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日在药店的人流中,一对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做妈妈的一个劲儿把孩子往卖中药的专柜拽,儿子十五六岁,很不情愿地跟在母亲身后。中药柜的营业员正忙着,我便过去接下了那位妈妈手里的方子。“妈!我们还是买西药吧!”儿子  相似文献   

2.
杨萍 《当代护士》2010,(6):27-30
林晴离婚了,准确地说是被弃了。丈夫张响在离婚的第三天便和一个富家女结了婚。今天儿子彤彤监护权的判决下来了,彤彤被判给了张响,一系列的打击使林睛有些发蒙。晚上张响主动约林晴在上岛咖啡见面。如今,张响早已离去,只剩下林晴一人呆坐在咖啡屋内,许久都没有挪动一下,她的身心已分离,  相似文献   

3.
那是几年前的元旦,我回老家探亲。一天中午,下着雪,父亲从外面领进一个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老人住在十几里路外的村子,与我家隔着几座山,不知从何处打听到我在广东当记者,便冒着风雪找我“帮忙”来了。在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才知道他为何事找我:老人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因故意伤害罪被分安机关逮捕,半年前关入了粤北某监狱。儿子写信给老人,说自己是个忤逆不孝的儿子、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要求老人替他解除和妻子的婚姻关系,并让妻子把女儿带走……  相似文献   

4.
丈夫的选择     
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的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条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而你只能救起一个人来,你选择救谁?这问题很老套,却的的确确不好回答,于是——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新的孩子,还会是个完整的家。”聪明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现实的丈夫说“:我会救离我最近的那个,因为离我最近的那个最可能被救起来。”滑头的丈夫说“:我的回答是,我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我自己的母亲还是儿子的母亲,你们去猜好了。”最后,老实的丈夫确实不知道应该怎样选择,于是他只有回家把这个问题转述给儿子、妻子和母亲,问应该怎么办。儿子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屑一顾“: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河,怎么会全家落水呢?不可能!”——他的年龄使他只会乐观地看待目前和将来的一切。妻子则对丈夫的态度大为不满“:亏你问得出口!你当然得把我们母子都救起来,我才不管什么只能救一个人的鬼话!”——女人总认为丈夫必须有能力担负起他的责任。最后,老实的丈夫又问自己的母亲。母亲没等他把话说完,已经大吃了一惊,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带着惊慌说“:都掉进水里了,你不...  相似文献   

5.
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汉的气慨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的身边,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他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不过,这三个月里,你不可以来看望他。”父亲同意了。三个月后,父亲来接孩子。禅师安排孩子和一个空手道教练进行一场比赛,以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教练一出手,孩子便应声倒地。他站起来继续迎接战斗,但马上就又被打倒了。他接着又站起来……就这样反反复复十几个回合。禅师问父亲:“你觉得孩子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汉的气慨?”父亲说:“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训练三个月,还是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就没看到你儿子这种倒下去又能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吗?这就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慨啊。”只要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站起来  相似文献   

6.
一天,眼科门诊来了一位老人,他后悔莫及地对医生说,二个多月前在医院做白内障囊外切除手术,并安置人工晶体,出院时视力达0.8。这天家中水池溢水,一急忘了医生的嘱咐,用力泵水池,之后,便感觉视物模糊不清,即来院  相似文献   

7.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不错,我闲逛,走到医院大楼后面的一块空地,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子和一位妇女也在散步。只见那小孩子用一只做工很粗糙的木弹弓打一只立在高登上,离他有六七米远的空瓶。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1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那一小堆石子中不时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妇人递上来的石子装上弦,打出去,然后再接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相似文献   

8.
病房见闻     
只要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与事,便会发现生活在点点滴滴能对自己产生多大的感动!小病房,大社会,就让我说说发生在病房里的一些事吧。 有情与无情 昨天我上上夜班。刚接班,就来了一位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上吐下泻,不停地呻吟着。在他床旁,有一个老先生和一个中年妇女,他们一个帮他端脸盆,一个帮他擦嘴,全然不顾他身上的臭味。那老先生西装革履,我想他一定是病人的父亲,而  相似文献   

9.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没有皮,白花花的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相似文献   

10.
和炜的相识并不浪漫,但却很富戏剧性。报到那天,在院长办公室里看见一个不修边幅,两脚沾满了泥浆.一只裤腿卷起,另一只裤腿则任其垂到脚后跟的小伙子。那样子,十足的一个农民儿子的形象。我原以为他是来看病的,没想到他居然是我的顶头上司。  相似文献   

11.
最近,老年人被骗事件频频发生。这不,七十多岁的张大爷,平时喜欢把各类保健器械、保健品一个劲儿地往家里搬。他最近更是不惜向周围好友借债数万元,买了一张宣称包治百病的按摩床。这把女儿气得一周都吃不下饭,儿子更是这样感叹家中的这位老人:“真是越老越糊涂!几乎人尽皆知的骗局,却在他身上屡屡得逞,瞩咐多少次,最后还是要上当受骗!”可是,我们这样的抱怨,甚至与爸妈“讲理”。并没有改变他们继续受骗的情况,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2.
结婚之前,缘于护士这一职业,在亲友邻里之间,我便以“能干、体谅人”而出名。也是为声名所累吧,结婚后,我便努力循着贤妻良母的准则生活,而丈夫在我的培养下于不知不觉中便完善了一个“闲夫”的形象。 家中“闲夫”却不愿承认其闲,每当我忙极、累极,心生不满,口吐怨言时,他总是会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全家不管大小都一样,最怕奶奶,最爱外婆。 奶奶不凶,不骂人。她每天五点起床,把自己梳理妥当后,在阳台上做一小时运动后,便开始打扫房间。就在她的手活动的同时,嘴唇也像通了电的马达般启动,逐一地数落家里每个人,从不孝的儿子到不懂礼教的媳妇,再到四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孙儿女。  相似文献   

