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水平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关系,分析NT-proBNP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早期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0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CCU病房治疗的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62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50例。入院后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肌钙蛋白。在院期间内科系统治疗,所有患者随访期限均为30 d,观察早期心血管事件是否发生。结果 30 d后随访,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梗死后心绞痛7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心力衰竭10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心源性猝死1例。NT-proBNP与cTn(Ir=0.444 2,P<0.05)、LVEDD(r=0.800 9,P<0.01)呈正相关,与LVEF(r=-0.835 9,P<0.01)呈负相关。有心血管事件组NT-proNP、cTnI、LVEDD均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LVEF均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T-proBNP可以预测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
何兴春 《医药与保健》2014,(3):160+145-16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选择AMI患者51例,根据ST段回落程度分为ST段快速回落组(下降≥50%),共32例;ST段持续抬高组(下降50%),共19例,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ST段快速下降组的心功能参数较未下降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梗死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早期使用比索洛尔干预的影响。[方法]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改变特点分为下、后壁梗死组(A组,n=22),前侧壁梗死组(B组,n=24),前间壁梗死组(C组,n=20),广泛前壁梗死组(D组,n=24);以年龄相当的23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将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8)和加用比索洛尔组(n=50),分别于治疗1周和1月时再次测定其血浆NT-proBNP。[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D组﹥B组﹥C组﹥A组﹥对照组(分别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1周后及治疗1月后血浆NT-proBNP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分别P﹤0.05),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比索洛尔治疗组NT-proBNP下降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梗死部位有关,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升高最低;早期使用比索洛尔有效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CHF患者86例,将86例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A组(45~54岁,12例)、B组(55~64岁,31例)、C组(≥65岁,43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对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心血管事件。 结果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症状显著改善后,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443.002,P<0.05)。各组治疗后血浆中NT-proBNP水平A组相似文献   

5.
何裕森 《智慧健康》2022,(36):128-132
目的探究急诊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74例,其中对照组行急诊直接PCI再灌注治疗(37例),观察行择期PCI再灌注治疗(37例)。比对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血生化指标(NTproBNP、cTnI)及心功能等级(NYHA等级),术后2周及术后15周全心室壁运动指数(GWMI)、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预后指标(院内心衰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再入院率及1年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功能指标LVESD、LVESV、LVEDD、LVEDV、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生化指标NT-proBNP、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与术后15周,两组室壁运动指数GWMI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与术后15周,观察组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5周,两组室壁运动指数RWMI低于术后2周(P<0.05);两组院内心衰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再入院率及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时间窗内急诊行直接PCI可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且在发病12h内或者24h内仍伴有AMI症状者优先推荐急诊直接PCI再灌注治疗,且急诊直接PCI能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抑制心肌标志物生成,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长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单纯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延迟PCI以及未再灌注治疗患者,了解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对AMI治疗的几种方法作出评价,更好地指导基层医院治疗。方法选择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137例,分为再灌注治疗组108例(包括急诊PCI组29例,静脉溶栓组43例,静脉溶栓+延迟PCI组36例)和未再灌注治疗组29例,连续观察3个月至3年,对其心功能变化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再灌注治疗组远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组(P〈0.05);LVEF≥50%者高于未再灌注组(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其中以急诊PCI组与3h内溶栓远期效果最佳。结论AMI后行再灌注治疗与未行再灌注治疗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别。其中3h内溶栓与急诊PCI组,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PCI与3h内溶栓及急诊PCI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 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 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甘肃地区伴NT-pro BNP升高冠心病患者对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本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手术治疗的患者4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NT-pro BNP升高组(A组)251例,NT-pro BNP未升高组(B组)235例,分析NT-pro BNP升高对术后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影响作用。结果 PCI术后A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B组明显降低,A组患者合并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发生率为53.39%,明显高于B组15.74%(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血肌酐、尿β2球蛋白、抑胱素、肌酸激酶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是否发生CIN作为因变量(0=无,1=有),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到二分类,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高血压、心功能衰竭为PCI治疗合并NT-pro BNP升高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NT-pro BNT升高的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会增减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年龄、NT-pro BNP升高、心功能衰竭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PCI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60-346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患者60例实施急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60例均行非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发生心绞痛、心衰、心源性死亡、再灌注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AMI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提高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凌凌 《职业与健康》2012,28(6):650-65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BNP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年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治疗患者100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A组)55例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B组)45例。记录每位患者入院时及PCI术后48 hBNP水平,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与BNP的关系、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以及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A组BNP水平高于B组(108.8±44.3 vs 83.1±28.9 pg/ml,P<0.01)。A、B 2组术后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8±44.3 vs 78.7±27.7,P=0.000;83.1±28.9 vs 65.1±20.9,P<0.01)。Gensini积分与术前BNP水平正相关(r=0.484,P<0.05)。术后随着BNP水平增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BNP>85.1 pg/m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并与BNP≤55.0 p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结论在排除心衰因素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改善后BNP水平明显降低。术后BNP水平越高,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测定外周血BNP水平对评价冠状脉动脉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患者入院PCI术前,治疗后1周、4周测定Gal-3、NT-pro BNP浓度。入院治疗后24 h、1周、4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Gal-3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NT-pro BNP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入院24 h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Gal-3、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后1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al-3与NT-pro BNP呈正相关(r=0.7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61,P〈0.05)。结论:AMI患者Gal-3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呈负相关,可以反映AMI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长期大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爱华  王绪芳 《现代保健》2014,(15):148-151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在早期有心血管事件组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D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6月住院的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标准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2.0 g,qd,iv-drip)共2周,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安慰剂.分析治疗前后脑纳肽(BNP)、超声心动图(uCG)参数中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结果,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别.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N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LVEF改善更加明显,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临床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细胞,以保存左室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徐育良 《现代保健》2014,(18):72-74
目的:研究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呼吸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和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符合单纯呼吸衰竭(A组50例)和呼吸衰竭合并慢性肺心病(B组50例)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C组)的血样50份,进行血液NT-proBNP水平检测。比较三组的血液NT-proBNP水平,并对A、B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血气指标进行比较。记录患者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后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前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治疗后的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12个月随访,在10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因住院期间发生的病情加重需机械通气、心肺复苏或任何原因的死亡等不良事件共23次,因病情加重需再次住院有37次。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2849.7±394.7)pg/L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事件者的(988.7±93.1)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水平与呼吸衰竭患者是否有肺心病及右心受累程度密切相关,是快速判断右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以及疗效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沈宁  何波  刘辉 《现代医院》2010,10(11):17-1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对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心血管反应。方法 9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全麻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依托咪酯乳剂组(B组)及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组(C组),观察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麻醉诱导后1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 A组的血流动力学抑制明显高于B组(p<0.05),但B组的心血管反应明显增加,而C组的心血管反应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复合应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萨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Wistar大鼠24只,分为空白处理组(A组)、模型组(B组),人参皂苷Rg250mg/kg组(c组)及100mg/kg组(D组),每组各6只。A组不予任何处理,B~D组均于结扎大鼠前降支动脉30min后再灌注24h,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然后予药物灌胃,其中B组予生理盐水,C、D组分别予人参皂苷R舀50、100mg/妇,连续7d。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逆转录PCR检测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eNOS)水平。结果B~D组心肌梗死面积、SOD活性、MDA、eNOS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小于B组,SOD活性增高,MDA、eNOS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人参皂苷R露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升高,自由基氧化损伤减少,eNOS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