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按摩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春生 《中国骨伤》1997,10(1):25-25
当患者感到头痛、眩晕,甚至恶心时,往往多考虑内科疾患,五官科疾患等,而忽视了颈椎疾患。基实颈椎病也是引起头痛、眩晕的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临床上,目前颈椎病一般分为脊髓型、神经根型、推动脉型、交感型等。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容易引起头痛、眩晕。其原因是由于推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脑供血障碍而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从解剖来分析,椎动脉一般来自锁骨下动脉,自该动脉发出后,第一段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之间上行,进入颈6横突孔。当前斜角肌痉挛时,亦可压迫推动脉而影响其供血。第二段自颈6至颈1的横突…  相似文献   

2.
早在1926年,Barre和Lieou就提出颈椎病变可刺激交感神经并致椎动脉受累,所出现的症状称之为Barre-Lieou综合征。1933年Dekleyn等指出,眩晕、头晕、肢体无力、猝倒发作与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brobasilar ischemia,VBI)有关,称为“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国内先后于1984年和  相似文献   

3.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多种原因可引起.本文只讨论颈源疾患和椎动脉病变引起的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增生压迫椎动脉而产生眩晕故一并讨论.颈1-2间不稳和半脱位椎动脉三段,锁骨下动脉逆流(偷窃)综合症引起的症状作了介绍,最后介绍了保守治疗和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学良  孙建民 《中国骨伤》2009,22(5):352-35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颈椎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长期以来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统一,因此导致此病命名各异,如颈性眩晕,Barre—Lieou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颈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门诊经常见到眩晕的患者经多科室诊治仍不能确诊,即使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也给予扩血管药物、中药、制动、理疗、牵引等保守治疗,使得症状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精神压力。将其他型颈椎病合并有头痛、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有猝倒病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MRA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用三维动态MRA无创成像技术探讨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眩晕者共76例,均行MRA椎动脉检查。结果测量出椎动脉正常值,左侧为(4.1±0.79)mm,右侧为(3.2±0.83)mm。根据MRA表现将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分为3型Ⅰ型(椎动脉受压型),Ⅱ型(椎动脉硬化型),Ⅲ型(椎动脉畸形型)。通过椎动脉MRA成像特点能够对受累椎动脉作出精确、定性诊断。对5例椎动脉Ⅰ型患者行椎动脉松解术后,MRA显示椎动脉的上述改变已改善或消失,疗效优良。结论MRA是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一重要筛检诊断工具,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头痛头晕为主要特征。我们应用连续硬膜外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0年8月,3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男24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33例,2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1例,右侧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丽华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552-553
目的:探讨应用辨证施护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的发生。方法:通过对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肝阳上亢、痰浊中阻等因素均可导致眩晕的发生,并针对性的采取辨证护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45例,有效10例,复发5例。结论:辨证施护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发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益气化瘀利水方结合手法和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惠清 《颈腰痛杂志》2000,21(4):331-332
施杞教授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 ,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方治疗颈椎病 ,得到广泛赞誉。为评价其疗效并推广应用 ,我们用该方结合手法和牵引为治疗组 ,西比灵为对照组 ,对 42 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伴头痛和眩晕症状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患者情况 :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 42 0例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参考潘之清主编《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组 ,其中治疗组 30 0例 ,对照组 12 0例 ,治疗组中男 12 3例 ,女 177例 ,年龄 2 6~ 6 5岁 (平均 44 .3岁 ) ,病程2月~ 18年 (平均 2 .8年 ) ;对照组中男性 45例 ,女性 …  相似文献   