14.
很久很久以前,中原一户农家有个顽劣的子弟,读书不成,反把老师的胡子一根根都拔下来,种田也不成,一时兴起,把家里的麦田都砍得七零八落。每天只跟着狐朋狗友打架惹事,偷鸡摸狗。他的父亲,一位忠厚的庄稼人,忍不住呵斥了他几句,儿子不服,反而破口大骂,父亲不得已,拎起菜刀吓唬他,没想到儿子冲过来抢过刀子,一刀挥去。老人捧着受伤的右手倒在地上,鲜血淋漓,痛苦地呻吟着。而铸成大祸的儿子,竟连看都不看一眼,扬长而去。从此生死不知。正是乱世,不知怎的,儿子再回来的时候,是将军了。起豪宅,置美妾,因多少算有身份的人,要讲点面子,遂也把老父安置在后院,却一直冷漠,开口闭口“老狗奴”,自己夜夜笙歌,父亲连想要一口水喝,也得自己用残缺的手掌拎着水桶去井边。邻人都道:“这种逆子,雷怎么不劈了他?”许是真有报应这回事吧。一夜,将军的仇家寻仇而来,直杀入内室,大宅里,那么多的幕僚、护卫、客人,逃得光光的,眼看将军就要死在刀光之下。突然,一个老人从后院冲了进来,用惟一的、完好的左手死死地握住了刀刃,他的苍苍白发,他不顾命的悍猛连刺客都惊了一下,他便趁这一刻的间隙大喊:“儿啊,快跑,快跑……”自此,老人双手俱废。三天后,逃亡的儿子回来了。他径直...  相似文献   

15.
我的儿子虽然只有6岁,但是本着对科学上下求索的研究精神和知无不言的诚实品质,我相信他对这个两性世界的精辟见解和准确判断都已经在许多人之上,不信,有他的成长记录为证。儿子两岁时,看了《狮子王》,告诉我他自己是一只母狮子。我问为什么,他说雄狮子脖子上有一圈毛毛,而他没有,所以只能当母狮子。这是他对两性世界的启蒙认识。一切还算正常。儿子3岁时,被蚊子咬起了小包,我气愤地说:“蚊子真坏。”他科学地指出:“是雌蚊子坏,雄蚊子不会叮人,它们只吸草汁和露水,”听得我小由得对雄蚊子肃然起敬,简直想替它申请成为绿色和平组织成员。31年来,我一直以为所有的蚊子都是咬人皮、吸人血的,但出世仅36个月的儿子就让我对他的精细认识刮目相看了。  相似文献   

16.
闹钟     
记忆中还是在恋爱季节,休息日男友到医院来接我,看到我的宿舍里,一张小桌上并排放了两只闹钟。他奇怪地问起,我笑道:“因为常值夜班,闹钟当然少不了。想不想听听我给你讲闹钟的故事?” 我的第一只闹钟是一只“小青蛙”。一日在商店看到它,机灵的大眼睛,夸张的大嘴巴,我一眼就喜欢上这只“青蛙”,便把它买了回来。用这只“青蛙”定时,到了指定的时间,它就会用活泼的声音大叫“快起床,快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学长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朋友购置了一处新居,要搬进去住时,因妻子和母亲合不来,加上儿子也不喜欢听唠唠叨叨,无奈之下朋友将母亲一个人留在旧房子里住。朋友一家三口搬进新居不久,就发生了一桩怪事:常常有人打骚扰电话,而且很多时候是在深夜打来,但当每次接听时,对方却不讲话并很快地挂断电话。朋友很是气愤,便申请了来电显示,想看看到底是谁这么无聊。让朋友想不到的是,  相似文献   

18.
李宏珠  孙洪芳 《临床荟萃》1996,11(19):908-909
1 病例介绍 例1,张××,女,72岁,退休工人。患卵巢恶性肿瘤、广泛转移,腹水。患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表面十分坦然,突然拒绝进食,加速自己的死亡。从耐心深入的护理中了解到,患者四十余年前就只与其子二人相依为命,现好容易过上安祥的生活,不愿再拖累儿子而拒绝进食。其实在患者的内心充满对儿子的不舍。儿子从护士那了解这一情况后,母子亲情交谈了好久,共识二人多呆一天,就是二人最大的高兴与幸福。在这种情感的感召下,老人又渡过了4个月17天。事后其子说:“若没有护士发现这个原因,我得后悔终生”。 例2,李某某,男,69岁,退休工人。患肺癌已晚期。患者终日拼命地用力吸气、又大口大口地呼气。还不许他唯一的儿子离开他身前一步。针对这一现象,护士从  相似文献   

19.
没有办法     
朱瑞芳 《家庭护士》2007,(10):87-87
7岁的小儿子把成绩单带回来,我和他妈妈看后大失所望。晚饭后,我们把他叫过来,对他说:“看看这个分数,我们得想个办法啊!”“没有办法可想啊!”儿子一脸无奈地说:“老师都是用墨水笔写的,橡皮擦不掉,不能改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雨中游青岛     
朱艳鹃 《当代护士》2007,(11):46-47
在一个初夏的早晨,我满心喜悦地拎着简单的行李登上了青岛之旅的大巴。一路上老老少少的人嘻嘻哈哈地说个不停,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