T4时I L-6、IL-8和T NF-A水平降低(t=2.249~13.546,P〈0.05)。与T0时比较,C组T2、T3、T4时PaO2/Fi O2比值显著降低(F=10 3.13,q=6.123~8.357,P〈0.01),P组仅T3时PaO2/Fi O2比值显著降低(F=5.092,q=4 5.06,P〈0.01);与C组比较,P组T2、T3、T4时PaO2/Fi O2比值明显升高(t=2.469~3.170,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镇痛可抑制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肺氧合功能,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中血气指标控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预后的方案。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76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血气中p H、Pa O2、Pa CO2等指标的控制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参数治疗组(A组)及低参数治疗组(B组)。A组为控制p H 7.40±0.05、Pa O2(70±5)mm Hg、Pa CO2(55±5)mm Hg范围内,B组为控制p H 7.35±0.05、Pa O2(60±5)mm Hg、Pa CO2(60±5)mm Hg范围内。观察两组所需呼吸机参数、撤离呼吸机时间、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二次插管率等的差异。结果 B组所需吸入氧浓度[(29.5±1.5)%比(35.5±4.1)%]、潮气量[(5.9±0.9)m L/kg比(6.9±1.5)m L/kg]、压力支持[(12.2±1.9)cm H2O比(13.5±2.6)cm H2O]等呼吸机参数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所需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A组[(128±32)h比(180±54)h,P0.05]。撤离呼吸机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率(20.7%比48.9%)、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6.9%比21.3%)以及二次插管率(3.4%比14.9%)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低吸入氧浓度、小潮气量、低压力支持,使患者血气指标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氧分压并允许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可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肺复张联合小潮气量治疗ARDS患者,探讨该治疗方法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RDS患者病例资料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接受肺复张联合小潮气量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小潮气量保护性肺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院(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小时复查血气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气pH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意义。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PaO_2/FiO_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肺复张联合小潮气量治疗ARDS患者可能有利于改善肺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床后倾的不同角度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4月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摆好膀胱截石位,询问患者自觉舒适,开始麻醉诱导插管,气腹后手术开始,观察组将手术床后倾10度,对照组将手术床后倾20度。术后送回病房,统一取床头摇高30度半卧位。观察常规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监测;气腹后30 min(T1)、60 min(T2)的气道峰压(Paw)、血气:pH、PaO2、PaCO2、SpO2、BE 等;手术时间;手术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气腹后60 min MAP、HR、Paw 分别为(99.2±12.3)mm Hg、(91.0±12.6)次/ min、(22.6 ± 3.7)cm H2 O,对照组分别为(111.0±11.2)mm Hg、(102.2 ±11.2)次/ min、(25.4±3.1)cm H2 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气变化:观察组 pH 值为(7.37±0.07)、PaO2为(210.3 ± 46.1)mm Hg、PaCO2为(39.7± 5.3)mm Hg、SpO2为(98.9±0.8)%、BE 为(-4.4± 0.7)mmovl/ L,对照组 pH 值为(7.28±0.05)、PaO2为(176.4± 46.2)mm Hg、PaCO2为(47.1 ± 4.5)mm Hg、SpO2为(96.1 ±1.2)%、BE 为(-5.4±0.9)mmovl/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剧烈呛咳喉气管支气管痉挛、球结膜充血水肿短暂失明、恶心呕吐返流误吸窒息、舌后坠呼吸抑制寒战、肠胀气烦躁对镇痛泵效果不满意等:观察组10例次,占33%,对照组18例次,占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控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头低脚高位床后倾的角度〈10度对预防其呼吸循环等相关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例,根据患者应用通气方式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及无创正压通气组(观察组),两组各36例。评估两组通气4 h和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气4 h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82.77±1.68)mm Hg、(57.80±1.13)%、(77.19±5.46)%,通气24 h分别为(92.48±1.41)mm Hg、(49.85±1.02)mm Hg、(93.83±6.07)%;对照组通气4 h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91.43±1.92)mm Hg、(52.37±0.81)mm Hg、(81.31±6.68)%,通气24 h分别为(94.55±1.30)mm Hg、(50.34±0.89)mm Hg、(94.02±7.96)%,两组比较通气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气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7.19±0.46)d,低于对照组的(21.31±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可以有效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临床对ARDS呼吸生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认识,目前多选择以肺复张、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PEEP)等为核心内容的肺保护通气策略,但肺复张后PEEP的选择尚存在争议。目的 分析床旁超声导向的最佳PEEP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RDS患者60例,按照肺复张后PEEP设置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对照组采用最大氧合法,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导向法,以确定最佳PEEP。观察两组最佳PEEP、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变化,监测两组肺复张前、肺复张后15 min及1、2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 观察组最佳PEEP为(15.5±1.6)cm H2O,高于对照组的(13.3±2.4)cm H2O(t=4.103,P<0.001)。处理方法与时间对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存在交互作用(P<0.001);处理方法对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主效果显著(P<0.05);时间对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的影响,主效果均显著(P<0.001)。观察组肺复张后15 min及1、2 h的氧合指数、动态顺应性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CVP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肺复张15 min后的HR、CVP水平均高于肺复张前,MAP水平低于肺复张前(P<0.05);观察组肺复张15 min后的CV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复张后采用床旁超声确定最佳PEEP,对于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及动态顺应性具有较好效果,且对机体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时非通气侧肺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通气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支气管导管与大气相通)及CPAP 2 cmH2O组、CPAP 5 cmH2O组、CPAP 8 cmH2O组(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分别给予2、5、8 cmH2O的CPAP处理)。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60 min(T3)、90 min(T4)、120 min(T5)采血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对照组和CPAP2 cmH2O组T2~T5各时点Qs/Qt较T1明显增高,动脉血氧分压[p(O2)]明显降低(P<0.05);CPAP5 cmH2O组和CPAP8 cmH2O组T2~T5各时点Qs/Qt较T1亦有增加,p(O2)亦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2~T5各时点,CPAP 5 cmH2O组、CPAP 8 cmH2O组Qs/Qt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PAP 2 cmH2O组,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PAP 2 cmH2O组(P<0.05),而CPAP 5 cmH2O组与CPAP 8 cmH2O组在上述各时点Qs/Qt、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外科医师对对照组、CPAP 2 cmH2O组、CPAP 5 cmH2O组手术侧肺萎陷满意度优于CPAP 8 cmH2O组,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对非通气侧肺实施5 cmH2O和8 cmH2O的CPAP可减少肺内分流,明显提高p(O2),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5 cmH2O的CPAP有利于术野暴露,满足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