10.
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颈源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特征,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的疾病,是由于颈部异常传人神经活动而发生的异常空间定位和共济失调的非特异性感觉障碍。Ryan和Cope于1955年最先提出颈源性眩晕(cervicalvertigo)这一概念。目前,对于颈源性眩晕的认识尚有很大争议。部分国内学者将其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同起来,也有学者称之为眩晕类型颈椎病。早在1984年5月的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曾对颈椎病进行过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都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因此,把颈源性眩晕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等同起来欠妥当,而把颈源性眩晕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来看待,将更有利于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clinical investigation on cervical spaine ailment,CSA)是颈椎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约占1/4,表现为当颈部不正当的姿势或外力作用时出现眩晕、头痛、耳鸣、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采用针药并用治疗8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2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孟亮  李军  肖良晋  梁英 《颈腰痛杂志》2003,24(4):242-24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 ,主要以眩晕、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状 ,现将我院以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0 2例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0 2例中男 41例 ,女 61例 ,年龄 19~ 76岁 ,平均年龄 5 1.2岁 ;病程 2天~ 2 5年。临床症状 :眩晕、头痛 10 2例 ,上肢麻木 40例 ,颈部僵痛 60例 ,视物不清 19例 ,有体位性猝倒史 2 1例 ,X线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张 78例 ,钩椎关节增生 64例 ,椎间隙变窄 60例 ,椎体后缘增生 70例。其中 76例经脑血流图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1 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1准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我院门诊确诊的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中主症状为发作性眩晕,并且其眩晕与体位有关.部分患者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的患者40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SGB法3次/周,左右交替进行,每10次为1疗程,休息5d,行第2疗程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改善情况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推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发作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摔例等症状明显改善,其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女性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4.
穴位植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颈性眩晕是其最为常见的症状,为临床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采用穴位植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疗效颇佳,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08例,男66例,女42例;年龄23~71岁,平均44.5岁;病程2d~12年。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即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中华外科杂志,1984,22(12):719]。诊断依据:①曾有卒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除外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对患有心…  相似文献   

15.
种书涛 《颈腰痛杂志》2006,27(4):312-31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以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或突然摔倒、心悸、恶心、甚则呕吐,颈部功能活动受限、酸痛沉胀,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等为特点。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变化,其发病率有上升和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对它的防治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在医学界也倍受国内外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研究。予采用正脊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兹作一小结,望同道斧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0例,均为我科门诊20…  相似文献   

16.
帅维忠 《中国科学美容》2011,(13):115-115,12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入院治疗的10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53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颈椎牵引及推拿等治疗),53例单纯给予西医治疗(给予丹参注射液、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736,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头痛症状,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并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国内颈椎病通常可以分为局部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四个类型。既往还有交感神经型,但由于此型的患者以主诉为主,无明显阳性体征,目前国内多数学者不赞成将它归入颈椎病的一个类型。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也是一个备受争论的疾病的定义。  相似文献   

18.
寰椎椎动脉沟环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例 1,女 ,4 7岁。间歇性头痛、头晕 6年。发作时以头晕为主 ,发作的诱因多为转头。不伴恶心和心慌 ,无猝倒史。近年来常感右臂麻木 ,无明显疼痛 ,劳累后加重。曾按美尼尔综合征、颈椎病、脑动脉硬化治疗 ,但症状无明显缓解。查体 :血压 16 /11kPa,颈部外形正常 ,各棘突无压痛 ,棘突间隙正常。擦肩试验及椎动脉扭曲试验右侧 (+) ,颈枕部轻度压痛。两臂皮肤感觉、肌力正常 ,两侧肱二头肌腱及肱三头肌腱反射正常。Hoffmann征(- )。颈椎侧位片示寰椎椎动脉沟有骨桥跨越。诊断为寰椎椎动脉沟环。例 2 ,女 ,4 3岁。间歇性头…  相似文献   

19.
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高辉 《颈腰痛杂志》2001,22(1):61-62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1 ] ,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 3年来 ,我们采用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8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本组 180例 ,男 72例 ,女 10 8例 ,年龄 14~ 84岁 ,平均 38.6岁 ;病程 1天~ 5 0年。临床症状 :眩晕、头痛 180例 ,颈枕神经痛 16 2例 ,上肢麻痛 140例 ,颈僵痛 112例 ,耳呜、视物不清 6 2例 ,有体位性猝倒病史 30例。 X线片示 :横突间距变小 170例 ,颈曲变直 15 0或反屈例 ,钩椎关节增生 148例 ,椎体旋转 (双边影、双突影 ) 6 2例 ,前纵韧带钙化 40例 ,项韧带钙化 32例 ,骨桥形…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廖信祥 《颈腰痛杂志》2006,27(2):151-15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CSA基础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已从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对本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其病因可能是椎动脉的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是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后者越来越受到强调而围绕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有多种学说,现就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CSA发病机理方面作一点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